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章节复习过关专练习题.docx
《高三化学章节复习过关专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章节复习过关专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章节复习过关专练习题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章节过关专练:
选修二第一章走进化学工业(含解析)
1.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侯德榜B.李四光C.华罗庚D.邓稼先
【解答】答案A
试题分析:
A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华罗庚是我国的数学家,邓稼先是我国的物理学家,而侯德榜研制出制取碳酸钠的方法,对我国化学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对科学家的认识
2.下列关于工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B.将黏土和石灰石研磨成粉末,再混合均匀即可得普通水泥
C.目前合成氨,没有采用更大压强是从设备和动力要求方面考虑的
D.生产硫酸时,接触室内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进入的炉气和冷却反应生成的气体
【解答】答案B
试题分析:
使用阳离子交换膜,生成的氯气在阳极,生产的氢氧化钠在阴极,可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故A正确;黏土和石灰石研磨成粉末需要高温煅烧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得到普通水泥,故B错误;增大压强既有利于增大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又能使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NH3的合成,因此,从理论上讲,合成氨时压强越大越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压强越大,需要的动力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也越高,这将会大大增加生产的投资,并可能降低综合经济效益,故C正确;在SO2催化氧化设备中设置热交换器,把不同温度之间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可预热反应气体,冷却生成气体,可起到充分利用能源的目的,故D正确。
考点:
考查了化工生产的相关知识。
3.下列关于工业生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中阳离子交换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氯气和氢气以及氢氧化钠反应
B.硫酸工业中合成SO3通常采用常压,是因为常压比高压更有利于SO3的生成
C.电解精炼铜时,纯铜作为阳极,粗铜作为阴极
D.工业合成氨通常采用500℃的高温主要是为了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解答】答案A
试题分析:
A.电解时,阳离子经过离子交换膜向阴极区移动,所以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阻止OH-移向阳极,以使氢氧化钠在阴极区富集,防止氯气和氢气以及氢氧化钠反应,A项正确;B.工业合成SO3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高压更有利于SO3的生成,B项错误;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连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项错误;D.工业上,工业合成氨通常采用500℃的高温主要是为了催化剂的活性,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常见工业生产的正误判断。
4.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解答】答案D
试题分析:
A、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预热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室产生的是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上产生的是氯气;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其中含有金属Cu,还有Zn、Fe等活泼金属,阴极是精铜.
解: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即减小生成物氨气的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但是能提高N2、H2的转化率,故A错误;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预热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故B错误;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室产生的是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上产生的是氯气,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阳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阴极室,故C错误;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金属Zn、Fe等活泼金属先于金属铜失电子,阴极是铜离子的电子的过程,同一时间内,即转移电子一样的情况下,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工业生产硫酸的工业原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精炼铜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5.有关接触法制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硫和硫铁矿均可做为原料
B.SO2转化为SO3,需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进行
C.SO3可用水直接吸收
D.热交换器可对生成气体冷却,对原料气体加热
【解答】答案C
试题分析:
A.我国硫铁矿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所以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主要原料是硫铁矿,但硫磺也是可以的,反应原理:
FeS2(或S)→SO2→SO3→H2SO4,故A正确;B.在接触室内SO2氧化成SO3时需使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B正确;C.在吸收塔中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但水直接吸收三氧化硫会形成酸雾,使三氧化硫的吸收率降低,生成实践中用98.3%的浓H2SO4吸收三氧化硫,可以防止形成酸雾,故C错误;D.接触室中SO2氧化成SO3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在管道内流动的是热气体,在管道外流动的是冷气体,二者在管壁进行热交换,使得管内的SO3气体得到冷却,管外流动的SO2和O2受到预热,就不需要外界给反应物始终加热,而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使反应发生,可节省能源,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了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原料和步骤的相关知识。
6.德国人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由于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硝酸、炸药的产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氨水显酸性
C.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解答】答案C
试题分析:
A.根据工业合成氨的条件;
B.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电离:
NH3•H2O⇌NH4++OH﹣;
C.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产生白烟;
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
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升高.
解:
A.工业合成氨的条件:
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不可合成氨,故A错误;
B.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电离:
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氨气遇到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故C正确;
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
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升高,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物质的制备原理,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7.(2018•闵行区二模)下列关于合成氨和联合制纯碱工业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大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联合制碱法生产工艺中采用循环操作,其目的是提高食盐的利用率
C.从氨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NH3只占15%左右,所以生产氨的工厂效率都很低
D.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不断地通入CO2
【解答】答案B
试题分析:
A、根据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角度进行解答;
B.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虽然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NH3只占15%,但由于原料气N2和H2循环使用和不断分离出液氨,所以生产NH3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D.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CO2.
