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60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PC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FPC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FPC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FPC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FPC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PC培训材料.docx

《FPC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PC培训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PC培训材料.docx

FPC培训材料

FPC培训材料

一、FPC双面板制作流程:

开料→钻孔→沉镀铜→图形转移→蚀刻→贴合→压制→表面电镀→冲孔→电测→冲切→FQC

二、基材:

常见:

树脂(Resin)、补强材料(Re-enforcements)、金属箔。

1、PCB基材FR-4,组成: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2、FPCB:

电解铜箔

压延铜箔:

→能延展、弯曲

金属箔的压附过程:

首先通过高速电镀产生一层颇厚的铜箔,(一般厚度10Z/ft2=1.35mil)0.50Z,然后经→生箔→熟箔→处理:

a、毛面上增强附着力之电镀铜瘤;

b、b、毛面Barrier用镀锌或镀黄铜;

c、两面镀薄铬

三道处理作用:

1、更好的抓地力

2、避免纯铜箔于高温树脂接触产生水份而爆板

3、能防污

3、补强材:

日本松电工的ALIVH增层法材,美国杜邦不纤布纤维外,所有板材均用E-glass玻纤布做补强材,制造高温1200℃熔融玻璃浆的纺位,同时挤出同一直径的玻璃丝,在经上浆处理,(200-400℃)细丝,经旋扭于缠绕,即成半成品玻璃纱。

三、机械钻孔:

定义:

钻孔根据客户要求在制件表面钻取所需孔径的孔,便于插件,线路导通、焊接。

钻咀组成材料:

碳化钨粉末和钻组成

流程:

贴模板→打销钉→上PIN→上机

模片作用:

防振、防钻偏、散热、披锋、保护机台

常见的故障处理:

1、孔位偏移:

a、主轴偏移

b、减少叠板层数

c、增加钻针转速或降低进刀速度

d、缩短钻孔退屑槽的长度

e、重磨钻尖检查其锋利度

2、补强材偏孔:

a、主轴偏移

b、板材产生涨缩之移位

c、孔位检查程序不对

d、定位不稳定

3、孔壁粗糙:

a、进刀速度过大

b、进刀量变化过大

c、钻头真空度不足

d、进刀速度异常

e、尖针破损

f、主轴偏移

4、孔壁残渣、塞孔:

a、钻针损伤

b、压力管阻塞

c、真空压力不足

d、叠板层数过多

e、环境太干燥,产生静电吸附作用

f、退刀速率太快

5、标准相关品质标准:

孔径与孔位的精度:

孔位公差与孔位精度应在采购文件中明确,通常因镀瘤或镀层粗糙而导致孔径的缩小者,不可低于采购文件中的下限。

四、化学沉铜:

通过化学还原反应,在非导体上沉上一层铜

1、传统化学铜(2u—30u)

2、厚化铜:

(60—100u)

3、中化铜:

(40—80u)

工艺流程:

膨松:

软化孔内胶渣,便于除去(膨松剂,60℃)

除胶渣:

通过高锰酸钾(KMnO3)除去孔内残留的树脂、胶渣。

(KMnO3,80℃)

中和:

清除板面指印、油污(除油剂,50—60℃)

SPS:

80—100%H2SO4,3—5%,室温

微蚀:

粗化铜面,增强接合力

预浸:

保护活化缸的稳定性

活化:

吸附金属钯离子,便于沉铜

速化:

加速钯离子的吸附,并去除多余的钯离子

化学铜: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非导体上沉上一层铜,HCHO+OH-→H2↑+HCOO-

接着铜离子被还原:

Cu2++H2+2OH-→Cu+2H2O

OH-投奔甲醛,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形成带负电不安定的中间恋,抛出一个”负氢离子”,自然氧化还原成HCOO-(甲醛).该负氢离子迅速与Cu2+形成铜含量,登陆到产品上.

常见问题:

1、沉积速率慢,产生黑色沉积物

a、槽中板量的负载量过低

要达到沉积速率,一般槽液最低工作负载要达到25㎝2/L

b、液温过低,(一般沉铜温度:

21-24℃,较稳定)

c、槽液有机污染

①、挂架未清洁好

②、检查液面是否有油污(关掉打气)

③、更换化学铜液(化学PP缸上有铜粉、结晶)

d、打气过于充分→调低打气量(没有打槽液就死)

2、孔壁纤维与树脂上的铜层、破洞(孔破)

a、清洁剂/活化剂/速化剂/化学铜/搭配不当

b、活化反应不足:

1、在开缸范围内增加活化强度和温度

2、反应时间过长和过短

3、检查溶液是否与操作参数相溶

c、槽液参数不当:

