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25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docx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

时间:

2018年11月1日

地点:

教师会议室

主备教师:

夏金玲

课题:

《周长的认识》

过程记录:

一、主备教师夏金玲老师阐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熟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3.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合作技能。

二、其他数学教师提出教学建议:

林作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尤华表:

本节课可以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柳文广:

在对周长的定义的理解基础上,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以此,加深对周长的理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林如虎: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夏兆勤: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吴晓松: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黄嘉利:

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魏彬彬:

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充分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张素素: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优化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数学学习内容。

林光培:

在练习题材的选择上尽量凸显层次性、实践性、挑战性,多层次的练习安排。

三、课堂教学设计成稿及课堂教学展示: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

什么是周长

主备人

夏金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3.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合作技能。

学习重点

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活动,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

学习难点

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课前准备

树叶、三角尺、毛线、、铁丝、卷尺、长方形。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一练

 

1.生:

蚂蚁。

 

2.独立思考可以怎样跑。

 

指一指,说一说小蚂蚁的路线。

思考不同路线中的相同之处。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树叶的一周”。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它个子小小,力气却大大,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被称为动物界的大力士,你能猜到它是谁吗?

2.认识“一周”。

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经常锻炼身体,看今天又准备开始了。

你听(放录音)

指名上前指一指,说一说。

(提醒说清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总结:

像这样从一点出发,又回到起点,就是树叶的一周。

(板书:

树叶的一周)

自主学习

1.看视频,认识周长。

 

和同桌边指边说树叶的周长。

2.

摸一摸,说一说。

(1)指边线,说篮球场、湖面、黑板表面的周长。

 

(2)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物体表面的周长。

指名上前说一说。

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

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3.看图形指边线,说周长。

 

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总结:

想这样开口、不封闭的图形,由于它的区域无限大,它的边线的长度也是不确定,无法测量它的周长,所以角没有周长。

1.认识树叶的周长。

(放视频)请举起手指跟小蚂蚁一起来跑一跑,仔细观察,认识树叶的周长。

(板书: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说一说。

(1)出示:

篮球场、湖,请大家指一指边线,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黑板表面的周长呢?

(强调黑板“表面”)

(2)你能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

引导总结:

身边这么多物体,我们就可以概括地说,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改板书,将树叶换成“物体表面”和“它”)

3.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出示长方形,谁来描一描它的边线,说一说它的周长。

正方形、三角形呢?

(2)(出示角)它有周长吗?

那么刚才总结的“图形的周长“前面必须加上两个字“封闭”。

合作探究

1.量一量。

 

生:

树叶和长方形的周长。

 

生1:

用绳要树叶一周,在拉直量出来。

生2:

用直尺量长方形各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3:

用软尺绕树叶一周,读出得数。

……

2.

生:

合作。

 

明确合作要求。

组长组织大家有序进行。

1.量一量,测量树叶和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蜗牛,提出问题:

小蜗牛要绕着长方形的边线爬一周,蚂蚁和蜗牛谁爬的长?

要知道谁爬的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树叶的周长?

 

2.大家非常棒,想到了这么多方法,要测量和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是单独完成好呢?

还是合作完成好呢?

(出示合作要求)

巡视指导,收集不同的测量方法。

展示交流

1.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

(1)组1:

用细绳绕树叶一周,压好再拉直测出长度。

组2:

用软尺绕树叶一周,直接读出得数。

组3:

用铁丝绕。

(2)

生1:

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

9+6+9+6=15(厘米)

生2:

2×9=18(厘米),2×6=12(厘米),12+18=30(厘米)。

生3:

9+6=15(厘米),15×2=30(厘米)。

 

2.得到答案:

蜗牛爬的长。

1.引导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

(1)树叶的周长你们是怎么得到的?

你们得到的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长方形的周长怎么得到的?

 

引导理解:

“9+6=15”算的是什么?

15×2=30表示什么?

2.现在蜗牛的问题有答案了吗?

拓展提升

二练

1.

(1)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困惑。

 

(2)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生1:

像长方形这样的直边图形用直尺测量;像树叶这样的曲边图形用绳测量或用软尺测量。

生2:

测量的方法不太对。

生3:

绳没有绕紧,或者绕的太松。

生4:

树叶的边是弯曲的,量的时候非常难精确。

 

2.生:

量出腰一周的长度。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腰围、头围、胸围、……

 

3.独立思考,完成在练习本上。

交流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1.反思测量方法和结果。

(1)对刚才的测量方法和结果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2)出示问题:

如何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相同的树叶,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太一样?

 

引导总结:

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因素照成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多测量几次,尽可能地减少误差,保证结果的合理性。

2.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出示胖胖买裤子的情境,怎样可以买到一条宽窄合适的裤子?

3.考考你。

下面每幅图中红色部分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吗?

反问:

图形里面中间的现能不能画?

总结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能为我们这节课起一个合适的标题吗?

2.布置作业:

做一件与周长有关的事情。

板书设计

周长

物体表面

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封闭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什么是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它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了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结合“什么是周长”这一具体情景,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来认识周长。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能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1.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

依据教材所提示的材料,课堂首先注意创设情境,从“美丽的树叶”引出新课,这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做到了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从学生非常熟悉蚂蚁围着树叶走一圈开始,结合课件,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再通过指一指课桌面边线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来体验“周长”,这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进入积极的观察、思考活动中。

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

这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然后通过描一描书中小车图形的边线,直观感知周长的意义。

2.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尤其是在测量树叶的周长时,引导启发学生采用先用绳子量圆的周长,再量绳子长度的办法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在学生认识图形的周长后,出示“角”,引导学生思考:

角有没有周长?

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让学生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图形周长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对周长的认识。

4.测量后,提出几点思考,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让学生能够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体会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分析减少误差的方法。

5.课题由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知识提出课题,引领学生自主把握学习重点。

布置开放性的实践作业,到生活中进一步去感受理解巩固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整节课学生对周长感受的时间和机会较多,以至于练习巩固的时间较少,不够充分。

怎样可以压缩环节和时间,增加练习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