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18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docx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7章各单元试题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综合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图中的小圆圈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1~50nm)制作的新型防菌“纳米纸”。

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

与此现象有关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组成“纳米纸”的分子数目较少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锤子敲打钢板,钢板会变热,锤子的内能减小,钢板内能增加

B.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排气冲程,活塞对废气做功,目的是为了增加废气内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也增加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4.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甲:

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

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

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

小明从不光滑的滑梯滑下时,自身的机械能增大

5.下列生活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排骨藕汤热的时候香气四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大——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所含热量一定多

B.物体的动能越大,表明物体的分子总动能也越大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7.甲、乙两个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入一杯热水中,搅拌后,水温降低了5℃,将甲取出,再把乙物体放入进去,搅拌后(假设没有热量损失),水的温度又降了5℃,由此可知()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两者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8.向一大桶温度为t1的冷水中倒入一小桶温度为t2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下列关于温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t=

     B.t<

     C.t>

     D.t=

9.(2017·荆州洪湖市校级模拟)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

J/(kg·℃)]。

4.2×103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0.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做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11.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

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B.水的内能比泥土、沙石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沙石的密度小D.水的温度比泥土、沙石的温度低

12.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根据侦探小说的内容得知,一具尸体大约需要半天时间才能从体温37℃降至室温25℃。

另外他通过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还了解到:

体重60kg的正常人的比热容与水相当[c水=4.2×103J/(kg·℃)],每千克葡萄糖完全分解释放的热量为1.6×107J。

此外,尸体的散热量大约为正常人在相同时间内散热量的60%。

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出一个正常人体内每天必须补充的葡萄糖为()

A.630gB.63gC.840gD.84g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3.(4分)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的方式增大铁丝内能的;把铁丝放在火上烤,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_的方式增大铁丝内能的;我们通常把烧红的细铁丝放入一桶水中冷却,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较大的性质,铁丝降低的温度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升高的温度(不考虑热损失)。

14.(2分)网上曾热销一种“55度杯”,称“能很快将开水变成适饮的温水,而后又能将凉水变成适饮的温水”。

为破解此中秘密,某中学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模型。

设此模型杯内胆中封存着300g水,室温20℃;现向杯中倒入200g、100℃开水,摇一摇,热平衡后杯内水温迅速降至t1=____℃;然后将杯内水倒掉,迅速将200g室温某液态物质倒入该杯,摇一摇,这种液态物质的温度可升至44℃,则这种液态物质的比热容为___J/(kg·℃)。

[c水=4.2×103J/(kg·℃),忽略整个过程中内胆及空间的热损失]

      

第15题图)

15.(6分)(2017·宜昌兴山县校极模拟)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的特点(装置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用完全相同的两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请回答:

(1)步骤A中存在的错误是:

____,应改为___;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

(3)步骤____是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16.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液体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Δt/℃

加热时间t/min

1

0.1

5

1

2

0.1

10

2

3

0.2

10

4

4

0.1

10

1

5

0.1

20

2

6

0.2

20

4

(1)分析数据,某同学认为:

加热相同时间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___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_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___(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____有关,____(选填“甲”或“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17.(6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钩码重力不等,释放后重钩码下降,轻钩码上升,然后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钩码,通过传动装置可实现:

在钩码升降过程中,能使放在隔热容器水中的叶轮不停的转动。

(1)叶轮在不停地转动过程中,可以知道容器中水的温度____,原因是:

叶轮通过____方式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2)实验中钩码升降做功与水温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中水的质量为500g,c水=4.2×103J/(kg·℃)]

钩码升降次数

1

2

3

钩码升降做功/J

425

850

1275

水温的变化/℃

0.2

0.4

0.6

在钩码升降1次的过程中,容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J。

对比发现,水吸收的热量____于对应的钩码升降所做的功。

(3)综合分析实验装置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实验中能量损失主要来源于

___。

(只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18.(7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某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容积为300L,集热管的有效采光面积为3m2,某天日照时间为8h,每平方米面积平均每秒接收太阳辐射能1.4×103J,接收的太阳辐射能中有70%能被水箱里的水吸收,则这天热水器水箱里的水温度可以升高多少℃。

