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5167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docx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北京

目  录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结束语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

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

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多次公开阐明:

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

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

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前不久,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06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尊重和照顾他国的利益,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信守国际义务和承诺,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和国际事务,努力发挥建设性促进作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平等相待,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

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1978年以来,中国努力争取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自己,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直接折算约为2153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59878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直接折算约为19317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不足300美元增加到1400多美元。

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

中国已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贯彻落实。

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迅速,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国家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中国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借鉴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多年来,中国坚持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成功地实行了人口政策,延迟了世界总人口的增长。

中国高度重视节约能源,采取各种节能措施,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但能源的年消费量只翻了一番。

由于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20多年来在火电装机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烟尘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1980年的水平。

2004年,中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1990年下降了45%。

中国已颁布了节能中长期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实现年均节能率3%,累计节能14亿吨标准煤。

  中国为减少人类贫困和提高生命质量作出了贡献。

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人间奇迹。

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中国政府已使大约2.2亿人初步摆脱了贫困,为2205万城市人口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对6000多万残疾人提供了帮助。

目前,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1.9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作出了贡献。

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平等相待。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与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共同利益不断扩大。

中国与主要大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对话、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中国不断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既承担着广泛的国际义务,也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

2004年,世界经济实现了近30年来最快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为9.5%,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154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5614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个。

  中国为周边地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亚洲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的国家有20多个。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周边国家从中受益。

从1999年到2004年,亚太地区经济一直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

为使周边地区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扩大内需的方针,并向重灾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最终战胜危机发挥了作用。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并与周边国家同舟共济,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发展。

2004年底,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受灾国的救灾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及时、真诚的帮助,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外救援行动。

2005年10月南亚发生地震后,中国向灾区人民提供了积极帮助。

  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资料和中国最新公布的数据计算,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3.6%、日本的4.0%,在世界20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9位。

中国农村2004年末还有261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年需要解决城乡就业的人口近2400万人,并有1亿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不懈努力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中国对世界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

历史经验表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

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

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通过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

  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有许多优势和条件:

有可以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国民储蓄率,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保障,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为做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中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