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371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docx

微生物免疫学各论知识点

各论

一.重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葡萄球菌形态:

G+球形或近似球形,1um,呈葡萄串状排列,无芽孢,无鞭毛,有的有微荚膜,特定条件下可转阴性。

链球菌形态与染色:

球形、椭圆形,链状排列,G+,无鞭毛,无芽孢,幼龄有荚膜。

奈瑟菌属:

G–双球菌,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

大肠埃希菌形态结构:

G–0.4-0.7um*1-3um,短杆菌,多有周鞭毛和菌毛,无芽孢,少数有荚膜。

志贺菌属形态:

G–,0.5-0.7um*2-3um,短小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沙门菌属形态:

G–,杆菌,0.6-1.0um*2-4um,一般无荚膜,无芽孢,有菌毛,有周身鞭毛。

霍乱弧菌形态:

G–,0.5-0.8um*1.5-3um,有菌毛,有荚膜,无芽孢,自然状态弧形或逗号,人工培养呈杆状。

幽门螺杆菌形态:

G–,细长弯曲,多鞭毛,S形或海鸥状。

厌氧芽孢梭菌形态:

G+,0.5-1.7*2.1-18.1um,有周鞭毛,无荚膜,芽孢正圆,比菌体粗,使细菌呈鼓槌状(典型特征)

产气荚膜梭菌形态:

G+,0.6-2.4um*1.3-19um,粗大杆菌,两端平切,芽孢位于次级端,椭圆形,不大于菌体,无鞭毛。

肉毒梭菌形态:

G+,0.9*4-6um,粗短杆菌,芽孢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级端,网拍状,有鞭毛,无荚膜。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

1-4um*0.4um,细长微弯,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

布鲁菌属形态:

G–,短小杆菌,0.5-1.5*0.4-0.8,无芽孢,无鞭毛,光滑型有微荚膜。

耶尔森菌属形态:

G–,两端钝圆,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炭疽芽孢杆菌形态:

G+,1-3um*5-10um,最大致病菌,粗大杆菌,竹节状长链,无鞭毛,)(有氧条件下)芽孢椭圆形,小于菌体,有毒株有厚荚膜。

白喉棒状杆菌形态:

G+杆菌,细长微弯,末端膨大呈棒状,呈V,L,Y,X,栅栏状排列,无荚膜,鞭毛和芽孢,Neisser染色可见菌体内有异染颗粒。

百日咳鲍特菌形态:

G-,短小杆菌,单个、成双或排成短链,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

嗜肺军团菌形态:

G-,杆菌,有鞭毛,有菌毛和微荚膜,无芽孢。

放线菌形态:

G+分枝丝状菌,菌丝细长无隔,易断裂,无气生菌丝,无鞭毛和芽胞。

支原体形态:

G-,球形和丝形,球状体一般Φ0.2~0.3um,加压时可通过细菌滤器(膜)

立克次体形态:

G-短杆形,有多形态;小,0.3~0.6×0.8~2.0um,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衣原体形态:

G-菌相似,球形,椭圆形,梨形。

螺旋体形态:

细长(3~30um,Φ0.1~0.4um),弯曲呈螺旋状

二.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

甲流

生物学特性:

1.核心部分:

①核蛋白(NP)螺旋对称型核衣壳型特异抗原

②病毒核酸—ssRNA分8个节段8个基因

2.内膜:

核衣壳和包膜之间的膜蛋白(M)层型特异性抗原

3.包膜:

①双层类脂膜②包膜蛋白(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

HIV

生物学特性:

1.形态:

球形,φ80~120nm,有包膜,核心为圆柱形

2.结构特点:

包膜类脂膜,包膜糖蛋白:

gp120/gp41

基质P17核衣壳P7

衣壳P24核酸+ssRNA×2

包膜糖(Env)蛋白①gp120(SU)包膜突起,粘附

C4结合CD4;V3结合CCR5/CXCR4,中和抗原决定基

T细胞识别区C1,3,V3变异大

2gp41TM,膜融合蛋白

SARS病毒

生物学特性:

1.结构特征:

①形态:

球形,80-160nm

②核心:

螺旋对称核衣壳;+ssRNA,29.7kp;N蛋白包裹核酸

③内膜:

M蛋白决定装配

④包膜:

S蛋白180-200kD糖蛋白,黏附,细胞融合

E蛋白小分子外膜蛋白,76aa,决定出芽

乙肝

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①Dane颗粒:

球形,42nm,双层结构

包膜:

脂质膜,膜上镶嵌有S蛋白

核心27nm:

内衣壳:

20面体,C蛋白构成

核酸:

环状不全dsDNA,连接有P蛋白

②小球形颗粒:

22nm,S蛋白,无DNA

③管型颗粒:

22×100~700nm,小球形颗粒成串

 