[不计水箱中水的散热,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19.(10分)空气能热水器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来制造热水的“热量搬运”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

空气能热水器在工作时,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为Q,消耗的电能为W,通过热交换使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即Q吸=Q+W。

已知某型号的空气能热水器功率为1800W,工作时消耗的电能W是水吸收热量Q吸的四分之一,当用此热水器将150kg的水从15℃加热到55℃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空气能热水器完成上述加热过程所用的时间。

【答案卷】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十三章综合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图中的小圆圈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D)

2.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1~50nm)制作的新型防菌“纳米纸”。

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

与此现象有关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组成“纳米纸”的分子数目较少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用锤子敲打钢板,钢板会变热,锤子的内能减小,钢板内能增加

B.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排气冲程,活塞对废气做功,目的是为了增加废气内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也增加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4.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C)

A.图甲:

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

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

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

小明从不光滑的滑梯滑下时,自身的机械能增大

5.下列生活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B)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排骨藕汤热的时候香气四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大——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所含热量一定多

B.物体的动能越大,表明物体的分子总动能也越大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7.甲、乙两个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入一杯热水中,搅拌后,水温降低了5℃,将甲取出,再把乙物体放入进去,搅拌后(假设没有热量损失),水的温度又降了5℃,由此可知(B)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两者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8.向一大桶温度为t1的冷水中倒入一小桶温度为t2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下列关于温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

A.t=

     B.t<

     C.t>

     D.t=

9.(2017·荆州洪湖市校级模拟)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

J/(kg·℃)]。

4.2×103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0.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做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B)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11.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

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B.水的内能比泥土、沙石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沙石的密度小D.水的温度比泥土、沙石的温度低

12.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根据侦探小说的内容得知,一具尸体大约需要半天时间才能从体温37℃降至室温25℃。

另外他通过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还了解到:

体重60kg的正常人的比热容与水相当[c水=4.2×103J/(kg·℃)],每千克葡萄糖完全分解释放的热量为1.6×107J。

此外,尸体的散热量大约为正常人在相同时间内散热量的60%。

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出一个正常人体内每天必须补充的葡萄糖为(A)

A.630gB.63gC.840gD.84g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3.(4分)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做功__的方式增大铁丝内能的;把铁丝放在火上烤,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热传递__的方式增大铁丝内能的;我们通常把烧红的细铁丝放入一桶水中冷却,这是利用了水的__比热容__较大的性质,铁丝降低的温度__大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升高的温度(不考虑热损失)。

14.(2分)网上曾热销一种“55度杯”,称“能很快将开水变成适饮的温水,而后又能将凉水变成适饮的温水”。

为破解此中秘密,某中学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模型。

设此模型杯内胆中封存着300g水,室温20℃;现向杯中倒入200g、100℃开水,摇一摇,热平衡后杯内水温迅速降至t1=__52__℃;然后将杯内水倒掉,迅速将200g室温某液态物质倒入该杯,摇一摇,这种液态物质的温度可升至44℃,则这种液态物质的比热容为__2.1×103__J/(kg·℃)。

[c水=4.2×103J/(kg·℃),忽略整个过程中内胆及空间的热损失]

      

第15题图)

15.(6分)(2017·宜昌兴山县校极模拟)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的特点(装置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用完全相同的两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请回答:

(1)步骤A中存在的错误是:

__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__,应改为__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__;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吸收的热量相同__;

(3)步骤__BD__是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16.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液体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Δt/℃

加热时间t/min

1

0.1

5

1

2

0.1

10

2

3

0.2

10

4

4

0.1

10

1

5

0.1

20

2

6

0.2

20

4

(1)分析数据,某同学认为:

加热相同时间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__不正确。

加热相同时间,两者吸收的热量一样。

_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质量_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_多__(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__种类__有关,__甲__(选填“甲”或“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17.(6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钩码重力不等,释放后重钩码下降,轻钩码上升,然后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钩码,通过传动装置可实现:

在钩码升降过程中,能使放在隔热容器水中的叶轮不停的转动。

(1)叶轮在不停地转动过程中,可以知道容器中水的温度__升高__,原因是:

叶轮通过__做功__方式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2)实验中钩码升降做功与水温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中水的质量为500g,c水=4.2×103J/(kg·℃)]

