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383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x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

199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各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4分)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A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组成部分问题。

该题的目的是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第一个层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剩余价值学说是第二个层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前两个层次理论基础之上的第三个层次的理论结论,处于核心地位。

所以,只有A是正确的。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答案】A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辩证的唯物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问题。

该题的目的是要考生能区分哲学史主要哲学派别的著名代表人物的著名哲学命题。

A项是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观点,是符合题意的,是正确的;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观点;C项是折衷主义者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者杜林的观点;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观点。

所以,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是错误的。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答案】A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唯物辩证法的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原理。

该题的目的是要求准确地把握“度”这个哲学范畴的含义。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范畴是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关节点或临界点是度的两端的极限,度是两端极限之间的范围。

这样就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严格的区分开来了,所以,A、B两项是错误的,C项是正确的。

至于D项,不过是C项的颠倒,显然是错误的。

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问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答案】D

【解析】1993年考试大纲有了较大的修订,不但名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大纲》改为《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而且考查要点的编写基本依据也从“旧四门”变为“新四门”课程(即现在文科考的四门课)设置的框架和体系。

这道题就是根据资本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有关货币的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货币出现后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进一步展开的理解和掌握。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出现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展开。

货币的出现,使得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极:

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着交换价值。

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这时,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交换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正确选项是D。

选项A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

选项C指的是生产商品劳动的内在矛盾。

选项D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这是1993年文科(第4题)和理科(第5题)通用的考题,用以测试文、理科考生程度的差异。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人道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博爱

【答案】C

【解析】这是根据资本主义基本原理部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的准确认知。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因为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体现在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广泛渗透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精神文化产品中。

所以,正确选项是C。

这是1993年文科(第5题)和理科(第8题)的通用考试,用以测试文、理科考生程度的差异。

6.近代中国系统阐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洪仁玕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

考查内容是近代中国系统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物是谁。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有关历史人物。

本题是一道常识题。

题目备选项中的人物都有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只是分屑于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

洪仁玕是农民阶级的代表,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则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

龚、林、魏三人是近代中国较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物,其中魏源在他所著的《海国图志》一书中首先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均有明确交待。

由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7.在1935年“华北事变”中,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华北特殊化”的要求,成立了:

A.“冀东香河临时维持会”

B.华北“临时政府”

C。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D.“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

考查内容为南京国民政府在“华北事变”中为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而采取的妥协措施。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有关历史现象。

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加强对中国的占领,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直到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

南京政府面对日军的紧迫,一味妥协退让,适应和满足日军的要求,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

据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O项。

A项“冀东香河临时维持会”和C项“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尽管也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中成立的机构,但前者为日本侵略者唆使汉奸、流氓非法成立的,后者则为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殷汝耕拼凑而成的傀儡政权.二者均不是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日本的要求而成立的。

至于B项“华北‘临时政府”’根本不属于“华北事变”的范畴之内,纯属干扰项。

故此三项均不是正确选项。

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

A.组织路线问题

B.思想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

考查内容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目的与性质问题。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认识、分析或评价某些社会历史现象。

“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局面;但是,纠正“文革”错误的工作却遇到了阻力,国民经济建设也处于徘徊中前进的不良局面。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十年“文革”造成的思想混乱未能清除,二是当时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的华国锋的指导思想仍是继续“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并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这表明,如何纠正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严重错误,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

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便是为解决这一任务而发起的。

这一讨论,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建国以来、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延安整风以来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因此,它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是为了打破精神枷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后者又进一步解决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问题。

至于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则是在十二大上解决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革命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理应认真理解,准确把握,这是正确作答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9.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是:

A.机械化的农业

B.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C.繁荣的商业和市场

D.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

【答案】D

【解析】这是根据1993年考试大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所给命题的正确确知。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

所以,正确选项是D。

这是1993年文科(第9题)和理科(第14题)通用的考题,用以测试文、理科考生程度的差异。

10.当前,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A.抓好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

B.调整内部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C.发展企业集团,讲究规模效益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企业自主权

【答案】D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知识点的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所给命题的准确确认;正如知识点所指出的,正确选项是D。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196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以前的提法。

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答案】B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按劳动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知识点有关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按劳分配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按劳分配是指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所以,正确选项是B。

选项A与按劳分配无关。

选项C指的是按劳分配中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的平等权利,选项D指的是按劳分配中的平等权利必然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即劳动报酬的差别和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1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考生对我国民族问题基本政策了解情况的试题,难度不大。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这既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一国两制”普通的常识问题,考查考生对“一国两制”一般的理解,难度不大,得分较高。

“一国两制”的含义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方面,确定整个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香港、澳门、台湾这些特殊地区长期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五十年不变。

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目,是国家主权的统一,是最高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港澳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可以说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故本题正确项是C,其他A、B、D项是干扰项。

14.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A.统一战线中大多数成员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我国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C.统一战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D.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关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现时统一战线性质的理解。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取决于两点:

一是它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就其组成来说,统一战线中绝大多数成员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

也就是说统一战线的主体是以拥护社会主义为基础的。

新时期统一战线之所以称为爱国统一战线,是因为爱国主义使这个统一战线具有更广泛的基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越广泛,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越有利。

