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478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8 大小:54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1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docx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

 

经济学导论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经济学发展简史

第2章

 

价格理论

2.1 需求理论 2.2 供给理论 2.3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 2.4 弹性理论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欲望与效用概述   3.2 基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分析法

3.3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4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第4章

 

厂商理论

4.1 厂商的生产活动:

投入和产出  4.2 成本、收益、利润   4.3 成本分析

4.4 市场结构

第5章

 

分配理论

5.1 生产要素分析   5.2 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5.3 社会收入分配

第6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1 市场失灵6.2 政府干预

第7章

 

国民收入理论

7.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7.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7.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8.1 失业理论   8.2 通货膨胀理论  8.3 菲利普斯曲线

第9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9.1 经济增长理论    9.2 经济周期理论

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

10.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0.2 财政政策  10.3 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第1章 经济学导论

 本章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学发展简史等内容。

 

[引言]由能源危机所想到的……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是建立在大量资源被消耗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未来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而能源危机有可能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机;第三,尽管我国资源储量有限,但是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资源现象,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

它是为解决选择问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

本章将从总体上阐述经济学所包含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进行分析,为以后各章作准备。

返回页首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一词在汉语中有二个含义:

一是节省,有效率,就是以较少的劳动、时间和物力耗费取得较大的成果;二是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

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

定义一:

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定义二: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

其他含义:

“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会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

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对政府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等问题作出判断,而对这些问题只有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才能够得以理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保罗·A·萨缪尔森:

《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

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资源。

1.1.1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1)稀缺性: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思考]那些物品是稀缺的?

答:

自由物品:

数量无限,自由取用;经济物品:

数量有限,付出代价。

欲望无限:

“人心不足蛇吞象”,“存天理,灭人欲。

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理解资源稀缺性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点:

(1)资源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

从这一点来理解,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产生于人类对欲望的求足和资源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中。

某种资源的绝对数量可能很多,但人们所需要的更多;某些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土地,而人类的需要是无限增长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2)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除自由取用资源外,其它资源都是稀缺资源,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法摆脱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进步,人类的需要会不断增长。

需要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永远都要为满足自己不断产生的需要而奋斗。

(3)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没有资源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如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种子、机械设备、劳动等稀缺性资源,使之与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等自由取用资源相结合,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问题:

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切的欲望?

2)选择(解决矛盾):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

①      选择的必要--产生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学的产生

②      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权衡——满足欲望的代价多寡

3)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思维方式(经济活动准则)

(1)机会成本:

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另外多项选择中的潜在收益最高的那一项目的潜在收益。

(第四章深入学习机会成本)

①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才会有机会成本

②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支出,而是潜在损失

比如某人有10万元资金,开商店可获利2万元,炒股票可获利3.5万元,买债券可获利1.8万元,如果他选择了开商店,则机会成本就是3.5万元。

[思考]姚明如果上大学每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答:

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3年2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收入都在1000万美元之上。

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大学,放弃到NBA打球的机会,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000万美元。

这就是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实现机会成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之一。

(2)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点的曲线。

经济学家们常常谈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这是指任何一个社会都拥有一定量的资源,并用于生产各种物品。

资源的量是一定的,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量也是有限的。

多生产某种物品就要少生产其他物品。

假定在一个社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只生产大炮可以生产15万门,只生产黄油可以生产5万吨,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大炮与黄油不同数量的组合。

假设这个社会在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时提出了A、B、C、D、E、F六种组合方式,则可以作出下表。

表1一1                           生产可能性表

可能性

黄油(万吨)

大炮(万门)

A

B

C

D

E

F

0

1

2

3

4

5

15

14

12

9

5

0

 

可以根据表1-1,我们可以作出图1-l:

         图1-1 生产可能线

   在图l-l中,连接A、B、C、D、E、F点的AF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大炮与黄油最大产量的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

AF线还表明了,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油,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黄油要放弃多少大炮,因此,又被称为生产转换线。

   [思考]“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答:

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社会在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六种可能性中选择哪一种?

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达不到AF线,而只能在G点上?

如何使社会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可能性超出AF线,达到H点?

等等。

这种“大炮与黄油不可兼得”的情况就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由这种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1.1.2经济学与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

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一种资源有很多用途,如钢铁,可以制造飞机、轮船、大炮等,这就需要选择。

选择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

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

(2)怎样生产

用什么方法生产。

如蔬菜,是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

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

也要做出选择。

(3)为谁生产

这是分配问题。

生产出的产品分配给谁?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

1.1.3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

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充分就业”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

“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很大。

“通货膨胀(紧缩)”问题。

结论: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使用稀缺资源在恰当的时候生产各种物品,并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资源合理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资源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如何配置和利用资源,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1.1.4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问题的三种不同解决方式:

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靠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分别说明三种情况)。

计划当局象管理一个大公司那样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但在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以后,管理就会出现困难,漏洞也越来越多,计划经济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了。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摘自萨缪尔森《经济学》)

市场经济体制下三个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厂商生产什么产品?

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如消费者喜欢史泰龙的动作片,好来坞就要不停地的拍摄类似的动作片。

如何生产?

