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业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89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商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重庆商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重庆商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重庆商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重庆商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商业规划.docx

《重庆商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商业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商业规划.docx

重庆商业规划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规划

(2010年—2015年)

 

一、规划总纲

打造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促进商品要素集聚辐射,是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和西部消费之都的重要标志,更是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明确总体思路、预期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推进重庆商品集聚、商贸繁荣,加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

(一)内涵界定

“购物之都”指市场体系完备、商品品种丰富、购物环境优越、集聚辐射能力强大、具有鲜明特色、引领购物时尚与倾向的现代化大都市。

“购物之都”应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商品种类、优美的消费环境、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独具魅力的都市特色和家喻户晓的都市誉称。

作为生产与消费兼备的大都市,重庆“购物之都”不但具有良好的消费购物功能,还兼具强大的生产采购功能。

(二)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3号);

2、《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3、《重庆2020-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4、《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商贸流通产业综合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渝府发〔2006〕148号);

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渝府发〔2008〕98号);

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重庆都市区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传递节点进行规划。

重点规划范围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北碚区。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

2010-2015年;远期:

展望2020年。

二、建设基础

(一)发展成就

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购物消费环境日趋完善,突出表现在:

商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中央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城市中心商圈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解放碑、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5大商圈商贸活跃、环境优化、购物便利,商圈建设成效瞩目。

商业特色街建设成为城市新亮点,全市培育形成各类商业特色街109条。

市场建设稳步发展,建成亿元以上市场132个,成交额1982亿元。

朝天门、观农贸、南坪医药、巨龙钢材、汽博中心、绿云石都、恒冠钢材等7个市场成交额过百亿,商品交易条件日益改善。

2009年,全市零售商业网点总面积达3090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39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网点面积0.95平方米。

其中,都市区零售商业网点面积达122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网点面积达1.76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网点83个,分别占全市商业网点总面积的39.8%、大型零售网点数量的63.4%。

市场主体培育卓有成效。

培育了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商社集团、渝惠食品集团、粮食集团、医药股份、港务物流等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改制新生,快速发展壮大。

2009年,商社集团实现销售额300.5亿元,列2009中国企业500强第256名(商业零售业第3名),中国连锁企业百强第11名,西部第1名。

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大型商业企业和王府井、永辉等国内大型商业企业的引进与市内企业的扩张得到了互动发展,实现了互促共赢。

一大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流通企业创新机制,错位发展,日渐活跃。

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2009年,全市连锁经营店铺达到26059个,销售额实现796亿元,占社零总额32.1%;江北寸滩港、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渝北空港3大枢纽性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全市货运总量68458万吨,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348亿元;实现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424亿元。

拍卖、直销、网上购物、电视购物、邮购等新型流通模式和专业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折扣店、自动售货等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

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西部奥特莱斯购物广场,以“名牌+折扣”的特殊商业业态,吸引了全球60余个国际服装品牌、150余个国内品牌入驻,辐射到重庆、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

购物消费规模迅速扩大。

全市消费购物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09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039亿元,增长20.5%;实现商业增加值657亿元,占GDP的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9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3.1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增幅列全国第4位。

主城都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6.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达53.1%,且呈逐年提高态势;都市区人均社零达19236元,比全市人均8732元高10504元,都市区购买力吸引指数达到2.2,都市区消费集聚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购物环境不断优化。

相关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市场监测调控手段和能力逐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逐步改善,都市文化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形象建设稳步推进,市容市貌显著改善,购物环境不断优化,为购物消费提供了保障。

通过多年的发展,重庆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培育卓有成效,商业设施更加健全、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商品品种日渐丰富,购物环境不断优化,集聚辐射能力大大提高,“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逐渐形成,商业大都市雏形显现,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发展机遇

在新的发展阶段,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面临新的机遇:

一是内需扩大机遇。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向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制订了一系列宏观经济发展政策,重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将有力推进重庆“购物之都”建设。

二是消费升级机遇。

重庆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为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城乡居民消费从总体上进入了消费转型升级阶段,人均GDP达到3380美元,主城九区人均GDP达到6400美元,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条件改善机遇。

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交通、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扩大了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空间,改善了发展条件,降低了发展成本;重庆商贸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速,都市形象日益凸显,都市文明不断发展,“购物之都”建设基础条件日趋完善。

四是区域合作机遇。

长江上游经济带、西三角、川渝、渝黔经济发展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周边地区发展加速,为重庆建设“购物之都”在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功能强化、要素聚合、市场拓展方面提供了新的空间。

