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57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docx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

马家好

厦门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养虾是养虾户追求的养殖模式,其基本点是保持水体的稳定及加快水体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速度,因为只有这样病害才少,产量才高,进而成本才能降低。

然而高产到一定程度,稳定变得越来越难,即可控性降低,因而生产中养虾虽然达到较高的产量(亩产1000公斤以上),但养殖成功率并不高。

如何既要高产,又要保持水体稳定,提高养殖成功率呢?

这就是我们介绍的内容---可控生态养殖对虾技术。

一、建立可控的池塘养殖条件

池塘结构及其环境,是养虾的基础,是养殖水体稳定的必要条件,池塘建造的位置及结构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1.慎选养虾地点

养虾地点应选择:

(1)水源相对独立,养殖密度较小的区域,以减少病原的交叉感染。

(2)选壤土土质,以不漏水为最好。

(3)水质好,不能选择有农药,特别是杀虫剂污染的地区。

理想的是海、淡水均有。

(4)温度较高,以保证快速生长。

(5)台风较少,易于搭棚。

(6)交通、电力方便。

(7)易于卖虾及购买苗种及饲料等。

其中

(1)

(2)(3)点最为重要。

2、建立合理的池塘结构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可选用不同结构,但不论水泥池、土池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池塘堤坡不宜太陡,与水平角度不超过30度为好,这样如果虾生病后尚有休息的地方,避免“落底”缺氧死亡。

(2)排水设施不仅要考虑能排下层水,还应排表层水,以防藻类过度繁殖或表层污物较多时能排出过多的藻类及污物。

(3)池塘底质以水泥底及铺塑料膜底为好,其次是土底。

砂底因养殖过程中易发黑、发臭及漏水不宜采用。

目前部分高位虾池,池底铺塑料布后上层又盖一层砂的做法对养殖极为不利,有条件时可除去砂子。

土池最好每年清淤一次,底泥越少越好。

底泥是养殖池塘的“氧债”及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场所,底泥多不仅易于藏污纳垢,不利于消毒,而且天气突变时易引起全池缺氧“泛池”。

但放养初期,保持1~2毫米的底泥可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附着及繁殖。

3、盖大棚

能保证良好稳定的气候条件,并防止雨水进入,同时减少了水份的蒸发,稳定了水位,避免水变。

理想的大棚,全年覆盖,具有良好的排气、遮荫、加温设施,可达到全年控光、控温、控湿度等条件,可创造冬暖夏凉的气候环境。

很多病都是气候的突然变化后发生的,因而一次性的投入,增强了可控性,减少了发病,保证了生长,从整体效益看,实际降低了养殖成本。

生产中如不能达到理想,可在培苗阶段或越冬期盖大棚也有一定的意义。

4、建造蓄水池 

用来消毒净化水质,减少水源污染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培养有益藻类。

可控生态养虾技术中不提倡排水及进水,但适当的补水不可避免时,水应进行处理后方可进入池中。

5、完善的增氧设施

配备充气管道,底层用充气砂头或砂棒充气;上层池边设置1~2台水车式增氧机,中心处配备1台扬水式或叶轮式增氧机,实行立体式增氧。

既保证了较高的溶氧水平,减少了池塘的低氧“死角”,防止了底臭,又保持了一定的水流,有利培养有益的硅藻。

二、进水的处理

可控生态养虾不提倡排污,因而进水量不大,但水源最好进行以下处理。

1、正常水源应在蓄水池(或其它养殖池)消毒并静置3天后方可使用。

消毒可用一般的氯制剂,如漂白粉3~5克/立方米水或强氯精0.8~1克/立方米水。

从深海采进的无污染海水可不消毒。

2、周围池塘发病时,最好不要进水,必须进水时,应注意消毒处理静置7天后才可以使用。

3、水源应经过60目筛绢网过滤后再注入池中,以防野杂鱼、虾、蝌蚪、水生昆虫等带入池中。

三、清塘及饵料生物培养

清塘按一般方法,如土池塘,水位20厘米时,生石灰用量75公斤/亩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以上)用量15公斤/亩。

水泥或铺膜池不用清塘。

清塘24小时后即可注入新水60公分,并进蓄水池专门培养的“肥水”或其它池塘的肥水10公分,再施用发酵后晒干的鸡粪8~10公斤/亩或“藻安生”1~2公斤/亩,并可与“三环活力源”或“产酶益生素”、“生物净水剂”等合用。