三、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通过产生内毒素致病的细菌

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有:

革兰阳性菌中的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梭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菌中的痢疾志贺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鼠疫耶尔森菌

主要通过产生内毒素致病的细菌有:

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四、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及其动物宿主、传播媒介,专门对人致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及其动物宿主、传播媒介:

病原微生物动物宿主传播媒介

志贺菌属灵长类动物蝇

部分沙门菌家畜、家禽、野生脊椎动物、

冷血动物、软体动物、环形动物、

节肢动物(包括苍蝇)等

产气荚膜梭菌

布鲁菌属

(羊、牛、猪、犬布鲁菌)家畜

耶尔森菌属啮齿类动物(野鼠、家鼠、黄鼠等)鼠蚤

炭疽芽孢杆菌牛羊

问号螺旋体鼠类和猪

疏螺旋体属鼠、兔、蜥蜴、麝、狼、鸟类、肩突硬蜱和太平洋

狗、马、牛硬蜱、蓖子硬蜱

轮状病毒哺乳动物、鸟类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病毒灵长类动物埃及伊纹、白蚊伊纹

狂犬病病毒犬、猫

朊粒

专门对人致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菌,衣氏放线菌,诺卡菌属,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密螺旋体属,大多数病毒

五.常用的有直接诊断意义的染色检验,如:

革兰,抗酸,芽孢.夹膜,墨汁,奈瑟,镀银染色等的适用对象,临床诊断意义

革兰:

阳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

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埃希菌志贺菌霍乱弧菌沙门菌鼠氏耶尔菌

百日咳鲍特菌

抗酸: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都呈阳性(阳性为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成蓝色)

放线菌是非抗酸性丝状菌

芽孢:

破伤风梭菌(其芽孢成绿色,菌体成红色)

荚膜:

肺炎链球菌(荚膜淡蓝绿色,菌体与背景呈深红色)

墨汁:

新生隐球菌(真菌)

奈瑟(Neisserstain);白喉棒状杆菌(菌体黄褐色,异染颗粒为蓝黑色)

镀银:

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六.培养基及培养特性:

1.普通培养基:

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肉毒梭菌、布鲁菌属(生长很缓慢)、炭疽芽孢杆菌(粗糙型菌落)、诺卡菌属

2.血琼脂平板:

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布鲁菌属、耶尔森菌属、炭疽芽孢杆菌(不溶血)、放线菌属

3.巧克力色培养基: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4.碱性琼脂平板:

霍乱弧菌、

5.TCBS培养基:

霍乱弧菌

6.含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培养基:

结核分枝杆菌

7.肉汤培养基:

炭疽芽孢杆菌(絮状沉淀生长)

8.白喉棒状杆菌:

吕氏培养基、亚碲酸钾血脂平板

9.鲍金培养基(甘油、马铃薯、血液):

百日咳鲍特菌

10.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基:

嗜肺军团菌

11.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放线菌属

12.沙保培养基:

诺卡菌属

13.支原体:

含血清,酵母浸液、组织浸液、核酸提取物、辅酶

立克次体:

细胞培养、鸡胚卵黄囊接种、动物接种

衣原体:

鸡胚卵黄囊、细胞培养

钩端螺旋体:

柯索夫培养密螺旋体:

动物培养疏螺旋体:

BSK培养

正粘病毒:

细胞培养,也可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增殖

冠状病毒:

细胞培养、器官培养

脊髓灰质炎病毒:

原代猴肾或人源性细胞培养

轮状病毒:

原代猴肾细胞、传代MA104猴肾上皮细胞

甲型肝炎:

灵长类细胞,不引起CPE,动物模型狨猴、红面猴、黑猩猩

乙型肝炎、汉坦病毒:

细胞培养

单纯疱疹病毒:

人胚肺、肾地鼠肾细胞培养

EB病毒:

新鲜人B细胞或血淋巴细胞

HIV:

未感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病人的单核细胞混合培养

狂犬病毒:

易感动物接种

人乳头瘤病毒:

不能在常规组织细胞中培养

白假丝酵母:

普通、血琼脂、沙保、1%吐温-80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新生隐球菌:

沙保弱或血琼脂

曲霉、毛霉、皮肤藓菌、申克孢子丝菌:

沙保弱培养基

不能人工培养:

麻风分支杆菌

七.按致病或感染类型将常见病原微生物归类,如:

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潜伏感染、放线菌病、肿瘤等!

1、化脓性炎症:

化脓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化脓性细菌对人体有致病性,常引起皮肤、皮下软组织、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乃至内脏器官的脓肿,也能引起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种类较多,有球菌也有杆菌;有革兰阳性细菌也有革兰阴性细菌;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也有厌氧菌。

一般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化脓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化脓性球菌和化脓性杆菌。

有些细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将这些细菌称为化脓性细菌,包括化脓性球菌及化脓性杆菌,其中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不同,又分为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阴性化脓性球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等,它们均无鞭毛和芽胞,少数可形成荚膜。

化脓性杆菌包括一大类引起化脓性感染的杆菌。

题目:

(1)名词解释:

化脓性球菌:

化脓性球菌是指能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2)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

为什么?

