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01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商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商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商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

2010-02-02

瀏覽次數:

字號:

[ 大 中 小 ]

 —2010年1月24日在商河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商河縣縣長   姜濤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4﹒10會議”精神,堅持“六個三”發展思路,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和環境建設年”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搶抓機遇,埋頭實干,較好地完成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的成績,打基礎、求突破、跨越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1億元,增長14.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6億元,增長22.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5824元,增長9.2%﹔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6.2億元,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億元,增長18%﹔外貿出口432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58萬美元。

產業發展更加協調,三次產業比例由2008年的36.9:

35.8:

27.3調整為34.6:

38.1:

27.3。

現代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濟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商南農業科技示范園、畜牧科技示范園、玉皇廟黑皮冬瓜基地、鄉村綠洲等農業園區建設深入推進,示范帶動效應逐步顯現。

糧食、棉花再獲豐收,大棚菜、大蒜、林果、畜牧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4家、農業產業協會89家,無公害產品25個、綠色食品7個,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工業運行企穩向好,農副產品加工、玻璃、紡織等傳統產業穩步發展,新能源、電子機械、溫泉旅游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9家,累計達到139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0億元、銷售收入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和22.7%。

商業網點規劃初步編制完成,地熱研發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溫泉服務業基地開工建設,齊魯銀行在我縣設立支行,房地產開發、物流中介業健康發展,新增商服設施面積2萬平方米,新開發住宅26.65萬平方米,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和汽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工作順利推進,服務業檔次有了新的提高。

  

(二)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1億元實施財政投資類重點項目63項,清源湖水庫、清源水廠、供水管網及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管網實現運營,垃圾處理廠改擴建項目順利實施,德龍煙鐵路開工建設,濟商高速公路上半年開工,制約商河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瓶頸進一步破解。

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順利推進,11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城區產業園完成新昌街、新湖街西段2條主干道路和5條道路管網、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供電線路改建一新,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邢家渡二級沉沙池清淤治理、世行三期開發和橋涵閘等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土地開發整理、中低產田改造、標准糧田建設、扶貧開發、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積極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加大政策措施落實力度,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全年引進續建各類項目122個,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3個,1億元以上的項目9個,實際利用內資10.15億元,產業發展有了新的支撐。

積極做好對上爭取工作,12個項目列入中央擴內需盤子,爭取資金2792萬元,“4﹒10”會議確定的各項幫扶政策全面落實。

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引進高校畢業生340人,培訓機關干部200人、專業人才1265人,干部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素質能力進一步提升。

加大企業自主創新力度,落實節能減排措施,經濟發展方式有新的轉變,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

編制完成鎮村體系規劃、溫泉服務業基地修建性詳細規劃,完善提升重點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和14項專項規劃,加強重點部位、重點項目規劃論證,規劃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通商東路,改建田園路,完成鑫源路、青年路、興隆街、富民路、商中路北段等城區道路整治,城市路網體系進一步完善﹔高標准綠化花園街、明輝路、彩虹路等11條城區道路,完成文昌河景觀整治和濱河公園建設,新增綠化面積68.8萬平方米,城市容貌景觀顯著提升﹔新型出租車投入運營,弘德街及弘德片區、田園路裝飾建材特色產業街項目開始啟動,鋪設雨水、污水、供熱和煤氣管線20.3公裡,新安裝路燈607杆,城市功能有新的提高。

加強城市綜合整治,嚴格落實屬地化管理、“門前三包”目標責任制,完善落實城市管理聯席會議、縣級領導包路定期督查通報等制度機制,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違章通行、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現象明顯減少,城市秩序進一步好轉。

懷仁、玉皇廟、龍桑寺、鄭路等小城鎮進一步完善,賈庄鎮“城鎮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初見成效,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完成。

堅持奮力興林,實施“三年綠化商河”工程,完成鄉村造林7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0%以上。

開展城鄉攜手共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50個新農村示范村達到“五化”標准。

  (四)民生和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文昌實驗學校、實驗中學西校區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3萬平方米,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92%,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

加快推進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縣醫院病房樓和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基本完成,縣中醫院病房樓建設順利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參合率達到98.69%,累計報銷醫療費3549萬元,群眾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加強飲水安全工作,城區及周邊20萬居民用上黃河水,自來水入村率達到95%、入戶率達到75%,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加強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龍懷路、商胡路、白玉路西段竣工通車,新建行政村內主干道90.7公裡,完成危橋改造9座,城鄉交通環境有了新的改善。

落實就業幫扶政策,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幫扶零就業和零轉移家庭247戶,轉移農村勞動力3.8萬人,4340人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

