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12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

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

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

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

“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

”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请写出来。

【答案】

(1)第一件:

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

第二件:

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

第三件:

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第四件:

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结合实际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

(1)第一件:

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

第二件:

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

第三件:

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第四件:

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开放性试题。

2.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白雪塑像(嘉兴市)

许行

   ①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②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

“走吧!

元元的作业写完了。

”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③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④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

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

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⑤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

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

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

   ⑥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

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

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⑦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

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

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⑧儿子很体谅爸爸:

“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⑨“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

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⑪“爸爸,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拦爸爸。

   ⑫“不,爸爸有点事。

   ⑬啥事?

总在这个时候有?

元元心里明镜似的。

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

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⑭北方的冬天来得早。

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

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

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

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

“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⑮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

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第②自然段中“走吧!

元元的作业写完了”,女人说这句话的原因是(   )

A.丈夫沉迷于下棋,妻子在催促他快点离开。

B.提醒丈夫可以回家检查儿子的作业了。

C.儿子作业已写完,告诉丈夫可以回家休息了。

D.埋怨丈夫不该在儿子做作业时离开家。

(2)第⑤自然段中“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了儿子,儿子的个头长得太大。

B.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C.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

D.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

(3)文章第①至③自然段描写了一个场景:

________;

第④至⑬自然段以插叙的方式交代:

________;

最后第⑭至⑮自然段又描写了一个场景:

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中提到儿子“苦恼”,爸爸也“苦恼”,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两个人的“苦恼”分别是指什么?

①儿子的“苦恼”:

________

②爸爸的“苦恼”:

________

(5)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①自然段写了“夏夜”,第④①自然段又写了________。

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

(6)文中的哪个人物打动了你?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

(1)C

(2)D

(3)父亲在路灯下观棋;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方才回家父亲躲到外面的原因;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雕像。

(4)儿子因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也为自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而苦恼。

;父亲为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咳嗽,打乱儿子的思考而苦恼。

(5)北方的冬天;大雪对人物的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

(6)略

【解析】【分析】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C;

(2)D;

(3)1、父亲在路灯下观棋2、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方才回家父亲躲到外面的原因3、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雕像。

(4)1、儿子因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也为自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而苦恼。

2、父亲为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咳嗽,打乱儿子的思考而苦恼。

(5)1、北方的冬天2、大雪对人物的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

(6)略

【点评】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

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

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

麻雀的果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

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轰。

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

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

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踢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

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

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

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溢成灾。

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

   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

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自投罗网:

________  泛滥成灾:

________

(3)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4)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麻雀的特点→________→麻雀对于人类的功过。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

(5)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6)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可否删去?

为什么?

【答案】

(1)《麻雀》

(2)自己送死投入网中;文中指毛虫太多造成灾难。

(3)第二自然段

(4)麻雀很聪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因为麻雀在其它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在育雏期,是捕获害虫的益鸟。

(6)不能删去;删去了“几乎”就表达不出有些地方麻雀面临灭绝的危险,删去了“常”就表达不出人们对麻雀的误会,有这两个词语,表达才更准确。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短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概括。

②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故答案为:

(1)《麻雀》;

(2)自投罗网:

自己送死投入网中。

泛滥成灾:

文中指毛虫太多造成灾难。

(3)第二自然段;

(4)1、麻雀很聪明2、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因为麻雀在其它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在育雏期,是捕获害虫的益鸟。

(6)不能删去;删去了“几乎”就表达不出有些地方麻雀面临灭绝的危险,删去了“常”就表达不出人们对麻雀的误会,有这两个词语,表达才更准确。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①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②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

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

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

“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

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

“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

”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

“真不能吃。

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

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

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

“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

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

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

“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

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

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

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

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

“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

西瓜开了花要授粉。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

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

“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

“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①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他笑嘻嘻地说:

“②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

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明白——________   相信——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填空。

“纸箱的秘密”指的是________,作者“明白”了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把画波浪线的语句①改成用上冒号和引号的句子。

②把画横线的语句②改成用肯定句。

(5)“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①“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

②这个句子表面上赞扬________,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

________。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6)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

(1)迷惑;怀疑

(2)黑黝黝;红彤彤;乐呵呵

(3)探亲回来为什么带一箱小昆虫;小昆虫是用来给植物传授花粉的

(4)①小高点点头告诉我:

“晚饭以前,我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②我相信,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一定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5)小昆虫;小昆虫;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把海岛建设成美丽家园

(6)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上安居乐业,含蓄地反映了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此题从给出的词语“凉丝丝”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①将转述句改写成对话的形式,一要注意人称,二要注意标点符号。

②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去掉否定词。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意。

(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6)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迷惑、怀疑

(2)黑黝黝、红彤彤、乐呵呵

(3)探亲回来为什么带一箱小昆虫;小昆虫是用来给植物传授花粉的

(4)①小高点点头告诉我:

“晚饭以前,我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②我相信,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一定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5)小昆虫;小昆虫;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把海岛建设成美丽家园。

(6)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上安居乐业,含蓄地反映了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①掌握转述句改引述句的方法。

平时多练习。

②掌握否定句该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课外阅读

一扇窗,风景更美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奇丑无比的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

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

“你在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男孩子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

”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

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但大家都笑我啊。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

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

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

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

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________

名声大振:

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想一想,填一填。

小男孩在最后一扇窗看到的是________,心情________。

玛利亚老师带他在另外一扇窗里看到的是________,小男孩的悲伤顿时________。

(3)短文最后一段话中的“换一扇窗”指的是________,“别样的风景”指的是________。

最后一句是短文的________句,起到________的作用。

(4)短文讲述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答案】

(1)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指小男孩因为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知名度大大提高。

(2)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悲伤;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一扫而光

(3)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一样的心情;中心;点明中心。

(4)一个美国小男孩因为天生缺陷而闷闷不乐,在老师的鼓励和推荐下,取得成功,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换个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指小男孩因为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知名度大大提高。

(2)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悲伤;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一扫而光

(3)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一样的心情;中心;点明中心。

(4)一个美国小男孩因为天生缺陷而闷闷不乐,在老师的鼓励和推荐下,取得成功,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换个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融雪(节选)

范泽木

   一场大雪之后,世界忽然陷入荒凉。

所有事物都躲在大雪的怀抱里。

沉寂了一个夜晚后,太阳探头探脑地出来了。

世界忽然一片光亮。

山峦、田地、树木,都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大地铺着厚厚的棉被,仿佛在哪里,你都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

   等你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屋檐上、树叶上,已经有水珠悄悄地滑落。

在阳光下,白雪再也坚守不住它的高贵。

   我是从屋檐上感受到融雪的乐趣的。

当瓦片上的雪开始融化,瓦楞里就开始涌出细细的雪水。

屋檐前的雨水开始滴嗒成声。

我们一群小孩在雨水里进进出出。

假若水滴刚好掉入脖子,便会引起我们一阵一阵的惊叫。

每一次进出,我们都显得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