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5241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1、设计特点:

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积极探究。

2、基本思路:

揭示问题→探求对策→对症下药→理解意义→畅谈启示。

3、教学方法:

“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

4、设计理念:

(1)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实施情景教学,统合三维目标

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情景讨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而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交融在一起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3)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本课设计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

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课程目标: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知识与能力: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及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相互讨论、问题探究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史料分析、过程讲述、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起了重大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和启示。

四、学情分析

1、高中生有旺胜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由于打破了原来的编年体的编排顺序,时间和空间有较大的跳跃性。

加上学生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无法正常衔接起来。

因此在学习新政内容时,应该教会学生站在整个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高度看待罗斯福新政;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通过探究得出课本的隐性结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答案。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中美国“罗斯福就职典礼”片段,引导学生回顾70多年前面对美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片断:

罗斯福就职演说

(一)临危受命

教师讲述:

临危——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受命——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

【探究1】通过该材料请你概括出经济危机的病因在哪里?

治理危机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提供资料: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

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

“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结论:

生产和销售的严重脱节(生产的相对过剩);解决的策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

一方面抑过热的生产,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设计意图:

课本上关于经济危机的讲述是干瘪和结论性的,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和感受经济危机的危害。

通过史料教学,让历史“活”起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那场经济危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

这是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前提。

(二)实施“新政”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条目的第一段,强调:

“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中的“加强国家的干预”和“政府承担起责任”等字眼。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学生总结相关措施:

银行修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学,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让学生体会自主之乐(灵活运用预习掌握的知识),合作之趣(互相启发、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丰富知识等),探究之悦(探究获得新知),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也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首先从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呢?

提供资料: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为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

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计划就是信心和勇气。

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恐惧。

——罗斯福“炉边谈话”

教师总结:

银行是经济的杠杆和龙头,要恢复生产必须首先有足够的启动资金,而银行恢复信用,吸收存款是恢复生产的必要前提。

2、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学生总结: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问题】罗斯福新政关于工业方面的措施如何体现了“抑制生产过热、刺激社会需求”的基本思想?

教师总结:

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等起到抑制生产过热的作用;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3、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找出新政在农业方面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分析这些政策是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起到抑制生产过热、刺激社会需求等作用的。

措施: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探究4】为什么罗斯福新政中要给农民补贴,鼓励其毁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提供资料: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亩棉田,屠宰了20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教材P85《历史纵横》

学生讨论后总结:

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可以抑制农业生产过热;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保证农民的利润并提高购买力。

4、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措施:

政府加强救济工作(临时保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长远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并进行一系列的社会立法,将政府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

问题:

“以工代赈”措施在当时的成效主要有哪些?

为什么说它能够起到这些成效?

学生回答: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总结: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形成的对应关系。

【探究4】为什么当年使胡佛飞黄腾达的自由放任政策后来却成了埋葬胡佛的坟墓呢?

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何处呢?

提供资料:

材料1

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该政策认为市场是一

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教材P82《历史纵横》

材料2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的演说

学生讨论后总结: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依靠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设计意图:

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教师层层设问、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历史思维碰撞,理解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与内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广度以及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的一次成功范例,具有深远影响。

(三)摆脱危机的困境

1933-1939年的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课本中的观点。

1、直接:

虽然未能消除经济危机,但使美国逐渐走出低谷。

——经济方面

2、间接:

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缓解因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社会方面

3、长远: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制度方面

(四)畅谈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帮助总结:

概括:

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协调发展;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发展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

具体:

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等

【结束语】历史室一面镜子。

美国曾有民意测验显示罗斯福和华盛顿、林肯并列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这说明美国人民始终铭记这位身残志坚、远见卓识且开明的政治家。

为历史作出伟大贡献的人必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板书结构】

罗斯福新政

临危:

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背景:

受命

罗斯福193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对策:

政府主导,抑制生产和扩大内需

措施:

财政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

短期效应

促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和缓和社会危机

影响:

长期效果: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协调发展

启示:

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

六、教学设计特色

1、立意创新:

把应对危机看成是全体民众都要参与的斗争,把新政的实施和成功看成是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全体民众的胜利。

2、创设情境:

先以现实情境导入,再创设“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历史情境。

3、整合教学:

突破“新政的背景—新政的内容—新政的特点、实质、影响”的程式化教学结构,利用史料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