深入實施“三二一行動”、“光明行動”、“愛心行動”和“安居工程”,落實幫扶項目56個,為100例白內障患者和12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免費實施手術治療,幫助困難群眾新建維修住房76套。

健全完善計劃生育保障機制,落實獎勵扶助政策,計生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城市展館投入使用並對外開放,改造建設文化大院10個、農家書屋110個,4個鄉鎮文化站通過市級驗收,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73%。

加強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各種保險規范運行,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達到市規定標准,老年人補助標准進一步提高,敬老院建設管理達到全市先進水平。

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食品、藥品、農資制售假劣行為,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國防教育、征兵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和人防建設不斷加強。

科技、體育、農機、氣象、統計、審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史志、檔案、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成績。

  (五)和諧商河建設進一步推進。

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廣大干部思想境界、工作作風、工作標准進一步提升。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完善落實提速提效的制度機制,工作效率、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健全完善領導干部和部門包項目責任制,推行政府班子成員與企業定期聯系制度,涉企服務更加規范高效。

健全完善信訪工作制度,發揮經濟發展投訴中心和縣長公開電話作用,受理辦理群眾投訴2753件,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達到98%以上,各類矛盾糾紛得到有效解決。

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依法治縣進程不斷加快。

加強政府網站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

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落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完善應急工作體系和各類應急預案,組建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對各類犯罪繼續保持高壓態勢,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推進基層平安建設,嚴厲打擊強攬工程、強裝強卸、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尋舋滋事及影響企業穩定和社會發展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社會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榮膺“2009山東最佳投資城市”。

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制定實施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完善落實國庫集中支付、部門經費預算、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和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拍挂”等制度,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依法查辦各類違法違紀案件,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維護了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重視和各級媒體的關注,社會各界也給予肯定和認可。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歸功於全縣人民的團結一心、奮力拼搏、開拓進取。

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衷心感謝!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但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存在諸多不足和問題。

一是經濟總量小,綜合實力弱,產業結構不合理,轉方式、調結構、促增長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二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較低,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投入不足,人民生活水平需要進一步改善。

三是環境建設特別是軟環境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度還不夠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境界、工作標准與跨越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發展環境有待於進一步改善。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努力把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六個三”發展思路,堅定“環境立縣、工業強縣”理念,走“工業化、城市化同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互動發展”的路子,積極改善民生,著力突破縣城、園區、龍頭企業,著力推進“五大產業”發展,著力落實“兩個激活”,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科學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94億元,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5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38.5億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17%。

  ——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4億元,增長30%。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14億元,同口徑增長2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億元,增長16%。

  ——農民人均純收入6350元,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增長9%。

  ——外貿出口4580萬美元,增長6%。

  ——實際利用內資13億元,增長28%﹔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增長30%。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主要突出以下六個方面:

  

(一)突出項目引進和建設,著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進一步強化“項目就是生命線”的理念,扎實開展“項目推進和環境建設年”活動,統籌抓好項目引進和建設,促進投資增長和經濟總量擴張。

  提高招商引資水平。

緊緊抓住金融危機和中央宏觀調控帶來的產業轉移機遇,打響“山東最佳投資城市”品牌,瞄准日本、韓國、台灣、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及濟南、青島等重點招商區域,堅持領導招商和專業招商,突出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挂職招商,大力引進項目和資金,著力引進投資過億元、過5億元、過10億元的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提高利用內外資水平。

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充實招商力量,增加招商經費,增設駐外招商機構,選派人員到外地商會挂職學習,加強與省市招商部門、經濟部門、涉外部門和企業的溝通聯系,夯實招商引資基礎,拓寬招商引資渠道。

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大部門協調配合力度,提高服務外商和項目的水平。

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按照立足市級媒體、主攻省級媒體、突破中央媒體的思路,精心做好城市、園區的形象策劃包裝,為招商引資奠定堅實基礎。

  加大對上爭取力度。

密切關注中央擴大內需政策調整動向,准確把握省市投資重點,積極搞好對接和落實,爭取更多的項目納入國家投資計劃。

緊緊抓住我縣被列入財政體制省直管縣改革試點機遇,認真研究各項政策措施,搞好項目包裝論證和策劃對接,力爭從省裡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

深入貫徹落實“4﹒10”會議精神,力爭在小城鎮建設、農村飲水安全、貿易市場建設、實驗幼兒園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扶持、縣鄉道路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新的支持。

