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29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docx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2009—2020年)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佛山市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2009—2020年)

 

前言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禅城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精品发展,强化中心城区地位,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迫切需要;是禅城区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规律,及时把握珠三角地区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关键机遇期,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现代产业分工,发展精品经济,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抉择。

本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简称《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意见》、《佛山市禅城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而编制,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禅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基础及条件

(一)发展基础

建区以来,禅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支撑体系基本建立,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4年以来,禅城地区生产总值由368.7亿元提高到8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19.2%。

2008年,人均GDP达8.4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2.5亿元增加到262.8亿元,年均增长20.1%;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7.91亿元,增长近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207元提高到22822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7766元提高到10259元,年均增长7.4%。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2008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4.7万元/人,提高了1.6倍,年均增长21.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综合能耗持续下降,2008年,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6229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27%;2008年,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2.4%和20.4%。

 

311.20

368.70

454.8

561.2

824.5

683.8

16.7

18.5

20.9

21.0

16.5

19.2

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亿元

0

5

10

15

20

25

%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速度

图1禅城区2003-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0.2:

58.7:

41.1调整为2008年的0.1:

57.9:

42.0,呈现农业比重逐年下降、服务业比重逐渐加大的良好局面。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2004年的216.6亿元、151.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77.9亿元、345.9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9%、19.6%,服务业增速快于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

2004年

0.2%

58.7%

41.1%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2008年

0.1%

57.9%

42.0%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图2禅城区生产总值构成发展变化

3.工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

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20.6%;实现工业增加值455.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6%。

工业重型化和高级化趋势愈益明显,轻、重工业之比由2004年的44:

56变为2008年的32:

68,重工业比重较200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禅城已形成了仪器仪表、非金属矿物加工、电气机械、塑料、信息设备、纺织、有色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优势工业行业。

2008年,十大优势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439.1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6.2%。

国有、集体、三资、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分别比上年增长43.0%、15.0%、13.0%和8.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4%、4%、35%和37%。

光电子(LED)、精密制造、特种陶瓷、陶瓷机械、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2.1%。

陶瓷、不锈钢、童服、针织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延伸,与之相配套的研发、会展、设计、物流、信息、总部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4.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近5年来,禅城区第三产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水平领先于佛山市及珠江三角洲西岸各城市。

全区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由2004年的38.2%提高到2008年的41.7%,已形成了一批优势的现代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稳步增长,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为重点的传统服务业竞争力有新的提升。

2008年,三大传统服务行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33.9%,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达102亿元(含住宿餐饮业),占服务业比重达29.3%;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达15.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的4.6%。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加大,信息与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8%。

金融业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6.9%上升到2008年的11.1%,房地产业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6.7%上升到2008年的9.2%。

5.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以祖庙路、东方广场为核心的祖庙商圈,以季华五、六路为核心的季华商圈以及以城北批发市场和物流市场为核心的城北商圈日益成熟,以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为载体的陶瓷商贸、商务、会展区初具规模,张槎针织市场、祖庙童装市场、石湾不锈钢市场稳定发展,以佛山创意产业园、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为核心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

陶瓷、不锈钢、针织、童装等传统制造业集群发展效应显著,成就五大全国闻名的专业名镇;以佛山高新区城西园和城南园、禅城经济开发区罗格围园和吉利园等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陶瓷装备、电光源、汽车配件、光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等先进制造业成长迅速。

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在全省率先推行“三旧改造”(即旧厂房、旧城区、旧村居改造),集约使用土地,至2008年,完成改造面积约665万平方米。

6.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禅城是广东省首个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

2008年,全区拥有70多个科技创新机构,其中国家级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省级产业基地2个和省级民营科技园1个,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工程中心为龙头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推进“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建设。

由“政府启动、市场拉动、技术推动、人才驱动”的“四大动力机制”、“共建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创新力、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共谋产业发展、搭建公共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点线面三大创新模式”和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广东省民营科技园和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为依托的“三大支撑载体”构成“四三三”发展格局,对全省建设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发挥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推动知识产权创新联盟(LTCC、LED、电子白板)、知识产权强企、知识产权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培植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建设工程。

全区拥有13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6个、“中国驰名商标”8件、“广东省名牌产品”4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53件,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拥有量位列全国县(区)前茅。

(二)区域发展竞争力

一是文化资源丰富。

禅城历史悠久,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是粤剧发源地、南国陶都、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武术之乡和黄飞鸿故乡。

南风古灶、祖庙、梁园、东华里等人文古迹众多,石湾公仔、粤剧曲艺、佛山剪纸、木版年画、南狮等民间艺术名闻遐迩。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为发展现代产业提供了沃土。

