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70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9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docx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教案陕教版九年级doc

第四单元报效祖国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二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②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内涵。

过程和方法:

学会采用列表比较和图示法归纳、记忆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②感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美好生活,增强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难点:

理解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全面小康的内在联系。

【教具】: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学生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我市200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我市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对“攀枝花市200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数据”与“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引出下文。

讲授新课:

一、总体小康(板书)

1、时间:

(板书)

(学生可能会得出2000年这个答案,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解释。

提出问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有什么重大意义?

2、意义:

(板书)

引导学生从教材P105—106第一个◎的相关内容中归纳答案,周围同学之间交换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并展示答案:

(内容略)

(展示答案后马上进行限时记忆。

教师:

在总体小康的意义中,同学们有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吗?

(学生很可能会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第二步是什么这个问题,此时可将后面的“三步走”战略目标这一内容提前处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8◆下的楷体字,要求学生交流记忆这类题的方法。

(教师采用列表比较法与学生进行记忆方法交流。

过渡:

我国目前已经达到了总体小康,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上下正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高水平的小康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全面小康(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P107--108第二个◎的相关内容,要求快速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学生活动:

临时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找问题2、4的答案,第二组找3、5的答案。

教师板书问题:

1、时间:

2、蓝图:

3、奋斗目标:

4、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系:

提问1、2、3,同时多媒体展示答案内容。

教师:

学到这里,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解答一下。

提出问题:

①全面小康的蓝图涉及到多个方面,它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②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是怎样理解的?

③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

(利用图示法进行分析。

【课堂达标练习】:

(略)

【本课小结】:

(略)

【板书设计】:

(略)

【信息反馈】:

 

第三、四课时奔向全面小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能力

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

难。

★知识

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

需要艰苦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

教学难点: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

【课前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分三组分别查找搜集资料。

第一组:

查找本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保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及资料。

第二组:

搜集反映当前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较

为突出的问题方面的资料、图片。

第三组:

查找反映我国和本地区当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群体收人差距等方面的资料。

2.分组调查分析本地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了解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规划和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全组同学共同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提高1一2个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

建议,并将本组的观点撰写成建议书,以备课堂交流时用。

【教学过程】

教师:

材料(略)主要表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略。

(从《2004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农

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

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较高,但新疆、

宁夏、甘肃、贵州、宵海、西藏等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还是负值。

教师补充:

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从全国各省市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上海、北京、天津全

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超过60%。

上海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7.8%,比北京、天津分别高出6.1个

和20个百分点,已经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位居全国之首。

但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30%。

少数省(区)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之后,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如要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张表,你会

得到怎样的结论?

学生回答:

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地区上很不平衡。

教师补充:

且从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30%。

少数省(区)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我们还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达到的小康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教师过渡:

我国已实现了总体的小康,但我们在为奋斗的成果感到欣慰的同时,必须对当前的小康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

只有认识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奔向全面小康,将蓝图在我们的手中变为现实。

引入本课课题:

奔向全面小康

★分析差距

教师:

我们都知道,小康水平应该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不小。

哪么,这个差距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需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此进行科学地分析。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进行讨论分析活动。

各组任务及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组任务:

讨论分析我国现有小康的总体水平。

具体要求:

(1)将本组查找到的有关本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保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与教材第二目第-个◎的第一个◆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我国现有小康总体水平的综合性认识,并写出发言提纲、确定发言人。

第二组任务:

讨论分析我国现有小康的不全面性。

具体要求:

(1)将本组查找到的反映当前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方面的资料、图片与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二个◆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我国现有小康全面性方面的综合性认识,并写出发言提纲、确定发言人。

第三组任务:

讨论分析我国现有小康的不平衡性

具休要求:

(1)将本组查找到的反映我国和本地区当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群体收人差距等方面的资料与教材第二目第一◎的第三个◆的内容结合鲜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我国现有小康不平衡性方面的综合性认识,并写出发言提纲、确定发言人。