解: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减小氨气的浓度会导致正逆反应速率减慢,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N2、H2的转化率,故A错误;
B.联合制碱法生产工艺中循环使用食盐,其目的是提高食盐的利用率,故B正确;
C.虽然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NH3只占15%,但由于原料气N2和H2循环使用和不断分离出液氨,所以生产NH3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故C错误;
D.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CO2,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成氨和联合制纯碱工业生产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8.(2018•闵行区一模)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联合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制得碳酸氢钠,再在高温下灼烧,转化为碳酸钠
C.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解答】答案B
试题分析:
A、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可以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使反应速率减慢;
B、根据联合制碱法的原理来分析;
C、硫酸工业中,SO3转化为H2SO4是在后面的吸收塔中进行的;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阳离子交换膜不允许阴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不允许阳离子通过.
解:
A、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提高N2、H2的转化率,但是会减慢反应速率,故A错误;
B、联合制碱法原是向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CO2+NH3+H2O═NH4Cl+NaHCO3,故B正确;
C、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将放出的热量用来预热没反应的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SO3转化为H2SO4是在后面的吸收塔中进行的,故C错误;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以防止阴极室产生的氢氧化钠、氢气和阳极室生成的Cl2混合,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与工业生产,注意化学在工业生成中的应用知识是现在考试的热点,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9.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
【解答】答案C
试题分析:
A、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碳酸钠的方法称为侯氏制碱法,该过程中应用了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从而以沉淀形式析出的原理,正确;B、浓盐酸与氨气反应有白烟现象产生,所以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正确;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食用过多易得甲亢,错误;D、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对侯氏制碱法、氨气的检验、碘的食用、青霉素的使用的判断
10.下列生产工艺能体现“绿色化学”或节能环保思想的是
A.工业制氢气:
用天然气发电再电解水制得
B.工业制硫酸:
提高尾气排放的烟囱高度
C.工业制胆矾:
使用向稀硫酸中吹空气并加热溶解铜
D.降低PM2.5:
用油改煤技术,推广优质煤的使用范围
【解答】答案C
试题分析:
工业制氢气:
用天然气发电再电解水制得,会造成能量的耗损,不能体现绿色化学或节能环保思想,选项A不正确;工业制硫酸:
提高尾气排放的烟窗高度,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体现绿色化学或节能环保思想,选项B不正确;工业制胆矾:
使用向稀硫酸中吹空气并加热溶解铜,副产物是水,对环境无影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选项C正确;用油改煤技术,推广优质煤的使用范围,会增大PM2.5,不能体现绿色化学或节能环保思想,选项D不正确。
考点:
节能环保与绿色化学理论
11.下列化工生产中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制造普通玻璃B.接触法制硫酸
C.工业冶炼铝D.工业合成氨
【解答】答案A
试题分析:
A、玻璃工业的反应类型主要是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接触法制硫酸硫铁矿焚烧,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过程中都有电子的转移,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选;C、工业上电解Al2O3炼铝,为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D、工业合成氨存在N2+3H2=2NH3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考点:
考查了工业生产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12.下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气体是CO2,B气体是NH3
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Na2CO3·10H2O
C.第Ⅱ步的离子方程式为Na++NH3·H2O+CO2===NaHCO3↓+NH
D.第Ⅳ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溶解、蒸发、结晶
【解答】答案C
试题分析:
侯氏制碱法反应原理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
(先添加NH3而不是CO2:
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
)
考点:
考查侯氏制碱法原理的相关知识点
13.(12分)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
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aO2·8H2O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350℃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1)用上述方法制取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是。
(2)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原因是(写出两种):
①;②。
(3)测定产品中CaO2的含量的实验步骤是:
第一步:
准确称取a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gKI晶体,再滴入少量2mol/L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
第二步:
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第三步:
逐滴加入浓度为c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a2S2O3溶液VmL。
【己知:
I2+2S2O32-=2I-+S4O62-】
①CaO2的质量分数为(用字母表示);
②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可能(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
【解答】答案(12分)
(1)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2分)
(2)①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2分)
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2分)
(3)①
(2分)
②偏高(2分),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
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2分)
试题分析:
(1)由流程可知,反应物为氯化钙、双氧水、氨气和水,生成为CaO2•8H2O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2)①由于温度较高时双氧水容易分解,所以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