五是政策利好机遇。

重庆是国家定位规划的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未来1000万人口大城市。

按照“314”总体部署,重庆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这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国务院批准设立内陆保税港区,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辐射周边500公里半径圈,腹地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大市场、大贸易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条件。

(三)困难与挑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本地消费能力偏低。

2009年重庆市实现GDP6529亿元,人均GDP刚刚突破3000美元。

经济总量和人均消费能力相对偏小,高端消费能力不足,制约了消费总量,尤其是高端消费的发展。

二是购物环境亟待改善。

缺乏国际一线品牌。

全市国际一线品牌总体数量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差距很大,甚至与成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商业设施质量还需改善;商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都市文明亟待提升;商业诚信建设仍需加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力仍显薄弱,整体购物环境亟待改善。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制约。

重庆都市区与外围区县存在一定发展落差,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72∶1,高于全国。

农民收入增幅仍较为缓慢,全市50%以上的农村人口购买力明显不足。

四是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重庆地处内陆,市场腹地较大但周边地区经济欠发达,购买力不够强劲。

与国内一线城市在购物吸引力上还有相当差距,与长江上游地区发达城市在吸引外来购物上也存在激烈竞争。

2009年,全市外来购物消费不到5000万人次,本地高端消费群体还大量外流。

五是相关产业与行业的联动支持作用不强。

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相关产业联动不足;消费品生产加工业不够发达,创新研发、时尚原创能力还需加强。

商务、旅游、文化发展对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支撑力还显不足。

三、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激活扩大本地购物消费为基础,以吸引外来集聚购物消费为重点,以大商圈、大企业、大市场、大项目为支撑,着力优化购物消费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延伸购物消费链条,健全产业体系,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完善企业和市场运行机制,强化集聚辐射功能,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亮点最多、链条最长、环境最优、服务最好、拉动最大,具有强大聚合辐射能力、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

(二)主要任务

加强载体建设,完善基础平台。

加强大商圈、大市场建设,形成“购物之都”核心集聚;实施商业名街名店建设工程,建设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业特色街、商业名店;强化商业信息化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购物之都”基础平台。

壮大主体力量,增强发展动力。

加强流通主体培育,充分发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主导市场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繁荣活跃市场的功能;加强消费主体培育,激活扩大本地消费,全方位吸引外来购物消费,提高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

加强产业联动,拓展市场空间。

加强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会展业、餐饮住宿业、休闲娱乐业、文化创意六大产业协同联动;实施世界名牌引入与本土名牌培育工程,丰富商品种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拓展市场空间。

优化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环境。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消费品生产基地建设,增强商品竞争力;加强都市文明与都市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竞争力;加强城市建设与城市形象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强宏观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管理竞争力。

(三)核心功能

围绕六大功能,强化“购物之都”核心能力。

一是消费购物功能。

做到商品丰富,业态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充分满足居家购物、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网络购物需要。

二是国际贸易功能。

加速建设各类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交割中心、工业品采购中心、会展会议中心、跨国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贸易,形成长江上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产采购中心。

三是品牌集聚功能。

大力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引进高能级企业机构,实施高层次服务配套,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顶级品牌,构筑总部经济高地,汇聚世界高端品牌。

四是时尚引领功能。

培育时尚消费理念,引领长江上游地区时尚消费潮流,汇集国际国内流行商品,成为时尚商品发祥地。

五是信息集散功能。

汇聚商品消费、货物供应、价格变化、市场变化、政策影响等各方面信息,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信息中心。

六是价格形成功能。

以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中远期电子交易所等为载体,广聚商品、汇集信息、聚集消费大众、影响周边地区同类商品价格制定,成为长江上游地区价格形成中心。

(四)发展目标

“购物之都”打造总体分两个阶段规划推进:

第一阶段:

2010~2012年——打基础、建平台、扩规模,快速发展阶段。

到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市场交易额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450亿美元,引进外资80亿美元;零售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年均新增100万平方米以上;外来购物消费占比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国际一线品牌达到50个以上。

培育社零总额超100亿元的商圈6-8个,其中,超300亿元的2个;培育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商贸企业8-1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1家;培育年交易额超1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交易城)13个,其中,超200亿元的3个;培育市级以上商业特色街(城)30条(个)。

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专栏1  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建设阶段性目标表(2010-2012)

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2年

年均增长(%)

社零总额

亿元

2479

4000

16

商品销售总额

亿元

6039

10000

18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77

450

80

引进外资

亿美元

40

80

26

零售商业设施面积

万平方米

3090

3500

4.2

都市区购买力吸引指数

——

2.20

2.50

——

外来购物消费占比

%

24.8

31

2个百分点

国际一线品牌

30

50

——

10亿以上商圈

14

20

——

其中:

