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478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docx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什么是滑坡

指在山坡岩体或土体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

近年来,由于斜坡前缘切坡、后缘弃土加载、庄稼灌溉等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滑坡比例明显增加。

在农村,滑坡也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滑坡的科学分类非常复杂,国际上将它作为斜坡运动的统称,包括了五大类十三种类型。

滑坡的规模小到数立方米,大到十多亿方米,滑动距离可达数千米。

3.如何判定滑坡危险性

滑坡临滑前具有许多前兆,通常表现为:

(1)滑坡山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不断加长、加宽、增多现象,特别是当滑坡后缘出现贯通性弧形张裂缝,并且明显下座时,说明即将发生整体滑坡。

(2)滑坡体上出现有不均匀沉陷,局部台阶下座,参差不齐。

(3)滑坡体上多处房屋、道路、田坝、水渠出现变形拉裂现象。

(4)滑坡体上电杆、烟囱、树木、高塔出现歪斜,说明滑坡正在蠕滑。

(5)滑坡前缘出现鼓胀变形或挤压脊背,说明滑坡变形加剧。

4.什么是崩塌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根据运动型式,崩塌包括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

根据岩土体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

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崩塌的规模大到数亿方(山崩),小到数十立方厘米(落石),崩落距离可达数千米。

15.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

对岩土工程活动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是不能堆砌在乡镇上方的斜坡地段。

当废弃土石量较大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弃土场。

最好的办法是把废弃土石从环境负担变为可用资源,在整地、造田、修路等需要填土的工程中加以充分利用。

16.在滑坡上部布置的引水系统最好采用管道输水,避免渠道开挖渠水入渗引发山坡失稳。

管道一旦发生漏水时,也比较容易监控。

生产、生活废水排放系统要保证安全、有效,避免堵塞沟渠、污水渗漏和冲蚀或渗入滑坡体。

   山坡低凹处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否则,当坡体变形时极易引发池塘拉裂,导致地表水入渗滑坡体内,加剧变形破坏。

17.古老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地质安全容量,随意的扩大建筑规模,将可能超过古滑坡有限的载重量,导致稳定性的降低,引发局部甚至整体的滑动,造成严重的损失。

在滑坡体上规划新村镇时,必须按照斟家规定的建没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程序和工程建没勘察没计程序,请专业队伍进行专门的地质工作,并报清政府部门审批。

18.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密切。

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

在沟谷中上游提高植被覆盖率,可明显抑制泥石流的形成;在沟谷下游或乡镇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可以为免受泥石流危害提供安全屏障。

19.泥石流堆积区往往地势平坦,常被用作房屋建设用地。

应当控制建设规模,特别是在行洪通道中,或边缘,应该严格禁止修建房屋。

但堆积区被用作建设场地时,应沿两侧地势较低处修建新的行洪通道,避免泥石流直接冲入。

泥石流的搬运规律非常复杂,西南山区常常可见冲出的巨石达数十米长,体积达数百立方米,其冲击力非常巨大。

因此,当沟谷中物源丰富,巨石嶙嶙,坡降较大时,堆积区最好不作为房屋建设用地。

滑坡裂缝简易监测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虽然突发性强,来势迅猛,但是这些灾害发生前都具有明显的前兆。

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的裂缝经常进行简易的测量,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

20.埋桩法

埋桩法适合对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

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

 21.埋钉法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

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22.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

23.贴片法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

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是定性的,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24.简易监测的基本步骤

   

(1)选定监测点。

一般选在主裂缝的两侧,每两个点为一组,最好设3~5组。

   

(2)确定测量工具和测期。

可以用钢卷尺,或测绳进行测量。

观测周期可以根据具体的变形滑动情况确定。

一般每月应观测一次。

变形滑动明显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可以增加到每周,或每天一次。

在暴雨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可以增加到数小时一次。

   (3)记录、分析监测结果。

每次观测,需认真作好野外记录,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预测预报崩塌滑坡的发展趋势。

   (4)建立简单易行的险情警报系统,当变形滑动量比平常明显增大时,应及时撤离,并通知附近群众和及时上报。

25.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

对村庄、居民点、厂矿上游的滑坡崩塌堆积物、尾矿矿渣排放场、工程弃土,甚至土层比较厚而且植被良好的陡坡进行巡查和看守,发现有较多物质被洪水携带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

专业监测设施的保护

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地质灾害多发区,经常布设了专业监测点,利用先进的仪器来精密地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形破坏。

因此,保护好这些监测没施,不仅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连续不断的监测数据,也可以及时发现险情和及早进行处置以确保当地群众生命安全。

26.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

国家已颁布法律,将破坏或盗窃监测设施作为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并看护监测设施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27.教育儿童不要敲打移动监测设施

   监测设施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往往引起儿童的强烈好奇心。

个别儿童甚至利用石头、榔头、小刀等硬器敲打设施,导致监测设施变形、破坏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要经常教育儿童保护好这些设施。

28.不要让牲畜碰撞监测设施

监测设施精密程度高,不得把它视作为树干一样用来拴系牲畜。

在放养牲畜时,要避让适当距离,避免牲畜碰撞或磨蹭。

临灾前兆

29.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

 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表明即将发生较为深层的整体滑动,滑坡规模也较大,具有整体滑动的特征。

通常伴随前缘建筑物的强烈挤压变形,甚至错断。

30.滑坡前缘突然出现局部滑坍

 这种情况可能会使滑坡失去支撑而即将发生整体滑动,但是,也可能是局部的失稳。

应该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及时查看滑坡前后缘和两侧的变形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31.滑坡前缘泉水流量突然异常

