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210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docx

近代世界知识框架图

文艺复兴(14C—16C:

意大利—欧洲)

一.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佛罗伦萨)

2.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

3.思想:

古希腊罗马文化

4.直接:

教会神学束缚思想

二.“复兴”

1.实质: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人是万物的尺度)

宣扬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托古改制)

2.核心:

人文主义(关注现实、关注人的价值,倡导个性自由和解放,摆脱神学束缚)

三.代表人物

1.(意)文学三杰(14C)

(1)但丁:

《神曲》(长诗)

(2)彼特拉克:

《歌集》(诗集)

(3)薄伽丘:

《十日谈》(短篇小说集)

2.(意)美术三杰(15C)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美

3.(英)莎士比亚(16C)

《哈姆雷特》等

4.(意)伽利略(16C)

证明哥白尼“日心说”,近代实验科学奠基者

四.影响

1.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宗教改革

3.新航路开辟

宗教改革(16C:

德意志—欧洲)

*基督教

——天主教、东正教

——新教(基督教)、旧教(天主教)

一.背景

经济:

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

思想:

文艺复兴

直接:

天主教会压迫德意志地区

二.代表人物

1.德意志:

马丁·路德

(1)作品:

1517《九十五条论纲》——批判赎罪券

(2)核心:

“因信称义”

翻译德文版《圣经》:

推动民族语言发展

(3)结果:

路德宗(新教)

2.瑞士:

加尔文

(1)作品;1536《基督教原理》

(2)核心:

“先定论”——论证资产阶级合理性

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节俭生活

(3)结果:

加尔文派(新教)

3.英国:

亨利八世

(1)作品:

1534《至尊法案》

(2)核心:

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3)结果:

英国国教(新教)

三.影响

1.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加强君主权力,促进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2.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3.解放思想,新教产生,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有重大影响

四.补充

宗教改革家不批判宗教与上帝等

新航路开辟(15C—16C)

一.背景

1.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

东方“寻金”,《马可·波罗行纪》

3.直接:

传统商路阻断(奥斯曼土耳其)

4.思想:

人文主义

5.宗教:

传播天主教

6.必要条件:

地圆说、造船航海技术;葡、西完成中央集权

二.过程

1.葡萄牙【东】

(1)1487,迪亚士,好望角(风暴角)

(2)1497,达伽马,印度

2.西班牙【西】

(1)1492,哥伦布,新大陆(印度)

(2)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三.影响

1.地理大发现:

孤立—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商业革命”:

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价格革命”:

金银价格降,商品价格涨;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4.推动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5.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16C—18C)

一.葡西(16C)

1.葡萄牙:

非洲、亚洲、(美)巴西,控制东西方商路

2.西班牙:

美洲

3.衰落:

购买奢侈品,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二.荷兰(17C)

1.“海上马车夫”

2.垄断性贸易公司:

东印度公司

3.殖民地

(1)亚洲:

马六甲、印尼、台湾

(2)非洲:

好望角

(3)美洲:

新阿姆斯特丹(纽约)——阿姆斯特丹:

17C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4.衰落:

忽视工业发展与海军建设

三.英国(18C)

1.过程

(1)1588,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2)17C初,东印度公司等

(3)17C中,《航海条例》,击败荷兰

(4)18C中,英法战争,“日不落帝国”

2.手段

(1)政府鼓励掠夺

(2)垄断性贸易公司

(3)发动商业战争

(4)抢夺殖民地

3.原因

(1)地理:

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

(2)经济:

通过海外贸易与殖民掠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

(3)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4)政策:

重商主义

(5)军事:

海军力量强大

四.影响

1.西欧:

大量财富流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2.殖民地:

掠夺、破坏与灾难,贩卖黑奴(三角贸易)

3.世界: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英国革命与代议制的确立

一.背景

1.渊源

(1)1215《大宪章》:

限制王权【王在法上】;

(2)1265英国议会:

赞成/拒绝征收新税【王在议会】

2.17C

(1)经济: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

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君权神授”与议会(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矛盾尖锐

(3)思想:

清教兴起,要求废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二.革命

1.1640,开始

2.1649,共和国——1653,克伦威尔:

护国主——1660,复辟

3,1688,光荣革命:

结束君主专制

三.1689《权利法案》

1.限制王权

2.议会主权至上:

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

3.国王:

行政权

4.奠定君主立宪的法律基础

四.1721责任内阁

1.首任首相:

沃波尔

2.选民——议会中下院议员——多数党领袖:

首相——内阁

3.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五.两党制

1.复辟:

辉格党、托利党

2.19C:

自由党,保守党

3.20C:

工党,保守党

4.政党政治出现

启蒙思想(17C—18C)

一.背景

1.君主专制与教会压迫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自然科学进步

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体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14C-17C文艺复兴——17C科学革命——17C-18C启蒙运动

二.核心:

理性(理智)

*同与异

同:

人文主义,不反对宗教本身

异:

批判教会神学——批判教会统治——批判君主专制

三.代表人物【批判君主专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1.(法)伏尔泰

(1)抨击天主教会

(2)倡导君主立宪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2)立法:

议会;行政:

国王;司法:

法院

(3)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1)人民主权(主权在民)

(2)社会契约(选举/革命)

(3)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徳)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总结启蒙

(2)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四.影响

1.思想解放,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2.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如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3.鼓舞亚洲等地区追求民主解放的斗争:

如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美国独立与共和制

一.背景

1.英国殖民统治V.S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2.启蒙思想的传播

3.导火索:

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独立战争

1.1775,开始:

来克星顿枪声

2.1776,《独立宣言》

3.1781,英国投降

4.1783,承认美国

三.1776《独立宣言》

1.费城、杰弗逊;

2.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等;

四.1787《宪法》

1.背景:

邦联政府权小,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2.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3.内容:

联邦制: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三权分立:

立法、行政、司法

民主共和:

反独裁专制/反贵族世袭

4.局限:

奴隶制、种族歧视等

5.修正案:

1791《权利法案》(言论自由等)

四.1789联邦政府

1.前两届总统:

华盛顿

2.联邦制共和政体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一.背景

1.波旁王朝君主专制V.S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2.启蒙思想传播

3.导火索:

三级会议

二.大革命

1.1789,爆发,《人权宣言》

2.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三.1789《人权宣言》

1.核心:

人权、民主、法治;私有财产;

2.意义:

否定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四.拿破仑

1.雾月政变: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2.《民法典》:

(1)核心:

自由平等、私有财产;

(2)意义:

发扬罗马法,废除封建特权,巩固大革命成果,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

(3)对外战争:

前期革命,后期侵略

工业革命(18C60s—1840,英国)

一.背景

1.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资本:

海外贸易与殖民掠夺

3.市场:

海外市场

4.劳动力:

圈地运动

5.技术:

工场手工业发展(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二.关键词

1.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1765

2.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

——汽船(美国:

富尔顿)、火车(英国:

斯蒂芬孙)——煤炭

3.工厂与工业城市(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城市化进程加速)

4.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社会变革)

三.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伦敦:

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

3.自由放任政策兴起:

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

工业革命时期西方代议制发展

一.英国

1832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世纪初,基本实现普选)

二.美国

19C50s中期,民主党(驴)、共和党(象)对峙基本形成

三.法国

1.(1848第二共和国——1852第二帝国——)1870第三共和国

2.1875第三共和国《宪法》

(1)总统制共和国

(2)立法:

议会(参议院、众议院)

行政:

总统(议会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四.德国

(一)背景

德意志封建割据V.S资本主义发展

(二)内容

1.1871德意志第二帝国:

普鲁士(威廉、俾斯麦)三次王朝战争统一

2.1871《宪法》

(1)君主立宪制

皇权极大,皇帝任命宰相;宰相主持内阁工作

(2)联邦制

(三)影响

1.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改革不彻底,保留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背景

1.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2.新思潮出现

3.导火索:

克里米亚战争战败

(二)内容:

1861“二一九法令”

1.地主:

土地

2.农奴:

自由——赎买

(三)影响

1.俄国近代化开端

2.经济发展、政治缓慢变革、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自上而下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六.日本明治维新

(一)背景

1.幕府封建统治阻碍日本经济、社会发展

2.1853美国黑船事件:

被迫开放、激化矛盾

3.倒幕运动与天皇登基

(二)内容

1.政治

(1)废藩置县,中央集权

(2)废除特权,四民平等

2.经济

(1)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土地买卖

(2)殖产兴业:

近代工业,交通、通信,私人企业

3.文明开化

(1)留学生

(2)近代教育

(3)西化习俗

4.外交:

岩仓使团出访欧美

(三)1889《日本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度,天皇权力极大

(四)影响

1.日本近代化开端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国力提升

3.维护日本独立和完整

4.自上而下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开始对外扩张

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05—1849)

(一)背景

1.马木路克王朝统治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

3.英法等国殖民侵略——阻碍埃及经济、社会发展

(二)内容

1.经济:

土地私有、民族工业(军事工业最重要)

2.政治:

中央集权

3.文化:

学习西方

4.军事:

新式军队

5.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

(三)影响

1.最终失败

2.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1848)

