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说字之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5282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赳赳说字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赳赳说字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赳赳说字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赳赳说字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赳赳说字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赳赳说字之二.docx

《赳赳说字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赳赳说字之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赳赳说字之二.docx

赳赳说字之二

赳赳说字之二(2017)

  寒字是会意字。

寒字的宝盖头指房子。

中间的部分,像个共字多一横,看现在的字形不好解释了,如果看金文和篆书,还比较容易看明白。

这是一个人,周围都是草,草是干草。

人在一堆草中间干什么呢?

是在取暖。

所以,寒就代表天气冷。

最下面的两点指的是什么呢?

现在比较通行的看法是,这两点代表冰。

下面有冰,所以人要铺很厚的草,盖很厚的草取暖。

古代人御寒手段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有钱的人用动物毛皮,穷人用不起,就用干草。

  后来有个词,叫贫寒,这个寒就有穷的意思。

我们现在说,一个人先要解决温饱,一个人、一个家庭保暖都解决不好,一定是很穷的。

古代跟寒有关的词很多,比如“寒门”“寒士”,其中的“寒”都有穷的意思。

而且不止是穷,还有地位低下的意思。

“出身寒微”,是说一个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出身于普通家庭。

  说人穷,不体面,我们现在还有个词叫“寒碜”。

但一个人要是说自己“寒”,就是谦辞了,比如说,“寒舍”,就是“我家”的意思,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并不意味着自己穷。

  “寒”字从一个形容天气的字,扩展到了一个人的家庭状况、社会处境,但是还没完,慢慢又延伸到了人的精神层面。

这就是汉字,从一个最基本的意思开始,逐渐延伸到各个方面,用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意思。

《论语》里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只有到了天气冷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松树和柏树最耐冷。

但这句话是在说人,就是说,人在逆境中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才知道他是不是个君子,有没有毅力。

  后来的文人喜欢画松树、竹子、梅花,松竹梅合成“岁寒三友”。

画岁寒三友干什么呢?

往往是寄托自己的志趣,意思就说我现在不得志,但我有独立的人格,不愿意同流合污。

所以“寒”也不全用于贬义和不好的东西。

古诗里也用“寒香”指代梅花,因为梅花冬天开,不凑热闹,遗世独立。

  尤其到了宋代以后,“寒”逐渐成了一种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也是中圆所独有的。

我们会发现当时出现了很多与“寒”有关的词,“寒山”(唐代有高僧号寒山,后来又出现很多取名“寒山”的绘画作品)“寒林”“寒鸦”“荒寒”。

“荒寒”后来成了中国画里一个很高的境界。

这些画家是在热闹的人间,找一份孤独,觅一处清凉。

孤独到什么程度呢?

《庄子》里说: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就是说,谁也不搭理,只跟天地来往,对话。

孤独到这个地步,就成了自我解放,而不被外物所束缚。

  回头看一下“寒”这个字,涵义有多丰富。

从一个指示气温的字,到形容人的出身、生活条件,又到人的心理?

用妫?

再到精神层面和审美层面,中间经过了很多年的文化积淀。

  “来”这个字,我们现在用得非常多,主要是用作动词,常说“来到什么地方”,“来了”。

但它最早产生的时候,是个名词。

它指小麦。

在全文当中,“来”的祥子就是一株有叶有穗的小麦。

在古代,来字中间的两点其实是两个小的“人”字。

这两个人指的不是人,而是麦德两边的麦杆儿。

  《说文解丰》里讲:

“周所受瑞麦来牟。

”就是说,来,就是上天授予周人的一种谷物。

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这句解释里有个“麦”字,为什么不用“麦”指小麦呢?

麦字产生很早,完全可以用它指小麦啊。

  原因很简单,就是,“麦”这个字另有所指。

指什么呢?

大麦。

大麦跟小麦长得比较像,但事实上,它们区别不小。

  我们知道,在古代,吒饱饭是个大事,如果谁能培育出高产的谷物,肯定会很受尊敬,很有地位。

周人很骄傲的一点就是,自己是“后稷”的子孙,后稷是谁,就是百谷之神,也可以说是农业神。

  所以,《诗经?

州颂》就说: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思”是发语词,我们姑且把它理解成“啊”,就是感叹,“停大的后稷啊,功德和天一样大”,了不起啊。

下面就说:

“主我牟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盲。

”什么意思呃?

其实很简单,就是说,赐给我们小麦,养活了众多的人民。

在古代,人口是国家繁盛的标志。

其中的“来牟”,就是小麦和大麦。

  来自现在的用法里,已经没有名词的成分了。

动词,助词的成分多,因为很常用,我们就不讲了。

但有一个很容易搞错的特例,就是“归去来”这个说法,我们现在的用法里,去和来意思是相反的,到底是归去还是归来啊?