 滑坡前缘坡脚有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涌出,或者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然变化等异常现象。

说明滑坡体变形滑动强烈,可能发生整体滑动。

32.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

滑坡表层修建的池塘或水出突然干枯,、井水位突然变化等异常现象,i兑明滑坡体上出现r深度较大的拉张裂缝,并且水体渗入滑坡体后,加剧了变形滑动,可能发生整体滑动。

33.滑坡前缘突然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

 滑坡前部,甚至中郜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时,表明滑坡体盯前推挤受到阻碍,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34.滑坡后缘突然出现明显的弧形裂缝

地面裂缝的出现,说明山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

弧形张开裂缝和水平扭动裂缝圈闭的范围,就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范围。

滑坡后缘的裂缝急速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35.简易观测数据突然变化

 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36.危岩体下部突然出现压裂

 在崖下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通常伴随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这种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崩塌。

 37.动物出现异常现象

 猪、牛、鸡、狗等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可能是滑坡、崩塌即将来临。

38.泥石流沟谷下游突然断流

要注意行洪区次级滑坡堵沟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

上游行洪区次级滑坡在洪水冲刷淘蚀下发生滑动并堵沟断流,这是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

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暴雨期间沟谷堵塞时,随意去疏通是非常危险的。

39.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轰鸣声

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可能是由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40.临灾前兆的综合判定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综合的前兆,单一由个别的前兆来判定灾害可能会造成误判,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发现某一前兆时,必须尽快查看,迅速做出综合的判定。

,若同时出现多个前兆时,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并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临灾处置

4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

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

4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43.落实公布责任人

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

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44.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

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夜晚夜深入睡时造成的损失更大。

因此,暴雨期间,夜晚不要在高危险区内留宿。

灾后应急自救

45.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

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

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46.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

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讯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

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47.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的危险

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未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48.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

   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

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制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49.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

   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

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

应急抢险处置

50.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

当滑坡、崩塌体尚未稳定,或者后山斜坡仍存在滑动、崩落危险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渠,将流入危险内区的地表雨水堵截在外或将滑坡、崩塌区内的地表水体引出区外。

 l

在未稳定的滑坡、崩塌堆积体上修砌排水沟渠时,注意基础的稳定情况,还需采取夯实、铺填塑料布等防渗措施。

否则,反而将地表水引入到滑坡体中,加剧滑坡的变形滑动。

51.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

滑坡后缘出现裂缝时,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

可以利用塑料布直接铺盖,或者利用泥土回填封闭,也可利用混凝土预制盖板遮盖。

52.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

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

这时应该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为财产转移和滑坡的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5.如何识别崩塌危险性

崩塌发生在危岩体或危险土体区,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6.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

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

 

(2)地震:

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7.什么是泥石流

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往往突然爆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咆哮而下,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8.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

  泥石流形成一般必须具备3个条件:

较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

  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上游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问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采石形成的尾矿、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的动力来源。

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溃决水体等。

我国泥石流水源主要来自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高山融雪及冰湖溃决等。

9.乱挖乱填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对新农村而言,保留一定的地形起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生态环境,保留泥石流等的行洪通道,还可以使建筑物错落有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农村品位。

过度追求场地的绝对平整,不仅会增加建设费用,而且因之形成的挖、填方边坡还可能成为滑坡隐患,填方厚度较大时,还可能导致地面和建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

南方不少农村经常在植被茂密但岩层风化强烈的斜坡地段开挖,形成圈椅状边坡围成的场地,而又不能采取必要的支护,暴雨时,极易遭受滑坡灾害。

10.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与泥石流地质灾害

天然河道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经由内外地质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或弯或直因循的是自然规律。

未经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地论证,都不宜大兴工程,人为改变河道的自然状态。

山水相依才是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自然山水功能用人造山水功能无法替代,优美的自然环境可遇不可“造”。

由于山区可供建设用地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常常在山洪泥石流的行洪区或堆积区,人为地缩小河道宽度,或改变流通方向,致使山洪地质灾害加剧。

11.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在村镇建设中,为了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常常新建不少池塘,也美化了乡村景色。

由于未经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这些池塘往往建设在滑坡体或不稳定的斜坡上。

当滑坡体或不稳定斜坡发生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体极易渗入,加剧了滑坡的形成,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因此,应该合理地选择池塘的位置,特别是位于房屋后部斜坡上时更应该注意,同时,也要控制池塘的规模。

12.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在许多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往往对房屋建筑设施较重视,但对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重视不够,形成了常年不断的入渗水源,致使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乡村的排水设施,特别是位于后山的拦山堰等地基处理较差,很快拉裂破坏,暴雨时不仅发挥不了排水的作用,反而起到汇集地表水渗入坡内的恶果;场平或道路切

坡后,未能对边坡合理加固,引发了较大范围的滑动。

13.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大量的事例说明,当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的植被过高的乔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农村常称为“鬼剃头”,香港称为“山泥倾泻”,国外的教科书称之为“碎屑流”、“泥流”、“泻流”等。

后山绿化是防治坡面泥石流的一种好方式,但是要常常查看后山植被的变形形状,如“马刀树”、“醉汉林”等表示斜坡不稳定。

在台风等多发区,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乔木,“树大招风”,树木迎风摆动时会加剧土体的松动和促进水体的入渗,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诱发滑坡灾害。

14.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

在滑坡体上修房、筑路、场地整平、挖砂采石和取土等活动中,不能随意开挖滑坡体坡脚。

如果必须开挖且挖方规模较大时,应事先由相关专业部门制定开挖施工方案,并经过专业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方能开挖。

坡脚开挖后,应根据施工方案和开挖后的实际情况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