二是区位优越,交通发达。

禅城地处广佛都市圈及珠三角核心区,是佛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珠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

广佛、佛开、广三、广肇等高快速路贯穿,广茂、广湛铁路经过并与全国铁路网络连接,到花都白云国际机场约40分钟车程,与南沙港等大港口近在咫尺,在建的广佛地铁、广珠轻轨等城际交通网将进一步强化禅城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三是产业发展质量良好。

所辖一镇三街都是国家级专业镇,是国内同类特色产业的领先者。

产业结构水平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珠三角西岸各城市中居领先地位。

2008年,禅城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32.2%)高出9.8个百分点,高于珠江西岸各城市,在珠江西岸的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单位土地创造的GDP(5.3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4.7倍,分别是南海、顺德的3.8倍和2.8倍。

四是科技实力较强。

禅城在全省率先创建现代产业体系科技示范区,率先通过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建设验收。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19家、市级55家;同时,禅城是珠三角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省第一个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技创新机构,全国20多所高校在辖区内设有办事处或研究院,科技创新体系较发达,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三)机遇与挑战

未来一个时期,禅城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只有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才能加快发展,争当佛山市乃至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

1.机遇。

一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仍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地区仍将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热点区域,尤其是产业转移出现了产业链整体转移、价值链高端转移、总部转移、服务外包、研发转移等新特征,这是禅城优化对外招商结构、提高招商质量、特别是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机。

二是新科技发展和世界金融危机“提供了机会和巨大的发展动力”。

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催生大量新兴高技术产业,为禅城区发展高端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时下源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大量减少,对禅城及珠三角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形成了全方位的“倒逼”压力,有利于禅城反思和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全球经济衰退造成大量资源和资产的闲置,必然促动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加速流动,引发市场占有的重新调整,这为禅城区引进高端产业及发展城市精品经济创造了条件。

三是扩大内需及《纲要》实施。

国家扩大内需及振兴产业发展,广东省、佛山市全面实施《纲要》和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广佛同城化为龙头、广佛肇经济圈一体化为示范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禅城可以乘势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承接广州和香港辐射带动,与周边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现代产业全面转型,向精品城市科学发展。

四是区域优势提升。

佛山在珠三角的地位稳步提升,禅城作为佛山市中心城区及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一体化核心区,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发展城市精品产业的天时地宜条件日趋成熟。

2.挑战。

一是资源短缺,土地利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禅城仅154平方公里,不到总土地面积8%的未利用土地多为滩涂和水域,土地资源相当紧缺,土地利用效益和集约程度仍有待提高,对于发展占地多的大型产业项目制约大。

土地利用效益与珠三角部分先进城市中心区差距仍较大。

2008年,广州荔湾区、越秀区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分别为禅城的1.54倍和7.58倍,深圳福田区是禅城的3.58倍;禅城区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税收为0.79亿元,仅分别为广州荔湾区、越秀区的35%和7.6%。

二是产业层次相对偏低。

禅城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全面转型,低端产业份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廉生产成本,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仍偏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务依然繁重。

三是东西板块发展差距明显。

从2008年单位土地创造GDP来看,南庄为1.21亿元/平方公里,石湾为12.41亿元/平方公里、张槎为7.06亿元/平方公里、祖庙为9.39亿元/平方公里。

石湾的单位土地产出水平是南庄的10.3倍,东西两大板块之间落差较大,全区内部发展不平衡。

四是支撑薄弱,引力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服务尚未能完全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高级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比较缺乏,人才瓶颈亟待突破。

广佛同城刚刚起步,交通、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同城化任重道远,城市综合环境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城市品位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五是竞争激烈,压力增大。

近年来国际产业大转移偏向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各地新崛起的规模化产业园区,使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且没有规模化产业园区的禅城面临巨大挑战;佛山各区及珠三角其它城市都在你追我赶,迎接珠三角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区域和城市之间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吸纳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短期难以很快恢复;未来国际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与冲击、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和科技的垄断竞争优势,禅城产业优化升级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面临很大的压力。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围绕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的目标要求,以精品发展为主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原动力,以“两转型一再造”为抓手,以与周边区域产业协作互动发展为重要契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壮大城市精品经济,构建具有禅城精品发展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定位

按照佛山市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战略定位,结合禅城发展实际,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与周边区域产业共生共融,形成与精品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努力将禅城建设成为佛山乃至广佛肇经济圈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

——广佛肇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立足佛山及珠三角先进制造业,优先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会展、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信息、社区和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巩固提升商贸、旅游、房地产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打造“禅城服务”品牌。