弄得人一头雾水。

陶训明有一篇文章,叫《归去来兮辞》,写得非常美。

如果读了这篇文章,其实就明白了,“归去来”就是归去,其中的“来”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了”。

就是说,我要回去了,要归隐,不想在官场里混了。

“田园将芜胡不归,”家里的田地都快荒芜了,我还是回家种地吧。

这个田园,既是土地,也是心灵家园,无论种谷子稻子,大麦小麦,对自我都是一份安顿。

  《说文解字》里讲:

“暑,热也。

  这个字是形声字,《说文解丰》里说:

“从日,者声。

”从日好理解,就是上面有个“日”,所以“暑”字的意义和太阳有关;“者声”就不太好理解,这个者和暑读音完全没关系啊。

  者字古代通“诸”,音也一样。

知道这一点,就知道这个署字读音的来历了。

  上面一个太阳,下面一个“者”。

这个者并不仅仅指人,泛指地上的万物,太阳在大地正上方,所以天气很热。

还有说法是,者字是“蔗”字的古字,“甘蔗”的“蔗”。

他者、学者这个“者”和“诸”的读音联系也给淹没了。

  关于“者”的读音,大家知道“者”通“诸”就好了。

  说一个人“不避寒暑”去做一件事,就是说冒着严寒、酷暑,不怕吃苦,很执着。

夏天最热,所以暑也指夏天,我们讲“寒来暑往”,就是说,冬夏更替。

它的主要意味,就指季节和时间了。

“不知经过了多少寒暑”,就是多少年的意思,但比直接用年更形象,更有感情。

  “寒”“暑”并用,还常有循环往复的意思,就是说时间周流不止。

《周易》里说: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寒暑”不是严格意义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为了说明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循环不止。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思维,一寒一暑,一阴一阳,是一种对世界的辩证的理解。

  《周易》里有一卦,叫“复”,就是恢复,循环往复的复,最能说明这种思维。

复卦是怎么构成的呢?

是上面五个阴爻,最下面一个阳爻。

就是说阴气达到极盛之后就到头了,要往回走,一阳来复,下面有了个阳爻。

这一天对应的节气是什么呢?

冬至,就是日照最短的一天。

但也就在这一天,阳气又开始上升了。

  与复卦相对的是?

ヘ裕?

最下面一个阴爻,上面五个阳爻,对应是夏至。

阳气极盛,走到头了,阴气开始上升了,日照时间开始变短。

  我们碰到古代文化里这些对应概念时,应该经常想到它们都是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思维里。

  往这个字它最早也是个形声字,它通“王”这个字的古音,所以这个“往”最早的写法是没有左边的双人旁的,它就是右边的一个部分。

右边这个部分也不是今天写出来是一个“主”,右边这个部分上面的写法是一个趾的右半边,就是停止的“止”,实际上也是通脚趾的“趾”,现在简化成了“往”右边的那个上面那一点了。

这是最早的“往”的写法,上面是一个脚趾的趾写成那个停止的“止”的最早的那个字样,下面是一个“王”,就是君王的意思,所以“往”最早的含义就是我要前行,我要去见君主君王,我要投奔君王的意思。

  “往”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字,不像今天我们用起来非常随意。

最早是指的去面见君王,投奔有道德贤明的君主。

后来“往”这个字,它就意味着去朝拜,去拜访比自己地位高的、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自己有学问的这些人。

现在我们在用这个来而不往非礼,就是说明“往”这个字也代表着一种礼学,或者说是礼教上的一种秩序感。

  佛教里头有一个说法叫往生。

也是这个意思,往生就是要去前往一个比我现在的境界要高的地方,虽然现在我们去世了,但是我们是往生的,我们生命的层次升华提高了。

老子也说:

执大象,天下往。

执大象,就是说天底下最好的圣贤之人君主君王,当他们理解了万事万物的规律之后,他们就有这种执大象的能力。

天下往,为什么是天下往?

天下的人就都来归附于你,都来拜望你,都来听从你,这叫执大象天下往。

  庄子也有一个说法,在《逍遥游》当中失而无当,往而不返。

它批判这种方式不对,有些东西是大而无当的,有些东西是往不返的。

往不返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前往的而不知道回来,这个意思就是说不懂得循环往复的道理。

  “往”这个字今天它的朝圣的含义已经消减,但是像“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话我们现在还在用,所以我们要知往知返,不能往而不返。

  “秋”这个字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古代它不是这么写的,是怎么写的呢?

它是上面一个昆虫的样子。

后来郭沫若考证说是蟋蟀,下面是一个必盆,什么意思呢?

