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5335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8课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8课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本课概述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前一课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条理比较清晰,主要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教师突出重点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相关内容,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情境导入

(模拟美国大选,教师准备好材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胡佛和罗斯福,进行竞选演说)

胡佛: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国家虽然现在仍处于经济危机中,但是,危机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我们固有的传统经济政策,我相信“繁荣就在眼前”……

罗斯福: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

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

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

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没有理由的和不正当的恐怖,它使我们从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

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全班同学鼓掌配合)

画外音:

罗斯福以他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使对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

人物导入

罗斯福

多媒体课件展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画像。

提问:

大家知道这个人物是谁吗?

你了解有关他的哪些故事?

学生回答:

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教师介绍: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出生于纽约,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

1921年,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痊愈后,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

1928年,当选纽约州州长。

1933年3月4日,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

那时,50岁的他,宽肩膀、大个子、两腿瘫痪,华发稀疏,嘴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改革。

罗斯福上任第二天,就开始推行新政,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启用“智囊团”和他一道探索并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新政试验——即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

在一百天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活动,同时利用著名的“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亲切、轻松、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争取人民的支持。

罗斯福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面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统;又因在新政中表现出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誉为“狮子”和“狐狸”。

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了解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对美国及世界的深远影响。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教师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分析本课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临危受命”“实施新政”“摆脱危机困境”三个部分分别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问题情境1:

请大家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学习归纳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自主学习:

罗斯福为扭转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与胡佛展开竞选,当选了美国总统。

过程评价:

的确如此。

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但这些措施非但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反而使形势更加恶化。

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300万,社会也因此更加动荡不安,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板书)一、背景

1.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2.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过渡)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

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计划。

但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执政后推进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时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但改革的决心已定,而改革又是全方位的,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问题情境2:

多媒体课件展示:

罗斯福新政内容示意图,总体上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板书)二、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

2.工业方面

3.农业方面

4.社会福利方面

合作学习: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介绍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提问:

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有何作用?

回答:

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过程评价: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当时整个国家银行信贷体系陷入瘫痪,所以罗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尽快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改革也就首先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开始。

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蓝鹰标志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

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教师分析:

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包括工时、工资、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

其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提问:

罗斯福新政中“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对农民有何好处?

回答:

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田纳西水利工程

过程评价:

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这些有利于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教师讲解:

罗斯福新政还涉及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项目除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者和贫困者进行救济。

请大家思考一下,当时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呢?

回答:

兴办公共工程可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过程评价:

大家的认识很对。

“以工代赈”这一措施不仅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问题情境3:

你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

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

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1935的《社会保险法》:

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过渡:

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

这些立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民众的利益。

因此,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的商税,骂他是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

合作探究: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使美国尽早从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并不是真正维护工人和小生产者的利益。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罗斯福说: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过程评价:

从这段材料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并不是为了真正维护工人、小生产者的利益和发展社会主义。

他力图避免国有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度,是与《共产党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区别的。

过渡:

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低谷。

到1940年,美国国民经济收入恢复到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变革,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问题情境4:

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合作探究:

经济危机可能更加恶化,由经济危机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将遭受到重大打击和挑战,法西斯也可以趁势抬头。

过程评价:

的确如此,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据记载:

到胡佛上任的第四个年头,出现了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要求发放补助金的游行。

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反而得到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板书)三、影响

1.直接影响:

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2.间接影响: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教师补充:

美国没有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还在于:

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因此在危机冲击下能够通过加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赢得海外市场;美国拥有相对广阔的海外市场,20世纪以来特别是一战后,美国市场在不断扩大;美国有民主的传统,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提问: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除了上述两点外,还有没有更深远的影响?

回答:

新政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板书)

3.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过程评价:

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虽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

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

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

所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就是: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从而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板书)四、特点和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问题情境5:

罗斯福新政能不能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究竟“新”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因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只要资本主义的制度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会消失。

而罗斯福新政恰恰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所以不能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表现为:

由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为“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过程评价:

大家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很透彻,学会了分析事物要看本质的方法。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

②新的特点。

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③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课堂小结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

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板书设计

活动设计

师生互动:

在20世纪历史发展的道路上,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各有一些成功的改革,例如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和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大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美国、中国的改革分别是指什么改革?

(2)这两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

各自的结果如何?

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一:

美国的改革指的是1933年起开始实行的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指的是1978年起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

(2)学习小组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而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学习小组三: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迎来了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两者在历史上的共同作用是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学习小组四:

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认识到: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过程评价:

刚才各小组的发言都很精彩。

通过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较,大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解,“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经济。

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解题关键:

在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思路引领:

联邦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虽未从根本上解除经济危机,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答案提示:

这些立法将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通过一定程度上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目的。

本课测评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罗斯福寻找到克服经济危机的新出路。

思路引领:

罗斯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政策;新政对美国历史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

答案提示:

主要内容:

包括整顿银行和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等。

重要影响:

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学习延伸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本课概述

本课既是上一课《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又是对全单元核心内容的总结。

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三目内容。

第一目分析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这项制度的全面认识。

第二目则介绍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对政策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

最后一目则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新的增长模式。

本课教材结构编排清晰明朗,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内容。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引导—分析式”教学法为主,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同时配合提问、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比较和阐释,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2)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探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前后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

提问: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有很多,大家知道这一位是谁吗?

回答:

克林顿。

过渡:

对。

克林顿是美国第一位二次大战后出生的总统,“克林顿时代”一方面充满了荒诞不经的谎言与丑闻,但另一方面又象征着美国科技发达、经济大好的黄金盛世。

克林顿上任那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为2900亿美元,而且国会当时的预估是到xx年还将达4550亿美元。

克林顿第一次发表国情咨文演说,即誓言3年内将把预算赤字砍一半。

结果这个目标不仅提前达到,而且到xx年预算已转亏为盈。

克林顿8年任内美国平均经济成长率高达4%,8年间美国新增2200万个就业机会,失业率由7%一路下降至目前的4%,而通货膨胀率仅为2.5%,两者相加代表的“痛苦指数”,则是30年来最低水平。

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飞速发展,那么他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其发展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如何变化。

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

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

连德国总统都不得不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过头了。

提问:

这段材料向大家展现了当代西方国家的什么制度?

回答:

社会福利制度。

过渡:

很多同学看完上段材料很是羡慕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那么,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没有缺陷呢?

二战后的西方国家,除了建立起较完备的“福利国家”,还有哪些新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