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32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四川省巴中市2019中考理综试题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12Na-23Ca-40Cl-35.5Mg-24Al-27Fe-56Zn-65S-32

I卷(选择题部分:

24分)

一、选择题(化学部分共12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液化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燃烧

C.铁具有导电性铁生锈D.食盐具有咸味食盐在水中溶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也称化学反应):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化学性质,氧气液化是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燃烧是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铁具有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食盐具有咸味是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粗食盐水过滤

C.

点燃酒精灯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A不正确;

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滤液沿玻璃棒缓缓流入过滤器内,故B不正确;

C、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C不正确;

D、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描述全部正确的一组()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生活中用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实验室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区分食盐与白糖

老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

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

C化学与材料

D化学与环境

塑料、天然橡胶、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玻璃钢、生铁、硬铝都属于合金

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与CO、CH4有关

酸雨形成主要与SO2、氮氧化合物有关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室药品不能品尝,则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区分食盐与白糖,故A不正确;

B、老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故B正确;

C、天然橡胶不属于合成材料,故C不正确;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4.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

干冰冰水混合物氧化铁B.碱:

烧碱纯碱氨水

C.混合物:

合金海水高锰酸钾D.有机物:

甲烷乙醇碳酸钙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

【详解】A、干冰、冰水混合物、氧化铁都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烧碱和氨水属于碱,纯碱属于盐,故B不正确;

C、合金和海水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故C不正确;

D、甲烷和乙醇属于有机物,碳酸钙属于纯净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纯碱属于盐,氨水属于碱。

5.下列各组离子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的是()

A.Ca2+、Fe3+、Cl-、NO3-B.NH4+、Na+、SO42-、Cl-

C.Ba2+、K+、OH-、Cl-D.H+、Mg2+、HCO3-、N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pH=11的无色溶液显碱性。

【详解】A、pH=11的无色溶液显碱性,

不能共存,则

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正确;

B、

会反应,不能共存,则

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正确;

C、

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则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会反应,

也会反应,不能共存,则

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判断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的问题。

若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

判断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等。

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

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失电子带正电荷的叫阳离子,得电子带负电荷的叫阴离子。

【详解】A、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得到1个电子,为阴离子,是氟离子,故A不正确;

B、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得到2个电子,为阴离子,是氧离子,故B不正确;

C、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氖原子,故C不正确;

D、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失去2个电子,为阳离子,是镁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得到电子,为阴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失去个电子,为阳离子。

7.关于燃烧认识错误的是()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燃着

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燃烧的条件:

物质是可燃物、有助燃剂与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镁在氮气中能燃烧,故A正确;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B不正确;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C正确;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8.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H2SO4溶液

HCl溶液

适量AgNO3溶液

过滤

B

CO

O2

CuO粉末

加热

C

Ag粉

Cu粉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

D

NH3

水蒸气

浓硫酸

干燥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除杂要求:

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A、H2SO4溶液中含有HCl溶液,适量AgNO3溶液,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引入了杂质硝酸,故A不正确;

B、CO中含有O2,加入CuO粉末,加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除去了原物质,故B不正确;

C、Ag粉中含有Cu粉,加入过量AgNO3溶液,铜粉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铜粉,故C正确;

D、NH3中含有水蒸气,加入浓硫酸会和氨气发生反应,除去了原物质,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不正确。

故选C。

9.标准汽油是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异辛烷的化学式是C8H18,有关异辛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A.异辛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异辛烷

相对分子质量为114

C.1个异辛烷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和18个氢原子构成

D.异辛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即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详解】A、异辛烷的化学式为

,则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A正确;

B、异辛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B正确;

C、1个异辛烷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和18个氢原子构成,故C正确;

D、异辛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10.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A.

表示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

B.

表示Ba(OH)2溶液中逐渐滴加稀H2SO4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

C.

表示足量的Mg、Fe、Zn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

表示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中溶质

质量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像表示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纵轴应该是气体体积,故A不正确;

B、反应开始时是氢氧化钡做溶质,随着硫酸的增加氢氧化钡的量会不断变小,直至恰好反应溶液变成水,再滴加稀硫酸溶质又变成了硫酸,随着滴加溶质的量会不断变大,故B正确;

C、足量的Mg、Fe、Zn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故C不正确;

D、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B。

11.将铁粉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H2SO4,无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ZnSO4和FeSO4,可能含有CuSO4B.滤渣中的固体只有Cu

C.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D.滤渣中的固体一定有Cu,可能含有Fe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铁粉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铁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铜,滴加稀H2SO4,无气泡产生,则铁粉反应完全,硫酸铜可能有剩余。

【详解】A、铁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铜,滴加稀H2SO4,无气泡产生,则铁粉反应完全,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ZnSO4和FeSO4,可能含有CuSO4,故A正确;

B、滴加稀H2SO4,无气泡产生,则铁粉反应完全,滤渣中的固体只有Cu,故B正确;