共同特点:

能引起化脓性炎症,对抗生素敏感;葡萄球菌的特点是:

病灶易局限,可引起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可通过多途径侵入机体;脓汁黏稠。

链球菌的特点不详!

2、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①沙门氏菌类群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主要种有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umukriunm)、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suis)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

这些细菌为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污染鱼肉、禽蛋和乳品等食物,在食品中繁殖并释放毒素。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外毒素和肠毒素,因而食用受其污染的食品后易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需要一定的细菌数量和毒素。

③条件性致病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是肠道的重要正常菌群,条件性致病菌是指大肠杆菌中那些具有特异抗原性的血清型菌株。

大肠杆菌具有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荚膜抗原(K抗原)三种抗原,具有K抗原者较无K抗原者具有更强的毒力。

在K抗原中又可分为A、B、L三类。

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条件性致病菌有O111:

B4,O55:

B5O,26:

B6,O157等血清型菌株。

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尚不很清楚。

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的不产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球杆菌,以污染海产品和肉类食品较为多见,其他食品也可因与海产品接触而受到污染;⑤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是可形成芽孢、无荚膜、有鞭毛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产生对人和动物具有强大毒性的外毒素肉毒毒素。

可分为A,B,C(α,β),D,E,F和G7个血清型,对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

⑥蜡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为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其引起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带有大量活菌体和由其产生的肠毒素,活菌数量达到(13~36)×106/g(ml)时即可引发致病。

⑦.另外,致病性细菌还可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志贺氏菌引发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氏菌(S.typhi)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发的伤寒和副伤寒疾病,霍乱弧菌和副霍乱弧菌引发的霍乱和副霍乱以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B.anthracis),布鲁氏菌和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2)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少数产毒霉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

一种菌种或菌株可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同一毒素也可由不同的霉菌所产生。

对污染霉菌的检测结果表明,污染各类的主要是曲霉和青霉,污染肉类的主要是美丽枝霉(Thamnidiumelegans)和毛霉(Mucor)等,而污染饲料的主要是曲霉、青霉和枝孢霉(Ephelis)等。

(3)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

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性病: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一种主要由非婚姻性行为引起流行的传染病。

引起性病的病原微生物有许多种,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原虫等等。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不同的性病。

常见以性接触传播的微生物及其所引起的疾病是:

①.淋病奈瑟菌:

淋病

②.沙眼衣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子宫颈炎和宫内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

③.解脲脲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④.梅毒螺旋体:

梅毒

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⑥.单纯疱疹病毒:

生殖器疱疹

⑦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4、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有3种基本类型:

化脓性脑膜炎(多为细菌引起)、淋巴细胞性脑膜炎(一般为病毒感染所致)和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和真菌等引起)

病毒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毒种类很多,一些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肠源性病毒(小型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等;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是常见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JEV):

乙型脑炎病毒为RNA病毒,其传播媒介为蚊(在我国主要为三节吻库蚊)。

在自然界,其病毒循环规律为:

动物-蚊-动物,牛、马、猪等隐性感染率颇高,成为人类乙脑的传染源和宿主。

5、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注意:

流感病毒!

呼吸道的病毒主要包括:

正黏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其他病毒科中的一些病毒,如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等!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6、皮肤疾病:

头廯:

黄癣为病发内气泡与真菌菌丝,白癣为病发外密集真菌孢子,黑点癣为病发

内成串关节孢子。

脓疱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丹毒:

带状疱疹:

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①.真菌:

引起皮肤病。

深部组织上感染。

②放线菌:

皮肤,伤口感染。

③螺旋体:

皮肤病,血液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④细菌:

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⑤立克次氏体:

斑疹伤寒等。

⑥衣原体:

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⑦病毒:

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⑧支原体:

肺炎,尿路感染。

7、潜伏感染:

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出现临床症状。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生,感染急性发作而出现症状。

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

由于机体免疫力底下、劳累、环境、内分泌和辐射等因素影响,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和粘膜,引起口唇单纯疱疹。

如:

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病毒

8、放线菌病:

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征。

此病无传染性。

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发生在人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以色裂放线菌(actinomycesisraeli),此菌为厌氧、革兰氏染色阳性、非抗酸性的。

很多人口腔内有此菌存在,由于炎症可引起组织缺氧和抵抗力降低,有利于放线菌生长和蔓延,可侵及涎腺。

治疗预防:

以抗生素为主。

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

 一.药物疗法:

