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51581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docx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5

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修订稿)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加强全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科学化管理,对临教发[2008]24号文件《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予以修订。

一、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情况的分析;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教学活动、教学进度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一)学校教学计划由业务校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经校委会审定后,于开学前传达到各任课教师。

(二)学校教研组教学计划由教研组长制定。

经教师讨论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执行。

(三)年级学科组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制定。

同年级同学科2人以上(含2人),要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计划。

(四)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

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要面向实际,注重实效,操作性要强。

校长负责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检查教研组、备课组计划的落实情况,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

乡镇(街道)教研室每学期对所辖中小学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

二、备课

教师的备课要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

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在“五备”的基础上,写出单元备课和课时教案。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和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内容

1、单元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等。

2、课时教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具、教学过程(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和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等。

教学过程是课时教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时间分配等。

要特别注意预习环节的设计,特别注意上课伊始对上节内容的检查,特别注意预留较充分的课内练习和作业训练时间。

(二)基本要求

1、单元备课要重点突出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及其重、难点。

2、课时教案要完整详实,注重实效。

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体现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连续性。

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体现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不要盲目过分拔高。

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写好该课堂教学的“反思与重建”。

3、教案的形式可灵活多样,突出实效性。

坚持凡上课必有备课,要形成课时教案(包括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教案)。

禁止抄袭他人教案和照抄教参以及其它电子文本。

教案要有个性,保证教学内容与备课内容一致。

4、语文教师应有作文备课,提倡教师写下水文。

5、初中、小学备课实行区、校(乡镇、街道)、教师个体三级联动备课制度。

区教研室成立各学段各学科中心备课组,依托每月一次的学科教师教材通研,进行区级学科集体备课研讨与指导。

区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学、中心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每年级2人以上(含2人)者,学校成立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单元或章节集体备课一次。

高中备课实行备课组、教师个体两级联动备课制度。

学校成立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集体备课要求做到:

“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在区、校(乡镇、街道)两级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第三次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备课。

6、教研组长负责教师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年级学科备课的日常检查工作,实行年级学科组长签字认定制度。

三、上课

(一)强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

上课前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准备好本课需用的实验仪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及电化教学设备等。

教师必须于上课铃前2分钟到教室,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下课铃响,及时下课,不得拖堂,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控制讲授时间,杜绝满堂讲。

(二)组织教学要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维持好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抓好双基,面向全体。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要使所有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

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训练。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课型,必须做好课前预习或复习检查。

复习要紧扣教学内容,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公正的评价。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研究讨论问题,对学生多鼓励,严禁讽刺挖苦学生。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写课堂笔记、及时复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认真思考、正确读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作业。

(四)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贯彻“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原则。

认真落实以“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为主要内容的“新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做到探究式学习与接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有机结合。

(五)要注意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恰当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教师衣着要整洁、朴素,不得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入课堂,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用语要简练、准确、有条理,要使用普通话;板书必须规范,严禁随意乱画,严禁写错别字。

“三字一话”的训练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课堂上,不得接打手机,不得随意离开,不得抽烟,不得干私活,不得看闲书,不得与外界人员闲谈,并禁止外人进课堂干扰师生上课。

(七)严禁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挤占学生的自习课。

四、作业的设置与批改

(一)作业的设置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

可以设置口头作业、导学练案作业、活页作业、作业本作业、实践操作性作业等。

要科学设置作业,加强学生作业管理,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量、度,坚决禁止机械重复性作业。

要探索研究社会实践性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学科预习性作业、学科反思总结性作业等作业形式的设置与评价,通过作业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作业的数量: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小学段:

①语文:

1—5年级均设语文作业,基本篇目1课1次作业。

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四、五年级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作文:

二年级设写话本,铅笔书写,写话每学期不少于10次;三、四、五年级设大小作文本,钢笔或圆珠笔书写,每学期大、小作文分别不少于6次。

②数学:

每周不少于3次书面作业。

三、四、五年级每节新授课设置一次前置研究作业。

一、二年级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设置前置作业,无数量规定。

一年级上学期设田字格演草本,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设横格小演草本,铅笔书写;三、四、五年级的作业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③英语:

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三种。

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设书面作业,三、四年级每周2次、五年级每周3次。

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录音作业。

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科学等学科原则上不设书面作业,设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周1—2次;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作业可分为绘画作业、手工作业(手工作业记入作业量),每周不少于1次作业;大阅读根据学校的阅读计划适当设置背诵、口头、书面作业。

初中段:

①语文:

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1次,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2/3。

大作文、小作文每学期各8次。

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

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写适量日记,并指导学生练字。

②数学:

初一至初四每周3次作业,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2个题。

提倡教师督促学生养成积累错题的习惯,每周批阅学生错题本一次。

③英语:

每周三次作业(两次书面作业,一次阅读活页作业),每个单元安排一次话题作文。

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录音作业。

④物理:

初三、初四每周2次。

每次不少于2个题。

⑤化学:

初三、初四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⑥思品、历史、地理、生物:

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美术:

原则上各年级每周1次作业,作业可分为绘画作业、手工作业(手工作业记入作业量)。

鉴赏课可不设书面作业。

高中段:

①语文:

大作文、小作文每学期各8次。

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学生写随笔。

②数学:

每周4次。

③英语:

基础知识作业每周3次;英语作文每周一篇。

④物理、化学、生物每周各2次。

⑤政治、历史、地理每周各1-2次。

(2)课外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外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小学一、二、三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语文、数学各不超过30分钟。

初中控制每天的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分钟,其他学科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0分钟,当天没有课程的科目不能安排家庭书面作业。

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20分钟,其他学科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0分钟,总量不超过2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当天没有课程的科目不能安排家庭书面作业。

3、作业的质量: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二)作业的批改:

1、作业批改要及时,各科课堂作业要全批全改,要有相应数量的面批。

对作文的批改作如下要求:

教一个班的教师大作文必须全批全改,教两个班的教师,每次批改,一半详批,一半略批。

倡导灵活多样的批改形式,提倡面批。

小作文老师要查阅。

教师的作文批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

严禁嘲讽式、套话式批语。

老师要及时抽查学生的课外作业,每次抽查的数量不少于总人数的1/3。

2、教师批改要认真,书写要规范,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

3、作业批改要布置一次,批阅一次,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

小学一、二年级的作业提倡面批。

4、学生作业错题必须改错重做,教师要复批。

作业完成情况,可在“作业批阅记录本”中或教案“反思与重建”栏目予以评点。

评点反馈要及时。

5、严禁学生和家长代批作业。

6、搞好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准确的评定等级,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见。

五、课外活动与辅导

(一)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

要指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活动、专题讲座、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体育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辅导。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学校要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保证课内与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教导主任负责对课外活动与辅导进行检查,并在活动与辅导记录上签字。

乡镇(街道)教研室对所辖中小学的课外活动与辅导每学期集中检查一次。

六、教学质量验收及质量分析

(一)教学质量验收

l、教学质量验收的方式

教学质量验收的方式包括课堂检测、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学科技能测试,高中阶段的模块(学分认定)考试等。

教学质量验收采用“分级验收”的制度;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验收;单元过关由任课教师或级部负责组织验收;课堂检测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验收;学科技能测试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验收,学校、区教研室负责抽测验收。

义务教育阶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义务教育阶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是一种阶段性考试,由学校组织进行。

义务教育阶段的期中考试(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

试题由学校命制。

高中阶段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

普通高中各门课程按模块设置,采用学分管理。

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的考试称为模块考试,同时也是学分认定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试题由学校命制。

对不及格的学生,每次考试后要在适当时间安排补考。

2、教学质量验收的要求

(1)课堂检测。

每堂课,有具体可测教学目标的一定要当堂检测,且及时反馈矫正。

(2)单元过关诊断测试。

每个单元或章节都要进行单元过关诊断测试,测试时间的长短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内容确定,要做好单元测试分析,经单元测试发现的问题,要查漏补缺进行反馈矫正。

(3)义务教育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中阶段的模块(学分认定)考试。

各学校必须认真组织,要严肃考风考纪,以考风正教风,正学风。

(4)学科技能测试。

要按照《学科技能测试方案》,科学合理地安排测试与抽测的程序。

任课教师每学期组织1—2次对所教班级所有学生的技能测试;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区教研室每学年组织一次抽测检查。

(二)质量分析

1、各学校各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的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义务教育段质量检测一律实行无分数等级评价。

2、教学质量分析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学科、级部、学校。

学科的质量分析,由任课教师或备课组长负责,要形成质量分析的相关表格和书面材料;级部的质量分析由级部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的质量分析由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组织实施。

3、教学质量分析主要指标一般包括基本状况(平均分、学科等级分布率,以及试卷每个板块乃至每道题的得失分率)、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补救措施等。

期中、期末要有详细的质量分析,单元检测应有学生等级统计及简明的小结。

4、各教学质量分析会,主持人要组织相应的人员参加,实事求是地分析成绩与问题,认认真真地反馈。

教研组长负责对本教研组教师的质量分析进行检查,校长、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对各教研组的质量分析进行检查。

乡镇(街道)教研室负责对所辖中小学质量分析进行集中检查,每学期一次。

七、教研、科研和教改实验

(一)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组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研究活动,每学期校级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学科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年级学科组间周活动1次;主题性科研活动不少于2次;定期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听课研讨,交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二)各校要树立科研先导的理念,加强校本研究,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尤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学改革实验,都应写出实验方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