钩码升降次数

1

2

3

钩码升降做功/J

425

850

1275

水温的变化/℃

0.2

0.4

0.6

在钩码升降1次的过程中,容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_420__J。

对比发现,水吸收的热量__小__于对应的钩码升降所做的功。

(3)综合分析实验装置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实验中能量损失主要来源于__热量向外散失(容器和叶轮等吸热、部件间的摩擦等)__。

(只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18.(7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某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容积为300L,集热管的有效采光面积为3m2,某天日照时间为8h,每平方米面积平均每秒接收太阳辐射能1.4×103J,接收的太阳辐射能中有70%能被水箱里的水吸收,则这天热水器水箱里的水温度可以升高多少℃。

[不计水箱中水的散热,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解:

水箱内水的体积V=300L=300×10-3m3=0.3m3,ρ=

,水箱内水的质量m=ρV=1×103kg/m3×0.3m3=300kg,水吸收的热量Q吸=1.4×103J/(m2·s)×(8×3600s)×3m2×70%=8.4672×107J,Q吸=cmΔt,Δt=

=67.2℃

 

19.(10分)空气能热水器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来制造热水的“热量搬运”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

空气能热水器在工作时,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为Q,消耗的电能为W,通过热交换使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即Q吸=Q+W。

已知某型号的空气能热水器功率为1800W,工作时消耗的电能W是水吸收热量Q吸的四分之一,当用此热水器将150kg的水从15℃加热到55℃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空气能热水器完成上述加热过程所用的时间。

解:

(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150kg×(55℃-15℃)=2.52×107J 

(2)因题中说明空气能热水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W是水吸收热量Q吸的四分之一,故W=

=2.52×107J×

=6.3×106J,空气能热水器完成上述加热过程所用的时间t=

=3.5×103s

2018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十四章综合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目前我国已将发动机研发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

下列我国“陆、海、空、天”装备中动力机械不属于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的是()

A.高铁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    B.052D型导弹驱逐舰燃气汽轮机

C.“歼20”战机涡扇15煤油发动机D.“长征五号”火箭液氢液氧发动机

2.汽油机和柴油机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柴油机吸入汽缸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汽油机吸入的是空气

B.在压缩冲程中它们的压缩程度是一样的

C.柴油机里推动活塞做功的燃气的压强比汽油机里的高

D.在压缩冲程末,汽油机汽缸内的温度比柴油机的高

3.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丙丁乙甲     B.乙丁甲丙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4.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

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

A.内能减少B.温度升高C.密度增大D.分子热运动加快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所示,有关这个小蒸汽轮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烧瓶内的水的内能

B.酒精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轮子的机械能

D.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可以用来做功

6.李丽周末和家人乘车去游玩,某一时刻她看到汽车转速表显示的转速为1800r/min,她向爸爸了解到汽车发动机为四冲程发动机,则此时汽车在10s内完成了()

A.600个冲程,做了150次功B.60个冲程,做了600次功

C.1200个冲程,做了300次功D.300个冲程,做了300次功

7.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它的转速是800r/min,做功冲程中燃气推动活塞一次做功1500J,那么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

A.10kWB.15kWC.20kWD.1200kW

8.如图所示是李老师自己制作的实验道具。

他在塑料瓶的侧壁上钻了一个孔,然后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

做实验时,他从瓶口洒入煤油并在瓶口盖上一个纸盖,然后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瓶内的煤油燃烧后,会发现纸盖飞了出去。

下列关于此次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煤油不完全燃烧时热值变小

B.纸盖飞出后,瓶内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

C.若电火花发生器与塑料瓶之间有很大的空隙,纸盖也一定会飞出去

D.纸盖能飞出去是因为煤油燃烧做功所致

9.下列有关热机效率、燃料热值、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

B.热机所用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越多,效率越高

C.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D.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物体的内能

10.热机的效率较低,为了提高热机的效率,你认为下列方法目前不可能实现的是()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B.尽量减少各种热损失

C.尽量减少因克服摩擦力而额外消耗的能量

D.想办法把燃料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做有用功

11.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B.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C.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D.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

12.以下四幅图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过山车向下运动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图乙所示,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丙所示,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人体内的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