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631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

 

专业名称机电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护技术

授课教师何伦锋

教学部机电专业部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

高2015届机电设备维修班

授课课时

20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二章机床拆卸与装配

使用教具

课件

教学目的

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

教学重点

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

教学难点

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习题与思考题1—1、1—2

教学后记

理论性较强,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学生较难掌握

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

机电设备拆卸的目的:

便于检查与修理零部件,占修理量的20%。

拆卸不当会造成零部件的损坏,设备精度降低,甚至无法修复。

(一)拆卸前的准备工作:

拆卸场地的选择与清理、保护措施、拆前放油、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3.拆卸的一般原则:

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拆卸步骤

机器(整体)——总成——部件——零件由整体拆成总成,由总成拆成部由部件拆成零件;由附件到主机,由外部到内部。

合理拆卸正确使用拆卸工具和设备

4.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对拆卸的零件要做好核对工作或做好记号、分类存放零件、保护拆卸零件的加工表面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一般拆卸步骤:

切断电源,卸下皮带;拆去接线盒内的电源接线和接地线;卸下底脚螺母、弹簧垫圈和平垫片;卸下皮带轮;

卸下前轴承外盖;卸下前端盖;

可用大小适宜的扁凿,插在端盖突出的耳朵处,按端盖对角线依次向外撬,直至卸下前端盖。

卸下风叶罩。

卸下风叶

6.二.电动机主要部件的拆装方法

(一)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拆装步骤

1.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拆卸步骤:

(1)用粉笔标示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正反面,以免安装时装反;

(2)用尺子量一下皮带轮或联轴器在轴上的位置,记住皮带轮或联轴器与前端盖之间的距离;(3)旋下压紧螺丝或取下销子;(4)在螺丝孔内注入煤油;(5)装上拉具,拉具有两脚和三脚,各脚之间的距离要调整好;(6)拉具的丝杆顶端要对准电动机轴的中心,转动丝杆,使皮带轮或联轴器慢慢地脱离转轴。

应注意的事项:

如果皮带轮或联轴器一时拉不下来,切忌硬卸,可在定位螺丝孔内注入煤油,等待几小时以后再拉.若还拉不下来,可用喷灯将皮带轮或联轴器四周加热,加热的温度不宜太高,要防止轴变形。

拆卸过程中,不能用手锤直接敲出皮带轮或联轴器,以免皮带轮或联轴器碎裂、轴变形、端盖等受损。

2.皮带轮或联轴器的安装步骤:

(1)取一块细纱纸卷在圆锉或圆木棍上,把皮带轮或联轴器的轴孔打磨光滑;

(2)用细纱纸把转轴的表面打磨光滑;(3)对准键槽,把皮带轮或联轴器套在转轴上(4)调整皮带轮或联轴器与转轴之间的键槽位置;(5)用铁板垫在键的一端,轻轻敲打,使键慢慢进入槽内,键在槽里要松紧适宜,太紧会损伤键和键槽,太松会使电动机运转时打滑,损伤键和键槽(6)旋紧压紧螺丝

(二)轴承盖和端盖的拆装步骤

1.轴承盖和端盖的拆卸步骤:

(1)拆卸轴承外盖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旋下固定轴承盖的螺丝,就可把外盖取下。

但要注意,前后两个外盖拆下后要标上记号,以免将来安装时前后装错.

(2)拆卸端盖前,应在机壳与端盖接缝处做好标记。

然后旋下固定端盖的螺丝。

通常端盖上都有两个拆卸螺孔,用从端盖上拆下的螺丝旋进拆卸螺孔,就能将端盖逐步顶出来。

若没有拆卸螺孔,可用大小适宜的扁凿,插在端盖突出的耳朵处,按端盖对角线依次向外撬,直至卸下端盖。

但要注意,前后两个端盖拆下后要标上记号,以免将来安装时前后装错。

2.轴承盖和端盖的安装步骤

轴承外盖的安装步骤:

(1)装上轴承外盖

(2)插上一颗螺丝,一只手顶住螺丝,另一只手转动转轴,使轴、承的内盖也跟着转动,当转到轴承内外盖的螺丝孔一致时,把螺丝顶入内盖的螺丝孔里,并旋紧;(3)把其余两个螺丝也装上,旋紧。