100亿以上

5

7

——

50-100亿

1

3

——

10-50亿

8

10

——

10亿以上企业

16

25

——

其中:

100亿以上

4

9

——

50-100亿

2

5

——

10-50亿

10

11

——

10亿以上市场

42

60

——

其中:

100亿以上

7

13

——

50-100亿

8

7

——

10-50亿

27

40

——

亿元以上市场

132

150

——

市级以上商业特色街(城)

条(个)

13

30

——

第二阶段:

2013~2015年——提升品质、提高品位、丰富内涵,提档升级,初步成型阶段。

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6000亿元以上;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0亿元;进出口1000亿美元,引进外资160亿美元;外来购物消费占比超过35%,国际一线品牌达到60个以上。

培育社零总额超500亿元的商圈2个;培育年销售额超800亿元的商贸企业1家;培育年交易额超5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交易城)1个。

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名店云集、名品荟萃、对外辐射作用明显的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框架,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购物消费乐园。

展望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00亿以上,外来购物消费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40%以上,拥有国际一线顶级品牌80%以上;市场交易额达20000亿以上,成为货物净流出城市。

培育形成年社零总额超1000亿元的商圈2个;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的商贸企业1家;年交易额超10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交易城)1个。

建成市场规模庞大,商品丰富齐全,消费环境优越,聚集能力较强,辐射范围广泛,都市魅力彰显,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内陆国际贸易中心和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

到2050年,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购物之都。

(五)发展战略

双向开放战略。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发,形成“包容性”、“开放性”与“多元化”商业文化氛围,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商家,建设国际化生产采购基地,全方位吸引外来消费购物与生产采购。

品牌发展战略。

加强名品名店、品牌特色街、品牌商圈、品牌市场(交易城)建设,全面提升重庆“购物之都”在长江上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品质提升战略。

加强都市文明与都市文化建设,提高商业服务质量,丰富购物文化,改善购物环境,全面提升“购物之都”品质,建设高品质购物之都。

流通现代化战略。

加快新型业态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网上购物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提高商业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化购物之都。

产业联动战略。

加强商贸业与旅游休闲业、美食娱乐业、文化创意产业、商务会展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商贸与商务互促;购物与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互动的发展格局,建设多产业繁荣联动购物之都。

四、基础平台布局与建设

 

立足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适应重庆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集中力量打造大商圈、大市场,完善基础平台并优化布局。

加强商业集聚,巩固提升主城五大成熟商圈品质,进一步增强聚集辐射能力,使之成为展示都市商贸繁荣繁华、汇聚传递都市现代时尚的重要窗口;加快主城六大新兴商圈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伴随都市拓展,鼓励发展一批新兴组团商圈,带动城市发展;积极发展六大区域中心城市商圈,发挥节点传递作用。

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商业特色街。

加速培育全国性和区域性商品批发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专业特色市场,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强化“购物之都”辐射功能。

到2012年,全市零售商业设施面积达35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达1.25平方米以上,其中,都市区零售商业面积人均达2.0平方米以上;10亿元以上商圈20个,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购物中心10个;1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0个以上;市级以上商业特色街(城)30条。

专栏2 全市主要商业设施现状与发展规划

指标

2009年

2012年

新增

全市零售商业网点总面积(万平方米)

3090

3500

410

人均零售商业网点面积(平方米)

0.95

1.25

0.3

其中:

都市区零售商业网点面积(万平方米)

1220

1450

230

都市区人均零售商业网点面积达(平方米)

1.76

2.05

0.29

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个)

5

10

5

其中:

都市区(个)

5

8

3

6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百货店(个)

61

100

39

其中:

都市区(个)

29

50

21

6000平方米以上大型超市(个)

70

120

50

其中:

都市区(个)

54

90

36

亿元以上市场(个)

132

150

18

亿元以上市场交易额(亿元)

1965

3300

1335

市级以上商业特色街(城)

13

30

17

到2015年,全市零售商业设施面积达40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达1.40平方米以上;都市区零售商业网点面积1800万平方米,人均网点面积达到2.25平方米;100亿元以上商圈10个以上,10亿以上商圈25个;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购物中心15个;在西部有影响力的商业特色街(城)10条以上。

(一)商圈建设

巩固发展都市成熟商圈,提升品质;加快建设都市新兴商圈,完善功能;建设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商圈,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商圈地域范围应以城市地标为核心,适度规模,集中紧凑发展,有效集聚商流、物流与客流,便利交通与购买,经营效率高,辐射能力强,充分展示都市商业繁荣繁华。

