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890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要答卷

……………………………………………………装………………订…………………线…………………………………………………………

常青藤学校联盟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成绩

一、积累和运用。

(30分)

1.阅读下文,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出,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订正。

(4分)

山教育我昂首yì立,我便shǐ志坚强不移;海教育我tǎn荡磅搏,我便永远正直生活。

应改为

2.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苦而改节。

B.4月17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参观了我市猪文化展示馆,为泰兴发展出谋划策。

C.兴化的乌巾荡、徐马荒、姜堰的溱湖、靖江江心洲等地,都是候鸟们的最佳栖息地。

D.我有一张《疯狂原始人》的电影票,让谁去看,始终拿不定主意。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那种漠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尽快转变。

B.不一会儿,妈妈就把杂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单鑫和他的几个同学单枪匹马,参加微软Win-dowsPhone8创新开发大赛,获得2013中国区总决赛一等奖。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夸夸其谈,知识愈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

(8分)

⑴,可以攻玉。

⑵耳闻不如目见,。

⑶,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⑷以中有足乐者,。

⑸古代诗人常运用典故来抒发思想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无题》中的诗句:

,,借助传说中的青鸟传递信息。

5.名著阅读。

(6分)

⑴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伟大作家施耐庵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B.《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小说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特别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造成的“官逼民反”。

C.小说中的打虎英雄很多,有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沂岭杀四虎的鲁智深,射杀老虎被毛太公陷害的猎户解珍解宝。

D.梁山上的头领先后有王伦、晁盖和宋江。

宋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梁山事业的发展与他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⑵人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

《水浒传》的好汉在梁山聚义前大多数各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他们来到梁山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大多是因为对社会和官府的不满,其中林冲“逼上梁山”的经历就极具代表性。

①请你写出和林冲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名称。

(2分)

②请你简述林冲逼上梁山的前后经历。

(2分)

6.专题和语文实践活动。

(8分)

语文活动课上,我们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叶”的综合实践活动。

⑴【胜日寻芳】同学们通过实地观察和查找资料,发现长江岸边的柳树萌发嫩芽的时间比淮河岸边的柳树平均要早10天左右,请你结合所学“气象物候”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分)

⑵【彩叶传情】诗人常在诗中描写叶色,借不同色彩表达感情,请你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分析所写之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

A.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B.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⑶【环卫葬叶】秋风一起,道路两旁飘满了落叶,大大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许多工人将落叶堆在一起,就地焚烧,现场涌起了滚滚浓烟。

请你从环保和交通等角度分析这种做法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4分)

危害:

建议: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宋祁的《玉楼春》一诗,完成第7题。

(6分)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②。

浮生③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④。

为君持酒⑸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縠(hú)皱波纹:

形容波纹细如皱纹。

縠皱:

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

船桨,此指船。

②闹:

浓盛。

③浮生:

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④肯爱:

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

特指美人之笑。

⑸持酒:

端起酒杯。

7.⑴请结合加点的词赏析“縠皱波纹迎客棹”一句的妙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试比较下列两句诗中“闹”字用法的异同。

(3分)

A.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列各选项中的词语与诗歌感情无关的是()

A、依依惜别B、赞美春光C、及时行乐D、留恋春光

(二)阅读《筑书巢》

,完成8—11题。

(14分)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

不觌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注:

选自《渭南文集》。

这里指书橱。

妻子:

妻子和儿子。

觌(dí):

相见。

8.⑴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4分)

俯仰四顾()

宾客不至()

或至不得行()

乃引客就观之()

⑵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

而乱书围之

A.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能以径寸之木D.无丝竹之乱耳

9.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⑵则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1.请结合文章分析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12~14题。

(10分)

【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

【B】人一生的时间表(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吃饭睡觉

学习工作

娱乐休闲

交通

做家务

其它

年限

29年

18年

12年

6年

6年

1年

占比

40.3%

25%

16.7%

8.3%

8.3%

1.4%

【C】

①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

结果是:

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

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

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

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③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

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路很长。

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④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

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

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

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

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2.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请逐一概括。

(3分)

13.指出材料C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15.请你概括出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

(3分)

(四)阅读《警句》,完成15~17题。

(10分)

①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

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

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

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②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

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

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③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

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

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

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④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

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15.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分)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16.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中说:

“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4分)

(五)阅读尤今的《向日葵》,完成18~21题。

(20分)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

“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