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564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docx

8年级上物理知识要点要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v=

其中: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

,变形可得:

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定义: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

2.理解: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3.难点: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转化法:

借助其他工具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放大为易于直接观察的现象的方法。

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知识点二:

声源

1.定义: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理解:

人是怎样发声的?

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乐器是怎样发声的?

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

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我们根据两个对象(水波和声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都是一种波动),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

知识点三:

声音的传播

1.定义: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固体,气体,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3.难点:

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类似的,声从声源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知识点四:

声速和回声

1.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理解: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3.难点: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a.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b.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回声测距离:

s=1/2vt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一:

1.人耳的构造: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听到声音的途径:

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3.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知识点二:

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1.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的途径:

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2.双耳效应:

因为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这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例如声源在左方,左耳比右耳离声源近,声音传来,左耳先听到,右耳后听到,存在时间差别;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一:

音调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也可以说声音的粗细是不同的。

例如:

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粗壮,女高音歌唱家声音尖细;狮子的吼声粗壮,羔羊的叫声尖细。

1.定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实验证明: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频率: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20000Hz。

4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理解: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

2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3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

响度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面鼓,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会不同

1.定义: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

2.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实验证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与声源到人耳过程中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分

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如,小孩的窃窃私语声,音调高,但响度小;而大人的厉声斥吓声,音调低,但响度大。

三:

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难点: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生决定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便不同。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

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难点:

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

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

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

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

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2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3.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消声(从声源处减弱);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第五节:

声的利用

一:

声与信息

1回声定位

2声纳测距,探测鱼群

难点: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光”

二:

声与能量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

重点: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摄氏度,符号℃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273K

思考:

①冬天室外-12℃,冰的下表面是℃,上表面℃。

②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

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

量程:

分度值:

结构:

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作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②内径较细,玻璃泡较大,作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使用要求:

体温计使用前下甩,普通温度计不能

5、温度计使用

①先估测物体温度,在选择温度计。

温水温度为40℃,60℃的水很烫的感觉。

②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③使用: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如图。

6、使用温度计的过程: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物质分类:

晶体: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像玻璃、沥青、石蜡、松香、橡胶等都是非晶体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区别

物质

种类

熔点和凝固点

特征

图像

晶体

海波

各种金属

熔化

晶体熔化

时的温度

叫熔点。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固液共存

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凝固

晶体凝固

时的温度

叫凝固点。

不断放热;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固液共存

松香

玻璃

沥青

熔化

没有确

定的熔点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凝固

没有确定

的凝固点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4、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右图为冰的熔化图像,图像上的AB段表示物质

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点表示物质为固

态,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

状态(B、C两点除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

点表示物质为液态,CD段表示物质为液态,吸

热,温度升高。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

BC对应的温度为物质的熔点——表示温度值。

思考:

当物质的温度处于熔点时呈什么状态?

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5、晶体熔化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

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思考:

如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块的大烧杯里,用酒精灯对

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温度达

到熔点,不熔化。

当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以后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

6、阅读教材,看各种物质熔点表,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

思考:

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7、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8、练习

①有人说,融雪的天气要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

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在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②夏天,我们吃冰棒感到凉爽,其中的物理道理是熔化要吸热。

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凝固放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降低而冻坏菜。

③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你是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

(2)它的熔点是多少?

(3)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④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会不会熔化?

为什么?

答:

不会熔化。

因为冰的温度和房间里的温度相同,它不会从房

间里吸热,所以它不会熔化。

⑤0℃的水和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房间哪个效果更好?

为什么?

答:

0℃的冰效果更好一些,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热。

⑥浇筑铜像的过程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

焊接金属的过程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

⑦刚从火山口喷出的液态熔岩熔点有什么不同?

三、汽化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3、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例如:

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凉爽,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先降低后升高

小明在游泳时发现,从水中出来时感到冷,风一吹更冷,这是因为从水中出来后,身体表面的水份在蒸发时要从身体上,因此比较冷。

有风时,使水的蒸发,更快地从身体,因此感到更冷。

4、沸腾: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器材及作用: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中心有孔纸板的作用:

固定温度计,减少热损失。

实验中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

沸腾现象: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水的温度在沸腾前,沸腾时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实验结果分析:

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

水的沸腾图像。

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

说明什么?

沸腾吸热

6、沸腾条件:

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例:

如图,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盛有水的大烧杯里,用

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

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但不沸腾,因为水温相同

看不同液体的沸点表格,了解不同液体的沸点。

7、实验问题分析:

①加热时间过长什么原因?

如何解决?

A、水质量过多解决

B、水的初温过低解决

C、没有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解决

D、没有加盖解决

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什么原因?

③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低于100℃什么原因?

水面上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温度计使用不正确等

④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高于100℃什么原因?

水面上高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温度计使用不正确等

8、总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

大时升高

例如:

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温度降低。

当对烧瓶抽气时,瓶中的水(“会”“不会”)沸腾起来了,如图所示,这表明:

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四、液化

1、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液化的两个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

3、液化放热。

例如:

被100℃的水烫伤和等质量的100℃的水蒸气烫伤哪个更为严重?

为什么?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为严重。

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4、“白气”实质是雾状的小水珠,是由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他出现在热的一侧。

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出现在内侧;夏天,在室内安装空调,水珠出现在外侧。

5、解释:

如图所示装置中,A为盛水的烧瓶,B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C为温度计,玻璃管由A容器通入B容器的冷水中,对烧瓶A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

B容器中的水面会逐渐________,温度计C的示数________.这个过程中,A容器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________,通过玻璃管送入B容器的水中,发生________现象,同时放出________,使B中的水量增加,温度升高.

①烧红的铁片放入冷水时腾起一团白气是什么现象?

②雪糕冒白气是什么现象?

白气向上还是向下流动?

③锅中水烧开后冒白气是什么现象?

④雾与露的形成

五、升华凝华

1、定义:

①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现象:

樟脑丸变小、干冰没有、钨丝变细、固体清新剂、固态碘加热、冬天冰冻衣服干了

3、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四章光现象

1、光源

概念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

人造光源

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

自然光源

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

说明

注意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

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是靠反射射向它们的光以引起路人或观众的注意,它们本身并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同一种均匀介质。

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2)光线:

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

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规律总结: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光的反射现象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

入射点: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入射光线:

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

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

法线:

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误区警示:

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

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