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教版复习特训三十六
第1题【单选题】
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生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04年,陈独秀指出:
“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
”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实现社会教化,推动儒学发展
C、启蒙民众,实现救亡图存
D、改良传统文化,指导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
它带着守旧性,终而它又攀结于民族感情的大树上,容易使人动情。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倡新文化的人们也未能全然脱却此境此情。
”下列解析符合作者思想的()
A、新文化运动具有创新性
B、中西思想的结合具有合理性
C、新文化运动具有保守性
D、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的主流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
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
“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
“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
”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
C、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D、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梁启超指出: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
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
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
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
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
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答案】:
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
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
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
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
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三:
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27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中国先贤孔子诞辰2567年。
这届孔子文化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为主题,重点开展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丙申年祭孔大典两大主题活动。
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其意图何在?
材料二中陈独秀对孔子的态度如何?
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举办国际文化节纪念孔子意义何在?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孔子的态度?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材料三:
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天经地义”,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君主,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人民也可以把它废除;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他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五: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思想?
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材料五反映了李大钊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有何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