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31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题。

1.关于图示地区各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露地表的岩石年龄长腰山比马鞍山老

B.图中岩层受到了强烈的拉伸形成褶皱

C.长腰山下方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D.地下隧道适宜建在A处的地下

2.关于图中各点地貌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腰山--岩层受挤压隆起形成的山

B.A---岩层破碎被侵蚀成向斜谷

C.马鞍山--向斜槽部岩石坚实抗侵蚀

D.四地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

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

左图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

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火地岛上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  ②降水      ③海陆位置    ④植被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关于图示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A.岛屿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区

B.岛上湖泊多为断裂下陷作用形成

C.受山脉阻挡,形成西部多雨区和东部雨影区

D.地处板块张裂处,多火山地震

5.据图推测“醉汉树”树冠的大致朝向()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西北部理县,寨内石屋多顺陡峭山势依坡而建,其中最古老的建筑是两千年前用黄泥、片石作材料建成,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相互挤压得以牢固坚实,集数学、几何、力学为一体。

羌寨以古堡为中心,寨内巷道阡陌,暗道纵横,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

下图示意桃坪羌寨古堡建筑。

据此完成下列题。

6.桃坪羌寨内道路结构错综复杂,其主要功能是

A.提供便利交通B.防御外敌入侵C.利于通风换气D.阻隔外界联系

7.寨内古堡经千年而不倒,关键是因为它

A.防洪能力强B.防腐性能好C.抗震性能好D.抗风能力强

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幔柱分布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题。

8.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时,对接触的岩石所起的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却凝固

9.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

A.欧洲中东部B.北美中部C.东非大裂谷D.青藏高原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题。

10.有关图中甲、乙、丙三地地貌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仅受外力作用而成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山是由于断裂上升形成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11.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是建造隧道的最优选址

C.③处可以找到生物化石D.①处的岩石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2.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D.甲乙之间有断层

1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风力侵蚀B.乙—流水侵蚀C.丙—冰川侵蚀D.丁—人类活动

14.据观测,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在以一定的速度抬升,其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某校高一

(2)班同学在实施野外考察时,发现了某山地地貌的地质构造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小题

15.形成该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海浪冲击

16.关于图示地貌正确的描述是()

A.①处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B.②处地貌反映的是“地堑成山”

C.③处地貌反映的是“地垒成谷”D.④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

17.图示地质构造中可能储存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⑤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图。

完成下面问题

18.在六大板块中,图示区域没有涉及的是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B.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19.图中甲边界附近,常会形成

A.海岭B.裂谷C.岛屿D.海沟

20.下图为某地岩层(沉积岩)剖面图,下列描述该地形成的过程,最合理的是()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沉积→下沉→侵蚀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二、多选题

21.下列属于褶皱山的是(  )

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阿尔卑斯山D.泰山

22.唐朝黄埔松在《浪淘沙二首》中有诗“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鸥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图为“某河流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诗人描写的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3.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部边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

《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据此回答19~20题。

三峡的成因主要有(  )

A.断裂下陷B.地壳上升C.流水侵蚀成谷D.风力侵蚀成谷

三、填空题

24.读下面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若图中M、N、P、Q构成水循环,则Q表示          ;若图中M、N、P、Q构成某日热力循环,则Q表示         风。

(2)图中①--④四个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是                    。

(3)图中⑤--⑧代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⑦表示        作用;⑧表示       作用。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名称。

A和B是           岩、D是            岩。

(5)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乙地是            ;从地表的形态判断,图中甲地的

地貌是       ,其形成的原因是                                             

                                                                                     。

(6)丁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丁处的地貌是________。

(2)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状况、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______处为好。

其中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过程,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4)图中影响福州夏季降水多少的环节是______ (填序号),图示水循环的环节中,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填环节名称)。

(5)乙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该地区岩层中有一层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则该地区可能出现的旅游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地貌名称)。

四、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

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于约6000万年前)形成的一般过程。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少受到东西两侧大洋水汽“滋润”的原因。

(2)分析干旱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外流河流动过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背斜和向斜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岩层的分布规律,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出露地表的岩石长腰山比马鞍山位置靠上,故岩层年龄新,A错误;图中岩层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形成褶皱,B错误;长腰山下方属于向斜,而背斜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C错误;地下隧道适宜建在背斜处,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故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长腰山是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质地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A为背斜谷,背斜顶部由于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B错误;马鞍山没有位于向斜槽部,C错误;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四地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3.【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火地岛上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雪线的因素。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火地岛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雪线高度较低。

读图可知,火地岛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雪线海拔低,①正确;火地岛地处西风带,降水相对较为丰富,雪线海拔低,②正确;与海陆位置、植被等关系不大,③④错。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南美洲地理特征。

【解答】

​​​​​​​根据图示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岛屿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A错;根据材料“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可知,岛上湖泊多为冰蚀湖,受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形成,B错;根据材料可知,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多为山地,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火地岛地处西风带(西北风),西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受山脉的阻挡,形成西部多雨区和东部的雨影区,C正确;火地岛主要处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D错。

3.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该地风向的判断。

【解答】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该地区受西风带影响,主导风向是西北风,植物受其影响,树冠朝向东南,故B正确,ACD错误。

6.【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桃坪羌寨内道路结构错综复杂的主要功能,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解答】