1、分析化学铜成份

2、检查温度、打气

3、检查槽液比重

d、槽液失去活性,反应迟钝

e、除胶渣未洗干净(溶元素对活化造成阻抗)

3、化学铜与基铜结合不良

1、基铜上氧化、油污、微蚀不足,化学铜前处理未处理好

4、相关品质标准:

镀层空洞:

A、不管镀层空洞的长度或大小,每个切样上只允许出现一个空洞

B、出现的空洞不大于板厚的5%

C、孔壁与各内环交接处不可出现镀层空洞

D、不允许出现环状空洞

注:

若做切片分析时发现其空洞缺点属于不规则状态,则又无法判定,则需重新取样;若在同批取样中未发现孔壁空洞则可允收;若切片中又出现破洞时,则该批板则视为不合格。

五、电镀铜:

板面与孔壁铜厚

上料→水洗→微蚀→酸洗→镀铜→水洗→下料

H2SO4:

10%Cu.H2SO4:

75-100g/L光泽剂:

22-25℃

H2SO4:

铜缸主盐,磷铜球(其中,磷含量0.03-0.06%,作用是控制铜球的溶解)

1、甩镀层:

a、前处理清洁不良,铜面氧化、钝化皮膜未去除;

b、清洁槽中的湿润剂被带出,水洗不足导致底铜钝化;

c、板子进入镀槽后电源时断时续;

d、导电不良(夹具);

e、电流密度过大;(18—20ASF)

f、过硫酸根残留物污染→加强微蚀后水洗;

2、局部位漏镀及未镀上:

a、板面有指纹、油污、操作员手套上胶渍;

b、镀层中有机含量污染过高

☉哈氏槽分析光泽剂

☉活性炭处理→碳芯过滤、电解

☉控制添加剂含量

3、镀层过薄:

a、电镀时间,电流不足;

b、导电不良;

c、阳极铜不足;

4、镀铜层烧焦:

a、电流密度过高,电镀面积不均匀;

b、镀液搅拌不当,打气不足;

c、铜离子过低;

d、H2SO4浓度过高;

e、槽液温度过低;

f、添加剂含量失去平衡;

5、铜面粗糙:

a、槽液中有颗粒物出现→过滤、翻缸;

b、阳极袋破裂,铜渣有外出→换新,翻缸;

c、槽液长期污染→电解,活牲碳处理;

d、阳极铜含磷过低;

e、阳极析出污染所致

☉阳极袋开口必须立于镀液面

☉定期更换阳极袋

☉检查阳极袋是否有破洞

f、检查空气搅拌管道系统有无积液、金属腐蚀等

六、电镀锡线:

1、局部板面(或孔中)镀层太薄或镀不上:

①、待镀铜面太粗:

a、试就槽液另找合适电流密度;

b、在高电流区试加辅助阳极棒;

②、待镀锡层之铜面遭到污染:

a、铜面有污染及氧化;

b、铜面有硫酸铜的蓝色盐类结晶;

c、水洗保持温度在21℃以上。

2、镀锡层烧焦、粗糙及昏暗:

a、电流密度太高→检查并降低;

b、添加剂不足→做哈氏试验,减补;

c、锡缸阳极太长→挂架下端之板边板角电流密度太高而烧焦,应使阳极短于阴极2-3寸;

d、槽液循环搅拌不足;

e、锡缸金属含量不足→分析添加;

f、有机物污染→活牲炭处理及补充添加剂;

g、金属污染(铜离子)→电解IASP;

h、镀层中铅量太多→阳极成份不对,镀液成份不对,电流密度太低致使铅量镀出太多;

i、阳极泥落入槽中→检查阳极袋是否有破裂;

j、铜板孔内带有少许硫酸根,在铜面产生白色沉淀→加强水汽。

3、重熔后焊锡牲不良:

a、镀层成份不对→分析镀层及改善;

b、镀层太薄→应在0.8um以上;

c、镀锡前铜面出现钝化情形→加强前处理微蚀;

d、镀液受到金属污染→低电流电解;

e、助焊剂有问题→检查并改善;

f、镀液有机污染,造成重熔发气。

七、电镀镍金制程

上板→除油→水洗→微蚀→酸洗→DI→镀镍→水洗→酸洗→DI→镀金→DI→下板

(一)、半光镍工艺

胺基磺酸镍→主盐金光镍硫酸镍

←NiCl2硼酸起缓冲左右,稳定PH值

碳酸镍→提升Ni含量

常见故障处理:

1、镀层粗糙或边缘长出树脂

a、槽液中有未溶解的碳酸镍、硼酸粉末

添加药水时用阳极袋过滤和开过滤机

b、阳极袋出现破洞或未加阳极袋;

c、槽液过滤不当;

d、PH值超出范围→用硼酸降低;

e、有Fe离子沉淀污染→过滤,电解

2、镀镍层烧焦

a、液温太低:

