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321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1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1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docx

人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主备人:

张涛时间:

2014/9/3

第一单元

1、单元教材内容:

《观潮》《雅鲁藏布大峽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二、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四、课时安排:

13课时

课题

1、观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二次备课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的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本课生词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里同学们去看大海了吗?

你们一定看到海潮了,谁先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

观潮

3、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大家想不想一睹为快?

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并说说感受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领略它的壮观景象。

播放课文视频。

【设计意图:

交流暑假里的所见所闻,观看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现在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到文中钱塘江大潮。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3、全班齐读。

学写生字“沸、贯、恢”。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检查识字情况。

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

三、理清条理及课文大意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老师小结:

作者描绘了潮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文中哪几段写潮来前?

2、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作者在潮来之前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

5、出示句子: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引导学生指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

正是因为钱塘江大潮使天下奇观,才让那么多人来此等待那么急切想看到它。

文中作者借写人多来衬托钱塘江大潮的奇。

6、齐读第一段。

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来之前的美丽和雄伟。

五、课堂检测

1、检查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四字词填空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闷雷(滚)动(漫)天卷地人山人(海)水天相(接)

3、找出描写第一幅图的句子

第二课时

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

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

抓住声音、形态重点语句。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

A“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三、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

刚才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听——打”练习。

师:

听老师读这段话(★电脑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输进电脑的括号里。

师读生边听边打字: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

(在电脑的括号里输入相应的字)——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调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

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

是啊!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四、领悟表达方式。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

(2)比较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熟读背诵。

再读从大潮来时到潮头西去这一部分,边读边记忆大潮地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

分析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

重点体会大潮来时的描写声音的词语。

比较句子的不同,明白怎样才能使句子更具体更完整。

五、检测题

1、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背诵第三四段。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潮来时: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退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作业设计

  

 

反思感悟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峽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二次备课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

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

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

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

可不可以换成“非常”?

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二、学写提纲

  三、教师总结(略)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作业设计

 

反思感悟

 

课题

3、鸟的天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二次备课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

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

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

“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

“一簇”中“簇”读c),“隙”读“x@”。

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逼近:

靠近、接近。

茂盛:

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

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

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

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

第1段<第1至4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2段<第5至9自然段>:

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

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

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

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

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

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

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

“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

(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

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

思考:

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

作者没有见到鸟。

当时心情很失望。

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

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

这样的描写叫什么?

(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作者感到遗憾的是: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

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

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

文中写到:

“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

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

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

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

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

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

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

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

(出示小黑板。

  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

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