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848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docx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

诏安县发展旅游业总体规划纲要

诏安县旅游局

2011.10

诏安,地处闽粤交界,是福建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海于一体,融人文于一炉,其旅游资源组合奇妙,别具一格,具有多层次的旅游开发格局。

当前,各地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行业。

诏安周边的县市,如东山、平和早就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现已形成规模,并产生良好的效益。

东山县去年创建优秀旅游县成功,平和县旅游收入撑起该县财政的半壁江山;与诏安毗邻的广东省南澳、汕头、潮州等县市的旅游业成为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持久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比之下,诏安的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

近几年来,我县对发展旅游业虽然逐步引起重视,但由于基础薄弱,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

然而,凭借良好的区位、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青梅之乡”等优势,诏安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可以看好,一定会成为詔安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产业。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诏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用“萌芽”两个字来概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形势的发展,诏安这块神奇的热土凭其独特的风韵,吸引许多海内外人士前来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投资贸易,促使旅游业的初步发展。

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2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890万元,而且每年呈递增势头。

(一)旅游资源状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旅游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规模。

诏安以依山傍海和濒临省际的地理位置及山海为主的自然景观,以古文化、古建筑、民俗风情、书画艺术和饮食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形成较为丰富的旅游体系。

1.自然旅游资源。

主要以山、海、湖、洞为主体,较为著名的有乌山、九侯山、点灯山、果老山、斗山、亚湖、港口湖、乌石龙洞、陈吊洞以及城州岛等。

九侯山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层恋迭翠、怪石嶙峋,是闽南著名风景和佛教胜地,1998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乌山面积900平方公里,类似闽东太姥山,石资源十分丰富。

丛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构成乌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分为早春探梅、乡野觅趣、九侯怀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险、乌山揽胜、红土寻根、亚湖泛舟等8大景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坡上那10多万亩的梅林,每到梅花盛开季节,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乌山又是一块富有革命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是原闽南地委机关所在地,被誉为“闽南的井冈山”,也是我国南方15块红色根据地之一,今年9月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最近已完成了项目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材料,并已上报了经典景区建设方案。

诏安海岸线长达66公里,海滩总长度35公里,沙质优良,沙粒适中,坡度适宜,无公害,有林带,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开发海滨渡假村的理想宝地。

骋怀悦耳的果老山碑林石刻、心旷神怡的斗山岩清幽景色、充满传奇色彩的点灯山宋末农民起义军陈吊妹故事,蔚为壮观的亚湖水库景色以及四面环海的城州岛神密探胜构筑了诏安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2.人文旅游资源。

主要以书画艺术、宗教寺庙、饮食文化、土楼文化、古建筑民居等为主体。

较著名的有九侯禅寺、长林寺、南山寺,南诏城区明代石牌坊街,闽粤交界汾水关的长乐寺、功覃闽粤坊等。

尤其是书画艺术,更是斐声海内外,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诏安籍书画名家有50多人,并形成“诏安画派”,影响颇及福建、台湾和东南亚一带。

当代诏安书画名家更是层出不穷,如与张大千齐名的国画大师沈耀初、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林、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沈柔坚、中国漆画家协会主席沈福文等名扬四海,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十二位常务理事,詔安籍竟然占有二席。

而今中青年一代书画家也崭露头角,并形成群体。

可谓书画之风源远流长,长盛不衰,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

诏安的土楼遍布全县,现保存较好的有150多座,不仅数量多,而且特点比较突出,官陂镇大边村的“在田楼”直径92.5米,号称“土楼之王”。

诏安的烹饪技艺别具风味,独树一帜,在福建省内早享声誉,不但流传于闽南粤东一带,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久负盛名。

诏安菜用料讲究、烹法独特、造型美观、品类繁多,福建历来就有“吃在诏安”之说。

总的来说,深厚的文化积淀铸造了诏安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二)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诏安这块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且侨台背景广阔、山海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的灵秀热土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好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才拉开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序幕。

1.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诏安利用多种渠道投资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完善原有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红色之旅国家森林公园乌山、宗教朝圣九侯山、滨海渡假梅岭半岛、商贸旅游汾水关、文化景观丹诏城区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特别是揭开乌山“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神奇面纱,通过一段来的申报品牌,宣传促销,招商引资,引进外商投资开发,由此带动了以乌山自然风光、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资源大开发,目前通往北蔗村的水泥路已全线贯通,部分景点的建设也正在抓紧进行。

