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997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噬菌体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得到的水解产物有

A.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B.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

C.碱基、核糖、磷酸、多肽D.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多肽

【答案】B

【解析】噬菌体病毒的组成物质是蛋白质和D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水解产物为氨基酸;DNA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故彻底水解的产物为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故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是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

【考点定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师点睛】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结束】

2、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B.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A

【解析】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储存遗传信息,A错误;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B正确;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C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2条链的碱基之间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结束】

3、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腺嘌呤数目为b,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磷酸数=碱基数=aB.A=T=b

C.G=C=(a-2b)/2D.A+T=G+C

【答案】D

【解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a个,A正确;双链之间的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即A=T=b、C=G,因此A+G=T+C,嘌呤数=嘧啶总数,B正确,D错误;A+G=T+C,A+G占总碱基的一半,因此G=C=a/2-b=(a-2b)/2,C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结束】

4、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B.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名师点睛】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

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

实验步骤是:

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结束】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B.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

C.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与鉴定

D.常用运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等

【答案】B

【解析】基因工程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B错误;基因工程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与鉴定,C正确;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结束】

6、下图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图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图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图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图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

【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

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结束】

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杂交育种可用在家禽、家畜的育种

C.用紫外线照射萌发的种子可提高突变率

D.单倍体育种需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答案】A

【解析】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体和二倍体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A错误;杂交育种可用于家畜、家禽的育种,B正确;紫外线照射萌发的种子属于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C正确;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单倍体育种需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结束】

8、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调节示意图,X、Y、Z代表内分泌腺,a、b代表不同的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X、Y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结构Z的细胞膜上受体能识别激素a和激素b

C.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抑制了X、Y的分泌活动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

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

据图分析已知,图中X为下丘脑,Y为垂体,A正确;Z为甲状腺,能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只含有识别激素b的受体,B错误;甲状腺活动受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直接调节,甲状腺活动受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间接调节,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功能,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名师点睛】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结束】

9、人体内环境中可发生的是

A.淀粉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B.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

C.丙酮酸被转化为乳酸D.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内环境中发生,B错误;丙酮酸被转化为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解题方法点拨: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

【结束】

10、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a处产生的兴奋可双向传导

B.刺激c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

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b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答案】B

【解析】a处为神经纤维,兴奋可双向传导,A正确;由图可知,递质由a所在的神经元释放,故兴奋从a处通过b传到c处,不能从c传到a,B错误;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正确;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中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结束】

11、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某种意义上,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不起作用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答案】B

【解析】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也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正确;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C错误;下丘脑才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结束】

12、足球比赛过程中,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肝糖原减少

C.血浆PH升高D.尿量增加

【答案】B

【解析】比赛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氧化分解肝糖原,为机体提供能量,B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机体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乳酸会和缓冲液反应,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剧烈运动,水分大量散失,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D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结束】

13、下列方法中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是

A.注射干扰素(淋巴因子)B.成人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牛痘疫苗D.婴儿从母乳中获得某些抗体

【答案】C

【解析】A、B、D项所述方法获得的免疫物质在体内均会通过代谢而消失,注射乙肝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而记忆细胞在体内可以对抗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能力,C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免疫预防和治疗中,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常,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结束】

14、下列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感染

B.AIDS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C.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

D.与AIDS患者握手、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

【答案】A

【解析】艾滋病病人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最终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的,A错误;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提高,B正确;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C正确;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D正确。

【考点定位】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感染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不称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潜伏期HIV因大量增殖而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结束】

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有关

B.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能产生生长素,扦插时易生根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导致植物出现茎背地性和根向地性的作用机制相同

【答案】B

【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光照无关,与自身的遗传特定有关,A错误;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扦插时易生根,B正确;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并非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C错误;茎背地生长,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根向地性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二者机理不同,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茎背地性与根向地性的原因分析:

植物茎背地性原因:

由于重力作用,使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生长慢,因此植物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的原因:

由于重力作用,使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抑制根近地侧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远地侧生长快,因此根向地生长。

【结束】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

B.生长素浓度增高会促进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

C.植物激素是由特定器官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D.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

【答案】B

【解析】激素调节是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但其他的化学物质也能进行调节(如生长调节剂),A错误;当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促进乙烯的生成,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B正确;植物激素不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错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关系:

(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2)生长素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

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此外,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3)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4)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5)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结束】

17、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二孩政策”是一项调整性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出生率B.调整年龄组成

C.降低人口密度D.改变性别比例

【答案】B

【解析】“单独二胎”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A错误;“单独二胎”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正确;“单独二胎”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C错误;“单独二胎”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变性别比例,D错误。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束】

18、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可以得出

A.t3时该种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该湖泊中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若t4时种群数量为K,则在t2时种群数量约为K/2

D.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捕捞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4时

【答案】C

【解析】t3时种群增长率减少,但种群数量增加,因此该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该种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B错误;t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即K/2

值,t4时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C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此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且捕获后种群的增长速率能保持最大,不会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结束】

1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每天取样时间可以不同 

B.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加在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 

C.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液轻轻振荡几次 

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答案】C

【解析】取样时间为无光变量,需要保持相同,A错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B错误;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可能会沉在试管底部,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底部,实验数据则会偏大,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上部,则实验数据则会偏小,因此制片前要轻轻震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C正确;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原则为“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即只计数相邻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即可,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名师点睛】在培养酵母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用葡萄糖的液体培养液培养酵母菌,并且培养液与酵母菌混合前要冷却。

2、取样时时间间隔相同,并且要摇匀使酵母菌混合均匀。

3、浓度过高时可加蒸馏水稀释。

4、显微镜下要随机选取样方数酵母菌数目。

【结束】

20、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答案】D

【解析】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结束】

21、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30个,该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14N的子代DNA分子6个

B.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7/8

C.含有15N的子代DNA分子2个

D.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40个

【答案】A

【解析】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8个DNA分子都含14N,A错误;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7/8,B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含有15N的子代DNA分子只有2个,C正确;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由于C=G,A=T,其中有胞嘧啶30个,则A=2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3-1)×20=140,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结束】

22、下列关于人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碱基有A、T、C、G、U

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肝细胞与皮肤细胞的核DNA相同,蛋白质及RNA完全不同

D.胰岛细胞的核DNA分子数比汗腺细胞多,因而蛋白质合成旺盛

【答案】B

【解析】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是基因,基因是DNA片段,含有A、T、C、G,不含有U,A错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一个人的肝细胞与皮肤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因此肝细胞和皮肤细胞的核DNA都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肝细胞与皮肤细胞的内的蛋白质及RNA不完全相同,C错误;胰岛细胞较汗腺细胞蛋白质合成旺盛,转录成的mRNA分子和翻译成的蛋白质多,但胰岛细胞和汗腺细胞核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结束】

23、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4个

B.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

C.密码子ACG对应的反密码子是TGC

D.一种密码子在不同细胞中决定不同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密码子表中一共有64种密码子,其中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因此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1个,A错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氨基酸一共有20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B正确;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与密码子碱基互补,密码子为ACG,则反密码子为UGC,C错误;所有生物体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因此同一种密码子在不同细胞中决定同一种氨基酸,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密码子是指mRNA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碱基种类包括:

A、G、C、U.由这四种碱基可以构成64种密码子,总共决定20种氨基酸,并且密码子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因此密码子和氨基酸是61对20的关系,因此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码子决定。

【结束】

24、人类21三体综合症属于

A.单基因显性遗传病B.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C.多基因遗传病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D

【解析】21三体综合征个体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因此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结束】

25、下列关于生物育种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B.无子西瓜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C.八倍体小黑麦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无子番茄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答案】B

【解析】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的是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A正确;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培育无子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