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生产方法必然取代成本高的生产方法。

如日本的纺织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在10美元以上,中国的纺织工人每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在日本,纺织业应少雇工人,实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中国则适宜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最低。

为谁生产?

是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分配的原则是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不同)。

市场经济的运转是靠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的。

与计划经济不同。

但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缺陷,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第六章我们会专门学习这个问题。

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各有其利弊,所以现实中的经济制度大都是一种混合的经济制度。

3)混合经济

既带有市场成分又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

经济问题的解决既依赖于市场价格机制,又有政府的调控和管制。

如对于垄断行为,政府就要干预。

如美国和中国都是混合经济制度,只不过美国的市场成分多一些,中国的计划成分多一些。

返回页首

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1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

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

(1)完全理性。

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

(经济行为是理性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花费最少,获利最多的方案。

这样的人就是“经济人”,有理性的经济行为。

)理性的行为也可以表述为:

产生最优化的行为。

一个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组织结构是(分析它们的理性经济行为):

①      消费者:

花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

即效用最大化。

②      生产者:

利润最大化。

③      政府:

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

如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寻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最大的保障,如何做到公平等等。

[思考]某位华侨捐资兴建一所学校,是否符合“经济人”假设?

答:

这种行为也是合乎理性的。

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同样也有精神利益,他捐资兴建学校,虽然未获经济利益,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是合乎理性的。

理性行为的含义可以延伸为:

人在经济生活中不会做与己无利(更准确地说是无益)的事。

(2)市场出清。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到平衡,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

(3)完全信息。

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

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注意:

假设在现实中并非完全符合实际,能不能说假设就没有意义呢?

并非如此,经济分析做出假定,是为了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假设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

但假设在大体上不违反实际。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图1-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注:

图中的实线、虚线各表示需求关系和供给关系。

1.2.2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理解要点: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

[思考]在你的周围,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

答:

微观经济学范畴如蔬菜价格、厂商的产量决策、个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决策等,宏观经济学范畴如所在市(县)的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

1.2.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

二者的研究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自然扩展。

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图1-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返回页首

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济学。

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学。

1.3.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即实证的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所以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经济如何运行。

回答“是什么”

“我们必须尽力树立一种客观和超然的态度,不管个人的好坏要就事物的真相来考察事物。

”                                               --------萨缪尔森

1.3.2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作为二种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有无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而实证分析则避开价值判断;第二,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

规范分析由于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前提条件,不同的人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而实证分析的内容则具有客观性,可以用客观事实来检验其正误。

在经济学分析方法中,实证分析方法是主要的方法,当然规范分析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返回页首

1.4经济学发展简史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经济学。

1.4.1前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思想家的著作中,色诺芬在其《经济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学这个词,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均在其著作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

他们的经济学思想经古代罗马人、早期基督教和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学派的继承与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时,产生了一个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流派,即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

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干预主义、贸易顺差和外汇管制。

他们认为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因此,重商主义非常重视对外贸易。

他们主张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出口、限制或禁止进口,通过贸易顺差来使一国积累大量财富,同时对外汇进行管制,不让货币外流。

重商主义的这些主张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现在观点来看,他们很多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且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流通领域,因而,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经济学,而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4.2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1776年开始,至1870年结束,是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也宣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的其他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中心是如何增加国民财富,与重商主义不同,他们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而不仅仅是货币,增加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分工来发展生产。

在政策主张上,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即政府不干预经济。

他们认为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是只“看不见的手”,由其来调节经济,可以把个人的利己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

因此,价格调节经济就是正常的自然秩序,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了。

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

1.4.3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的奥在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等人都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即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被称为“边际革命”,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结束。

1890年马歇尔出版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综合了上述三人和当时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代表观点,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折衷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坚持自由放任思想,认为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因而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同时也将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消费和需求,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主要探讨价格如何调节经济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4.4当代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蔓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危机,新古典经济学论述的市场能比较完善的调节经济的神话被打破,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面对新的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在这种情冲下,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其他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打破了自由放任的经济学传统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同时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理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以应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大危机,这也是经济学史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都加强政府干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也形成了当代经济学的由微观和宏观二部分共同组成的格局,新古典综合派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主流经济学派别。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等国出现的滞胀又引起了经济学家对国家干预主义的再思考,从而导致自由放任思想的再度复兴,以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科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都是自由放任的拥护者。

当代经济学是一个综合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庞大理论体系,在经济学的内部派系林立,分歧巨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经济哲学思想的不同而将他们划分为二大派别:

一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他们坚持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主张自由放任,政府不干预或少干预经济;另一派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也称新干预主义经济学。

 

本章小结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根据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中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主要研究资源如何得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理论,主要研究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

亚当·斯密创立了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学学科,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发展并完善了微观经济学,凯恩斯及其继承者则发展和完善了宏观经济学。

当今经济学是一门由微观和宏观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庞大理论体系,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思想的斗争和妥协中不断向前发展。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学?

2.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

3.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4.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返回页首

第2章 价格理论

 本章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供给理论与价格的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