2.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在大力开发旅游景点的同时,我县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县拥有各类饭店(宾馆)10多家,客房400多间,床位900多张,其中涉外定点饭店4家;全县有旅行社2家,基本具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贯穿全境的324线国道达二级公路标准,全县乡镇公路实现水泥化路面,铁路沿海线和漳汕高速公路横贯诏安境里,程控电话、国际互联网、移动电话网等覆盖全县,能够初步满足游客在诏安吃、住、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

二、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

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内容广泛、涉及面大,下面从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有利条件

诏安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且有多层次的开发优势,优越的区域位置能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区域位置优越。

改革开放以来,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凭借厦门特区和汕头特区的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基础设施的更加完善。

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成为交通便捷的地区,也是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和外出旅游人数较多的地区。

而诏安地处福建省最南端,位于汕头经济特区与厦门经济特区之间,又紧挨东山、平和两条旅游热线,构成一个三角点,这一优越的区域位置,便于与周边的旅游热点形成网络,使得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

2.独特的资源特色。

闽南和潮汕地区多为平原丘陵地貌,而诏安依山临海,境里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且特点突出,便于组织多元化的旅游活动,如东山只有滨海度假旅游,平和只有宗教朝圣旅游,而诏安却应有尽有,能全方位开发旅游项目。

如乌山在闽南以及潮汕地区,其海拨之高、规模之大、景色之美、特色之突出,可谓独占鳌头,很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随着“国家级森林公园”品牌的获得和詔安被批为“中央苏区县”,开发红色旅游前景很好。

尤为突出的是詔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其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厚,别具一格。

诏安于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仅列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词典》的诏安籍书画名家就有23人,“沈耀初美术馆”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私家美术馆,同时又是全国十五家重点美术馆之一。

目前诏安书画蔚然成风,名家辈出,并形成群体,画廊、画室、裱褙店林立,已形成市场,加上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古石牌坊等,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旅游风景线,是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最佳选择。

3.有较大潜在的客源市场优势。

闽南、潮汕地区经济发达,人民消费水平较高,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诏安旅游业虽刚刚起步,基础薄弱,但既是缺点也是优势,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不久的将来便能成为旅游热线。

诏安有海外“三胞”20多万人,并经常回乡探亲访友、办厂经商,参与家乡建设等,这也是客源市场的优势之一。

还有,东山县的海滨旅游和平和县的朝圣旅游正热,诏安县如开发出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旅游项目,形成优势互补,也可以赢得众多旅客。

此外,汾水关的商贸娱乐,诏安与各地区的书画文化交流活动,也将是发展诏安旅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客源市场。

4.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自然条件。

目前诏安的交通条件便利,服务设施良好,现代通信发达,可满足游客的吃、住、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

诏安的气候温和,自然条件很好,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盛产荔枝、龙眼、青梅、双华李、芒果、香蕉、菠萝蜜、林檎等水果,能为游客增添游览品尝的乐趣,其加工而成的各种蜜饯、果脯、果汁、果酒等可作为旅游商品、纪念品。

诏安的八仙茶被誉为漳州四宝之一,曾获AA级绿色食品称号,是茶中极品,将能受到游客的青睐。

此外,书画作品、工艺品等都是很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二)制约因素

诏安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显而易见,可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

但是,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

1.全社会办旅游的“大旅游”意识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诏安的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比较淡漠,未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加快诏安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来抓,未能把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使旅游业在促进诏安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致旅游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低水平状态。

2.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

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由于旅游部门管理机构设置不稳定,导致旅游业管理缺乏行政上的支撑,以致旅游规划和开发乏力,从而产生了旅游资源自发开发现象。

一些自发开发的景区,虽然反映出群众的积极性,但存在着经营方式单一,质量低下,效益不佳,生命力不强等迹象,且造成资源不同程度的破坏。

3.资金投入不足,景区基础设施较差。

诏安县由于财政比较困难,旅游资金的投入不多,多渠道集资也缺乏有力的组织,未能形成规模,使得旅游投入远远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求。

尤其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更为突出,以致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举步维艰,速度缓慢。

4.旅游服务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诏安县从事旅游业的人才比较匮乏,导游人员缺乏培训,讲解能力偏低,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果不好,这是当前发展旅游业的突出问题。

5.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和影响力低。

几年来,诏安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尤其是近年来这方面有所加强,但从力度和广度来说很不够,未能投入相应资金大力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更没有积极树立品牌,争取列入省、市以至国家旅游局的宣传盘子,在报刊杂志和电视台上宣传的份量也明显不够,使得众多富有特色和品位的旅游资源还未被世人了解,知名度极低。

