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570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土地整改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成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

“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全区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为保障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特提出本项目。

国际海洋城山河镇西灶子村土地整理项目区是北京国际海洋城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区域地处平原低洼地带,自然灾害较多,土地利用率低下,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尽快改变这一落后状况,北京国际海洋城管委组织有关专家充分论证后,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定对这区域的废弃汪糖和田、路进行土地复垦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生产条件,增加耕地,提高土地质量,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本项目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切实提高项目区内土地质量为根本目的,所以申报区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1.2.2项目性质

本项目为区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1.2.3项目范围

项目位于国际海洋城山河镇东北部沿海平原区,项目范围东至东灶子村土地、西至成家廒头村土地、北至宅科村土地、南至成家廒头村土地。

区域内共有西灶子1个行政村,863人,土地总面积97.01公顷。

1.2.4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74.79公顷,项目总投资135.71万元,其中单位面积投资1.81万元/公顷。

1.2.5项目工期

项目计划开工时间二O一五年六月开始至二O一六年十二月竣工。

1.2.6项目任务目标

项目通过对坑塘水面回填复垦及田、路、渠的综合治理,改善项目区内的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项目区内经济发展,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预计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3.38公顷。

2.报告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三十九条规定,山东省北京市北京国际海洋城山河镇西灶子村土地整理项目全面贯彻落实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符合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北京市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按照北京国际海洋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项目所在镇的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基本数据可逐步实施整理。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简介

3.1.1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位于国际海洋城山河镇东北部,204国道穿越项目区,西侧为同三高速公路,项目区的坐标为:

东至:

东经119°24″39′;西至:

东经119°23″16′;南至:

东经119°24″07′;北纬35°18″54′;北至:

东经119°23″41′;北纬35°19″33″。

项目范围东至东灶子村土地、西至成家廒头村土地、北至宅科土地、南至成家廒头村土地。

3.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鲁东南平原区,境内起伏不大,地势稍显平坦。

3.1.3水文地质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68.5mm,地表径流丰富,集雨面积广泛,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类,以酸性岩残坡棕壤土为主,土壤厚度在20—30cm之间,基岩为岩浆岩和片麻岩。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区内年平均12.6℃,无霜期213天,年平均北京2520小时,北京率为57%。

年降水量72%集中于夏季(6—9月份),形成了春旱、夏涝的特点。

3.1.5植被

区内植被属于温带夏绿林带,以野生灌木为主。

3.1.6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属棕壤土类,以酸性岩残坡棕壤性为主,但地块小、土壤脊薄、多在20—30cm,土壤松散、浅棕色,毛管孔隙度低,保持肥水性能差,化学性质呈弱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速效养分少,地块零星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地力差。

通过整理开发,使土层增厚,小块变大块,可适于各类农、林生产活动,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3.1.7自然灾害

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

3.2自然资源

3.2.1光热资源

项目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因靠近海洋,地处滨海,受海洋影响兼半湿润季风性质,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与内陆地区相比,气候变化较为平缓,光照充足,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12.6℃,无霜期213天,年平均北京2520小时,北京率为57%,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3.2.2水资源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68.5mm,地表径流丰富,集雨面积广泛,水资源丰富。

3.3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涉及西灶子1个行政村,总人口数为863人,人均收入仅为7708元,农村就业情况以务农为主,生活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无耕地撂荒现象。

3.4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97.01公顷,规划建设面积74.79公顷,其中耕地54.08公顷,农村道路3.31公顷,坑塘水面16.57公顷,荒草地0公顷。

不参加整理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公顷、林地1.86公顷、园地13.52公顷、公路用地1.48公顷,河流水面及滩涂0.17公顷、设施农用地1.97公顷未计入建设规模内。

区内土地权属清楚,属村集体所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原有系统的灌溉排水系统,土地基本能得到有效灌溉,因年久失修,原有功能失去大半。

3.5.2交通状况

项目区各村主干道已拓宽,项目区内田间道、生产路分布较为合理,但路况较差,路面不平整,弯道过多,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行进,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项目完成后将这些道路改(扩)建能满足农用机械行驶的要求,为该区商品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3.5.3林网建设状况

近年来由于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道路两侧绿化及固水护坡为主要目的的林网建设已日益完善。

3.5.4电力设施状况

电力在全区已普及,村村通电,户户亮灯,农业用电完全能满足项目区需要。

3.5.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该地区工矿企业不发达,空气、地面、土壤没有受到污染,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4项目分析