发酵后的鸡粪可用编织袋包好,用绳吊在池塘中让其自然溶解,或连续2~3天用水冲洗,待内容物不在减少后弃掉。

注意不要向池中直接泼洒未经发酵及不溶于水的肥料或有机物(如豆粕、米糠等),以防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过快繁殖及水质恶化。

以后每天缓缓注入新水至水位1.2米左右时,待水色较为稳定,透明度40~60公分左右准备放苗。

放苗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水位,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补水。

四、虾苗的选择及早期培育

虾苗的选择应以选健康苗、遗传性状好的苗为主,是否选用无病毒或无特定病毒苗可根据自己的养殖模式确定,正常养虾条件,我们认为选这类苗意义不大,因环境中病毒早已大量存在,但选择生长性状好或抗病力强的进口苗还是有较大意义。

选择虾苗应首先了解育苗场的孵化方式及技术,考察培育是否高温(32~35℃)、是否用药(如呋喃类、土霉素等)、投喂何种饵料等,一般高温培育、用药较多,或营养不良的虾苗体质较差,养殖期抗病力弱、生长速度慢。

肉眼观察:

健康虾苗群体发育整齐,肌肉饱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胃肠充满食物,游动活泼,逆游能力强,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污物。

虾苗个体1厘米左右。

买来后的虾苗可用甲醛浸泡法淘汰部分弱苗,即每立方米水250亳升甲醛浸泡虾苗15~20分钟,弱苗会死掉或沉在底部。

虾苗经培育池集中培育,达2~3厘米后再放入大池。

对提高育苗、成功淡化、提高成活、防病具有较大的意义。

培育池可盖大棚,底层充氧,并严格清塘及培育饵料生物,培育过程投喂虾片、水蚤干等优质饵料。

分池时可再筛选1次。

虾苗放养前养水更重要,水不好即使投喂虾片等优质饵料,生长速度也会较慢,因而有“养好水胜过投好料”的说法。

五、饵料的选择及可控投饵技术

1、选择转换率高的优质饲料

生态养虾主要污染来源于粪便及残饵,因而选择转化率高、低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对减少水体污染较为重要。

同时营养全面,有利提高虾体的抵抗力。

因而不能只看饲料价格,应选择优质的饲料。

2、添加微生态制剂及寡糖

微生态制剂(如“产酶益生素”)能提高饲料转换率,增加营养吸收,减少粪便,而且降低粪便中氨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同时活菌进入水中后能进一步繁殖,净化水质,每天排出一定量的活菌,较外用微生物制剂更加稳定、经济。

另外“产酶益生素”中又有产生小肽及乳酸杆菌的活菌、增强抗病能力。

寡糖(如“低聚糖500”)能促进消化道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提高虾体的抗病力,防止肠炎等疾病。

微生态制剂与寡糖类合用相得益彰,如“产酶益生素”与“低聚糖500”合用,使虾在诱食、消化、防病、促长、净水等功能均有较强的提高。

3、训化及定点投喂

虾虽然生活在底层,游动较慢,但也可以训化。

训化是养殖的精华。

训化不仅使虾摄食旺盛,抢食力强,减少饵料浪费,而且规格整齐,生长速度快。

如诏安某养殖场利用鳗鱼养殖池养虾,每池400平方米仅设置1个0.5平方米的饵料台,每池平均亩产1600斤,最快放苗57天后,规格达每斤40尾,而且规格整齐。

训化在国外也已采用,如泰国、秘鲁等国家,训化后虾可用投饵机投喂。

一般水泥池或土池,面积较大,放苗后可先在四周投喂,逐渐缩小投喂面积,开始4边,逐渐2边,1边,再缩小到一小块区域。

定点投喂后虾到时间就到投饵区域集中,像鱼一样,不要担心小的吃不到或虾拥挤等问题,一旦虾训化成功,养殖户会感到养虾得心应手。

4、少量多餐

目前虾池投喂多为每日3~5餐,每餐摄食1小时左右,我们建议每日6~8餐,每餐摄食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即少量多餐,不仅提高饵料转换率,减少水环境的污染,而且生长快。