问题的提出、指导思想、实验内容、实验目标、实验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形式、课题成员分工等。

实验结束应写出实验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

课题名称及课题组成员、实验目的意义、实验过程、实验成果等。

(四)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个教学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改革实验,倡导教师进行教学问题小课题研究。

(五)各校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2—3个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中长期教改实验,注重实验过程和效果,力争形成实验特色。

八、教学管理

(一)管理机构及人员

1、乡镇(街道)教研室由3-5人组成,设1名教研室主任,分设1-2名中学、小学教研员,分别负责中学、小学教学管理工作。

2、各区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学设一名业务副校长分管教学,由教导主任主管教学。

乡镇(街道)中心小学、片小、村小设教务主任分管教学工作。

区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学设科研室,由科研室主任主管科研工作。

3、学校要设立学科教研组。

选定教学水平高、有威望的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

每个学科教研组均设组长一人,负责全面工作。

学科教师少的可以几个相近学科组成一个教研组。

4、同年级同学科有2名以上任课教师的成立备课组,设备课组长一人。

备课组一般是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集体研究教材及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5、各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拟定相应的职责及考核、奖惩标准。

(二)管理制度

1、教学目标考核制度

学校要实施精细化的目标管理,建立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考评制度,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区属学校领导和乡镇(街道)中心校领导兼、听课制度

区属学校领导和乡镇(街道)中心校领导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年深入教学第一线,把课堂作为工作的主要场所。

区属学校领导和乡镇(街道)中心校领导应在长年的兼课、听课中获取直接的、真实的教学工作信息,真正取得对教学工作的指挥权。

区属学校领导、乡镇(街道)中心校领导兼课、听课具体执行以下标准:

二十四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校长、书记可不兼任学科课程,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等;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四十八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四十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分管教学、政教、总务的副校级干部可以不兼任学科课程,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其他副校级干部兼课与中层正职相同。

二十四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副校级干部每周兼课不少于1/2人工作量,听课不少于1节。

二十四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中层干部(总务处干部除外)正职每周兼课不少于1/2人工作量,听课不少于2节。

二十四个班以下十八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校长、书记每周兼课不少于1/4人工作量,听课不少于2节;副校级干部每周兼课不少于1/2人工作量,听课不少于2节。

中层干部(总务处干部除外)正职每周兼课不少于1/2人工作量,听课不少于3节。

十八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校长、书记每周兼课不少于1/3人工作量,听课不少于2节;副校级干部每周兼课不少于1/2人工作量,听课不少于2节。

所有学校中层干部副职周上课、听课与教师工作量等同。

乡镇(街道)中心校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乡镇(街道)教研室主任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乡镇(街道)教研室教研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每学期上研究课不少于5节。

(说明:

领导兼课,原则上要求按本人所学或所教专业教任职前所教课程;年龄在五十周岁以上的书记或校长,可以只听课,不兼课。

除特殊情况外,区属学校领导、乡镇(街道)中心校领导听课之后都要评课。

学校领导和乡镇(街道)中心校领导评课有“个别评课”和“集体评课”两种形式。

评课应具体、细致,切中要害,使参与评课的教师确有提高。

凡不评课的听课,不得列为“听评课”。

3、教师听课制度

教师要坚持听课、评课,在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师听课达到以下标准和要求: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6节。

教师听课以听同学科或相近学科教师的课为主,听课后写出“评议”,并参加评课。

凡不评课的听课,不得列为“听评课”。

教研组长负责对本教研组教师的听评课进行检查,校长、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每学期两次对全体教师的听评课进行集中检查。

乡镇(街道)教研室负责对所辖小学教师、领导干部的兼课、听评课进行抽查,集中检查每学期一次。

4、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学校领导负责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经常的、专项的或综合性的检查。

教学工作的检查方式,应坚持“自查”和“互查”相结合、“抽查”和“普查”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常规检查实行分层月查制度。

校长负责对学校中层(正职)以上人员每月检查一次常规项目,并且要有反馈意见及签字。

其它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

月查要有总结反馈意见,检查成绩要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区教研室对区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心校及其所辖学校,乡镇(街道)教研室对所辖中小学,每学年进行1—2次教学工作视导检查。

高中段原则上教师的教学常规学校层面的检查由备课组长、级部、教务处、学校完成。

备课组长每周检查一次;级部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学校领导组成检查小组每学期检查两次。

教研室层面,原则上教研室教研员每月对学科教学的常规检查一次,并要结合调研视导进行平时抽查,所有成绩都要量化并按比例计入学校年终督导评估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