做好“三農”和民生領域項目的策劃、論證和手續辦理等基礎工作,搞好項目儲備建設,努力把握爭取項目資金的主動權。

建立落實對上爭取工作調度會制度,全面加強工作指導、溝通協調和督促檢查,確保對上爭取效果。

  加快推進項目落實。

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和部門包項目制度,調整完善項目推進督查考核辦法,加大調度督查和協調推進力度,切實提高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增資率。

堅持分類指導和跟蹤服務,幫助企業搞好土地、建設、環評等基礎手續辦理,探索建立企業融資擔保機制,及時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

加強對晟朗能源、佳怡物流、博瑞路橋、長城鍋爐、齊魯化纖等招商引資項目的跟蹤服務,確保引進項目盡快落地、落地項目盡快建設、建設項目盡快投產見效﹔縣中醫院病房樓等擴內需項目,重點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設進度﹔濟商高速公路、德龍煙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點強化協調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二)突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強化“工業強縣”思想,突出園區提升、龍頭帶動、結構優化和自主創新,在轉變中促發展,在發展中謀轉變,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以提升園區檔次為重點,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繼續高標准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110千伏變電站、力源街及城區產業園新湖街東段、創新路、西環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園小項目區、商業帶開發等項目建設﹔加強園區管理和涉企服務,引導鼓勵企業建多層廠房,搞好綠化、美化,提升園區建設檔次。

完善落實考核、稅收、土地等政策機制,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制定溫泉旅游、新能源(太陽能)、農副食品、紡織服裝、電子機械五大產業發展規劃,立足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現有龍頭企業,大力引進配套企業和產業鏈上的關鍵企業,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擴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

加大政府支持、政策引導力度,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積極上市融資,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全面落實促進外經貿發展的各項政策,調整優化出口結構,穩定發展對外貿易,提高經濟的外向度。

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以推動產業升級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制定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編制溫泉文化旅游發展規劃,引領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推進豪門又一城、武夷御泉名城、檀都等在建項目和尚河麗景、旭潤、嘉源等新開工項目建設,加強房地產業管理,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推動房地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完成地熱研發中心二期工程,加快溫泉服務業基地建設,促進溫泉旅游業發展。

完成專業市場和商業網點規劃,改造建設商貿設施,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提升商貿服務水平。

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汽車下鄉工作,完善城鄉物流配送網絡,引導擴大群眾消費需求,提高服務業的規模、層次和質量。

  以激活民間資本為重點,發展壯大民營經濟。

研究制定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辦法,設立民營經濟專項發展資金,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組建小額貸款公司,引導鼓勵全民自主創業,興辦各類民營企業,培育發展個體工商戶,激發群眾創業熱情,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鼓勵引導各鄉鎮(街道)立足本地資源、勞動力和傳統優勢,加快發展棉花、絲網、大蒜、地毯、木材等群眾性加工業,擴大規模,提升檔次,打造一批專業村、專業鄉鎮和專業市場,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三)突出現代農業發展,著力增加農民收入。

堅持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實施示范帶動和品牌帶動戰略,激活百萬畝耕地,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發展。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加快推進濟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畜牧科技示范園、商南農業科技示范園、鄉村綠洲等園區建設,發揮好其引領農業發展的作用。

抓好彩椒、黃瓜、大蒜、冬瓜、淺水藕等品牌基地建設,規劃建設生態養殖場,培育發展林果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積極發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積極打造“綠色食品”、“無公害蔬菜”、“健康肉食”等生態品牌,推動“商玉寶”大蒜、“展旺”黃瓜等綠色食品爭創省級名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經濟合作組織,培養農業大戶,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搞好農村多種經營,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和增收機會。

  提升農業發展基礎。

搞好引黃干渠北段疏浚治理工程,實施骨干河道清淤治理和危橋改造工程,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實施商胡路片區和許商、龍桑寺、白橋、鄭路等鄉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加快建設高標准農田,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穩定完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推進土地流轉試點工作,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以獎代補力度,促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抓好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強化農民技術培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玉米、小麥、大蒜收獲機械等大型農機具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加強美國白蛾監測防治,完善落實動物疫病、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氣象服務工作,有效預防自然災害,不斷完善農業服務體系。

  改善農村發展環境。

規劃建設商懷路和燕韓路南延線,搞好農村公路養護整治,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和城鄉運輸市場治理,改善農村交通環境。

加強飲水安全工作,規劃建設小屯窪水庫,搞好開源水廠建設、供水工程驗收和水廠運行管理,提高農村自來水入戶率,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

實施生態富民工程,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依據大沙河濕地恢復與保護規劃加快沿線開發,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搞好80個新農村示范村的鞏固提升,新建29個新農村示范村和230個村級活動場所,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研究落實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辦法,健全完善新農村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農村建設管理水平。

