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第二册.docx
《世界历史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历史第二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历史第二册
《世界历史》第二册
世界近代史(续)
一、知识结构
世界近代史分为三条基本线索:
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主要涵盖资本主义的形成、确立和发展。
《世界历史》第二册讲述了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德意志、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发展—2、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具体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3、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促进了生产力美、德后来居上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英、法相对缓慢(原因)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途径日本开始崛起
俄国有所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帝国主义阶段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三国同盟(德、奥、意)
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军事侵略团三国协约(英、法、俄)
1、开始:
1914、7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2、战线西:
1914马恩河、1916凡尔登索姆河
(萨拉热窝事件)东:
南:
3、结束:
1918年德国投降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包含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864年在伦敦成产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产,这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20世纪初列宁主义在与修正主义作斗争中诞生。
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1864、9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
马恩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伦敦圣马丁堂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无产阶级1889、7、14
和资产阶级矛盾激烈第一国际(“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欧美各国成产了社会主义政党和组巴黎
反“修正主义”的斗争德:
伯恩施坦
倍倍尔.卢森堡(左派)
1903、8——8月
俄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诞生)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1870、9资产阶级共和派政权建立
普鲁士军逼进巴黎→1871、3、18革命→巴黎公社(第一个无
(蒙马特尔.棱蒙)1871、3、28
产阶级政权)→保卫公社的战斗(意义)
1871、4——1871、5
(三)民族解放运动史
亚洲:
1857——1859年的民族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
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非洲:
1881年苏丹马赫迪大起义
1895——1896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拉美: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结构:
开始:
密拉特士兵发动
印度民族起义中心城市:
德里
印(1857——1859)领导:
士兵
度英雄:
占西女王
反失败:
各自为战;封建王公动摇投敌
英领导:
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
罢人、罢市、示威游行、抵制英货
印度民族运动高涨运动提出“自治”(左派提拉克)
(1905——1908)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5——1911)反对英国、俄国将其沦为半殖民地。
原因:
英、法、俄、奥将其沦为半殖民地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领导:
土耳其党
(1908——1909)结果:
废黜素丹哈米德,另立新素丹
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881苏丹马赫迪大起义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领导反对英国
领导:
国王孟利克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战役:
1896阿杜瓦战役
影响:
非洲唯一取得反帝斗争的国家
背景:
1、迪亚斯的独裁统治
2、查巴塔、微拉的农民起义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革命:
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制定新宪法
资产阶级专政
世界现代史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世纪末)
基本结构:
1、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战后2、1918—1923年革命运动二战之前2、德、意、日、法西斯化
3、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3、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1、爆发扩大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1939—1945)2、转折→一战之后美国霸权政策,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
二战3、胜利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一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线索之一: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两个政权并存1917、11
1917、31917、4《四月提纲》十月革命
一战→二月革命→1917、7七月流血周(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1917、8武装起义方针
的资产阶级革命)
人民委员会(十朋革命的历史意义)→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1918—1920)
国内反革命叛乱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1921、3内容
使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新经济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工业化(二个五年计划1928年起)
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建立(1922年)→苏联新宪法(1936年)
线索之二:
1918——1923年的革命运动
德国十一月革命1、1918年11月初基尔港水兵起义
柏林工人、士兵在斯巴达克团号召下起义,推翻帝制
2、1919年1月起义,遭到艾伯特政府镇压。
3、1919年5月,颠覆巴伐利亚共维埃共和国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1、1918、10推翻帝制,建资产阶级共和国
11月,共产党成立,号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走投无路的资产阶级政府把政权交由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
3、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宣布成立
4、1919年8月,共和国被协约国颠覆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1、战后帝国主义意图瓜分土耳其《色佛尔条约》
1919、5希腊军队占领伊兹密尔
2、建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组织
3、1920年初土耳其议会通过国民公约(独立宣言)
4、1920、4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宣布为唯一权力机构
5、1922年取得民族革命的胜利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
1、1920年国大党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内容)
2、1921年达到高潮,1922年停止
(共产国际成立,1919、3莫斯科、列宁、又称第三国际)
线索之三: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时间:
1919、1——1919、6
(凡尔塞)代表:
27国(英法美)
凡巴黎和会1、对德《凡尔塞和约》《巴黎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欧
尔内容2、对奥、匈、土和约洲、西亚和非洲的统
赛治新秩序
华时间:
1921-1922年
盛代表:
9国(美)
顿华盛顿会议《条约四国》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
体内容《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系《九国公约》1922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只是幌子,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
第二阶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二战爆发的原因)
(1924——1929,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时间:
1929——1933
开始:
美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
1、2、3、
影响:
1、使广大人民群众遭受深重灾难;2、经济危机引发
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各资产阶级寻找出路。
