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849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ppt

机械制造基础,主讲:

机电工程系巢淑娟,六、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二、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三、课程资源,说课内容,一、课程定位,说,七、考核与反馈,本课程是数控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技能领域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中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程材料、铸造、锻压、焊接、钳工、机械加工等实践操作规程和方法。

先导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机械CAD/CAM、Pro/E等。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用途;熟悉主要冷、热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用途;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建立质量与经济观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正确选用常用工程材料和改变材料性能方法的能力;确定毛坯或零件的成形工艺方法、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能力;运用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风范。

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专研创新的精神。

二、课程目标:

教材:

机械制造基础主编:

李章东陈东海吉林大学出版社本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理论上以够用为度;强调应用性、操作性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的,,内容以机械制造为基础,重点讲述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程材料、铸造、锻压、焊接、钳工、机械加工等实践操作规程和方法。

本教材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使用。

三、课程资源,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受到制造工艺实践的基本训练,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必要基础。

学时分配:

三、课程资源,模块1:

机械工程材料20学时模块2:

钢的热处理12学时模块3:

铸造加工8学时模块4:

压力加工6学时模块5:

焊接加工6学时模块6:

零件失效和毛坯选择2学时模块7: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简介)2学时,选取原则:

总体思路,突出实用性、突出科学性;,本课程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突出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打破传统学科限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使其成为机械制造业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课程内容,四、课程内容,内容概要,五、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三合一的模式。

教学方法与过程如下:

采用课前预习及自学,课上以答疑的方式,既缩短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讲解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参加了金工实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男同学较多,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一、生活实例,引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知识渗透,开阔思维四、课堂训练,巩固提高五、回顾思考,提炼升华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五、教学过程,1)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

六、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预测:

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理解并掌握重点,突破知识的关键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采用了现场教学、视频、动画、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材料及多媒体教学形式,使抽象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具体化形式上,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主动接受知识。

达到由“学会”到“会学”,再到“爱学”的教学目的。

返回,七、考核与反馈,

(一)考核学习态度10%、作业10%、出勤10%、理论考核70%

(二)反馈促进教学,建立多途径、多级别的反馈系统。

1、不同对象:

学生直接反馈、班级反馈、辅导员反馈。

2、不同途径:

对话、问卷、网络等。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