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484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docx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编号:

工程名称:

作业项目名称: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编制单位:

批准:

安全:

质量:

技术:

审核:

编制:

时间:

2007.10.23

时间:

2007.10.22

时间:

2007.10.22

时间:

2007.10.22

时间:

2007.10.22

时间:

2007.10.22

出版日期

2007.10.26

版次

第一版

1作业任务

1.1工程概况

生物质能发电工程为新建电厂,一期工程为2×15MW,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厂址位于皖河农场区域,南靠322省道,交通十分便利。

本场地位于皖河农场的平原之上,厂区原始地面标高10.8~11.2m(国家85高程系统,以下相同)。

为确切反映主厂房、汽机基座、锅炉支架、冷却塔、烟囱等的实际变形程度,保障建(构)筑物安全,特编写该作业指导书。

1.2作业项目范围

作业内容包括主厂房、燃料间、汽机基座、锅炉支架、冷却塔等其它外围工程的沉降观测以及烟囱的沉降观测。

1.3工程量

1)主厂房、燃料间各8个沉降观测点

2)#1、#2锅炉钢架各4个沉降观测点

3)#1、#2汽机基础各4个沉降观测点

4)烟囱、冷却塔各4个沉降观测点

1.4工期要求

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

2编写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二版)

2.3《火电施工检验及质量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

2.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

2.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2.6《主厂房基础图》SYHB-FD008S-T0302

(1)

2.7《汽机基础图》SYHB-FD008S-T0305

(1)

2.8《燃料间锅炉基础图》SYHB-FD008S-T0302

(2)

2.9《烟囱基础施工图》SYHB-FD008S-T0401

2.10《冷却塔基础施工图》SYHB-FD008S-T0204

(1)

3作业准备和条件

3.1作业人员

职务或工种

人数

职务或工种

人数

测量负责人

1

测量技术员

1

高级测量工

2

初级测量工

1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3.2技术准备

3.2.1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计图纸,掌握安装要点。

3.2.2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了解安装工序,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施工。

3.3材料准备

沉降观测点制作并验收合格。

3.4主要机具

序号

器具名称

规格/名称

数量

用途

1

经纬仪

010B

1

倾斜测量

2

水准仪

DSZ2

1

沉降测量

3

测微器

FS1

1

沉降测量

4

铟瓦尺

2M

1

水准测量

5

铟瓦尺

1M

1

水准测量

6

钢卷尺

50M

1

量距

要求使用的工器具必须工作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现场测量需要,并有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

3.5作业条件

绘制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图进行编号,并按照图纸编号在每一观测点处用红色油漆编号,观测点埋设稳固后,即开始根据水准基点测设各观测点的高程。

4作业方法及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4.1作业主体方案

4.1.1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和沉降。

在全厂控制网C01、C04、C07上设置3个基准水准点,组成高程监测网。

4.1.2对水准点要定期相互校核高程,防止本身产生变化,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4.1.3以C01、C04、C07为工作基点,使用前利用基准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工作基点可以直接用作起算点。

观测点可从工作基点或临近的基准点对其进行观测。

4.1.4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观测路径、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4.1.5测量时,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在雷雨前后、大雾、大风(4级以上)、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观测。

4.2作业方法与步骤

4.2.1沉降观测流程图

编制作业指导书

 

4.2.2作业方法

1)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在永久观测点尚未安装前,制作临时观测点,待永久点安装后,将临时观测点的沉降量累加到对应的永久观测点上。

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结构增高、砖墙每砌筑一层、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建(构)筑物每完成一层),均应进行观测。

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在停工之日,复工之时,均应进行观测。

2)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施工期间总观测次数不应少于6次。

3)主厂房、燃料间上各设计8个沉降点,在基础零米短柱施工完成后、基础回填土后、框架施工每完成一层测量一次、砖墙砌筑每完成一层、设备安装每完成一层均需进行一次测量;竣工后的第一年测量不得少于8次,以后每年不少于2次。

4)1#、2#锅炉钢架各设计4个沉降观测点,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基础复土后、支架吊装完成后测量2次、以后每吊装一层测2次、吊装完成后第一年不少于8次、第二年不少于4次、以后每年不少于2次。

5)1#、2#汽机基础各设计4个沉降观测点,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测量2次、以后每吊装一层测1次、设备安装完成后第一年不少于8次、第二年不少于4次、以后每年不少于2次。

6)烟囱设计4个沉降观测点,每升高15~20m观测一次,在内衬到顶后观测一次,以后第一年不少于8次、第二年不少于4次、以后每年不少于2次。

7)冷却塔设计4个沉降观测点,筒身每升高10节观测一次,以后每月一次。

4.2.3成果整理

1)测量外业之后,应及时由测量技术员检查手簿中的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等,然后进行内业计算,并形成测量报告。

2)变形观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

观测点位平面布置图、观测成果表、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系以沉降量S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号。

3)烟囱的沉降观测还需“时间与荷重关系曲线”,即以荷重P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荷重重量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两种关系曲线合画在同一图上,以便能更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的荷重及沉降量