C、铁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56份的铁生成64份的铜,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故C正确;

D、滴加稀H2SO4,无气泡产生,则铁粉反应完全,滤渣中的固体只有Cu,没有Fe,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锌后铜前,则铁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12.向10.7g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

获得固体质量为()

A.15.5gB.25.1gC.39.5gD.20.3g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种类不变。

【详解】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铝和硫酸镁和硫酸锌的混合物,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是硫酸中的氢元素生成的,硫酸中氢元素和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

,设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x,则

,硫酸铝和硫酸镁和硫酸锌的混合物中的硫酸根离子等于硫酸中硫酸根离子质量,则反应后溶质的质量等于

,故选C。

【点睛】硫酸铝和硫酸镁和硫酸锌的混合物中的硫酸根离子等于硫酸中硫酸根离子质量。

II卷(非选择题:

36分)

二、填空题

13.

(1)2个亚铁离子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 ;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答案】

(1).2Fe2+

(2).O(或氧元素)(3).

【解析】

【详解】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

(2)地壳中含量排名为由多到少依次是:

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钛(Ti),故最多的元素O(或氧元素)。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

1时,不能省略。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14.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该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

【答案】

(1).

(2).原子

【解析】

【分析】

由汽车尾气处理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故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15.考试期间,小芳妈妈为了给她补充营养,给她准备的午餐是米饭、水煮鱼片、红烧肉、麻婆豆腐,从均衡膳食角度看,你认为她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_______。

【答案】蔬菜或水果

【解析】

【分析】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详解】米饭富含糖类,水煮鱼片富含蛋白质,红烧肉富含蛋白质和糖类,麻婆豆腐富含蛋白质,从均衡膳食角度看,还应该补充维生素,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蔬菜或水果。

16.小明同学到光雾山旅游用塑料瓶取了一瓶山泉水,要检验该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__来检验,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

(1).肥皂水

(2).煮沸

【解析】

【分析】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指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详解】检验该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

17.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2)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

(3)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此温度下A、B、C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__(用“<”连接)

【答案】

(1).60g

(2).降温结晶(3).C

【解析】

【分析】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详解】

(1)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为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2)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趋势比B大,故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将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A溶液由固态析出,B溶液固态析出比A少,C的溶解度增大,故t1℃时A、B、C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C

【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18.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

2NaClO3+4X=2ClO2↑+Cl2↑+2NaCl+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HCl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

【详解】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19.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KNO3溶液,需要水_____毫升(水的密度为1g/m)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偏小)。

【答案】

(1).85

(2).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

溶液,需要

的质量为

,故需要水

,需要水

,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溶剂的质量偏大,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点睛】配制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0.向盐酸溶液中滴NaOH溶液时pH变化如图所示

(1)中和反应实质是____;

(2)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

【答案】

(1).

结合生成水

(2).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

(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氢离子和碱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过程,故中和反应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溶液的pH值小于7,则酸过量,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点睛】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是溶液,显碱性,pH<7是溶液,显酸性。

六、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2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

(2)实验室常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选用____组合制取和收集氨气。

(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一试管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5)由上述实验可得出施用铵态氮肥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

【答案】

(1).锥形瓶

(2).AC(3).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4).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5).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解析】

【分析】

实验室常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制取装置要选用加热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常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制取装置要选用加热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选用AC组合制取和收集氨气。

(3)实验室常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故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5)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应注意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点睛】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碱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2CO3、KCl、CuSO4中

一种或几种,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 ,一定没有_____,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CO3

(2).CuSO4(3).

【解析】

【分析】

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则溶液中不含硫酸铜,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钡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一定不含氯化钡,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加入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故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有氯化钾。

【详解】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则溶液中不含硫酸铜,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钡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一定不含氯化钡,故原固体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硫酸铜和氯化钡,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23.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

向赤铁矿中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假设赤铁矿中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序号)

①通入一氧化碳②加热

(2)实验过程中观客到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____;

(3)写出B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线实验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

(5)实验前称量赤铁矿的质量为20g。

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后B装置总质量增加了13.2g,则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为_____。

【答案】

(1).①

(2).红色物质变黑(3).CO2+2NaOH=Na2CO3+H2O(4).吸收二氧化碳和水(5).没有尾气处理(或应有尾气处理装置)(6).80%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详解】

(1)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利用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实验时发生爆炸,故先进行的操作是①。

(2)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红色物质变黑。

(3)B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是碱石灰,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是碱性干燥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故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4)由于通入了一氧化碳,有毒,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实验存在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5)实验前称量赤铁矿的质量为20g。

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后B装置总质量增加了13.2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设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为

【点睛】

七、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6分)

2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与加入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g;

(2)所用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10g

(2).23.6%.

【解析】

【分析】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然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由图可知生成沉淀质量为10g。

(2)设所用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由图可知,氯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答:

所用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6%。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