分组讨论分析后,请各组代表发言介绍本组讨论成果:

略。

其他同学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即兴提问,并请相关小组发言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教师点评各小组活动情况和讨论成果各小组的同学们能够明确讨论的目标任务并以数据和事实说明论点,注重以本地区的具体的事例说明问题,体现了同学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也使得我们的分析讨论基本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

全班同学评出这项活动中的“最佳活动小组:

并提出表扬予以鼓励。

教师小结并补充: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可能我们只是在心里问:

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

但通过同学亲手搜集整理资料和分析讨论,我们讲事实谈数据这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与全面小康目标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也就是说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人国家的水平。

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人国家水平。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而全面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优,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

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还有相当数t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

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

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二十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降低到30%,

师生依据第二组的讨论成果共同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二个◆下◇的内容。

参考事例

例1:

2004年位居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之首的上海农村,森林覆盖率为3.7%,实现程度为一85.5%。

(森林覆盖率按总体小康标准应为15%,按全面小康标准应为23%)2004年上海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仅为62.2%,而全面小康标准中该指标应在80%以上。

例2:

位居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第18位的中部省份河南,全省仅有13.6%农户饮用的是自来水,在全面小康标准中该指标应为80%;全省使用清洁能源和卫生厕所的农户分别为1.2%和0.8%,全面小康标准中该标准应为70%。

例3:

位居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30位的西部省份青海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年,即未达到小学毕业水平,与全国平均7.6年的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而全面小康标准中该项指标应为9年。

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全国总体小康值为69.5岁,全面小康值为75岁以上,而青海有2004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岁。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三个◆第一个◇的内容。

提示:

(1)可请第三组同学介绍他们查找和搜集到的反映本地区当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群体收人差距等方面的资料。

(2)也可根据“导人”所列的《2004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表中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序情况与其他地区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对比,并说明本地区目前小康的不平衡性。

教师过渡:

在我们分析我国当前达到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中,我们的同学不仅关注着国家和我们的家乡,而且还更多地关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因为农业、农村能否发展,农民生活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这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2002年,一个13岁的城市少年小刘在农村待了近两个月,拍摄照片600多张,写出了4000多字的“城乡差异调查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这两个月中的深切感受和他的期盼与梦想……

★续写梦想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三个◆第二个◇中小刘的“城乡差异调查报告”后,围绕“农村的路一一城市的路”、“农村的代销点—城市里的大型商场(超市)”、“农村的厕所—城市的厕所”、“农村的爷爷—城里的爷爷”分小组展开讨论,对比城乡差异,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学生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谈谈本组讨论中同学们的感受:

略。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

教师:

同学们从前面的学习,以及以往的实践或从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信息中,已经认识到了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全面小康建设至关重要,而小刘的报告,更加深了我们的认同感。

相信同学们也和小刘一样,有一个梦想,一个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梦想……

教师请学生在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三个◆第二个◇的相应位置进行续写。

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

交流自己续写的梦想:

略。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后,小结过渡:

城市少年小刘在近两个月的农村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城乡在道路、商业、通讯、公共设施(厕所)、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他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生活质量指标(含居住道路质量、清洁能源、卫生厕所使用情况、生活信息化实现程度、商品安全等方面)和社会发展指标(含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再次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困难、最关键的点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必须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重大战略与家乡发展

教师提问: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同学知道吗?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归纳并补充:

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同时,国家鼓励扩大区域间经济、技术、人才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和支持;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完善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

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从而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

(教师也可制作一个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以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

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些重大战略和举措对我们的家乡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并过渡:

无论我们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将给我们的家乡带来深刻地变化。

成为家乡发展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同时。

这些重大战略举措也召唤着我们全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召唤着今天和未来的建设者们投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洪流中。

★奔向全面小康

教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壮丽的,同时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是通过奋斗和努力完全可能实现的。

从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来分析一下。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一个今的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认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发言:

略。

(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等,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

教师补充:

从国内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工业化进人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随着城市化、交通现代化和通讯数字信息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口和机场、信息网络等条件将不断改善。

这些也都为当前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过渡: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艰巨性,我们面临的诸多困难,尤其是“十一五”时期。

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新的上升期。

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

教师提问:

同学们认为这一时期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二个◆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学生发言:

略。

(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方面的问题。

贫困人口、城乡差距问题……)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归纳: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将继续面临“三大挑战”,即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发展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

这“三大挑战”,说到底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我国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反映。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问题凸显出来。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城市化和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调整结构和扩大内需,同时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人才就提到极其重要的日程上来了。

教师:

面对如此多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逃避。

而且也逃避不了。

我们仍然需要全国上下一条心,需要全体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迎着困难上,脚踏实地、励精图治,搬掉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切实解决好全面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教师:

刚才同学们在提出当前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时,也一定尝试着考虑解决困难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我们现在来整理一下思路,想想我们国家现在需要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二个◆第一个◇的内容并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发言:

略。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体要求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人,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补充:

要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同时,我们还应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艰巨的,因而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们摇要勇气、信心、毅力,需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教师过渡:

2020年,我们的同学将亲身体验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成为现实,享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

但我们要享受到明天的美好生活,也需要同全国人民一道投人到建设的热潮中去。

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我的责任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第二个◆第二个◇的话题。

学生自由发言:

略。

教师及时引导和评价学生发言后,归纳: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会有所不同,但同学们谈到了自己在2020年到来之前早已成为了社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并要当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就需要我们从育少年时期开始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分析与认识说明了我们的同学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

同时,同学们也谈到,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但我们也应当像深入农村并撰写调查报告的小刘一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了解国家和家乡发展的规划,并用我们的智慧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师过渡:

我们的同学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将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化作了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真情真意。

下面我们就来相互交流,了解各组同学的调查研究成果。

★我为家乡发展献智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步骤:

(l)各组代表对本组在课前调查、研究、讨论基础上形成的建议进行交流发言。

(2)学生对各组建议中不明确或可行性方面的问题进行自由提问,由相关小组同学负责解答。

(3)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对各组的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价。

(4)评选最佳建议和最佳活动小组,并予以表扬。

(5)教师组织学生课后将各组建议汇总后通过相应途径转达至政府部门。

教师小结:

这次活动同学们投人了很大的热情,每一份建议的背后都凝聚着各组同学的辛勤与汗水,相信这次活动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也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家乡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种种艰辛和来之不易的成就,同时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提出了一份真诚的建议,以此表达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愿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的赤子之心。

凭着这种信念,再加上我们在成长中不断积累的知识和力量,我们今后一定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并且客观地认识到了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们要继续艰苦奋斗,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

虽然我们目前面临许多的艰难险阻,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奋斗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而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

教材分析

[课标内容]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全球观念、国际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能力

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复杂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认识能力。

★知识

了解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教材内容要点]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教材结构分析]

★导语

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本课的主题,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

导语分三个层次:

首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其次指出我们国家要抓住机遇谋求发展,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最后还指出青少年应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情景再现

本栏目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

引言用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渴望与忧虑,提出每个人都思考过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从而引出本课第一目《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本栏目两个目,即“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内在的逻辑联系是:

在了解当今世界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客观定位,并充分认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全球意识,谋求自我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一目《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含两个◎。

第一个◎通过列举相关事实与数据,帮助学生感受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科技浪潮对世界的影响,并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个◎用大量的史实和事实指明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是历史潮流。

并帮助学生在感受历史与现实中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休戚相关,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任重道远。

第二目《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含三个◎。

第一个◎通过客观列举事实与数据,与学生一起去感受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整体地位的提升,以及和平崛起的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第二个◎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客观分析,帮助学生清醒认识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勇于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第三个◎从细微处入手,帮助学生懂得关心世界的和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