4.2.4成品保护

为了有序的开展测量工作,有效的保护测量成果及数据,达到标识明显、长久保护的效果,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水准基点要制作水准点标识牌,一般标注为:

“测量标石,严禁破坏”和测量数据及时间,并制作维护栏加以保护;对于观测点应设有保护环,附近采用涂红油漆加以标识并标注点号及时间。

4.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4.4临时工作设施

4.5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沉降观测点制作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5.1作业质量标准

5.1.1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本工程施工依据施工图纸、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和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施工工艺要求质量优良。

5.1.1.1主控项目

a)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采用Ⅱ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误差不的超过±1㎜(n为测站数),或±4。

b)闭合差可以按测站平均分配。

如果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合差可以按距离成比例进行分配。

c)当观测点损害或视线被阻挡无法观测时,应立即在其邻近补充埋设观测点,并在记录中详细说明。

d)水准路线应形成闭合环,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25m,安置一次仪器可以观测几个前视点,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和水准尺应安置在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

5.1.1.2一般项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5.2检验要求

5.2.1试验项目目录

5.2.2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和旁站点(S点)的目录

W点:

沉降观测点制作、安装H点:

沉降观测点

6技术记录要求

6.1测量外业记录

现场记录使用统一的表格,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应保存原始测量记录,这些记录应按时间顺序归档。

在测量过程中,必须完整记录现场测量结果,不允许修改记录,若有记录错误,在其上方记录正确结果并轻轻划掉错误记录,但应能看清划掉的数字。

6.2施工记录目录

序号

施工记录名称

记录表格编号

1

沉降观测记录

电土施表Ⅰ-3-1

2

沉降观测示意图

电土施表Ⅰ-3-2

7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7.1主要危险源因素和环境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

7.1.1主要危险源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

序号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因素清单

控制措施

1

触电

使用电源线破损的便携式卷线盘、机械及电动工具

1、检查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2、检查电缆或软线是否完好;3、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签定。

2

触电

非电工从事电工作业

电工一律持证上岗,严禁非电工拆、装施工用电设施。

3

火灾

电源线路老化、破损

加强巡查,对老化、破损的电源线路及时更换。

4

火灾

电火焊作业场所易燃物品未清理干净或未可靠隔离

1、在焊接、切割地点周围5m的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2、无法清除时,采取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3、作业结束后,清理场地、清除焊件余热、切断电源,仔细检查确认无起火危险方可离开。

5

中毒

油漆作业时未有防护

佩戴防护用具

7.1.2主要环境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

序号

主要环境因素清单

控制措施

1

建筑油漆废弃刷子、油筒、手套

设置废品箱定点存放

2

废弃焊条、焊条头

及时回收电焊条头,存放在废弃电焊条头回收箱内

7.2危险作业项目清单]

7.3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和文明施工标准

7.3.1安全劳动保护用品配置标准

物品

享受时间(月)

工种

电焊手套

工作帽

有色眼镜

布手套

沙手套

脚盖

电火焊工

0.5

12

B

B

电维护工

1

1

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并对防护用品按规定周期进行试验鉴定。

7.3.2安全防护设施和文明施工

a)外业测量工作严格按《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要求进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b)测量人员严禁酒后作业。

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大风等恶劣天气不进行外业测量。

c)仪器架设、人员走动远离危险区域。

切勿将望远镜对着太阳看,否则可能导致失明;切勿擅自组装、改装或修理仪器,否则可能导致起火、电爆或燃烧;切勿使电池接点短路;切勿燃烧电池或给电池加热,否则可能导致爆裂、起火、燃烧或仪器损伤。

d)脚架底部非常锋利,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应当心,防止伤害人体;脚架搬运及仪器装箱前应检查一下背带和环扣,以防止脚架或仪器摔落;仪器装箱时应确保仪器箱上的滑行锁扣牢,以防止仪器摔落;安置脚架前,仔细检查,防止脚架之脚尖伤了他人的手或脚;装仪器时,务必拧紧脚架腿上的“蝶型”螺旋,以防止脚架倾倒摔坏仪器;装上仪器后,务必拧紧水平基座的中心制动螺旋,防止仪器摔坏。

e)不要把新旧电池或不同型号的电池混在一起使用;不要焊接电池,电池盒上的废电池应立即换走;避免把电池盒存放在受太阳直射、高温及高湿度的地方。

f)高精度的光电仪器,不要受冲击,也不要受过猛的摇摆;若没有特别需要,不要松动或拧紧仪器上的任何部件;仪器还在脚架上时,不要去移动脚架;若仪器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则仪器装箱前应立即彻底的除湿,使仪器完全干燥。

温度的骤然变化,会导致水汽凝结在仪器内部部件上,降低测量精度或造成电子系统故障;避免把仪器存放于潮湿闷热的地方;镜头要用软布或镜头纸蘸少许酒精清洗。

g)测量完毕应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8有关计算及其分析

9附录

9.1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SG-JS-01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生物质能发电(2×15MW)工程

编号

项目名称

沉降观测

负责人

主要内容:

 

交底人

交底日期

受交底代表

总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