(一)背景

1.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宪章运动)

2.空想社会主义:

(法)圣西门、傅里叶,(英)欧文

(二)诞生

1.标志:

1848《共产党宣言》

2.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内容:

基本原理

客观规律: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

阶级斗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三)意义:

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二.第一国际(1864·伦敦)

1.第一个世界性工人组织

2.各国建立支部,斗争联合起来

3.推动工人运动发展,国际主义深入人心

三.巴黎公社(1871)

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2.公社委员会:

立法权、行政权;民主选举产生,人民监督

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宝贵经验和教训

四.第二国际(1889·巴黎)【二工时】

1.八小时工作制、五一劳动节、合法斗争

2.规模更大,组织性更强;社会福利,劳工立法,改善工人境遇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s—20C初,德国、美国)

一.背景

1.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

2.资本:

工业革命

3.市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5.技术:

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关键词

1.“电气时代”:

1831(英)法拉第“电磁感应”,1866(徳)西门子发电机

2.内燃机(德)——汽车(1886德卡尔本茨)、飞机(1903美莱特兄弟)——石油

3.新兴工业: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重)

4.垄断组织:

生产、资本高度集中【帝国主义】

三.影响

1.生产力迅猛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向殖民地输出商品与资本,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英国革命

资美国独立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葡、西——荷兰——英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英国:

议会改革

美国:

两党执政

资法国:

第三共和国

俄国:

农奴制改革

日本:

明治维新

德国:

德意志统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思想:

马克思主义

内组织:

第一国际

实践:

巴黎公社

 

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资:

垄断组织一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

第二国际

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法律文件

代议制的确立

英国

①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议会与国王长期的斗争,于1649年成立共和国。

②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了护国政体,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③克伦威尔病逝后,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1688年“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689《权利法案》

限制了王权,用法律的形式认定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

①1688光荣革命

②1689《权利法案》

③1721责任制内阁

④1832议会改革

美国

①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拉开了美国战的序幕。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③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76《独立宣言》

最早阐述“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1787年《宪法》

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原则。

但宪法确认了奴隶制,并且存有严重的种族歧视。

①独立与《独立宣言》

②1787年《宪法》

③1789年华盛顿当选联邦政府首任总统

④19世纪50年代后,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

法国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②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

③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48年第二共和国;1852年第二帝国;

④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1789年《人权宣言》以法律形式确定“主权在民”,强调法制,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9世纪初《拿破仑法典》,确立“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两大原则

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普鲁士战争统一德意志地区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1929—1933)

(一)背景

1.根本: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

生产水平大于消费水平,贫富差距过大

3.直接:

股票投机过度

4:

政策:

“自由放任”政策(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二)影响

1.社会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主义兴起

2.世界局势紧张:

提高关税/货币贬值

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

二.罗斯福新政(1933)

(一)措施【recover复兴、reform改革/relief救济】

1.金融: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美元贬值、整顿银行)

2.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计划指导、调整劳资关系)

3.农业:

国家补贴农民,调整农业生产(农产品减少,提高并稳定价格)

4.福利: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全国劳工关系法》;

《社会保障法》

(二)影响

1.恢复经济,缓和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2.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走上福利国家道路

3.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发展

一.十月革命(1917)

(一)背景

1.俄国落后,矛盾尖锐

2.列宁与布尔什维克

3.一战激化

(二)过程

1.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

2.四月提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3.七月事件:

两个政权并存结束

4.十月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5.《和平法令》:

退出一战

《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土地,土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

人民委员会:

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三)意义

1.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二.战时共产主义(1919)

(一)背景:

国内战争爆发

(二)措施:

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义务劳动

(三)影响:

扭转战局/损害农民利益

三.新经济政策(1921)

(一)背景:

经济、政治危机

(二)措施:

粮食税,允许私营企业,自由贸易

(三)影响:

恢复经济、稳定政治

四.斯大林模式

(一)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农业集体化

3.单一的公有制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二)评价

1.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化

2.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5.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欧、亚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W.T.O

亚太经合组织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背景

 

经济

改革

内容

农业: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

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工业:

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其他: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在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失败的

原因

附录: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英国雪莱《西风颂》

19世纪30年后,现实主义文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批判现实),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俄国托尔斯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荒诞派(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爱尔兰&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绘画

19世纪后半期,印象画派(光学领域取得新成就),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荷兰凡·高《向日葵》

二战前后,现代画派(反传统,手法夸张、变形与抽象),毕加索

音乐

18—19世纪之交,德国贝多芬,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

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

《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影视

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默片时代,卓别林

1926年,发明电视;1927年,美国有声电影诞生

20世纪40年代初,彩电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