虾是很少停食的动物,几分钟就可吃饱,除过饱后一般仍会继续摄食,这样刚吃过的食物就会迅速排出,消化率低。

少量投喂饵料,让虾继续摄食天然生物及有机碎屑,能较大幅度地降低饵料系数,同时减少污染,如上述诏安虾场在不排污的前提下,养完一茬虾后池底看不出任何粪便。

在现有的水产养殖动物中只有虾能做到这点,因为虾能充分利用天然生物及有机质。

少量降低饵料,多餐加快生长。

亩产2000斤的池塘,饵料系数能做到不超过0.7。

其实饵料系数还可以低,如“肥水养虾“可以不喂料。

六、保持水质稳定,提高池水的净化能力

1、不换水,不排污。

进水是传染源带入的最大途经,因而不排污、不换水,对防止传染意义重大,同时过量换水还容易造成虾不正常蜕壳、应激、“水变”及营养物质的流失,部分高位池出现的肌肉白浊病发病就与换水量大有关。

前述的减少水份渗漏及蒸发,也是为了保持水位稳定。

虾与其它水产养殖动物不同,其能充分利用残饵、死亡藻类、有机碎屑等,不换水、不排污是完全可行的。

需要换水时,进水应经过处理,每次换水量不要过大,正常不超过10厘米为宜,另外应集中某一时期连续补水,以免长期经常性补水,被传染的机会更大。

2、定向培养硅藻等有益藻类。

硅藻个体较大,易消化,净水能力强,适应于增氧机为主要增氧方式(形成水流)的养殖池塘,易于沉底可被虾类充分利用,是养虾池理想的藻类。

绿藻在养殖初期及水质不稳定时易出现,可作为硅藻为优势种的补充。

培育硅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接种以硅藻为优势的“肥水”(海水为茶褐色,淡水黄绿色),如虾苗放养前。

②放置水车式增氧机在池边,形成一定的水流。

③施放“藻安生”等培养硅藻的肥水育藻剂。

④非土池如水泥池或铺膜池底层可铺放2~3毫米的壤土,以保证水体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的硅藻盐。

⑤水位不宜过深,勿施不溶性的有机肥(如鸡粪、黑土等)以防止鞭毛藻类及原生动物大量出现。

⑥勿单独施用磷肥,以防止蓝藻大量出现。

3、保持较高“肥度”,做到“肥而不老”、“肥而不脏”。

藻类有较强的净水能力,丰富的藻类即保持较高的肥度是净水基础。

一般认为虾池透明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以上,我们认为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更好。

藻类丰富不仅提高水体的净水能力,而且产氧能力强,同时硅藻等为虾提供良好的饵料。

有时我们怕水肥,主要是怕太肥藻类会突然死亡,即“倒藻”,其实藻类之所以死亡,与环境突变(如缺氧)及藻类“老化”有关,正常情况,只要营养丰富或水质稳定,特别是不缺氧,藻类是不会突然大批死亡的。

防止藻类“老化”的方法:

全池泼洒“新威灭”(或“特力灭”)0.3~0.4PPM,可絮凝部分“老化”藻类、粪便颗粒、有机碎屑,幼稚藻类不受伤害,第二天再用“福地安”每亩100克撒在池底以防底臭,可有效地避免藻类老化。

有些富营养化的池塘高温期根据水质每7~10天按上述方法使用1次效果较好,用后水色变得清爽。

加大增氧力度,并适当地减少投喂量,同时泼洒活菌制剂(如三环活力源),每亩用量500~1000克,根据情况,第二天可再补充用药1次,也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养殖后期常见到虾池藻类多,有机颗粒(如粪便、有机碎屑)也多的现象,即“又肥又脏”,大量的有机物质,特别是不溶性的有机物的存在,加大了水中耗氧,并大量滋生鞭毛藻类、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等,水体溶氧偏低,氨、亚硝酸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易引起虾生病及缺氧,是不良的水质。

防止水质过“脏”的方法:

同防止藻类“老化”。

泼洒“氧速保”0.4~0.5PPM,第二天用“福地安”改底,交叉使用,连用3~5次,不仅降解有机质效果好,而且氨态氮、亚硝酸盐含量也降低。

4、充足增氧,提高水体的氧化能力。

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

溶氧丰富,各种生物能够存活,水中的碳酸盐等缓冲体系才能稳定,氧化还原电位高,水体有害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才能减少,同时虾摄食能力加强,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谢利用率也高,并抑制致病细菌(如常见的气单胞菌)的繁殖。