(3)①过氧化钙氧化碘化钾生成的碘单质,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cmol•L-1×V×10-3L=cV×10-3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及题中反应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CaO2~I2~2S2O32-,过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为:
n(CaO2)=1/2n(S2O32-)=1/2×cV×10-3mol,所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1/2×cV×10-3mol×72g/mol÷ag=
②第三步滴速太慢,空气中的氧气容易进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流程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计算。
14.【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 。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18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分别表示N2、H2、NH3。
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③的含义分别是 、 。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 ;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
碱液吸收法:
NO+NO2+2NaOH=2NaNO2+H2O
NH3还原法:
8NH3+6NO2催化剂△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
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
已知:
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 %。
(6)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在贮存和使用该化肥时,应注意的事项及理由是:
注意事项
理由
①
②
【解答】答案
(1)氧化炉,4NH3+5O2
4NO+6H2O
(2)铁砂网(或铁)。
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
(3)利用余热,节约能源;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4)NH3还原法
(5)53
(6)①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硝酸铵溶液呈酸性;
②不能剧烈撞击;硝酸铵易爆炸;
③不能在雨水较多的地区使用 硝酸铵吸收性强,易流失。
解析:
(1)工业制硝酸用氨氧化法制硝酸,其方法以氨和空气为原料,用Pt-Rh合金网为催化剂在氧化炉中进行,加热条件下生成NO和水,NO在冷却与O2反应生成NO2,NO2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过量空气中O2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
最高浓度可达50%。
制浓硝酸就是把50%HNO3与Mg(NO3)2或浓H2SO4蒸馏而得。
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2)N2和H2合成NH3所用催化剂是铁,由图知②所示N2和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图③表示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不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便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硝酸;
(4)根据“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尽可能使原料和利用率提高来看,符合绿色的要求。
(5)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
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
NH3—NO—HNO3,则1molNH3可得硝酸为
1mol×96%×92%=0.8832mol;由HNO3—NH3—NH4NO3,则该反应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8832mol,氨气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硝酸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消耗NH3的质量分数为1mol/(1mol+0.8832mol)×100%=53.1%.
(6)根据硝酸铵的性质来解答,由于硝酸铵受到撞击时易爆炸。
因此硝酸铵不能与易燃物混放;不能用铁锤等物将结块的硝酸铵砸碎;硝酸铵溶液呈酸性,所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
15.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二氧化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管通入气体,再从管中通入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解答】答案(14分)
(1)c(2分)
(2)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分)
(Ⅱ)吸收未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2分)
(Ⅲ)过滤(2分)
②(Ⅰ)a、(1分)NH3(1分),b、(1分)CO2;(1分)
(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2分)
试题分析:
(1)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错误;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与其溶液中首先析出晶体无关,错误;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或碳酸钠小,所以在溶液中先析出碳酸氢钠,正确。
所以选c。
(2)①(Ⅰ)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为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Ⅱ)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用稀硫酸吸收未反应的NH3(Ⅲ)分离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常采用过滤的方法。
②(Ⅰ)制取碳酸氢钠时要先得到含氨的饱和氯化钠,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应先通入氨气,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所以a端通入,从而保证了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时能完全被吸收。
(Ⅱ)装置改动后反应物的二氧化碳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考点:
侯氏制碱,钠的重要化合物
16.(16分)用芒硝(Na2SO4·10H2O)制备纯碱、铵明矾[NH4Al(SO4)2·12H2O]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1)溶液C中的溶质主要是。
(2)铵明矾的溶液呈性,铵明矾可用于净水,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理。
(3)过程Ⅰ反应温度不能超过40℃,主要原因是。
(4)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Na2SO4溶液稍过量的原因
(5)滤液E中溶质离子为
(6)写出工艺流程中焙烧的反应方程式
【解答】答案
(1)NH4HCO3(2分)
(2)酸(2分)Al3++3H2O
Al(OH)3(胶体)+3H+(2分)
(3)防止碳酸氢铵分解(2分)
(4)HCO3-(aq)+Na+(aq)
NaHCO3(s)Na2SO4稍过量,增大c(Na+),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提高NaHCO3的产率(3分)
(5)NH4+SO42-Na+(3分)
(6)2NaHCO3
Na2CO3+CO2↑+H2O(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流程图中信息可知,C是由CO2与NH4·H2O反应产生的且可以循环使用,故为:
N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