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703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是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因。

【学习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

东汉的兴亡

【自主学习】

1.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公元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3)经济发展: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3.黄巾起义

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史上称为“”。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失败,但起义沉重。

【合作探究】

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的原因?

【当堂达标】

1.(结合下边的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A.211年B.193年C.210年D.194年

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虽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

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

4、东汉的首都在()

A.长安B.洛阳C.大泽乡D.巨鹿

5.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A.释放奴婢B.实行三十税一C.严惩贪官污吏D.兴办太学

6、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7.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

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

8.汉高祖与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A.退役兵士,免除若干年徭役B.释放奴婢为平民

C.让战时逃亡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D.惩处贪官污吏

9.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0.“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D.东汉黄巾起义

【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基础训练

【学后反思】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什么是“光武中兴”;知道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掌握黄巾起义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黄巾起义的过程、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黄巾军的口号,使学生认识到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古文资料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汉的历史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这是学习东汉的历史基础。

我们可以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和设计。

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历史要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对于比较抽象的“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刘邦建立西汉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但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西汉政权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药可救,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东汉的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

东汉后期又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提问1:

东汉建立的时间是何时?

都城在哪里?

开国皇帝是谁?

学生回答:

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教师点拨:

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

史书上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提问2:

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

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学生回答: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中兴”。

(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

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互动探究: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共同讨论完成上述问题,如有差别,可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达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

提示: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行之有效,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提问: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学生回答: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根据《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该示意图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学生回答: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教师点拨:

如果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那么,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则直接把东汉推向了瓦解的境地。

三、黄巾起义

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研读”,分析黄巾起义的原因。

教师进行点拨。

提问:

黄巾起义的领袖是谁?

这场起义有何特点?

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张角。

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最终失败。

提问:

黄巾起义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学生回答: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合作探究:

你能比较一下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3.“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合并郡县,加强吏治

③减轻或废除刑罚④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 )

A.秦朝末年B.西汉中后期C.东汉初期D.东汉中后期

5.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

6.《后汉书》记载: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7.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8.《后汉书》记载:

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9.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是一次以宗教为外衣的农民起义

C.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D.是一次沉重打击封建政权的农民起义

10.下列关于外戚和宦官专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

B.经常交替出现,造成了东汉后期政治的黑暗

C.外戚和宦官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腐朽势力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11.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形成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2.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请问这一局面建立者是谁( )

A.汉文帝B.光武帝C.汉景帝D.汉武帝

13.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原因及影响B.原因及经过C.原因及特点D.特点及影响

14.东汉中后期,造成政治黑暗,国家混乱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实行暴政B.少数民族内迁C.军阀割据混战D.外戚、宦官专权

15.东汉的“光武中兴”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建立了皇帝制度B.都实行了调整政策C.都放权基层郡县D.都实行裁减官员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宦官和外戚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请回答:

(1)你能简要的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措施吗?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哪些变化?

原因有哪些?

 

1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二:

《汉书》记载:

(武帝)下推恩之令,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四: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減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请回答:

(1)为削弱诸侯王权力,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为加强对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为加强思想文化统一,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实行什么举措?

 

(4)材料四中光武帝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法当斩!

材料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什么的治国思想?

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是那次农民起义?

两次爆发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二三,结合秦朝东汉灭亡的原因,谈谈你的感想或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上面材料之现象出现在哪一朝代?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其危害。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

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

材料二:

(公元前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更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

(1)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这次起义最终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答案:

1-5.BBCDD6-10.CCCAD11-15.BBDDB

16.

(1)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减轻刑法,惩处贪官污吏。

(2)东汉政权走向豪败;制据势力的出现,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农民起义爆发等。

17.

(1)推恩令

(2)刺史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光武中兴

(5)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等

18.

(1)以德治国;儒家学派

(2)陈胜昊广起义和黄巾车起义;统治阶级实行暴政

(3)得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统治要顺应民意,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9.

(1)朝代:

东江

(2)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论述:

(略)

20.

(1)光武中兴

(2)

(1)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

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改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

(2)削减武将实权。

在地方上废除掌握车队的都尉

(3)重视儒学。

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

(3)黄巾起义失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