因而创造立体式的增氧模式,保持充足增氧,意义重大。

在底层无增氧条件的水体,水位不宜超过1.5米,否则底层缺氧,会引起底臭等不良结果。

但是事实上,我们几乎每个虾池增氧都不足,要么晚上不吃料,或晚上死亡加重,说明晚上缺氧;要么底泥发黑或排污发臭,说明底层缺氧;要么阴雨吃食不好……增氧的目标不仅是满足虾能否存活,做到虾不游塘,而且更应该考虑能否满足池中的所有生物能否存活,特别是在连续暴雨或阴天等恶劣气候下,不出现“倒藻”、“泛池”等事故出现;还要考虑虾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摄食、消化、代谢的需要,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生长;还要考虑所有生物及化学因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净化水质,才能做到真正水体稳定及提高产量。

增氧是养虾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增氧上投资应是最合算的。

提高增氧效率的途径:

改进增氧方式,改立体式增氧代替单一增氧,改纳米式充气`管代替充气砂头或穿孔式充气管道,以提高增氧效率。

提高给氧物质的浓度,对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或育苗场,改充纯氧代替充空气;改施液体增氧剂(如“氧速保”)代替固体增氧剂(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以提高给氧物质氧气的含量,增加给氧效率。

使用氧原子含量高的增氧剂,以提高氧化能力,降解氨、亚硝酸等还原性物质。

如氧速保。

降低水体的表面张力,增加氧气溶解速度,如氧速保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又如水体中泼洒葡萄糖可缓解虾“游塘”就是这个道理。

5、底层冲气,以保持下层水体有适度的“活性”污泥。

藻类在水上层净水,而下层则靠微生物净水。

当底泥沉在池底时,表面有少量的微生物,其净水能力很弱,当底层冲气后底泥悬在水体中,每个泥土颗粒的表面就有大量的微生物包裹,形成“活性污泥”,其净水能力提高数千倍,可见水体下层保持适度的“活性污泥”对提高池塘净水能力意义重要。

6、适当补充可溶性有机肥水育藻剂,以保证藻类、微生物正常营养需要。

氨氮、有机物过高不好,但没有也不行,因为藻类、有益微生物要靠这些东西生存,因而保持适当的氨氮、有机物浓度也是必须的。

在营养不足、藻类老化或新挖池塘放苗初期适当的补充肥水育藻剂也是需要的,但防止用量过大。

肥水育藻剂多种多样,我们建议虾池应选用可溶性的有机肥为主的肥水育藻剂为好,如“藻安生”。

理由如下:

①颗粒性的有机肥(如鸡粪、黑炭土、腐殖质等)施用后易形成过多的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如松藻虫)等水生动物,不仅影响虾苗成活率,而且易缺氧。

因养虾不同养鱼,虾对浮游动物的利用率不如藻类高。

同时此类肥料多发臭,部分物质对虾有害。

无机物因肥水快,作用时间短,易造成水质不稳定,且用量不准,会造成氨等有害物质迅速升高,对虾有害。

可溶性有机肥(如藻安生)既长效,又快速,无任何残留,同时会有大量的有机螯合物,可与水体中的重金属、氨等络合,起到解毒作用,是对虾养殖理想的肥水育藻类,既可作基肥,又可追肥。

七、正确地外用微生物制剂

生产中对微生物制剂常有要求过高或错误的认识,如:

用微生物制剂就不能或不会生病;用微生物制剂可预防病毒感染,用微生物制剂会杀死藻类;用微生物制剂就是生态养殖;其实不是这样,微生物制剂只是在于培养良好的微生物相,以改善养殖环境,进而增进虾体的健康,并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使用不当,有时反而会雪上加霜,如溶氧较低时使用,反而会造成虾浮头、游塘或加重死亡,这是较常见的现象。

这里提醒大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物制剂可用作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水体氨、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有“净水作用”,以含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作用明显,如“生物净水剂”,用量较大时,可抑制藻类繁殖,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藻类繁殖,有“肥水作用”,以含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如“产酶益生素”、“宝肠安”,可保持水质“肥而不脏”、“肥而不老”。

抑制有害细菌,起到防病作用,如含有乳酸菌、链球菌的微生物制剂。

如“产酶益生素”。

④加快水体净化速度,促进物质循环,主要起稳水作用,同时低浓度“肥水”,高浓度“净水”,以复合菌为主,如“三环活力源”。

微生物制剂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因而改善活菌的生存环境才是主要的,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均是好氧菌,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繁殖,因而缺氧条件下,不适合使用以上述菌种为主要成份的产品。

