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10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形监测方案.docx

《变形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监测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形监测方案.docx

变形监测方案

 

建筑整体、船头高支撑架体及基础

变形监测方案

 

一、整体沉降监测

、点位布设

1.水准基点的布设

在建筑施工场地外相对稳定的地方,布设3个点间距离在60m以内的水准高程点B1、B2和B3(见图1-1)。

2.工作基点的布设

在施工场地内,围墙四角附近,选择施工干扰较少、便于观测的位置,布设水准工作基点W1、W2、W3和W4(见图1-1)。

3.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设计单位已经在设计图纸中,对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进行了标注,如图1-1中的C1~C12点。

图1-1沉降监测网布设示意图

、监测方法

1.监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_2002)

2.技术指标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_2002),建筑物地基基础整体沉降最大值:

200mm(Hg<100m),现场监测设置预警值,为:

沉降速率>1.0mm/d;累计沉降达到最大允许沉降的70%,提出预警。

为此,依据最新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本次沉降监测的技术指标采用“二级”变形测量级别的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

变形

测量

级别

沉降观测

水平位移

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高差

中误差

(mm)

观测点坐标

中误差

(mm)

特级

±0.05

±0.3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

一级

±0.15

±1.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古建筑和特大型市政桥梁等的变形测量等

二级

±0.5

±3.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的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三级

±1.5

±10.0

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中小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参照该要求,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本次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需要布设“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监测点”3种类型的监测点。

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1-2),布设成水准网(见图1-1)。

该水准网为自由网,基于施工现场高程基准,测定一个水准基点的高程值,其他所有点的高程值,以此水准点为基准,计算得出。

表1-2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mm)

变形监测点

高程中误差(mm)

每站

高程中误差(mm)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

高差较差(mm)

一等

±0.3

±0.3

±0.07

二等

±0.5

±0.5

±0.15

三等

±1.0

±1.0

±0.30

四等

±2.0

±2.0

±0.70

3.监测步骤

建立水准控制网

水准控制网的建立,需要在第一次沉降观测前建立。

采用二等水准,建立由水准基点B1~B3,工作基点W1~W4所组成的水准控制网,经过严密平差,得出水准控制网各点的初始高程值。

需要时常巡视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完好情况。

一旦有移动或破坏的痕迹,需要及时修复或增补,并重新进行控制测量。

沉降观测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沉降监测点设置在±0标高以上500mm位置。

因此,首次沉降观测,定在一层模板拆除,二层楼板浇注之前进行。

以后每浇注一层楼板,进行一次观测,共需观测6次(分别为首次、6m楼板浇好、12m楼板浇好、18m楼板浇好、24m钢梁焊接完毕和主体完工)。

主体完工以后,根据沉降情况,每1~2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监测报告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物沉降监测报告包括的内容如下:

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

对于达到或超出预警值的监测点,及时报告各相关部门。

报告需提交的图表有:

1.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3.沉降观测成果表;4.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二、整体倾斜监测

、点位布设

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本次建筑物的整体倾斜监测,采用经纬仪用前方交会法求取观测点的平面坐标,比较两次坐标差确定位移值的技术方法进行。

基于此,平面监测点的布设分平面控制点和倾斜监测点两类,布设方法如下。

1.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在距建筑主体立面约80m(两倍建筑高度)的开阔一端,布设两个彼此通视的平面控制点。

控制点距离约100m,分别位于建筑中线两侧(这样形成的交汇角在60度~120度之间)。

需要监测3个立面,由此有6个平面控制点,分别命名为G1、G2、G3、G4、G5、G6(见图2-1)。

其中G2和G3,G4和G5最好通视。

图2-1倾斜观测平面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2.倾斜监测点的布设

本次倾斜监测的对象为建筑主体的南北立面和面向巢湖的船头挑出立面,内容为各立面向临空方向的水平位移。

为此,在南、北立面18m标高线(第四层楼板所在位置)上布设3个水平位移监测点,船头顶尖布设1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分别命名为Q1、Q2、Q3、Q4、Q5、Q6、Q7、Q8;在临湖船头立面上布设Q9~Q16共8个水平位移监测点。

如图2-2所示。

图2-2倾斜观测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监测方法

1.监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技术指标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_2002),建筑物整体倾斜的最大值:

3‰(20m

倾斜速率>十分之一最大倾斜值/d,累计倾斜达到最大允许倾斜值的70%,提出预警。

为此,依据最新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本次水平位移监测的技术指标采用“二级”变形测量级别的技术指标(见表1-1)。

参照该要求,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本次建筑物的倾斜观测采用前方交会法求取观测点的平面坐标,比较两次坐标差确定位移值的技术方法。

需要布设“平面控制点”和“倾斜监测点”2种类型的监测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二等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详细技术指标见表1-3)进行。

表2-1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相邻基准点

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

(m)

测角

中误差(″)