郭沫若是这么解释的,就是说要秋收的时候害虫也出来了,这个害虫是蟋蟀或者别的昆虫,那么就要用火去烧蟋蟀,要除虫害,所以说火烧昆虫为秋。

这是郭沫若给出的一个解释,就是通过分析甲骨文当时的写法。

  后来在一些变体当中我们也发现这种写法,但是这种写法后来被人写成那个乌龟的那个“龟”的样子,然后下面一个“火”,再后来这个龟和火的左边又加了一个禾苗的“禾”,表示这个秋天的样子,谷子都成熟了,所以《说文解字》里头有禾谷熟也,是秋天。

  在秦以后的写法当中,为了书写的便利,就把这个蟋蟀,昆虫,或者“龟”,它的写法都给去掉了,秋就变成了“从禾,从火”。

就是把“禾”和“火”写在一块。

后来有些书法上的写法,有的时候禾苗的“禾”在左边,有的时候那个“火”在左边,其实这两个写法在古代都出现过。

  秋天的时候万物结果,同时秋天的时候阳气慢慢内聚,就是大地的阳气,慢慢的内聚收拢,所以秋天人的J心情也从夏天的开放状态慢慢地往回收了,所以秋天秋分前是人最舒服的时候。

但秋分之前那种秋高气爽的状态之后,每一天都慢慢变得比上一天凉,天气也有肃杀悲凉的意思。

所以说愁是上面一个“秋”,下面一个“心”,它就是从“秋”这个字延伸过来的,愁就是秋的心态。

  收获季节是一个成功的季节,但同时它就意味这个人从成功开始要转向走下坡路了,它也是一个落寞的开始。

古人用秋这个字告诉我们天道循环,处境是变动不拘这样一个道理。

  “秋”的状态是主收的,意味着阳气在收敛,阻气在减弱。

这个时候人体也是如此。

人体的阳气也在收拢。

当我们知道了秋天主收的这个特点之后,我们就知道在秋天我们要怎么样。

秋天对应的是肺,所以秋天我们就要养肺,而自己的行为也要慢慢开始收敛。

  古时候我们还会说秋后算账,喜天万物正在生长的时候,所以春天不杀生,什么时候杀生?

杀生其实也是摘果子的意思,就是什么时候摘你这个果子呢,把你养热了之后。

秋后算账就是狄天摘果子。

我们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秋天是可以杀生的,古时候刑罚我们称之为“秋刑”,砍犯人的头都是秋天,这个时候就有万物悲凉肃杀之意。

  秋收秋收,“秋”和“收”是联用的。

“收”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说得特别准确:

“收,捕也。

”为什么说“收”是辅提的意思呢?

是因为“收”的左半边,大家着“收”的左半边是“纠”的右半边,它的那个篆书的写法实际上是两条绳索互相交织的样子。

所以“收”的左半边是个绳索捆绑,纠结的意思;而它的右半边现在是个简化字,古时候的那个写法,上面是有一个树枝或者棍棒的样子,下面是一个手拿着的样子,就是感觉像一个手拿着一个开了权的棍棒。

大家想这是一个什么状态,左边是一个绳索,右边是一个手拿了一根树枝或者说棍棒的样子,这?

幼泳褪俏乙?

去捕捉猎物或者捉拿罪犯。

不管是去捕捉猎物也好,捕捉人也好,收这个状态就是捕捉。

  古时候我们有一个词就特别对应“收”的这层意思,“收监”,收监就是叫缉拿归案。

收获也是这个意思,我要去捕捉,我要去寻找一个行为结果。

还有收入,收入是什么意思?

收入就是我最后能够拿回来东西。

再换句话来讲,收是一个动作概念,而入是一个状态概念,所以“收”它是表示动作的。

包括像收拾,我们收拾什么东西,还有像我们说的这个收藏也是这样,找到它这叫“收”,把它放好,这叫“藏”。

  老师经常会对我们讲说“你该收心了”。

放假了我们的心在外面,然后副要开始上学了,我们要把我们的心收回来,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寻找回来。

那这个时候怎么收心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调整呼吸,保持平静,要回到这个专注的状态。

王阳明说的一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你能把你的心收回来放在一个地方,专注地去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

  与“收”对应的有一个字,就是它的反义字“放”,收是捕捉,放是什么意思?

放就是把捕捉的这种东西放松、放开、放出去。

  我们有个词叫“收放自如”,就跟我们讲的“一张一弛”一样,就是我们既要懂得能够收回来,我们也要懂得能够放出去。

我们既知道能够专注的完成一件事情,同时我们也要有放松的时候,把我们的心放出去,接触大自然,让这颗心充满着一种活波的生命状态。

  资料写作者:

胡赳赳,作家,现居北京。

以上资料由作者本人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