同样,光合细菌需要光照、无氧为条件,无光或氧气高不能繁殖,所以良好的水质中如藻类丰富,光合细菌作用不大,在正常的水体光合细菌主要在底层及温跃层上方起作用。

光合细菌因其耗氧不大,阴雨天可使用,但市场上很多光合细菌产品因含有大量的培养基,也不宜在阴雨天使用。

又如氨氮、硫化物、有机物等的存在也是部分活菌繁殖的条件,因此彻底排污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影响净水能力的提高,如水清的池塘易臭就有这种原因。

因而适当地减少排污,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是必要的。

施用活菌制剂的意义等于种庄稼“播种”一样,因而只有在水体中缺少“种子”时效果才明显,如清塘、水变或用药后使用效果好。

又如养殖后期,亚硝酸偏高,使用各类微生物制剂效果都不好,原因是此时水体中不缺乏“种子”,而是缺少活菌繁殖的条件—-溶氧。

活菌的代谢终产物必须有出路才行,代谢终产物高,如硝酸盐,反而会促进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又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因而藻类对硝酸盐的利用也会增强活菌的使用效果。

如清水施用活菌效果差这是一个原因。

代谢终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矛盾解决不了时,适当的换水也是必要的。

活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基质(或载体),即细菌繁殖的“温床”,就象循环水养鱼中使用的生物膜的作用。

池塘中活菌的主要基质应该是悬浮的泥土颗粒、有机质等,因而适当浑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这也是泥浆水反而不臭的原因之一。

因而过清的水体泼洒泥也是必要的。

前述的底层冲气,将部分淤泥冲起,加大悬浮泥土颗粒的数量,提高底层的净水能力,也是这个道理。

由于过多的泥土颗粒及有机质又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增加耗氧,因而还应避免“过浑”影响藻类的繁殖,同时应加大水体增氧力度。

不同的使用空间(或水层),应选择不同的产品及方法。

底臭时除加大底层增氧外,可使用固体活菌制剂(如“三环活力源”、“产酶益生素”等),也可用液体活菌制剂(如“生物净水剂”)拌沸石粉或麦饭石粉后均匀泼洒。

表层水有机质较多时可用麸、米糠等漂浮性强的载体与上述活菌制剂拌后漂洒使其浮在水面。

水体使用应溶于水后泼洒效果明显。

活菌的敌害及竞争对象。

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都能摄食活菌,这些生物数量多时施用活菌制剂效果不好,同时如纤毛虫多时施用活菌不当还会加快纤毛虫的繁殖速度,因而发生纤毛虫病时应慎用活菌制剂。

藻类与自养型微生物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有竞争作用,因而藻类过多时不利于这些菌的繁殖。

反之,用它们控制藻类的繁殖必须加大用量。

八、养虾先养底,防止底臭

生产中多注重水体消毒及水质改良,有“看水养鱼”之说,而没有重视底层水是否缺氧,底泥是否发臭,而虾在底层生活,对它们而言,底质的好坏则影响更大。

我们经常遇到的虾“游塘”,很多都是底质恶化的结果,如果底质好即使出现“下大雨”等异常天气,也不会造成溶氧的迅速降低或有害物质的迅速升高。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体的稳定及养殖动物的生长及抗病力等。

因此底质消毒与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底臭常见的原因:

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不符,造成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

生产中常见到水深超过1.2米的池塘没有增氧设备,或水深在1.5米以上的池塘仅有水车式增氧机,这些池塘底层溶氧会经常不足,夏季因存在“温跃层”则更易出现问题。

投饵量较大、虾饵料利用率较低或喂螺、蚌的池塘。

如有些养虾池,对虾摄食时间超过1.5小时,而正常情况下对虾10分钟左右就可吃饱,过多摄食则造成虾消化不良,以致底质中有大量的残饵或粪便残留,易发臭。

(3)砂底池塘。

由于砂质颗粒较大,吸附氨等有害物质的能力较差,易发生。

水较瘦或老化的池塘。

藻类光合作用差,不仅溶氧低,且有害物质分解速度降低,底泥易发臭。

不适当的用药,如经常使用消毒剂,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氨等有害物质会迅速升高。

又如经常使用以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为主的“底改”,造成底质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沉积,底泥也易发臭。

防止底臭的方法:

底层冲气,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是减少底臭较好的方法;

采取定点及少量多餐的投饵方式,避免饵料的浪费及提高饵料转换率;

定向培养有益藻类,适当施肥并防止水体老化;

不用砂底养虾;

