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648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docx

螺旋千斤顶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千斤顶的设计

已知轴向载荷F=15000N,最小高度271,最大高度为391mm,即最大举升高度391-271=120mm.方案图如下所示:

1—托杯2—手臂3—销4—手柄5—挡环6—螺套

7—螺杆8—螺钉9—底座

图4.1千斤顶剖视图

4.1螺杆的设计计算

4.1.1.选择材料

前面已做分析,此次设计选用梯形螺纹,基本牙型按GB/T5796.1-2005的规定。

考虑到千斤顶转速较低,单个作用面受力不大,螺杆材料常用Q235,275,40,45,55等,此处螺杆选常用的45钢。

由手册查σ=360Mpa;为了提高耐磨性,螺母选较软的材料锡青铜为ZCuSn10P-1,由上表知钢对青铜低速时,对人力驱动[p]可提高20%,即[p]=

,[p]=25MPa,螺母为整体螺母由于磨损后不能调整间隙,可视受力比较均匀,螺纹工作圈数不宜过多,故

,此处取

4.1.2.确定螺杆直径

按耐磨性条件确定螺杆中径d2,求出d2后,按标准选取相应的公称直径d2,螺距p及其他尺寸。

根据规定对整体螺母,由于磨损后不能调整间隙,可视受力比较均匀,螺纹工作圈数不宜过多,故取

,此处取

螺杆——螺母材料分别取为钢——青铜,查表3.2滑动速度为低速,对人力驱动[p]可提高20%,即[p]=

,[p]=25MPa,(摩擦系数起动时取大值,校核是为安全起见,应以起动时为准。

由f值0.08-0.1,应取f=0.1,代入F=40KN

梯形螺纹,h=05p,已知取

,则计算d2

(式4.1)

根据GB/T5796.3-,2005查得取标准

公称直径d=20mm

p取标准值p=4mm

小径D3=15.5mm

中径d2=D2=18mm

大径D4=20.5mm

牙顶和牙底宽=0.336p=1.344mm

4.1.3.螺纹副自锁性验算:

自锁条件是

式中:

为螺纹中径处升角;

为当量摩擦系数。

,式中

为螺纹工作面的牙形斜角);

为当量摩擦角(为保证自锁,螺纹中径处升角至少要比当量摩擦角小10.)

查教材表得

(取起动时计算用最大值)

故,

所以自锁性可保证。

4.1.4.螺杆强度校核

受力较大的螺杆需进行强度计算。

螺杆工作时承受轴向力F及转矩T的作用。

螺杆危险截面上既有压缩应力,又有切应力。

因此,校核螺杆强度时,应根据第四强度理论求出螺杆危险截面的计算应力

,强度校核公式为:

(式4.13)

式中:

F-------螺杆所受的轴向压力,N;

A-------螺杆危险截面的面积;

----螺杆螺纹段的抗扭截面系数,

d1--------为螺杆螺纹的小径(mm);

---为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T------为螺杆所受转矩(N.mm);

其中扭矩

式中:

为螺纹中径处螺纹升角;

为当量摩擦角。

查手册GBT699---1999.45钢的

教材表5-13,如下表

表滑动螺旋副材料的许用应力

项目

许用应力/Mpa

钢制螺杆

为材料的屈服极限/Mpa

螺母

材料

许用弯曲应力

许用切应力

青铜

40-60

30-40

耐磨铸铁

50-60

40

铸铁

45-55

40

(1.0-1.2)

0.6

注:

静载荷许用应力取大值。

安全系数3-5,取3。

故有:

所以得到强度校核满足设计要求。

4.1.5.螺杆稳定性校核

(1)计算柔度γ=

螺杆一端固定,一端自由,长度系数μ=2;螺杆最大受力长度L由起重高度

、螺母高H、铰支头高及螺杆轴向预留余量

决定,其中

因此,螺杆的工作长度

,螺杆危险截面惯性半径i=

γ=

=

>40(式4.24)

所以需要校核。

(2)计算临界载荷:

查手册表1-6,E取200GP。

I=

=

(式4.25)

