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348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导语: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

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

分步算式方法二:

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

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

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

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

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

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

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

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

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

“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列综合算式:

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2×8÷472÷8÷3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3×8÷418÷3×3  =34-20=24÷4=18÷9  =14=6=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  1、情境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解决航模放飞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他们的发明创造作品(出示情境图,组织观看)  2、读懂图意。

看懂了吗?

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

(结合学生的回答,解读活动衣架与移动书签,体会发明创造)  3、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说师板书  l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l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三年级周长立新小学孙玉  1、将护栏问题转化为周长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要知道需要多长的护栏,必须知道什么,即让学生明白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2、探究如何得到花坛一周的长度,初步感知周长。

出示探究提示:

  l指一指、画一画。

利用学具(花坛模型图片)找出不同形状的花坛一周的长度。

  l量一量,算一算。

量出这些花坛的边长,算出他们一周的长度是多少?

你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

  l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l探究时先独立思考并尝试,不会的可小组商量。

  2、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峄城南关小学郝琳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思考并回答:

课件出示  l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需要先求什么?

为什么?

  l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实质上是求什么的问题?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体会多样化与优化。

出示探究要求:

  

(1)怎样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方法)为什么?

(周长的意义)  

(2)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3)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设计意图:

探究指导明确方向,所有问题一次性放给学生,为学生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  3、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阴平教研室李强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完成第一次转化。

  问:

1号蟹池是什么形状的?

要求它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谁的面积?

使学生明确:

表面上是求1号蟹池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完成第二次转化。

  问:

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进行研究。

)那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用你手中的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比划比划。

(引导学生猜想出可否转化成平形四边形,)  3、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出示探究提示:

  l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试着拼成平行四边形  l观察对比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如面积、底、高等  l你能否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l根据你推出的公式计算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

  小组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五年级因数倍数阴平刘兴华  探究问题: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都能摆成方阵吗?

其他数行不行?

  出示探究要求:

  l动手做:

用棋子或纸片分别代替1、2、3、4、5、6、7、8、9、10、11、12这些数摆一摆(或画一画),在能摆成方阵的数下面作标记。

  l观察:

看哪些数能摆成方阵?

哪些数不能摆成方阵?

  l找一找:

分别找一找这两类数的因数,看你有什么发现?

  反例  1.小组合作利用准备好的小棋子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

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2.找4、6、8、9、10……和1、2、3、5、7……的因数。

  5、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  1、绘制条形统计图,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思考:

怎样用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呢?

(学生会自觉选用条形图)  

(2)出示空白表格条形统计图,看懂图意。

  (3)师生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课件上完成)  (4)观看条形图,发现从图上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20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

  2、认识折线统计图  过渡语:

看来条形统计图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20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

有没有从图上能明显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呢?

  生答后板书:

折线统计图  

(1)出示空白表格图,看懂图意。

(侧重横轴、纵轴)  

(2)师生共同描点。

如我们知道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吨,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在横轴找表示1998年这条竖线(课件闪烁),然后再在纵轴上找到表示300吨横线(课件闪烁),这两线的交点(红点──课件闪烁)就表示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吨。

这个过程,我们给它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描点(板书:

描点)。

描点后通常要在这个点的一边标注上数字,也叫“标数”。

  (3)学生描点。

下面请同学们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图上描出1999至20XX年日处理垃圾吨数的“点”,并标上数。

  (4)教师示范连线。

把表示数的点,按先后顺序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多媒体把依次相邻的两点分段连接)。

这样就形成了折线统计图。

  (5)学生自主连线。

(完成小组的作品)  3.观察折线统计图,体会优越性(特点)  问题:

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务必让学生发现并体会:

  l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垃圾无害化日处理的吨数,而且能看出1998—20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板书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l折线统计图与条形图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都由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组成  l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我们作出预测。

如从20XX年开始,处理能力总体是上升的。

因为折线统计图,是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趋势。

所以人们常常根据这种变化趋势,预测后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但偶然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预测只是一种预测,决不能当成真实的结果。

  4.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

(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预设1:

股票走势图:

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预设2:

降水量统计图:

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

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预设3:

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小结:

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三年级周长立新小学孙玉  

(1)结合图示让学生指认各个花坛一周的长。

课件分别出示各个花坛,让学生指认并说出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即初步感知周长,初步会表达:

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正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正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圆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花坛的周长……  

(2)汇报测量与计算方法与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