50±2℃

b、搅拌不足;

c、电流密度过高;

d、阳极太稀,分布力不足→阳极对阴极的面积为2/1;

e、镍金属浓度太低→添加;

f、硼酸含量太低→添加;

g、槽液金属污染→Fe,Cu;

h、添加剂不足→哈氏试验→安培/小时补加。

3、镀镍针孔

a、槽液遇到有机的污染:

①、活性炭粉,全槽搅拌处理;

②、找出污染来源,并加以改善;

b、抗凹剂或湿润剂不足:

①、用表面结合力仪测量表面张力;

②、用哈氏法与正常镀液比较;

c、硼酸含量太低→补加

d、PH值太高→磺基磺酸降低PH值,检查过滤系统是否有漏空气;

e、金属污染→2-5ASF的低电流电解;

f、氨量太高(出自氨基磺酸镍水电解出的副产物):

①、当氨量达到1000PPm时出现针孔;

②、正常维持槽液正常取值状况,减小发生;

g、搅拌不足,氢气过多,生成氢氧化镍,从而导致孔隙率增加。

八、化学镍金工艺

热浸脱脂:

3-5%碱性脱脂,去除有机污染;

↓双水洗

微蚀:

1min,去除铜面氧化物,粗化铜面;

↓双水洗

浸酸:

10%稀H2SO4,除去残留的盐类;

↓DI水洗

预活化:

预先处理,保持钯活化浓度;

钯活化:

使裸铜表面沉上一层薄钯层,做为沉镍层生长的活力来源;

↓DI

化学镍:

板子置于高温86--88℃流动的槽液中,进行自我还原反应之化学镍层;

↓DI

稀酸活化:

5%H2SO4,洗净镍面有机污染;

↓DI

浸镀金:

板子置于86--90℃的金槽液中10-12min,达到2-3μin之金属。

清洗烘干

1、化镍层与底铜附着不良

a、铜面有氧化物清除不足,加强前处理;

b、化镍前处理经微蚀或活化后水洗太久而钝化;

2、金层与镍层之附着力不良

a、金水中太多Cu污染(不可超过5PPm)或太多有机杂质→换缸

b、化镍槽中有过多有机污染

c、沉镍后,沉金前水洗过长,导致钝化;

3、待沉面露Cu,Ni

a、镍槽PH太低,反应活性不足→调整PH;

b、镍缸液温太低→调整液温;

c、活化不足;

d、水洗钝化;

e、负载过低→增加槽内的反应活力;

f、有机污染过多;

4、针孔

a、镍缸中存在不溶性颗粒→过滤;

b、前处理不良→刷板;

c、有机污染;

d、搅拌不足,氢气附着太多;

九、蚀刻制程:

(一)、蚀刻方式分类:

1、碱性蚀刻:

氨水、蚀刻盐

2、酸性蚀刻:

盐酸、蚀刻盐

(二)、常见问题处理:

1、板子两面蚀刻不净,残铜:

a、喷嘴堵塞;

b、喷嘴漏水导致喷压下降;

c、压力、温度不足;

d、药液不足;

f、电镀时铜厚不均;

g、PH值过高;

h、比重过低。

2、侧蚀:

a、喷嘴角度不对,喷管失调;

b、喷压太大,导致反弹而侧蚀;

c、线路边缘的保护层浮离。

(三)、相关品质标准:

1、表面处理之镀层厚度要求:

表面处理层之厚度

Class1

Class2

Class3

板边镀层之镀镍Ni厚度(下限)

2.0um(80μin)

2.5um(100μin)

2.5um(100μin)

用于防止铜锡界面合金共化物的屏蔽层厚度(下限)

1.0um(32μin)

1.3um(52μin)

1.3um(52μin)

非熔合用的锡铅层厚度(下限)

0.8um(32μin)

0.8um(32μin)

0.8um(32μin)

板面及孔壁铜层厚度

Type2(双面软板)

12um(0.48μin)

12um(0.48μin)

12um(0.48μin)

Type3,4>6层(多层板与软硬结合板)

35um(1.4μin)

35um(1.4μin)

35um(1.4μin)

2、通孔中镀层与涂层的空洞:

材料

Class1

Class2

Class3

铜层copper

每孔允许3个空洞,有空洞的孔数不可超过10%

每孔允许1个空洞,有空洞的孔数不可超过5%

孔壁不允许有空洞

完工涂复层

每孔允许3个空洞,有空洞的孔数不可超过15%

每孔允许3个空洞,有空洞的孔数不可超过15%

每孔允许1个空洞,有空洞的孔数不可超过5%

3、焊锡之溶入/镀层之穿入:

Class1

Class2

Class3

供需双方之同意者

上限0.5mm

0.3mm

4、镀层附着力:

一般使用半寸宽、二寸长的新鲜感压胶带(如3M牌600号胶带)牢靠的压在待试的镀面上,再用手垂直撕起,然后检查有无镀层脱落;

5、孔环破:

凡仅用于做导通的镀通孔可允许90。

的破环,但允许条件是不可在孔环与导线的交界处出现破环,焊接孔及非镀通偏孔不允许破,最小可焊宽度应在0.05㎜以上时可允收;

6、导线之间距要求:

Class1-----Class2

Class3

由于线边粗糙与突刺等造成间距的缩减低于下限的30%可允收

由于线边粗糙与突刺造成间距的缩减低于下限的20%可允收

十、干膜制程

工艺流程:

磨刷→压膜→切膜→对位→曝光→显影

曝光光合反应是利用照像的原理和图形转移,进行光聚合反应

压膜:

105±5℃(单双)压力:

3.6±0.3Kg/㎝2

100±5℃(分层温度)压力:

3.8±0.3Kg/㎝2

出板温度:

45—55℃

(一)、压膜常见问题处理:

1、压膜起皱、起泡

a、热压轮不平整;

b、输送混轮不平整;

c、板折皱、弯曲度过大。

2、压膜不紧

a、压力不足;

b、速度过快;

c、滚轮不平;

d、铜厚不均;

e、板过翘;

f、板面油污、氧化。

曝光:

黄片复制→要求:

真空压力:

720㎜/Hg以上

(二)、曝光常见问题

1、显影不尽:

a、显像不足,冲洗不足→增加显像时间,加强后水洗;

b、光阻膜显像后遭受白光的曝晒→显像处一律黄色灯管;

c、棕片上的暗区遮光不够→检查棕片遮光密度;

d、显影机压力,喷嘴速度;

e、压膜温度太高,使部分阻剂部分硬化;

f、曝光过度,使遮区受到感染→21级曝光尺检测能量。

2、曝光不良:

a、抽真空,吸气不良;

b、板过于折皱、弯曲;

c、曝光能量不足→干膜6—9级;

d、菲林光密度不够。

3、蚀刻时阻剂边缘浮起:

a、铜面压膜前处理不良造成干膜附着力不够→加强前处理铜面清洁;

b、压膜条件不对→速度、温度;

c、曝光不足,干膜聚合程度不足→检测曝光能量;

d、显影过度,导致阻剂层受攻击→显像压力、温度、速度;

4、剥膜不尽:

a、剥膜时间不够,药水浓度未达到;

b、已显像的板过度曝光于白光中;

c、已剥落的碎膜又重新附着→清洗滚轮;

d、喷嘴阻塞,速度过快。

(三)、相关品质标准:

1、硬板面到软板面的过渡区

所谓过渡区是指从硬板边缘的中段引出连接软板面的软性接合区域,检验区域只限于过渡区靠近硬板边缘的3㎜之内。

(如出现溢胶、介质层或导体之局部变形,介质材料之突出、白斑、白边)将不构成剔退;

2、表面微坑

表在微坑最长尺寸未超过0.8㎜,且该微坑未造成导体桥接,总面积未超过全板面积的5%时,则可允许。

3、板弯与板翘(仅指单独硬板或增强片部分)

软板中之硬区或增强区,当用于SMT时其板弯板翘之上限为0.75%,其它用途之上限为1.5%;

4、线宽之缩减

由于孤立缺点(如线边粗糙、缺口、针孔、刮伤等)造成线宽下限的缩减,且还露出底材者,class2与class3板类不可超过下限20%;

5、覆盖膜变色

当层压覆盖膜的导体上看到有变色现象,这样品经40℃相对湿度90%的环境里处理96H后,应符合弯曲强度要求,以及烘干后,应符合耐焊锡性相关要求;

6、外来夹杂物

颗粒距最近导体0.125㎜以外者,其厚度≤0.05㎜,宽度≤0.2㎜,长度≤2㎜可允收;

7、增强板外来夹杂物

a、外来夹杂物导致挠性板凸起的高度小于0.1㎜;

b、异物的大小应小于挠性板与增强板粘合面积的5%;

c、在元件孔边上及板边上不能有外来夹杂物;

d、从外形边缘伸出的非导电性异物长度不能超过1㎜;

8、增强板缺损

增强板缺损不超过1㎜,且不影响客户组装及装插是可接受的;

9、热固性粘结剂

表面上固化的粘结剂,覆盖膜碎屑、涂层或纤维若用浸渍异丙醇的刷子刷时不脱落,是可接受的,当厚度有要求时,应满足客户总厚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