道路结构错综复杂,交通不便,不利于通风换气,A错,C错;地形错综复杂,视通差,,隐蔽性强,利于防御外敌入侵,B对;但不能阻隔与外界的联系,D错。

​​​​​​​故选B。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寨内古堡经千年而不倒的原因,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解答】

寨内古堡顺陡峭山势而建,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洪灾,A选项错误;以黄泥、片石为材料,不易被腐蚀,但这不是关键因素,B选项错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但由于建筑结构合理,抗震性能好,故经千年而不倒,C选项正确;抗风能力强不是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

​​​​​​​故选C。

8.【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1. 略

2. 略

10.【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图中地貌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貌的成因。

【解答】

据图分析图中地貌的成因首先是由于地壳运动挤压导致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之后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在断层处的地表岩石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河谷,所以该地貌的形成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A错误;该地貌的成因主要是因为受挤压并断裂,与张裂无关,B错误;从图中岩层的排布情况来看,甲山所在岩层上升,属于断裂上升形成,C对;丙河是在断层处发育形成的,主要是因为断层处岩体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D错。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质构造相关知识。

【解答】

​①部位背斜顶部,根据岩层走向易储油气,并不储水,A错;②处为向斜,不利于修建隧道,B错误;③处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不会埋藏化石,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层,C错误;①处是砂岩,属于沉积岩,是受外力作用影响成岩,D正确。

​故选D。

12.【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质构造相关知识。

【解答】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该地岩层只是发生了弯曲变形,因此其地质构造为褶皱,A正确;从图中看乙地是背斜,但受到了外力的侵蚀形成了谷地而非山地,因此属于背斜谷,B错误;丙地是向斜,但比两侧海拔高,属于向斜山,C错误;甲乙之间岩层岩层连续,没有断裂,所以没有断层,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解答】

甲、乙地降水多,其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乙地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谷地,为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A错误,B正确;向斜山一般海拔较低,不会形成冰川,C错误;丁地没有体现出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持续抬升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喜马拉雅山的成因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

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所以A正确,BCD错误。

15.【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内、外力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从图上看出,该地区为褶皱山系,其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内力作用导致地壳运动,所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背斜、向斜等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①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谷”,②处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山”,③处地貌是“地堑和向斜共同作用形成山谷”,④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因此D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地质构造与资源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背斜储油气,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藏构造,图中①是向斜构造,②是背斜构造,③是断层构造,⑤是背斜构造,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图中北部、东部、南部的板块交界处分别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故图中区域没有涉及的是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D对,ABC错。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图中甲边界是张裂边界,位于大洋底部,附近常会形成海岭,海岭是位于板块张裂边界,是大洋地壳新的诞生处,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和岩石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运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作用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一般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是:

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

在具有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

根据图示的岩层和地质构造,图示的岩层是沉积岩,因此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底部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判断发生了水平挤压而形成褶皱;褶皱发生错位,判断发生了断层活动;而沉积岩出露地表反映了地壳抬升运动且经历的外力侵蚀,上覆岩层的出现反映了内力下沉和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所以图中的过程是:

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答案】ABC

【解析】解:

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及阿尔卑斯山均属于褶皱山,泰山属于断块山。

故选:

ABC。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22.【答案】BD

【解析】解:

读“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宿鹭眠鸥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地貌为江心洲,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诗人描写的景观最有可能位于②处和④处。

故选:

BD。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3.【答案】BC

【解析】解:

三峡的成因主要有地壳上升、流水侵蚀成谷。

故选:

BC。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理解即可。

24.【答案】

(1)地表径流  陆风   

(2)④③②①     (3)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4)岩浆岩     沉积岩   (5)背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6)上升

【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M、N、P、Q表示海陆间循环,Q表示地表径流。

若M、N、P、Q构成热力循环,则图示Q表示从陆地吹向海洋的近地面风,为陆风。

(2)沉积岩岩层由下而上沉积,故越往上,岩层的年龄越轻,越往下岩层年龄越老。

(3)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A、B表示岩浆生成的岩浆岩,C表示变质岩;D表示沉积岩;故⑦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⑧表示生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

(4)结合上题分析,A、B表示岩浆作用而形成,故为岩浆岩,D是受外力作用而生产的沉积岩。

(5)图示乙地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甲处地表中间高,四周低,故判断为山岭。

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使向斜成山角度分析。

(6)图示丁处,中间岩层相对两侧岩层向上滑动。

考点:

本题考查水循环、热力环流、地质构造、地质循环等内容。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指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海陆风的风向差异和地质构造的基本判断方法,能结合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岩石的类型和地质作用。

25.【答案】

(1)向斜  山岭或向斜山 

​​​​​​​

(2)乙   丙   

(3) 水汽输送   降水 

(4)③  地表径流   

(5)背斜顶部受张力大,易受外力风化侵蚀

​​​​​​​(6)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

【解析】

(1)本题考查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掌握地质构造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据图可知,丁处地貌为山地。

(2)本题考查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掌握地质构造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对应的是乙,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结构稳定,不易坍塌,同时,有利于排水,不易积存地下水,比较干燥;断层处不宜建设大型工程,对应的是丙,断裂面岩层破碎易造成水库漏水。

(3)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熟记水循环环节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②③④⑤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

(4)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水循环,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掌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集中在夏季,是东南季风带来的,属于水汽输送环节,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比如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

(5)本题考查地貌成因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掌握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解题的关键。

读图,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6)本题考查地质地貌与人类活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知道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一种旅游资源是解题的关键。

石灰岩容易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26.【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

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

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

金沙江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