测边

相对中误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1″级仪器

2″级仪器

一等

±1.5

≤300

0.7

≤1/300000

12

--

≤200

1.0

≤1/200000

9

--

二等

±3.0

≤400

1.0

≤1/200000

9

--

≤200

1.8

≤1/100000

6

9

三等

±6.0

≤450

1.8

≤1/100000

6

9

≤350

2.5

≤1/80000

4

6

四等

±12.0

≤600

2.5

≤1/80000

4

6

3.监测步骤

建立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需要在第一次倾斜观测前建立。

采用三等(C级)GPS控制网的测量技术规程进行,经过严密平差计算,得出平面控制网各点的初始平面坐标值(点位中误差小于±2mm)。

需要时常巡视平面控制点的完好情况。

一旦有移动或破坏的痕迹,需要及时修复或增补,并重新进行控制测量。

倾斜观测

首次观测,定在4层浇注结束后。

之后每间隔15天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完工。

主体完工以后,根据倾斜变化情况,每1~2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监测报告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物倾斜监测报告包括的内容如下:

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位移速率和累计位移降量。

对于达到或超出预警值的监测点,及时报告各相关部门。

报告需提交的图表有:

1.倾斜观测点位布置图;2.倾斜观测成果表;3.主体倾斜曲线图。

 

三、船头高支撑架体基础的沉降监测

、点位布设

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本次船头架体基础的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点位布设方法如下:

1.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

与整体沉降监测方案采用同一套水准基准。

2.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在各榀大梁下方脚手架基础上,选择通视情况良好的地方,每一分区布设一个水准观测点(如图3-1)

图3-1船头高支持架体基础沉降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监测方法

1.监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_2002)

2.技术指标

同整体沉降监测方案中的技术指标,采用二等水准的测量观测方法。

预警值设置:

沉降速率<3mm/d,累计沉降<3cm。

3.监测步骤

建立水准控制网

同整体沉降监测方案中的布网方案。

沉降观测

船头高支持架体的稳定性是整个工程监测的重点,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高密度的监测。

首次观测,定在相应区域支撑架体搭设完毕,观测点布设成功1周后进行。

之后3天观测一次,在混凝土浇注后1周,每天观测1次,1周后恢复每3天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监测报告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沉降监测报告包括的内容如下:

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

对于达到或超出预警值的监测点,及时报告各相关部门。

报告需提交的图表有:

1.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3.沉降观测成果表;4.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四、船头高支撑架体及23米跨横梁的水平位移监测

、点位布设

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本次船头高支撑架体及23米跨横梁的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悬挂钢丝垂准线的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点位布设方法如下:

1.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1)高支撑架体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

在各榀大梁的支撑脚手架中,各分区选择上下通视且具有代表性的槽钢立杆1根,在其顶端沿X、Y方向分别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点1个,在观测点垂直下方钉设读数钢尺(如图4-1)。

图4-1船头高支持架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2)23米跨横梁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

在各分区23米跨横梁上,选择通视且具有代表性的X、Y方向水平位移观测点一个(如同4-2)。

在观测点垂直下方钉设读数钢尺。

图4-2船头23米跨横梁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监测方法

1.监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技术指标

同整体倾斜监测方案,本次水平位移监测的技术指标采用“二级”变形测量级别的技术指标。

依据数值模拟计算,高支撑脚手架水平方向变形预警值如表4-1。

表4-1脚手架水平方向变形预警值

工况

极限值(mm)

预警值

变形速率(mm/d)

累计变形(mm)

2.07

0.5

1.40

8.33

0.5

5.60

14.04

1.0

9.80

23.52

1.5

16.10

27.50

1.5

18.90

3.监测步骤

船头高支撑架体及23米跨横梁的水平方向的稳定性,是整个工程监测的重点,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高密度监测。

观测方法悬挂钢丝垂准线法进行。

首次观测,在各分区支撑架体搭设完毕,观测点布设成功1周后进行。

之后3天观测一次,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随时进行观测,直至浇注结束。

此后3天内,每天观测2次,再3天内,每天观测1次,1周后恢复每3天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监测报告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船头高支撑架体水平位移监测报告包括的内容如下:

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位移速率和累计位移降量。

对于达到或超出预警值的监测点,及时报告各相关部门。

报告需提交的图表有:

1.水平位移观测点位布置图;2.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3.脚手架杆件倾斜曲线图;4.23米跨横梁倾斜曲线图。

五、船头高支撑架体基础挡土墙水平位移监测

、点位布设

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本次船头高支撑架体基础挡土墙的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精密经纬仪测小角的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点位布设方法如下:

1.平面工作基点的布设

在挡土墙轴向延伸线两侧,选择相对稳定,便于与监测点通视的地方,选择工作基点。

每侧两个(如图5-1)。

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如图5-1,在挡土墙

上方均匀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各3个。

图5-1船头高支撑架体基础挡土墙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监测方法

1.监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技术指标

同整体倾斜监测方案,本次水平位移监测的技术指标采用“二级”变形测量级别的技术指标。

变形预警值设置:

变形速率<3mm/d,累计变形<3cm。

3.监测步骤

观测方法采用经纬仪测小角法进行。

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布设完成1周后进行。

之后3天观测一次,在混凝土浇注后1周,每天观测1次,1周后恢复每3天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监测报告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船头高支撑架体基础挡土墙的水平位移监测报告包括的内容如下:

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位移速率和累计位移降量。

对于达到或超出预警值的监测点,及时报告各相关部门。

报告需提交的图表有:

1.水平位移观测点位布置图;2.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3.挡土墙水平位移曲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