4.1项目合法性分析

该项目符合《北京市北京国际海洋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实施后的土地利用方向与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利用区一致。

各土地开发整理片的开发整理期限与用途均符合《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的要求,不存在湿地开发、毁林毁草和围湖造地等违法现象,与国家、省、市其他关于土地开发整理方向的法律、法规也不抵触。

4.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项目规划整理面积为74.79公顷,,其中水浇地54.08公顷,农村道路3.31公顷,坑塘水面16.57公顷,不参加整理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公顷、林地1.86公顷、园地13.52公顷、公路用地1.48公顷,河流水面及滩涂0.17公顷、设施农用地1.97公顷未计入建设规模内.针对项目区内地块布置的特点,通过对原有废弃坑塘水面的土地整理复垦深挖整平,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开发整理可增加耕地3.38公顷。

4.3项目土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内绝大多数耕地地块尚可,土层浅,属中低产田,通过土地整理加厚活土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土地质量,从而增加农林产品的产量,提高质量,使土地利用获得更多的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巩固水利工程建设,拓宽和修建生产路,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内的交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质量,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使田地更利于耕种,使收益得到极大提高。

4.4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主要是:

荒废汪塘土壤质地板结,淤泥多,养分缺乏,造成产量较低。

通过土地复垦整理,可改善生产条件,克服限制因素。

4.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4.5.1灌溉水源分析

项目区水源条件较好,全年平均降水量868.5毫米,各月份降水量分布不均,以夏季(6—8月份)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多年平均径流深350毫米,径流系数为0.4;但是,由于现有灌溉设施因管护不善,原有灌溉功能多数已丧失殆尽,保水、蓄水能力较差。

本次规划,将以地表水、地下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

4.5.2灌溉方式分析

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特点,本次规划主要以塘坝灌溉方式为主。

通过塘坝自行提水灌溉。

4.5.3灌溉需水量分析

4.5.3.1灌溉定额

根据水利和农业等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参照《山东省水利厅文件》鲁水资发[2004]31号、《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T1640-2010)和项目区实际灌溉用水情况,选定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代表作物为小麦、水稻和花生,种植比例分别为60%:

80%:

40%,复种指数为1.8;

1小麦、水稻、花生灌溉定额

根据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T1640-2010),在灌溉保证率采用75%情况下,小麦净灌溉定额160m³;水稻净灌溉定额370m³,花生净灌溉定额102m³。

⑵综合灌溉定额

M综、净=m1a1+m2a2+m3a3

式中,M综、净——综合灌溉定额;

m1、m2、m3——分别为小麦、水稻和花生的净灌溉定额;

a1、a2、a3——分别为小麦、水稻和花生的种植比例.

则,M综、净=160×60%+370×80%+102×40%

=332.8m3/亩

⑷综合毛灌溉定额

M综、毛=M综、净/η水

式中,M综、毛——综合毛灌水定额;

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

则,M综、毛=332.8/0.85=391.5m3/亩

4.5.3.2灌溉面积

项目区总面积为97.01公顷,规划建设规模74.79公顷,现有耕地54.08公顷,规划后新增耕地3.38公顷,耕地总面积达到57.46公顷。

4.5.3.3毛灌溉需水量

W毛=M综、毛×A

式中,W毛——毛灌溉用水量;

A——项目区灌溉面积.

农作物毛灌溉用水量=391.5×57.46×15/10000=33.74万/m3;

即整个项目区内农作物需水总量W农作物=33.74万/m3。

4.5.3.4项目区内居民生活需水量

项目区涉及西灶子1个行政村,总人口数为863人,需要考虑人畜蓄水量的村庄为1个。

参照北京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平均水平,项目区农业人口用水定额定为50升/人·日;需要考虑人畜蓄水量的村庄共计863人,

863人×365天×50升/1000/10000=1.58万/m3;

则项目区农村生活需水量W居民=1.58万/m3。

4.5.3.5项目区内牲畜需水量

牲畜存栏与需水量统计表单位:

万/m3

牲畜需水量

类别

项目区

需水量合计

头数

150.00

0.78

升/头·日

20.00

万m3/年

0.3

头数

100.00

升/头·日

35.00

万m3/年

0.35

只数

160.00

升/只·日

8.00

万m3/年

0.13

小计

0.78

由上表可知,项目内牲畜年需水量W牲畜为0.78万/m3。

4.5.3.6项目区需水总量

项目区需水总量统计表

单位:

万/m3

类别

需水量

牲畜

农作物

小计

项目区

1.58

0.78

33.74

36.10

由上表可知,项目区年均总需水量36.10万/m3。

4.5.4灌溉供水量分析

4.5.4.1地表水

根据当地水文部门资料统计,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68.5mm,径流深293.4mm。

汇流面积按项目区面积计算,地表水利用系数α=0.21,则当地年径流量可根据以下公式得出:

Q=p×s×α×10

式中,Q——每年可利用径流量(万/m3);

P——多年平均降雨量;

s——汇流面积,项目区为97.01公顷,则年可利用径流量为17.70万/m3,项目区年可利用径流总量为17.70万/m3。

4.5.4.2地下水

⑴降雨入渗补充量

该项目区地处丘陵地带,降雨较为丰富。

根据当地经验以及试验数据,确定当地降雨入渗系数α=0.08,多年平均年降雨量(H)为868.5mm。

则项目区地下水年可利用量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地下水年降水补给量=αFH

式中:

α——降水入渗系数;

F——流域面积,为97.01公顷,

H——降水深度,m;

浅层地下水年降水补给量为97.01×0.8685×0.08=6.74万/m3;则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年降水补给总量为6.74万/m3。

(2)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量

规划后项目区农作物总需水量为33.74万/m3,(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系数取0.05。

33.74×0.05=1.69万/m3;

则项目区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总量为1.69/m3。

(3)坑塘蓄水量

利用项目区坑塘蓄水每年可供水25万立方。

综上,项目区地下水年可利用总量=6.74+1.69+15=23.43万/m3。

4.6.4.3项目区总供水量

年可供水量=地表水+地下水

=17.70+23.43=41.13万/m3;

4.5.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需水量为36.10万m3,可供水量41.13万m3,可满足需水要求。

4.6公众参与分析

该项目整理规划及方案,已充分征求市直有关部门、乡镇及有关村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5.1规划原则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7]11号文件精神和《土地管理法》,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荒废汪塘复垦和田、路的综合整治,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2规划依据

5.2.1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5.2.2北京市土地利用制度计划

5.2.3北京市土地开发管理办法

5.2.4山东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立项项目检查验收办法

5.2.5其它有关技术规范

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

该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及土方回填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规划田间根据需要修建生产路和灌溉水渠。

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5.4.1土地平整

本项目农田平整工程主要指的是土壤深翻改良工程,结合项目区地形、地势及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土地平整主要针对项目区现有耕地进行。

具体布置如下:

坎型以土坎为主。

土坎外坡边坡为1:

0.25,并作相应的整治、夯实,通过种植棉槐来护坡,防止雨水冲刷。

5.4.2灌溉方式

虽然项目区降雨量较多,但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匀,干旱是造成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干旱年份农业的收成,取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

项目区地下水较为丰富,浅层地下水较稳定,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

因此,技术组在经过对项目区的实地踏勘,同时,征求当地农业、水利专家意见后认为,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为灌溉水源。

本规划主要以塘坝水灌溉技术为主,以达到节水高效的目的。

5.4.3灌溉与农田水利工程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棕壤,孔隙大,雨水就地下渗能力强,不易形成地面径流,设计排水沟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

由于紧靠水库干渠,将建设宽0.8m,总长约3000米,高度0.9的石砌水渠。

设置5个平面板桥,方便地、渠块间交通。

5.4.4田间道路工程

本规划的道路工程标准以能充分方便农业耕作为宜,按照地形、地貌特点,尽量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设计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根据生产需要修建田间道0.5公里,设计宽度为3m。

生产路和田间道路根据需要设置两侧排水沟。

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项目规划整理面积74.79公顷,投资135.71万元。

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施工力量集中安排在春季集中会战,其它季节主要是建设配套设施。

工程进度计划2015.06-2016.12。

6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依据

投资估算是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以及项目所在地其他同类项目的建设投资,对项目的总体投资做出的估算。

投资估算的主要依据有:

项目区所在的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当地同类项目的竣工决算书以及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关的定额标准及有关规定。

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

本项目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等内容,按照山东省有关定额标准,结合具体工程量,经估算,项目区总投资为135.71万元。

1、土地平整工程采用人工和机械方式进行坡地改梯田、挖高垫低,平整深翻土地,土壤改良,加厚活土层,增施底肥等,预计需投资35.18万元;

2、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内新修田间路0.5公里,需投资11.00万元;