抗生素及磺腔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

  ①一般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日200万U以上,肌注或加普鲁卡因局部病灶封闭。

有条件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如与链霉素、四环素等联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

  ②磺胺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抗生素配合应用。

  ③碘制剂口服碘制剂对病程较长的放线菌病可获得一定效果。

一般常用5%~10%碘化钾溶液口服,每日3次。

  ④免疫疗法也有一定效果。

一般应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首次剂量0.5ml,以后每2~3天注射一次,剂量逐渐增至0.7~0.9ml,以后每次再增加0.1ml。

全疗程为14次,或达到每次2ml为止。

放线菌素免疫疗法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9、肿瘤

①胃癌: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原因,可增加胃癌的发病危险性。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在我国胃癌高发区成年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60%以上,比胃癌低发区成年人的感染率(13%~30%)高。

已有足够的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为人类致癌因素之一。

②肝癌:

与肝癌的发生有关的肝炎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

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我国居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约为10%~15%,在肝癌高发区的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阳性率高达80%~90%。

在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者比未感染者肝癌的发生率高100倍。

肝炎患者如治疗效果欠佳,须经3年~5年以上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肝炎约20~50年后,可能发展为肝癌。

③子宫颈癌:

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殖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癌的病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发生子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与子宫颈癌相关的人类乳头瘤病毒最常见的有16型、18型、31型和45型。

其中,16型与宫颈癌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85%的宫颈癌病人都有乳头瘤病毒的感染。

④鼻咽癌:

EB病毒感染在鼻咽癌的病因研究中以取得重要进展。

现已证明⑴在鼻咽癌活检瘤细胞中检出EB病毒的抗原;⑵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大多有EB病毒抗体滴度升高;滴度水平常常与病变好转或恶化呈密切相关。

⑶血清中EB病毒阳性的居民中,鼻咽癌的发生率比同龄人群鼻咽癌发生率高82倍。

由此可见,EB病毒感染可能与鼻咽癌发病关系密切。

但目前尚难肯定EB病毒感染就是鼻咽癌的病因,因为迄今尚未能在体外通过EB病毒把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

也未见到在人以外的动物体内由EB病毒引发同样肿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瘤细胞中分离到致病的病毒,称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可引起上皮良性乳头瘤(寻常疣和扁平疣)、粘膜良性肿瘤、尖锐湿疣、纤维乳头瘤、口腔和喉乳头瘤、喉癌。

EB病毒感染与非洲的儿童伯吉脱(Burkitt)淋巴瘤发病有关。

艾滋病病毒(HIV)也可导致非霍奇金淋巴瘤、卡波济氏肉瘤的形成。

总上所述,微生物感染可引发肿瘤是不容忽视的。

八.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及其预防的传染病:

九.按传播途径将常见病原微生物归类,如血源传播、性传播、消化道传播、垂直传播、呼吸道传播、自然疫源性传播。

血源性传播: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疟原虫、巨细胞病毒(CMV)和弓形体(TOX)、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TT病毒(TTV)(单链DNA肝炎相关性病毒,属微小病毒科)

性传播:

单纯疱疹病毒(HSV)生殖器疱疹(主要由HSV-2引起)

  巨细胞病毒(CMV) 生殖器CMV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

  人乳头瘤病毒(HPV) 尖锐湿疣

  传染性软疣病毒 生殖器传染性软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衣原体沙眼衣原体(CT)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由D~K型引起)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由L型引起)

  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螺旋体 梅毒(苍白)螺旋体(TP) 

  细菌奈瑟淋病双球菌(NG)淋病

  肉芽肿荚膜杆菌(DG,CBG) 腹股沟肉芽肿

  志贺氏菌属痢疾志贺氏菌感染

  B群链球菌阴部感染及阴道病

  真菌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消化道传播:

以胃肠症状为主

症状:

肠热症,菌痢,腹泻,胃肠炎,食物中毒

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气单胞菌、肉毒梭菌、创伤弧菌、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

以肠外疾病为主

症状:

消化道以外器官损伤

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UPEC、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

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

常见的垂直传播病毒有:

艾滋病,乙肝病毒

呼吸道传播: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自然疫源性传播:

1.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

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

2.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

A型流感、人型结核

3.人与动物并重的人兽共患病:

人与动物均为储存宿主,病原体可分别在人、动物中循环,这类疾病在人、动物中都可以流行,如日本血吸虫病等

4.真性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以动物为中间宿主,人是终末宿主,对病原体的循环,人与动物都是必不可缺少的,如牛、猪的绦虫病等。

5.病毒病:

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天花、、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流行性感冒、艾滋病、家禽流行性感冒。

立克次体病:

衣原体病:

鹦鹉热(鸟疫)

细菌病:

鼠疫、炭疽、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志贺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破伤风、幽门螺杆菌病

真菌病:

放线菌病、皮肤真菌病、隐球菌病

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