端盖的安装步骤:

(1)铲去端盖口的脏物;

(2)铲去机壳口的脏物,再对准机壳上的螺丝孔把端盖装上;(3)、(4)插上螺丝,按对角线一先一后把螺丝旋紧,切不可有松有紧,以免损伤端盖。

注意事项:

在固定端盖螺丝时,不可一次将一边端盖拧紧,应将另一边端盖装上后,两边同时拧紧。

要随时转动转子,看其是否能灵活转动,以免装配后电动机旋转困难。

(三)风罩和风叶的拆卸步骤

1.选择适当的旋具,旋出风罩与机壳的固定螺丝,即可取下风罩。

2.将转轴尾部风叶上的定位螺丝或销子拧下,用小锤在风叶四周轻轻地均匀敲打,风叶就可取下,如图所示。

若是小型电动机,则风叶通常不必拆下,可随转子一起抽出。

(四)转子的拆装步骤1.转子的拆卸方法:

拆卸小型电动机的转子时,要一手握住转子,把转子拉出一些,随后用另一只手托住转子铁心渐渐往外移,如图所示。

要注意,不能碰伤定子绕组。

(2)拆卸中型电动机的转子时,要一人抬住转轴的一端,另一人抬住转轴的另一端,渐渐地把转子往外移,

(3)拆卸大型电动机的转子时,要用起重设备分段吊出转子。

具体方法如下:

①用钢丝绳套住转子两端的轴颈,并在钢丝绳与轴颈之间衬一层纸板或棉纱头。

②起吊转子,当转子的重心移出定子时,在定子与转子的间隙中塞入纸板垫衬,并在转子移出的轴端垫支架或木块搁住转子。

③将钢丝绳改吊转子,在钢丝绳与转子之间塞入纸板垫衬,如图所示。

就可以把转子全部吊出。

2.转子的安装方法:

转子的安装是转子拆卸的逆过程。

安装时,要对准定子中心把转子小心地往里送。

要注意,不能碰伤定子绕组。

(五)轴承的拆装步骤

1.拆卸轴承的几种方法

(1)用拉具拆卸。

应根据轴承的大小,选好适宜的拉力器,夹住轴承,拉力器的脚爪应紧扣在轴承的内圈上,拉力器的丝杆顶点要对准转子轴的中心,扳转丝杆要慢,用力要均。

(2)用铜棒拆卸。

轴承的内圈垫上铜棒,用手锤敲打铜棒,把轴承敲出,如图所示。

敲打时,要在轴承内圈四周的相对两侧轮流均匀敲打,不可偏敲一边,用力不要过猛。

(3)搁在圆桶上拆卸。

在轴承的内圆下面用两块铁板夹住,搁在一只内径略大于转子外径的圆桶上面,在轴的端面垫上块,用手锤敲打,着力点对准轴的中心,如下图所示。

圆桶内放一些棉纱头,以防轴承脱下时摔坏转子。

当敲到轴承逐渐松动时,用力要减弱。

(4)轴承在端盖内的拆卸。

在拆卸电动机时,若遇到轴承留在端盖的轴承孔内时,如下图所示。

把端盖止口面朝上,平滑地搁在两块铁板上,垫上一段直径小于轴承外径的金属棒,用手锤沿轴承外圈敲打金属棒,将轴承敲出。

(5)加热拆卸。

因轴承装配过紧或轴承氧化不易拆卸时,可用100℃左右的机油淋浇在轴承内圈上,趁热用上述方法拆卸。

(三)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机械设备修理中,拆卸时应考虑到修理后的装配工作,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拆卸零件要作好核对工作或作好记号2.分类存放零件3.保护拆卸零件的加工表面

四、设备零件的清洗和检验

拆卸后的零件进行清洗是修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清洗方法和质量,对零件鉴定的准确性、设备的修复质量、修理成本和使用寿命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零件的清洗包括清除油污、水垢、积碳、锈层、旧涂装层等。

零件的清洗——脱脂、除锈(1.机械法除锈 2.化学法除锈 3.电化学法除锈)清除涂装层

脱脂——常用清洗液:

有机溶剂(煤油、轻柴油)、碱性溶液、化学清洗剂;清洗方法:

擦洗、浸洗、喷洗、气相清洗、超声波清洗;清洗方式:

人工清洗、机械清洗

除锈——机械法除锈:

刷、磨、抛光、喷砂等;化学除锈:

用酸性溶液除锈;如:

硫酸、盐酸、磷酸或其他混合溶液;电化学除锈(电解腐蚀):

阳极腐蚀、阴极腐蚀

清除涂装层——清出方法:

手工清除、化学清出

零件检验分类——通过上述分析、检验和测量,便可将其划分为可用的、不可用的和需修的三大类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

渗透、磁粉、超声波和射线等检测方法

渗透检测法原理及过程

a)凃渗透剂b)去除表面渗透剂c)覆盖显像剂d)显示缺陷

2.3装配尺寸链

装配: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将零件进行配合和连

接使之成为机器或部件的过程。

装配单元:

零件、套件、组件、部件、机器

总装:

组成整台机器的过程称为总装配

部装:

组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件装配

1.装配工作的主要内容:

(1)清洗作用、方法

(2)连接连接方式

(3)校正找正、找平(4)调整具体调节

(5)配作组合加工(6)平衡动静平衡

(7)验收和试验涂漆、包装等

产品的装配精度包括:

零件间的距离精度相互配合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接触精度

二、装配工艺方法

1.互换法

实质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装配精度。

(1)完全互换法

条件:

各有关零件的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装配允许公差。

 

式中TOL——封闭环极值公差

T0′——装配允许公差

特点:

零件无需选择修整,即达装配要求。

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对工人要求不高,便于组织自动化装配;在各种生产类型中都应优先采用。

但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时,组成环公差小制造困难。

用于低精度或较高精度少环装配。

②确定各组成环尺寸公差和上下偏差

T1+T2+T3+T4+T5≤T0′=0.50TavA=T0L/5=0.1

考虑加工难易调整各公差T1=0.2,T2=0.1,T3=T5=0.05

按入体原则分配公差。

留A4为协调环,按尺寸链计算

解:

1、完全互换法

①画出装配尺寸链图,其中

A1A2为增环,A3、A4A5为

减环,A0为封闭环。

③确定协调环公差及上下偏差

T4=T0–T1–T2–T3–T5=0.1

EIA0=EIA1+EIA2–ESA3–ESA4–ESA5

ESA0=ESA1+ESA2–EIA3–EIA4–EIA5

ESA4=–0.20EIA4=–0.30

A4=140-0.20

2、统计互换法

设各环尺寸正态分布,尺寸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

①确定各组成环尺寸公差及偏差

ξi=∣1∣,ki=1

各组成环平均公差

 

按加工难易,调整各组成环公差:

T1=0.4,T2=0.2,T3=T5=0.08,按入体原则分配公差

②确定协调环公差及上下偏差

0.52=0.42+0.22+0.082+T42+0.082T4=0.192

中间偏差Δ0=(Δ1+Δ2)-(Δ3+Δ4+Δ5)Δi=(ESi+EIi)/2

Δ4=-0.07ESA4=Δ4+T4/2=+0.026

EIA4=Δ4-T4/2=-0.166

③核算封闭环的极限偏差

Δ0=(Δ1+Δ2)-(Δ3+Δ4+Δ5)=(0.2+0.1)-(-0.04-0.07-0.04)=0.45

T02=T12+T22+T32+T42+T52T0=0.5

求封闭环极限偏差,得:

ESA0=Δ0+T0/2=0.70

EIA0=Δ0-T0/2=0.20

由以上两种方法的解算结果看出:

1.统计法算得的各组成环公差比极值法约扩大了一倍。

2.若按极值法算得的公差值也符合经济加工精度要求,采用完全互换法与统计互换法均可。

2.选配法

用于成批大量生产时组成环不多装配精度很高情况下实质是将各组成环公差放大按经济精度加工,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

(1)直接选配法工人凭经验挑选合适零件试凑的装配方法。

(2)分组选配法(分组互换法)先将互配零件测量和分组,然后按对应组零件装配

(3)复合选配法(组内选配法)先将零件测量分组,然后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