3、灌溉与农田水利方面主要是修建路两侧灌溉水渠约计3000米,清淤坑塘2座,平板桥5座,需投资73.00万元。

4、林业配套措施项目区内植农田防护林500株,总投资1.5万元

5、前期工作费5.14万元,竣工验收费3.26万元,业主管理费2.41万元,工程监理费1.81万元,不可预见费2.41万元,共需15.03万元。

6.3资金筹措

该项目使用市级返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7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7.1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内土地属各村集体所有,权属界限清晰,权属明确。

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根据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拟采取如下措施:

(1)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

成立由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局长任组长,项目涉及镇——山河镇镇长为副组长,镇主管行政领导、项目涉及村主要领导和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

(2)土地整理前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

土地整理前的确权登记工作主要包括:

项目区内原有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土地权利人的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

(3)制订权属调整方案

A.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应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

B.土地整理后的农用地分配,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和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组织的原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

分配区的划分应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原有位置不变”的原则,参照土地质量评价结果,根据路渠等现状地物适当调整,并尽量减少飞地、插花地和每个所有者的宗地数。

C.目前项目区涉及村人均耕地数量较大,因此,项目涉及村不宜将新增耕地平均分配给所有村民,而应在公开、公平、自愿的前提下,将整理后的耕地承包给种粮大户或其它单位和个人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同时也可以壮大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招标承包,但原所有权主体内的个人和单位拥有优先承包权。

D.针对部分农民经商办厂、原土地多转由他人耕种的状况,在尊重原土地承包者意愿的基础上,实行“留包转耕”的形式,明晰土地权属,整理后的土地根据整理前确认的土地面积按比例进行。

E.涉及所有权调整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依据整理前的权属调整协议重新勘定地界,并登记造册,发放土地所有权证书;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

F.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完成后,应向全体土地权利人发布公告,并以书面形式分别通知土地所有权人、承包人和他项权利人,公告期限由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视实际情况而定。

土地所有权人对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者,应于公告期内向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书面提出,由其予以调处;涉及他项权利者,应通知他项权利人参加调处。

经调处仍有意见者,可上诉到北京市法院裁定;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对承包地的重新分配有异议者,应于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书面提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应予以调处。

经调处仍有意见者,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裁定。

G.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公告并征求意见后,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方案批准以后,涉及所有权者,应由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与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人签订权属调整协议;涉及使用者,由山河镇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签订承包协议。

(4)加强土地权属调整后的管理工作

土地权属调整完成后,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国际海洋城分局应依据(1995)国土资发第184号通知的要求,及时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权属证书。

8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8.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

北京国际海洋城管委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分管领导任主任,负责统筹、协调项目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项目所在镇再分别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国土、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站所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运作。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主任任组长,由国土、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及山河镇党委、政府参加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山河镇政府及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办公室设在山河镇。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规划设计,编制工程实施计划、对项目工程量进行估算,安排实施进度,制定技术标准,安排施工力量,负责检查验收等;负责编制物资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负责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呈报详细的工作进度等。

8.2工程建设管理

根据项目区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有关部门技术规程的要求,建立相关的质量检验体系,对项目工程建设与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工程建设进行招标、投标,在施工过程中推行工程监理。

8.3资金使用管理

为了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要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将开发整理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按项目投放,按项目投资进度计划拨付。

并公开账目,定期张榜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9项目效益分析

9.1社会效益分析

可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使原来的未利用土地变成高产稳产田。

通过项目区土地整理,可增加耕地数量,缓解人地矛盾,对于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可稳固该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善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为项目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集中连片的土地整理,可为土地的集约利用创造条件,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

计算指标:

(1)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比例

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后的耕地面积-整理前的耕地面积=3.38(公顷)

新增耕地比例=

=3.38÷74.79=4.52%;

(2)新增灌溉面积=整理后的灌溉面积-整理前的灌溉面积

=57.46-54.08=3.38(公顷);

(3)人均新增耕地面积

人均新增耕地比例=

=3.38÷863=0.004(公顷/人);

(4)新增耕地供养人数

新增耕地供养人数=

=3.38÷0.060=56(人);

(5)粮食单产增加量

作物单产增加量=整理后作物单产-整理前作物单产,其中:

水稻=520-450=70(公斤);

小麦=410-350=60(公斤);

花生=270-240=30(公斤);

(6)人均收入增加量

人均收入增加量=整理后人均收入-整理前人均收入

=6730-6400=330元

9.2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的丰收有了保障。

一是提高了林地覆盖率,美化环境;二是降低了风速,增加湿度,调节气温,改善农田小气候。

据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