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993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 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docx

9屈原列传可编辑Word

9 屈原列传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

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

“离”同“  ”,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  ”,          

3.屈平既绌

“绌”同“  ”,          

4.齐与楚从亲

“从”同“  ”,          

5.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  ”,          

6.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  ”,          

7.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  ”,          

二、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属

2.伐

3.信

4.约

5.志

6.见

7.明

8.为

9.之

10.其

11.以

三、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古义:

 。

 

今义:

客人(总称)。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古义:

 。

 

今义:

祸害,坏处(与“利、益”相对);有害的(跟“益”相对);使受损害。

3.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古义:

 。

 

今义:

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

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5.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

 。

 

今义:

无理狡辩。

6.颜色憔悴

古义:

 。

 

今义: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7.形容枯槁

古义:

 。

 

今义:

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

 

今义:

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四、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

 

4.方正之不容也

 

5.明道德之广崇

 

6.蝉蜕于浊秽

 

7.厚币委质事楚

 

8.惠王患之

 

9.时秦昭王与楚婚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5.其后楚日以削

 

五、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特殊句式:

 

译文:

 

3.大破楚师于丹、淅。

特殊句式:

 

译文: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特殊句式:

 

译文: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特殊句式:

 

译文:

 

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特殊句式:

 

译文:

 

7.为天下笑。

特殊句式:

 

译文: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

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先秦时期,屈原作为一个怀瑾握瑜、特立独行的伟大诗人,可以说是自我意识高度张扬的典型。

(  )

2.蒲松龄博闻强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参加县、府、道的考试,连夺三个第一。

(  )

3.做学问,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切不可随波逐流。

(  )

七、文化常识:

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左徒”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

(  )

2.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效法屈原、宋玉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叙事诗。

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少有的。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

“‘离骚’者,犹离忧也。

”(  )

八、名句默写:

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论屈原《离骚》所写均为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解释:

    ,      。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离骚》称引古代帝王来讽刺当世政治的句子是:

       ,        ,        ,        。

 

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离骚》文字简练、表达含蓄的两句是:

     ,     。

 

片段读写练

一、(2020浙江丽水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

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改)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2.(

)请分层概括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饣甫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父》)

3.(

)下列诗句中的“渔父”形象与《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形象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C.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杨慎《临江仙》)

D.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范成大《携家石湖赏拒霜》)

4.(

)《楚辞·渔父》中“清”“浊”有多层意思,请分别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三、微写作。

5.(

)园林工人、中国女排、袁隆平院士……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

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

要求:

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3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注],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 受釐:

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诸侯国祭祀后,都把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称“受釐”。

釐,祭祀用过的肉。

1.(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

写作

B.颇通诸子百家之书通:

精通

C.悉更秦之法悉:

熟悉

D.乃短贾生曰短:

说坏话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吴廷尉为河南守    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B.居顷之非古之制

C.堕马而死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D.为赋以吊屈原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3.(

)以下句子,全都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

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绛侯、灌侯等人的忌妒,他们诽谤贾谊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受釐,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便详细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3分)

 

 

(2)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4分)

 

 

(3)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4分)

五年高考练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高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文意”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020课标全国Ⅱ,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

“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

“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

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

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罹 遭受

2.旨 意旨

3.黜 指被罢免官职

4.纵 合纵,联合抗秦

5.佯 假装

6.贽 见面礼

7.纳 接纳

二、

1.①撰写 ②连接 ③同“嘱”,嘱托 ④劝请 ⑤类,等辈

2.①自夸,炫耀 ②进攻,征伐

3.①诚实 ②相信,信任 ③随意

4.①简约 ②约束,节制 ③约定,约会 ④大约,大概

5.①志向 ②记 ③做记号 ④记述,记载 ⑤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

6.①被 ②表现 ③显现,出现 ④拜见

7.①明白,懂得 ②视力 ③阐明,明确 ④明亮

8.①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②与“所”连用,表被动 ③担任

9.①代词,他 ②代词,楚师 ③助词,的 ④动词,到 ⑤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①代词,他的 ②代词,这 ③代词,那,那些

11.①连词,表目的 ②介词,拿,用 ③介词,从,在 ④介词,因为

三、

1.各诸侯国的使节

2.嫉妒

3.困厄,处于困境

4.第二年

5.欺诈的言论

6.脸色

7.外貌,模样

8.委婉得体

四、

1.动词作名词,听力

2.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3.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

4.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5.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6.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7.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

8.意动用法,以……为患

9.名词作动词,通婚

10.名词作状语,内,在国内;外,在国外

11.使动用法,亡,使……灭亡;破,使……破败

12.形容词作动词,诋毁

13.形容词作名词,忠,忠诚的人;贤,贤能的人

14.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

15.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五、

1.特殊句式: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

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根本。

2.特殊句式:

被动句,“见”“被”表被动。

译文:

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移却被诽谤。

3.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丹、淅大破楚师”。

译文:

在丹水、淅水一带大败楚军。

4.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而于怀王之宠姫郑袖设诡辩”。

译文:

(让他)在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面前说假话。

5.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

译文:

(国君)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6.特殊句式:

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文:

所以在内被郑袖蛊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7.特殊句式:

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

被天下人耻笑。

8.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乎”。

译文:

高尚的人,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蒙受世俗的浑浊呢?