——佛山高端产业核心区。

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联合集成创新和科技人才为支撑的高端产业,成为珠三角重要的高端产业基地。

——广佛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

发挥“传奇古镇”优势,围绕构建“创意禅城”为目标,优化整合历史资源、岭南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设计、策划、动漫、软件等创意产业,促进创意产业化,建设成为岭南文化创意名城。

南庄镇重点打造成为以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为主的精品产业区。

石湾镇街道重点打造成为以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商贸为主的精品产业区。

张槎街道重点打造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为主的精品产业区。

祖庙街道重点打造成为以金融服务、商业贸易、商务服务、都市型精品物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特色旅游、总部经济为主的精品产业区。

(三)发展战略

1.精品发展战略。

立足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按照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集约程度为手段,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与城市发展互荣共存,具有空间集聚性、资源集约性和高度集成性的经济发展形态,构筑具有禅城特色的精品发展模式。

2.“优二进三”战略。

推进产业转移和升级有机结合,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文化与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优化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和辐射周边区域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功能和广佛肇经济圈第二核心的地位。

3.集聚集群战略。

遵循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国际经验,按照功能集聚和优化布局的原则,建设一批集约化产业功能区,引导二、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从工艺性产业链条集聚向价值性、功能性产业链条集聚转变,营造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和集成效应。

4.开放创新战略。

融入经济全球化和珠三角一体化的大潮,积极参与国内外区域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形成“集聚”与“扩散”、“内源”与“外源”互动发展局面,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协调和对接,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聚集精品发展的优势资源。

推进观念、知识、技术、制造和管理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发展内涵和竞争力。

5.生态优先战略。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项目资源环境准入标准,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花园式城区,提高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禅城将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功能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全面建成佛山及广佛肇经济圈的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区,实现从传统产业经济向城市精品经济转变。

2.阶段任务

(1)转型发展阶段(2009-2010年)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产业综合实力有新提升。

到201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6%。

创新能力有新提高,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家,发明专利年均增长5%。

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主营业务年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

2.协调发展阶段(2011-2015年)

传统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禅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新突破,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佛山乃至广佛都市圈的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

到2015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可达1700亿元,二、三产业结构比实现历史性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文化创意产业占经济比重达到18%左右,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

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2%,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5家,发明专利年均增长2%。

3.高端发展阶段(2015-2020年)

产业布局科学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具有禅城精品发展特色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佛山乃至广佛都市圈的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核心区,成为珠三角现代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到202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可达22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左右,文化创意产业占经济比重达到22%左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7%,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达8-10家,发明专利年均增长2%,单位GDP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实现新跨越,品牌建设再获新突破。

表2-1禅城区产业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指标

2007年

2008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83.83

824.5

1000

1800

2200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

70746

8.47

10.6

17

21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42

42

50左右

60左右

65左右

文化创意产业占经济比重(%)

8.4

13左右

18左右

22左右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44.62

45*

46

50

55左右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2.16

2.3

2.7

3.2

3.7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0.76

0.623

0.53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93*

95.5

97.5

100

三、主体框架

优先加快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改造提升以品牌为带动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端产业,大力发展以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互动的主体产业集群,全面对接和融入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及珠三角一体化区域产业发展大局,实现“禅城服务”与“禅城创造”并举,构建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

(一)优先加快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1.优先加快发展核心服务业

——总部经济。

发挥中心城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加快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季华商务区等总部经济载体建设,推动陶瓷、纺织服装、不锈钢等行业企业将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决策管理、资本运作等总部功能留在禅城,形成行业领先优势的总部企业,打造以陶瓷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基地。

同时,积极吸纳和鼓励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在禅城设立企业总部及区域总部、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后援数据中心等项目,形成具有国际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总部聚集地。

——金融服务业。

以季华路沿线旧村改造、旧物业改造项目为主要载体,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进驻,形成富有特色、运行高效的金融服务集聚区,将季华路打造成为佛山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街”。

加强与广州、香港金融业的合作,以建设广佛金融服务同城化为契机,促进优质金融资源在我区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重点发展以金融总部、后台服务、服务外包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业。

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其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产品,完善管理结构。

大力发展地方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体系。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利用多种融资工具服务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现代物流业。

全面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加快建设禅城港区国际物流园区和城北商贸物流产业园,形成接轨广州、香港国际物流中心的物流产业园区,打造珠江西岸现代物流中心。

推动城区货运市场及传统物流市场布局调整及升级改造,逐步完善物流交通枢纽服务网络,优化采购与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拓展商贸配送功能及发展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