三、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与对策

诏安,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发展条件成熟,只要把它规划好、开发好、利用好,旅游业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旅游业一旦发展起来,不仅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将能起到一业带百业的良好效应。

下面,就诏安的实际,提出发展旅游业的一些思路与对策:

(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切实重视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牵涉面广、投入大、见效慢而潜力大的产业,往往使人望而兴叹,不敢轻易触及。

因而,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它放在战略性高度上来抓。

1.树立大旅游观念,明确奋斗目标。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要从诏安既是福建南大门,地处省际,区位优势突出,又是潮汕地区的大市场的重要位置,去认识旅游业在诏安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能产生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充分发挥闽粤交界、书画之乡、山海侨台等优势,构筑以书画文化、红色旅游、边贸旅游为龙头,以山海度假旅游为依托,以生态朝圣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产业格局。

总体目标是:

经过5年的努力,至2014年,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初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局面,成为漳州市乃至福建省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桥梁。

旅游主要指标占全市同期各县区的平均数,即至2014年,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递增率达8%,旅游年收入达1.2亿元,年递增率达7%。

2.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实践证明,大凡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地方,都是政府主导型行为比较突出的地方,诏安县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加上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旅游管理功能不强,导致开发不力,层次低,品味不高,形不成规模。

因此,必须加大“政府主导型”力度,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这方面非常重视,曾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诏安县发展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负责旅游综合开发的决策、协调工作。

但要经常性地召开会议,研究探讨,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分散性、随意性,逐步促进旅游业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同时,要建立全县旅游项目库,使之成为诏安县招商引资库中的一个分支,并在各种招商会和外事活动中,广泛散发,与其他招商项目齐头并进。

3.理清工作思路,选准发展旅游业的切入口。

诏安的旅游资源很多,一下子要平均发展不可能,也没必要。

目前周边县市旅游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

而诏安刚刚起步,基础较差,因此要在这竞争激烈的夹缝中求得发展,就必须抓住特色,选准切入口。

如可选择以“山、梅、文、吃”为切入口,即选准乌山在闽南和潮汕地区无与伦比的山景,以九侯山和谐的宗教朝圣文化和自然景光、规模首屈一指的“中国青梅之乡”,名闻遐尔的书画艺术和独树一帜的诏安吃文化这些特色突出,可树品牌之旅游产业作为诏安发展旅游业的切入口和突破口。

这样,诏安旅游业将能一举成功,产生效应。

(二)要发挥优势,真抓实干,开创旅游事业新局面

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潮阳产业,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潜力,一个亮点,一大希望。

诏安有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1.要搞好旅游规划,科学设置旅游布局。

我县旅游编制规划工作早在1998年就请省有关设计部门进行,在全市县区中算是最早的一个县,但当时的规划是纲要式的,与可实施文本还有一段距离,再就未通过专家论证认定,尚属征求意见文本。

因此,要邀请有关专家在原有《纲要》基础上,进行详细规划和论证,全面完成旅游编制规划,并列入全县“十二五”规划,以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为实施发展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实际,诏安可规划成五个旅游功能区,也是今后我县旅游业的重点项目:

一是以乌山为龙头的红色生态旅游区。

乌山,高峻挺拨,雄伟秀丽,山脉连绵,气候宜人,这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宋末元初陈吊眼抗元的根据地,是明末清初天地会发源地,更是近代名闻遐迩的闽南革命根据地,乌山的奇石、珍稀植物、自然文化景光等独具魅力。

乌山周边的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有土楼30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50多座),为开发“土楼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乌山脚下的红星乡是“中国青梅之乡”,12万亩梅林一望无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青梅基地,开发时可突出“绿色”文化,主要发展集风光揽胜,宗教朝圣,绿色旅游,科普考察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尤其是举办“梅花节”把游山与观梅结合起来,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首屈一指;二是以九侯山为主的宗教朝圣旅游区。

九侯山九峰并列,石佛飞仙,琼岗紫雾,玉泉垂虹,层恋迭翠,无不雄奇壮丽。

九侯山既是名胜风景区,又是著名的佛教胜地,九侯禅寺历史古远,雄伟壮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朝圣观光。

1997年,九侯山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森林公园,该景区的开发主要突出佛教文化,宗教朝圣。

三是以城区为中心的文化综合旅游区。

这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诏安县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在,主要有寺庙、古石牌坊、文化古街、诏安县美术馆、沈耀初美术馆、画院画廊等,该区的开发主要突出文化特色,建成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四是梅岭海滨渡假休闲旅游区。