  (四)突出縣城規劃建設,著力培育城市特色。

圍繞“溫泉生態之城、休閑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鄉”的總體定位,加強規劃建設和管理,努力建設功能完善、富有特色、宜業宜居的次中心城市,促進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

修編完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行政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逐步擴大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范圍,統籌搞好各級各類規劃的銜接,切實增強規劃的引領作用,不斷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建立完善經濟開發區、城區產業園項目規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城區市政設施、功能項目規劃審查論證,完善規劃實施監管機制,加大違章建設查處力度,確保城市健康有序發展。

  完善城市功能。

實施濱河路、省道248線北段和弘德街、文昌街西延線、育才路南延線等新建改造項目,搞好商中路、濱河路、富民路西段、省道248線、省道316線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體系。

抓好清源水廠、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加快垃圾處理廠改擴建和熱源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完成濱河路文昌橋、長青橋改造和中水循環利用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扎實推進弘德片區、西關片區、人民公園以南片區及特色商業街項目建設開發,引進和扶持一批大型服務業項目,打造城市功能片區、特色街區。

搞好玉皇廟小城鎮試點建設,提升懷仁省級中心鎮建設管理水平,推進龍桑寺、鄭路、賈庄及白橋、韓廟、孫集、沙河等小城鎮建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培育城市特色。

編制完成城區休閑健身綠地規劃,實施商展路西段、新庄路和田園路綠化,開展“身邊添綠”和“見縫插綠”專題行動,搞好補植增綠、建設整治擴綠、花牆透綠、庭院造綠和景觀造綠,實施以路邊、河邊、村邊、鎮邊綠化為主的綠色通道、村鎮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積極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國家綠化模范縣。

高標准推進城區河道綜合整治,規劃實施商中河及周邊環境整治提升項目,抓好長青河及人民公園、文昌河及濱河公園養護管理,打造具有城市名片效應的景觀片區。

建設商中路全民健身廣場和老年人之家,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加快溫泉服務業基地建設,做大溫泉產業,提升溫泉的品牌效應。

認真實施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規劃,加強住宅小區和企業地熱用水管理,探索推行地熱尾水處理措施,確保地熱資源科學合理開發。

  規范城市秩序。

完善落實城市管理聯席會議、縣級領導包路定期督查通報、屬地化管理、“門前三包”目標責任等制度機制,加強綜合整治目標考核調度,探索建立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機制,強化城市管理督導檢查,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機制。

加大公共設施維護、佔道經營整治、環境衛生保潔等工作力度,規范客運市場運營,適時開通公交線路,集中開展客運出租整治等專項行動,加大城區“雙超”治理力度,維護良好的城市秩序。

搞好實中居委會示范社區和許商街道城區居委會“五化”建設,加大社區建設管理力度,開展文明社區和安全社區創建活動,促進社區健康發展。

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加大市民素質提升力度,營造良好的城市發展氛圍。

  (五)突出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強化執政為民思想,抓住國家、省市加大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投入的機遇,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繼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制度落實和目標考核,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完成縣實驗幼兒園建設,實施農村中小學“211”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加快縣醫院、中醫院病房樓建設,完成鄭路、龍桑寺、懷仁鄉鎮衛生院續建任務,推進村衛生室新農合門診報銷試點工作,搞好衛生技術人才引進和培訓,引入先進管理服務理念,深入開展“光明行動”、“愛心行動”和“殘疾人康復救助行動”,扎實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性疾病防控,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完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

推進產學研合作,抓好科技成果推廣和專業技術人才培訓,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加強政策宣傳教育,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機制,搞好孕情跟蹤服務和計生隊伍建設,推進村級規范化和社會撫養費征收體系建設,落實流動人口屬地化管理,控制人口性別比例,嚴肅查處違法生育和出生瞞報漏報行為,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計生工作健康發展。

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整合提升政府網站、新商河報、電視台、電台等媒體資源,充分發揮城市展館和鄉鎮文化站平台作用,大力建設農村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加強文化市場管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做好國防教育、民兵整組和征兵工作,鞏固擴大雙擁共建成果。

加快發展老齡、婦女、兒童、體育等事業,繼續做好統計、審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史志、檔案等工作,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強化就業保障工作。

堅持以創業促就業,積極開發就業崗位,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加強“雙零”家庭就業援助,建立服務、培訓、維權三位一體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機制,鼓勵下崗職工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妥善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5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

進一步規范社會保險運行,建立完善被征地農民就業扶持保護與社會保障機制,做好中斷繳費人員社會保險接續,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加強敬老院服務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