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789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docx

参考借鉴五年级音乐上册doc

课题

1、《朝夕》

(1)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导入新课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合作学习

1.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交流展示

一、展示汇报,教师评价

1、按分组,各组轮流演唱歌曲。

当一组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拍手烘托气氛。

另外,要引导学生对表演者作出适当的评价。

2、每组选出两名学生,到表演区进行表演。

3、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课堂小结,交流感受。

1、学生谈感受。

2、师总结。

3、全班聆听音乐并伴音乐演唱。

课题

1、《朝夕》

(2)

课型

欣赏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欣赏《朝夕》感受乐曲的旋律美。

重点

难点

认识乐曲的拍号,能正确区分、辨认不同的乐曲的拍号。

导入新课

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

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合作学习

听辨活动:

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交流展示

1.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

2/4、3/4、4/4。

问:

《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课题

2、《足迹》

(1)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重点

难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导入新课

聆听《嘎达梅林》。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二小放牛的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

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

音乐分为几个部分?

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

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合作学习

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一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

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

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

记着歌曲的情节。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

配角是谁?

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

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

注意:

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交流展示

1.齐声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2.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认识。

3.分配角色,表演二小的故事。

课题

2、《足迹》

(2)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重点

难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导入新课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

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合作学习

学习和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

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交流展示

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

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课题

3、《农家乐》

(1)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重点

难点

感受乐曲所渲染的气氛。

导入新课

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

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

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

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合作学习

学习和表演《丰收的节日》

1.这是一首充满快乐和喜悦的歌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

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丰收时的景象?

交流展示

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农家乐”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课题

3、《农家乐》

(2)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重点

难点

歌曲演唱、二声部的演唱。

导入新课

聆听《打猪草》

1.聆听范唱。

感受音调的风格及人们欢乐的情绪。

2.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3.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打猪草》,表现人们的农家乐。

合作学习

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

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

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交流展示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

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课题

4、《可爱的家》

(1)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教师

张莉

学习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重点

难点

欣赏中感受乐曲的美,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展现的情景。

导入新课

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

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

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小结:

家是可爱的。

合作学习

学唱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