这里主要是海文化,主体景观有湖野山、悬钟城、麒麟山和形形色色的海湾等,特别是无人岛城州岛,堪称渡假胜地,该地区旅游开发可以海滨浴场、海洋风光、海岛休闲、水上娱乐为重点,建成有一定知名度的海滨渡假旅游区;五是汾水关娱乐旅游区,汾水关俗称漳南第一关,是福建南大门,区位优势良好,在诏安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已成立边贸旅游区,闽粤第一城、饮食一条街等已名声在外,有一定吸引力。

该区旅游开发可以闽粤第一城为依托,突出饪烹、娱乐特色,建成融吃、住、娱、购为一体的渡假娱乐旅游区。

2.要想方设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旅游是一种动态活动,而动态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相对静态的旅游基础设施,即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场所及其相关的旅游设施。

根据我县旅游业发展目标,旅游设施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一是旅游饭店建设。

目前我县旅游饭店10多家,客房400多间,床位900多位,按年接待旅客30万人及床位利用率计算,床位需1150张,尚不足250张,需再建一至二家饭店,而且全县要争取2~3家宾馆达三、四星级宾馆标准;二是旅行社建设。

目前我县有旅行社二家,已符合上级部门要求,问题就是接待能力方面,每家旅行社要配有专职导游员5—8名,并要建立旅行社人员上岗标准化制度,全面提高旅行社接待档次;三是建立旅游商品基地,要利用诏安“书画艺术之乡”的知名度,创作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品,适应不同文化层次的旅客需求。

要利用诏安丰富独特的原材料资源,生产出能反映当地特色或景区内容的旅游工艺品,如陶瓷、角雕、木雕、茶类、果汁、果酱、果脯、果酒、蜜饯等系列产品,以名、优、特吸引广大游客。

同时,要合理布局销售网点,为游客提供服务;四是旅游交通建设。

目前我县的交通便捷、快速、安全,但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还不尽`人意,尤其是景区内部的交通更是不堪一提。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通往乌山、九侯山、梅岭半岛各景点的交通建设,尤其要细致规划,着手加快各景区内部交通建设,使其与旅游开发同步发展。

3.开辟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诏安县经济底子薄,旅游业起步晚,基点低,发展旅游业资金匮乏,必须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方能解决问题。

必须发动全社会办旅游、实行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尤其要大力招商引资,加速旅游业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政府及各部门支持,关键要申报国家级品牌,排入国家、省政府旅游项目盘子,如乌山、九侯山景区要争取申报国家A级景区,打造“国字号”品牌;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项目开发,可采取项目招商、项目融资、公司上市等方法,吸纳外来资金,或进行成片开发,或用于景区建设,如乌山、九侯山、长林寺等景区招商引资初见成效,是个成功的例子。

今后要趁热打铁,更多更快地吸引外来资金来推进诏安发展旅游业;三是广泛吸收民间奖金。

可采取旅游企业股份制或发行旅游的股票等形式,征集吸收民间游资。

尤其可利用宗教朝圣名义,激发“三胞”以及在外经商办业的诏籍人士投资建设旅游业的热情,以建设一些短平快旅游项目,形成良好氛围。

4.大力开展促销活动,努力开拓旅游市场。

客源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开拓客源市场是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培植旅游业的增长点和重要方向。

因此,要根据实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开拓客源市场。

一是要大力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要突出宣传诏安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旅游资源的独特以及良好的旅游条件,特别要突出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利用“书画艺术之乡”品牌,大力开展对外宣传促销活动。

要制作宣传品,参加各地旅游商品展览会、博览会,提高知名度;二是要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国内游,积极发展入境游,稳步发展出境游,使三者同步协调发展。

国内游主要是依托闽南和潮汕等近距离的中心客源市场,同时开拓省内其他地市及珠江三角洲等旅游发达的周边客源市场以及其他省外的潜在客源市场,以形成锥形推进的国内旅游市场体系。

入境旅游要利用诏安众多的“三胞”对书画艺术、民情风俗、饮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等特点,大力开展入境游活动,以形成特色鲜明、渠道多元、增长稳定的境外客源市场格局。

出境游主要是组织港澳游、边境游和出国游,开展出境游业务,要实行宣传与管理并举,使出境旅游健康、稳定发展;三要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增加游客量,可与东山、平和以及汕头、潮州等周边地区建立旅游合作关系,开展日游、周游项目,使诏安与周边县市得到旅游优势互补,以发掘更大的客源潜力。

旅游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诏安这块独具灵秀的热土,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且侨台背景广阔,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优越,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