这道题是有关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和性质的试题,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多次出现,考生应留意。

二、不定项选择:

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给分。

(每小题2分。

共18分)

15.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答案】ABDE

【解析】:

这道试题属于唯物辩证法的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该题的立意是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白马非马”错误命题,加深对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同范畴的理解,再通过与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范畴的区别,更加深理解“白马非马”命题错误的所在。

马是普遍性、共性、一般、抽象,白马特殊性、个性、个别、具体。

“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所以,A、B、D、E四项都是正确的。

因为普遍不等于整体,特殊不等于部分,这是不同性质的范畴。

所以,C项是错误的。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本发展的新现象有:

A.生产集中发展到跨部门集中

B.相当数量的大企业被兼并或合并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自由竞争完全为垄断所取代

【答案】ABCD

【解析】这是根据资本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二次大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的新发展”知识点的有关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本发展的新现象的了解和认知。

选项A指的兼并方式的新现象。

选项B指的兼并对象的新现象,都是二次大战后生产集中的新发展。

选项D指垄断组织经营方式的新变化,由单部门经营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跨部门的多样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成为战后私人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

选项C指的战后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为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

所以,选项从B、C、D都正确。

选项E所以不正确,是因为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占统治地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实,而不是二次大战后的新现象。

而且在垄断阶段,在中小企业之间,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没有完全被垄断所取代。

17.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历史观不同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不同

C.社会思想不同

D.实现理想的途径不同

E.依靠的社会力量不同

【答案】ADE

【解析】:

这是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空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区别的认识。

对现在的考生而言,显得有些陌生。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上作出伟大贡献,但它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原则区别。

首先历史观不同,他们受唯心史观的限制,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必然陷入空想;其次,他们幼想用和平的方法,即呼吁有产者援助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计划;第三,他们把无产阶级看作是受苦最深的阶级予以同情,找不到建立新制度的社会依靠力量。

因此,A、D、E是正确项。

B、C恰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贡献,并为马克思、思格斯所批判继承,因此是干扰项。

18.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A.武装斗争

B.根据地建设

C.统一战线

D.党的建设

E.土地革命

【答案】ACD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

考查内容为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的内容。

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准确再认有关历史知识。

本题是一道常识题,在革命史教材中有明确交待。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明确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C、D三项。

B项“根据地建设”指的是革命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就具体的革命工作的内容而言;E项“土地革命”则是指一定时期的革命形式。

它们都不属于毛泽东所说的“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这一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策略性范畴。

19.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的市场体系应该是:

A.地方性的市场

B.竞争的市场

C.开放的市场

D.全国统一的市场

E.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

【答案】BCDE

【解析】:

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是在国家计划指导和管理下可控的市场”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特征的了解和认知。

正如知识点所指出的,正确选项是B、C、D、E。

选项A指的是地方性市场,不符合建立和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要求,所以不正确。

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在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部分,指出:

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由此这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特征的规范提法。

20.决定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人口总量

B.消费品价格水平

C.群众的消费倾向

D.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进度

E,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答案】ABDE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决定社会主义国家消费水平的因素”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和认知。

当时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要点》中指出:

“社会主义国家的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

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国民收入中积果和消费的比例,消费人口总量以及物价水平等”。

可见,正确选项是A、B、D、E。

选项C不符合题意要求。

2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实质不同

C.宗旨不同

D.主体不同

E.国家结构不同

【答案】ABCD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的理解。

1999年考试又重考了此题。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材中,表述得与此有些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是大多数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肩负着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所以它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区别,表现为经济基础不同,阶级实质不同,宗旨不同,主体不同。

A、B、C、D是正确项。

国家结构是指的国家政权组织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单一制的或联邦制的原则,这两种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过。

比如过去的苏维埃联盟共和国、现在的英国。

所以E项是设置的干扰项。

22.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包括:

A.思想建设

B.理论建设

C.政治建设

D.组织建设

E.作风建设

【答案】ABCDE

【解析】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关党的建设的试题,考查考生对党的建设基本内容的了解。

有关党的建设的考题,近年来很少见。

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比较容易得分的试题。

党的建设历来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更加突出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加强党的建设看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求全党群策群力,胜利完成。

要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为些,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从思想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所以,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几个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上述题目中所列答案内容与十五大的精神是一致的,但表述有所不同,考生要注意。

23.中共十四大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答案】BCD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准确认知。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重要讲话中提出著名论断,正确选项如知识类所示,是B、C、D。

这是1993年文科(第23题)和理科(第26题)通用的考题,用以测试文、理科考生程度的差异。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按题意作出正确回答。

24.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要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分)

【解析】属于时事政策题。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有新的提法,考生要注意。

25.1992年4月美国发生的洛杉矾暴力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这一暴力事件的导火线是,洛杉矶市警察毒打一名违章高速行车的黑人青年,而被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判定无罪。

(2分)这一暴力事件暴露出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司法不公和警察滥用暴力等侵犯人权的社会问题。

这对美国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2分)

【解析】属于时事政策题。

四、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26.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26.【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2分)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造就并涌现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和人民群众一起成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成。

(3分)

27.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屑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