六、

1.✕ 怀瑾握瑜:

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

不能做定语。

2.√ 博闻强志: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3.√ 随波逐流: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七、

1.√

2.√

3.✕ 《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

八、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3.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

5.其文约 其辞微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解析 ①“百余篇”是后置定语,修饰“文”,故应在“百余篇”后断开。

②“先……而后……”是对称句式,应在“后辞句”后面断开。

③“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后面需要断开。

④“不已”作“为之”的补语,其后应该断开。

⑤“以学问”作“资”的状语,“资”后无宾语,应该在“学问”后面断开。

⑥“古者”作“其身不遇于世”的主语,其前应断开。

2.答案 ①写文章“先意气而后辞句”,即以意为主。

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能达到前人的水平。

②好文章比富贵身份更能让后人记住你,但不要希求在当世出名。

解析 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可以分两层进行概括。

第一层,“实先意气而后辞句……则古作者不为难到”,提出写文章“先意气而后辞句”的道理,并鼓励对方“为之不已”,这样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平。

第二层,“自两汉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指出文章写得好,能让人记住你的名声,但不要希冀在当世就能出名。

  [参考译文]

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先想好意旨精神然后再斟酌言辞章句,仰慕古人而崇尚仁义的,如果您坚持不停地做下去,再用学问辅助,那么古代作家的水平不难达到。

古时候的人自身在当世得不到赏识,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求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赏识。

自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名显扬的,谁又比得上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

这些人,难道希求在当世知名吗?

3.C 通过“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判断,《楚辞·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

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情操寄托在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

因此,C项中渔父的形象与其最接近。

A项写的是一个孤寂不屈的渔翁形象,B项写的是渔者生活的艰辛,D项写的是渔者生活的富足美满。

4.答案 “清”有三层含义:

①水清澈;②人品高洁;③社会政治清明。

“浊”有三层含义:

①水浑浊;②人品卑劣;③社会黑暗,是非黑白颠倒,善恶忠奸不辨。

解析 先找出《楚辞·渔父》中有关“清”“浊”的句子,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举世皆浊我独清”等,据此可得出“清”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说水清澈,第二层是说人品高洁,第三层是说社会政治清明。

与之对应,分析“浊”的含义即可。

  [参考译文]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游荡,他沿着江畔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渔父见了便他问说: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

”屈原说:

“整个世道都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世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

“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您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

既然众人都醉了,您为什么不跟着吃那酒糟、饮那酒呢?

为什么思虑深沉而行为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

“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埃。

怎么能让洁净的身体去蒙受世俗的污染呢?

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的腹中。

怎么能让高尚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渔父微微一笑,敲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

“汉水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汉水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

”渔父便离开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5.写作指导 写作时,要抓住画面中人物的主要特征,例如“园林工人”刷漆时久蹲不动的侧影,“中国女排”腾空扣球的刹那,“袁隆平”盯着水稻时专注的眼神,以记叙为主,细致描写,同时对画面展现出的精神风貌稍加议论。

三年模拟练

1.C 悉:

全,都。

2.A A.均为动词,做。

B.助词,无实义/助词,的。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D.连词,表目的/介词,让。

3.A ⑤写贾谊被疏远后出京任职,⑥写其路过湘水时作赋凭吊屈原,这两句不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

4.B “奉命制定”错误,根据原文可知,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5.答案 

(1)(吴公)以前与李斯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皇上)就征召他做廷尉。

(2)(贾谊)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贬职外放而离开,心里很不舒畅。

(3)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孝文帝)让贾谊做他的老师。

解析 

(1)故:

以前。

同邑:

同乡。

常:

同“尝”,曾经。

(2)第一个“以”是“认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因为”的意思。

(3)“梁怀王,文帝之少子”为判断句。

爱:

受宠爱。

傅:

名词作动词,担任师傅,做老师。

  [参考译文]

贾生名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

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听说他才能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

孝文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的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与李斯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他做廷尉。

廷尉于是(向文帝推荐贾生,)说贾生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非常精通。

孝文帝征召贾生为博士。

当时贾生年仅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

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贾生却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生。

孝文帝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定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