目的:
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一)美国罗斯福措施:
1、2、3、
“新政”1933年效果:
(二)意大利法西斯化背景
过程:
1922年法西斯党向罗马马进军
1922、10,墨索里尼法西斯党(罗马)
经济危机加速其法西斯化步伐《1936德意议定书》
背景
(三)德国法西斯化过程:
1933希特勒纳粹党(柏林)
法西斯专政表现:
1、2、3、4、5、
(1935年,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在德国形成)1937日本加入
背景《反共产国际协定》
(四)日本法西斯化过程:
1936年,军部法西斯(东京)
(二、二六兵变后的新内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二战亚洲源地形成)
德、意、日三国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形成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
指导:
共产国际1935、7—8莫斯科
埃塞俄比亚抗意的民族解放斗争
表现中国的抗日战争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英法等国的纵容侵略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结构:
大战爆发大战扩大大战转折
(1939、9德国闪击波兰)(1941、6苏德战争爆发)(1943斯大林格勒战胜利)
大战结束
(1945、8日本投降)
一、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德国发动大战的步骤:
1、193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大为60万;2、进军莱茵非武装区;
2、吞并奥地利;4、1938、9慕尼黑会议割占苏台德区;5、德国吞并捷克
斯洛伐克;6、1939、9、1德国“闪击”波兰,二战争爆发。
英、法、美纵容侵略的表现:
1、纵容德、意对西班牙的侵略;2、纵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3——4见上题。
德占西欧:
1939、91940、4月5月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
→法国(1940、6)
英国(“空中闪击”末占本土1940、7)(逆时针方向)
北:
列宁格勒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1940、6、22中:
莫斯科
南:
乌克兰
二、大战的转折:
1、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大战性质的变化:
帝国主义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原因)
反法西斯性质:
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不断扩大,世界林民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3、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2二战的转折点
3、北非战役:
1940年,意大利从利比亚→埃及
从埃塞俄比亚→东非
1941年,德国出兵北非,一度推进到亚历山大港附近
德意军队
阿拉曼战役:
1942——1943同盟国军1943、5北非战役胜利
1943、9意大利投降
二、大战结束
开罗会议(1943中、美、英)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第二战场开辟1944、6艾森豪威尔诺曼底登陆战
(解放巴黎,美英军队,苏军从西、东攻入德境)
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苏、美、英)1、
2、
3、
德国投降1945、5、8欧洲结束战争
波茨坦会议1945、7中、美、英《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8年初,广岛,长崎原子弹
1945、8、15日本宣布投降
1945、9、2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第四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线索之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1、战后初期的苏联1946开始第四个五年计划,使工农业生产达到工超过战争
前的水平。
2、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诞生原因:
苏联人民的胜利,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各国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壮大。
诞生的途径:
一些国家,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把法西斯军队赶出看书的国土;
一些国家人民,在苏军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帮助下,获得了解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世界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大大加强了世界社会的力量。
大大鼓舞了亚、非、拉美和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
线索之二:
二战争后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美国的霸权政策:
德、日、意战争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实力膨胀。
军事上:
庞大的陆海空外,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经济上: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
1、冷战:
(遏制共产主义,不付诸武力)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他国”希腊、土耳共
马歇尔计划:
1947年“欧洲复兴的计划”,目的A:
使西欧迅速复兴起来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B:
通过“类援”,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各国。
建议“北约”,1949年4月,美、加、英、法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2、热战;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0、6、25——1953、7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A特种战争B南打北炸C1965年“局部战争”
(60年代初——1973年1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下中美建交)
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二战后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时期。
西欧原因A: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
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67年,法、西德、意、荷、比、卢建立“欧洲共同体”。
日本原因A:
为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据点,放宽对日本的惩罚。
B: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70年代初,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70年代初至今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阶段
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进入到“滞胀”阶段:
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状态结合在一起。
线索之三: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一、第三世界的兴起(原因:
二战后,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增强,亚、非、拉、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第三世界)。
亚洲:
中国、朝鲜、越南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947年,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先后成立了共和国,尼赫鲁为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
印尼、菲律宾、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宣告独立。
非洲:
1952年,埃及反帝反封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埃及独立。
1954年,阿尔及利亚发动反对法国殖民地统治的武装起义,1962年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成为“非洲独立年”。
60年代末,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统治基本被摧毁。
1990年,西非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长达500年的历史结束。
拉丁美洲:
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六七十年代,巴拿马收回美国控制下的巴拿马运河区的海关、司法权利。
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政策。
60年代中期起,第三世界组织了“七十七国集团”,在寻取经济权益,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经济旧秩序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略)
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
1991年底,苏联瓦解
东西方冷战结束(东西方军事对峙局面结束,原来掩盖着的许多矛盾激化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
旧格局(两极格局)→新格局(多极格局)
争取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课题
线索之四:
现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