防止盲目用药,改用降解底质改良剂(如“福地安”)代替吸附性底质改良剂。

九、正确使用药物

  1、用“生态消毒剂”代替“常规消毒剂”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趋向,不敢使用“消毒剂”,认为“消毒剂”杀菌、破坏生态,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好坏两方面,同时,消毒剂又有优劣之分,不应该走向另一极端。

事实上,水产上使用的消毒剂已不是真正的消毒剂,“消毒剂”一词应来源于人医及兽医,在人药及兽药书上称之为“消毒防腐剂”,用量很高,如新威灭用量为千分之几用量,是水体“消毒”的一千倍以上。

我们做过500ppm甲醛在37℃温箱杀灭气单胞菌试验,结果作用24小时后仍能分离出菌来,而我们实际水体“消毒”用25~50PPM,可见杀菌作用很小,称作“消毒剂”则是怨枉。

那么这些“消毒剂”为什么能治病呢?

它们起什么作用呢?

我们以漂白粉为例加以分析:

抑菌作用,象抗生素内服一样,抑制细菌的繁殖,给机体抗病及体质恢复提供喘息的机会。

氧化作用,提高了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氨、亚硝酸、硫化氢等还原性有害物质,改善了环境,从而有利于机体抗病力的提高。

Ca2+的絮凝作用,使部分有机碎屑、粪便颗粒等沉到水底,有利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藻类繁殖,进一步改善水环境。

可见,漂白粉没起“消毒”作用,而是抑菌及改良水质,所以应当防止盲目加大“消毒剂”的用量,避免增大其负作用。

常规“消毒剂”有哪些副作用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后氨等有害物质会迅速升高。

据罗国芝等(上海水产大学)试验,二氧化氯使用24小时氨氮升高4.2倍,72小时氨氮升高23.4倍,5天后达到最高,是原来氨氮的36.8倍,持续至7.5天氨氮才降至原来的17.8倍,第13天时仍为原来的1.8倍(详见《水产科技情报》2001年28卷第5期第217-220页)。

其它消毒剂也类似这样。

杀灭或抑制藻类。

很多消毒剂使用后对幼稚藻类杀伤力很强(如氧化剂),降低藻类的光合能力,甚至用药后引起“倒藻”现象。

刺激性强。

常规消毒剂多数分子量小、亲水性强、强酸或强碱、强氧化性或强还原性,造成刺激性大,用后诱发或加重病情,也是常见现象。

针对以上副作用,我们开发了新型的“生态”消毒剂(如“新威灭”或“特力灭”)以代替常规消毒剂,具体特点为:

产品中添加了降氨等有害物质的除臭剂,打开盖后为菠萝味。

加强了阳电荷的含量,能絮凝“老化”藻类,而不影响幼稚藻类的繁殖。

加大了有机成份,疏水性加大,刺激性降低。

因而使用后更加安全、副作用小,且改良水质。

2、降解型底质改良剂代替吸附型底质改良剂

很多底质改良剂多以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为主,使用后能大量吸附水体的氨等有害物质,沉积池底,造成底泥中氨等有害物质迅速升高,进而发生底臭。

而降解型的底质改良剂(如“福地安”),不仅能降解氨氮等有害物质,除臭彻底,而且适用较宽的pH值范围,缓慢溶解,对虾类的刺激性小。

3、内服微生态制剂为主代替外用微生物制剂为主的方法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动物正常的肠胃菌群配制而成,在肠道内能定植,不仅能提高饲料转换率,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而且将活菌持续排入水中,起到稳水净水作用,不会因外用活菌的突然进入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成本低。

4、慎用生石灰

生石灰作为提高水体pH值、改良水质、促进藻类繁殖起到一定作用,但正常用量小,起不到抑毒抑菌的作用,使用不当反而有害。

下列两种情况禁用生石灰:

(1)藻类丰富、pH值较高的水体,用后常引起碱中毒或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死虾。

(2)水臭时禁用,水臭时常有大量的氨氮物质,生石灰使用后pH值迅速升高,会造成分子氨的迅速升高,毒性是原来的数百倍,引起氨中毒。

正确使用可选在下雨后的晴天早晨泼洒,每亩1米水深不超过5公斤,以调节pH值。

5、慎用中草药

一般认为中药的毒性较低,但是是药三分毒,何况部分中药毒性也很强,如大黄、五倍子等。

若防治对虾病毒病,可选择“清毒散”等中药冲剂,毒性低,疗效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