都市商圈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大力营造商圈现代商业环境,坚持“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理念,把商圈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业态优化、设施先进、配套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化都市购物消费中心。

专栏3  商圈

都市区商圈:

提升完善解放碑、江北观音桥、南岸南坪、沙坪坝三峡广场、九龙坡杨家坪等原有5大成熟商圈,调整结构、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优化形态,进一步增强聚集辐射能力,使之成为展示都市商贸繁荣繁华、汇聚传递都市现代时尚的重要窗口;大力拓展渝北两路、大渡口城区、北碚城南、巴南李家沱、茶园、西永6大新兴商圈,分别服务与辐射主城北部、西部、东部及南部,便利新兴城区购物消费。

配合城市空间范围拓展,有序发展城市新区组团商圈、主题商圈。

注意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形成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

到2012年,都市区13个商圈商业零售经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社零总额达到1350亿元以上,占全市社零比重达30%以上。

到2015年,都市区建设100亿以上商圈6-7个,都市区商圈实现社零总额2200亿元以上,占全市社零比重达35%以上。

区域性中心城市商圈:

建成万州高笋塘、涪陵南门山、黔江主城、永川渝西广场、合川南城、江津遗爱池核心商圈,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吸引市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入驻,培育商业大店名店,发展商业新型业态,提升商业经营层次,完善购物功能,增强对区域的集聚辐射作用。

到2012年,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商圈商业零售经营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社零总额达到350亿元以上。

到2015年,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100亿以上商圈4-5个,实现社零总额600亿元以上。

1、都市区商圈。

——解放碑商圈

定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核心引擎,服务与辐射长江上游地区及国内外消费者。

进一步完善提升解放碑商圈商贸功能,增强商业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

提升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商务引领功能,使之成为长江上游特大型中央商务区和西部地区经济运行中枢,成为总部经济、高端品牌、高档消费的集聚地。

打造“世界级”城市景观,积极培育国际交往、国际门户、金融商务、高端会议、都市旅游等,注重文化设施与商务设施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商业与商务、文化、旅游、金融等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拉长产业链,集聚高端人群,带动高端消费。

严格控制建筑标准,提升都市整体形象,营造国际一流商圈环境。

坚持高端、时尚定位,加快业态调整,高起点规划、设计、策划、招商、运作,大力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顶级名品,配套功能齐全的多种高端服务项目,通过品牌旗舰店,地区总部加旗舰店一体化等发展模式,打造10万元级(一次或一日消费10万元)及以上高端消费基地,充分展现解放碑的西部商业地标形象,使之成为展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繁荣繁华、汇聚传递都市现代时尚与消费理念的重要窗口,成为享誉全国的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标志区。

——观音桥商圈

定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核心引擎,服务与辐射长江上游地区及国内外消费者。

立足“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再规划、再提升”,优化购物环境。

大力完善立体交通格局,打造主城最畅达商圈。

依托太阳谷公园、海洋公园、嘉陵公园,充分发挥商圈生态及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打造现代都市旅游休闲胜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50万平方米的“太阳谷”为载体打造全生态、花园式商务高地,吸引总部企业,形成多种层次、全开放、广覆盖的总部集群。

以“名街、名店、名品”的高端商业为平台,打造品牌商圈。

加快超大型书城建设,引领重庆文化潮流,打造文化商圈。

加大时尚元素,营造时尚氛围,打造重庆时尚购物中心,构筑高端时尚消费阵地。

充分展现观音桥商圈现代、时尚、生态、休闲的精品形象,把观音桥商圈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都市商圈和城市形象展示区。

——南坪商圈

定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核心引擎,服务与辐射长江上游地区及国内外消费者。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商业,加强以会展中心、星级酒店、商务楼宇、大型零售网点和商业步行街为载体的现代商贸设施建设。

加快南坪转盘枢纽工程的改造,加强步行街的连接,以万达广场、协信城、上海城为核心,有效整合5条商业街,优化购物环境,调整商业零售业态结构,提升规模和档次,扩大零售规模,完善购物消费功能。

充分利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对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带动作用,配套发展星级酒店、商务写字楼、商务公寓、休闲娱乐设施,提升餐饮、娱乐、酒店住宿和旅游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建成餐饮、娱乐、旅游和会展功能突出的都市会展休闲型商圈。

——三峡广场商圈

定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核心商圈,服务与辐射重庆市(尤其是主城中西部)及外来消费者。

以“三峡广场”为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商务、文化娱乐、金融、酒店、餐饮、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提升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