因此:

FC=

(式4.26)

≥S=4

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4.2螺母的设计计算

.2.1选取螺母材料

螺母选较软的材料锡青铜由上表3.1选取材料为ZCuSn10P-1。

.2.1确定螺母高度

及螺纹工作圈数U

螺母高

(式4.2)

螺纹工作圈数z:

(式4.3)

考虑到退刀槽的影响,实际螺纹圈数

=10.5(

应圆整)考虑到螺纹圈数越多载荷分布越不均匀,故u不宜取大,此次设计u取11。

所以螺母的实际高度

.2.1校核螺纹牙强度

由上表查得青铜螺母螺纹牙许用弯曲应力

许用剪切应力

梯形螺纹螺纹牙根宽度

mm;

梯形螺纹螺纹牙工作高度

则:

①弯曲强度校核:

合格(式4.5)

②剪切强度校核:

,合格(式4.6)

式中:

——螺母螺纹大径,mm.

Z——螺母螺纹工作圈数。

.2.1螺母外部尺寸计算

(1)计算确定D3

螺母悬置部分受拉伸和扭转联合作用,为计算简单,将F增大30%,按拉伸强度计算得:

σ=

≤[σ](式4.10)

式中,[σ]为螺母材料的许用拉伸应力,可取[σ]=0.83[σb],由上表取

[σb]=50Mpa,因此[σ]=0.83[σb]=41.5Mpa。

D3≥

(式4..11)

取D3=32mm

(2)确定D5和a

按经验公式D5=(1.3~1.4)D3及a=

可求:

D5=(1.3~1.4)×32=41.6-44.8mm取D1=44mm(式4.12)

a=

=

(式4.13)

(3)校核凸缘支承表面的挤压强度,强度条件为:

σp=

≤[σp](式4.14)

满足设计要求。

(4)校核凸缘根部弯曲强度:

σp=

=

(式4.15)

满足设计要求。

(5)校核凸缘根部剪切强度,强度条件为:

τ=

≤[τ](式4.16)

式中,螺母材料的许用切应力[τ]=35Mpa

故:

τ=

(式4.17)

满足设计要求。

4.3手柄设计计算

4.3.1拖杯与手柄的结构:

确定手柄长度,则手柄上的工作转矩为:

T=FHLH=T1+T2=

(式4.18)

式中:

T1、T2——分别为螺纹副摩擦力矩及拖杯与接触面摩擦力矩(N·mm);

fc————拖杯与支承面的摩擦系数,fc=0.15;

D0————托杯底座与支承面接触部分外径(mm),由经验公式

确定,取

mm;

d0————托杯底座与支承面接触部分内径(mm),取d0=16mm,FH为手作用在手柄上的力(N);

LH————手柄有效长度(mm)。

如一人连续工作,手作用力通常取FH=150~200N,取FH=200N;

因此,200LH=

(式4.19)

得:

LH=228.62mm取LH=230mm

4.3.2确定手柄直径dk

选手柄材料为45钢,σS=360MPa,

许用弯曲应力

=140~180Mpa,取[σb]=160Mpa。

手柄的弯曲强度条件为:

σb=

(式4.20)

因此,dK≥

取dK=12mm(式4.21)

4.4托杯的设计计算

托杯用来承托重物,可用铸钢铸成,也可用Q235钢模锻制成,取材料为Q235。

其结构尺寸见图。

为了使其与重物接触良好和防止与重物之间出现相对滑动,在托杯上表面制有切口的沟纹。

为了防止托杯从螺杆端部脱落,在螺杆上端应装有挡板。

当螺杆转动时,托杯和重物都不作相对转动。

因此在起重时,托杯底部与螺杆和接触面间有相对滑动,为了避免过快磨损,一方面需要润滑,另一方面还需要验算接触面间的压力强度。

式中:

[p]——许用压强,应取托杯与螺杆材料[p]的小者。

Q235:

[p]杯=225MPa;45钢:

[p]杆=570MPa取[p]杯。

D10=(2.4~2.5)d=2.45

20=49mm

D11=(0.6~0.8)d=0.7

20=14mm

D13=(1.7~1.9)d=1.8

20=36mm

D12=D13-(2~4)=36-4=32mm

h1=(1.5~1.8)d=1.8*20=36mm

满足设计要求

托杯厚度

=8~12mm,此处取

=10mm;杯底厚度为1.3

=13mm;沟纹宽度1.5

=10mm;

沟纹深度为

/2=5mm;托杯高度为1.8*d=1.8*20=36mm;

为保证托杯可以转动,螺杆顶端的垫片与托杯底部留有间隙,间隙值为3~4mm,因承受力不大,故取值为3mm。

4.5底座的设计

底座材料常用铸铁HT150及HT200,选用HT150。

铸件的壁厚δ不应小于8~12mm,取δ=15mm。

为了增加底座的稳定性,底部尺寸应大些,因此将其外形制成1∶10的斜度。

底座结构及尺寸如图

S=(1.5~2)δ=1.5*15=22.5mm

D3=42mm

D5=D3+2δ=42+2*15+4=72mm

D6=D3=42mm

D7=D6+2*=52+=96mm

D8=1.35D7=1.35*96=130mm

4.6安装要求

螺母压入底座上的孔内,圆柱接触面间的配合常采用

等配合。

为了安装简便,需在螺母下端(图1―3)和底座孔上端(图1―7)做出倒角。

为了更可靠地防止螺母转动,还应装置紧定螺钉(图1―1),紧定螺钉直径常根据举重量选取,一般为6~12mm。

2.4.1螺母的相关尺寸已得:

内螺纹小径D1=16mm

D3=1.5d=1.5×20=30mm

D4=1.4D3=1.4×30=42mm

H′=44mm;;

a==18mm

 

 

第五章螺旋千斤顶图形的绘制

要绘制螺旋千斤顶的装配图,首先应当选定绘图比例和图幅后布置视图,先确定各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要轴线、中心线及基准线。

然后开始画底图,按照“先主后次”的原则,沿装配轴线按装配关系依次画出底座→螺套→螺旋杆→绞杠→顶垫等零件。

底图完成后,检查加深图线,还要进行尺寸标注,编注零件序号,填写明细栏、标题栏等,完成全图。

同时要了解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千斤顶是利用螺旋传动来顶举重物的一种起重或顶压工具,常用于汽车修理及机械安装中。

工作时,重物压于顶垫之上,将手炳穿入螺旋杆上部的孔中,旋动手炳,螺旋杆在螺套中靠螺纹做上、下移动,从而顶起或放下重物。

螺套镶在底座里,用螺钉定位,磨损后便于更换。

顶垫套在螺旋杆顶部,其球面形成传递承重之配合面,由螺钉锁定,使顶垫相对螺旋杆旋转而不脱落。

图4.1螺旋千斤顶的轴测图

因此由螺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可知,千斤顶的装配主干线是螺旋杆,为了清楚的表达千斤顶的内外部装配结构,则绘制了千斤顶的全剖视图。

在主视图上,千斤顶的7个零件所处的位置及装配关系、各零件的主要形状均已表达清楚,只有螺旋杆上与绞杠配合的孔没有表达充分,故采用剖面图A—A表达清楚。

所以螺旋千斤顶的装配图如下:

图4.2螺旋千斤顶的装配图

 

第六章使用千斤顶的注意事项

1.无论哪种千斤顶都不准超负荷使用,以免发生人身或设备故障。

2.千斤顶使用前,应检查各零件是否灵活可靠,有无损坏,油液是否干净,油阀、活塞、皮碗是否完好。

3.千斤顶工作时,要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并要在其下面垫枕木、木板或钢板来扩大受压面积,防止塌陷。

4.千斤顶安放位置要摆正,顶升时,用力要均匀;卸载时,要检查重物是否支撑牢固。

5.几台千斤顶同时作业时,要动作一致,保证同步顶升和降落。

6.螺旋千斤顶和齿条千斤顶,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使用。

而液压千斤顶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不准使用。

7.螺旋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