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docx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2000年,国家人事部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笔试首次尝试。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申论》既区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
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
《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更好地测评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申论》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重点突出。
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就能较好地构建答题的思路和完成论证。
因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专家提醒考生:
应仔细地阅读给定背景资料,不要匆忙作答和写作。
只有在把握背景资料本质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下面总结备考复习经验,总结申论"万能十条,供考生参考:
1、加扩法---对原资料的段意进行增加式扩展;
2、缩减法--对原资料的内容进行删减增找出精华。
用于概括案件、案例、领导讲话等;
3、搬移法--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度句作段意;
4、合并法--先分段进行结构分析,再进行同类合并,串联成文;
5、分层法--先划清语段的层次,提炼各层的要点,然后加以整合组织;
6、变代法---用文字变代数字、图形、图表、图画、图示;
7、五WH法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六个方面入手,逐一寻找,再根据写作目的和表达需要有所取舍;
8、归纳法归纳是根据对某类事务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归纳则是对个别事务、现象进行观察研究,而慨括出一般性的知识;
9、演绎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即从一般性前提得出特殊性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只要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则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正确。
作为演绎的一般性知识来源于经验,来源于归纳的结果,归纳则必须有演绎的补充研究;
10、分析法通过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单独研究,以了解整体的本质的思维方法即分析法。
定性分析:
回答"有没有"、"是不是";定量分析:
回答"有多少";因果分析:
原因引出结果,回答"为什么";可逆分析:
结果成为反过来的原因分析;系统分析:
动态的、多层次的分析。
申论给定资料答题线索轻松找到五步法
在《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在考场上觉得很茫然,冥思苦索,不知从何处解答。
其实,发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当多的考生来真正了解《申论》考试的特点所致。
《申论》考试是从给定资料出发解答问题,给定资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从给定资料中提炼答题的素材和线索,是《申论》解题的必经之路和主要诀窍。
其实,试题所要求的答案,大部分包含在给定资料之中,关键是如何把答案的素材提炼出来。
景山公务员培训学校创造了一整套提炼答案素材的诀窍,下面把这些诀窍的要点作以简述。
就整体来说,提炼解题的线索和素材,主要应在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这一步骤中进行。
我们知道,阅读给定资料要在解答申论几道试题之前进,试卷中给出的参考时间为40分钟。
那么,怎么样通过阅读理解,从资料中提炼出有用的线索和素材呢?
阅读理解给定资料,应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是通读。
所谓"通读",是指把试卷给出的文字资料,从头到尾快速阅读一遍。
二是精读。
这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资料,找出解答试题的某些线索。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点小步骤来操作:
第一步,在精读之前,先认真看一下各道试题的内容,以便在精读时有针对性地在资料中查找相关线索;
第二步,精读第一遍,主要查找第一道题(多为概括内容要点)的素材和线索。
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除"段意--层意--中心"的"三段式"(已另文阐述)外,还有一种简捷可用的方法。
这就是"关键词提示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在精读时,注意一些敏感的词汇的提示,如"状况"、"情况"、"态势"、"特点"、"实质"、"前景"、"据某媒体报道"、"某领导指出"、"据数字显示",等等。
这些词汇后面紧接着的内容,即是对词汇内容的展开和说明,即我们所要找到的对资料要点的表述。
第三步,精读第二遍,主要查找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或某个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方面的线索。
在查找时,重点放在"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视试题要求而定。
在阅读时,要注意"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关键词,这些词后面的内容,一般即是"原因"的内容所在。
第四步,精读第三遍。
主要查找资料中解决主要问题所提出的有关对策的线索。
这些"对策"的内容,一般集中在某一段落中阐述,在其他段落中有零星内容。
在查找"对策"是,要注意"措施"、"办法"、"作法"、"方针政策"、"必须……"、"要……"、"将……",等词汇后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就是对"对策"具体内容的证明。
第五步,按"要点"、"原因"、"对策"顺序先后,分别对这三方面提炼出的素材和线索进行归类和梳理,使之条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加以联想和发挥,以补充资料给定素材内容的不足。
其实,"要点"、"原因"、"对策"三方面的内容,即是试题的主要要求:
"要点"往往是第一题的要求;"原因"是第二题的内容(现在经常单独出题考查"原因");而第三题的文章写作,往往离不开"原因"和"对策"两个重要内容。
就目前考试情况来说,不论试题如何出,其答案往往离不开"要点"、"原因"、"对策"这三大方面。
如果有的试题提出新的答题要求,那么,应根据具体试题的要求,在精读时从资料中找出新的答题素材和线索。
申论复习诀窍:
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
申论考试中,要非常注意申论的写作形式,对总体的把握更要谨慎,如果可以在平常的申论练习中,在对申论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养成列草稿的习惯,这样对在申论考试过程中把握考官要点、深入分析、节约时间,平常的练习很有帮助。
下面,我根据最近几年的申论考试经验,总结出公务员申论考试过程中,最适合考生作的一套列题纲和写作方法,可以轻松让您的申论突破60分!
一:
列题纲
审题、立意后不可马上就动笔写。
而是要概括构思的轮廓、总体的思路、文章的布局,先列提纲作为写作依据。
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心里有数,便于宏观控制;
第二,可保证快速成文;
第三,不跑题。
因此,考生要养成写文章先列题纲的习惯。
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
(2)总论点
(3)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对应的材料(是否围绕总观点;是否重复;是什么关系:
并列层进、哪个分论点对哪个材料)
(4)论证方法
(5)论证结构
(6)开头、结尾
(7)各部分大体字数
显而易见,提纲就是立意、布局、思路的具体化。
提纲一列,就仿佛文章已经在你面前了,就可以从从容容动笔了。
很多考生怕麻烦,不愿意列提纲。
不列提纲很容易信马由缰,写到哪儿算哪儿,或者还有不少考生仅写一半,收不了尾。
这除了时间因素之外,大多与不列提纲有关。
其实,列提纲极其简单,不要想得那么复杂。
在卷子纸背面,用铅笔画几个方块儿(写几段就画几个),中心思想写上几个字,每段大意写上几个字,每段大致多少字,名人名言写进哪一段(一般在最后一段),也就可以了。
行文的时候,边写边对照着看,同时允许随时修改。
二:
拟标题
标题在全文中非常重要,标题列出后的最佳效果是使人读来觉得"触目惊心"。
从标题字数的多少,韵味的有无等,可以感受和判断作者写作水平和风格。
(一)要求
从内容上来要求,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必须反映中心论点。
而且,标题要力求醒目、简练。
(二)形式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
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
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
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
寓意指暗含的深意。
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
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
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
从某事某人谈起。
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
其次为寓意型标题。
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三:
开头的方法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申论文章的开头,如同一支乐曲的定调,对全文的格调、结构都很有影响。
文章的开头部分不等于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它有时可能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然段,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自然段。
开头的类型常用以下几种: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
例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头:
自古成大器者,多为虚怀若谷,兼容并蓄之人,而嫉贤妒能,恃才傲物之辈,则鲜有成事者。
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
例如《取法乎上》一文的开头:
唐太宗《帝范》中有句话很耐人寻味: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
"意思是说治学、做事只有以高标准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达到高水平。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
例如:
"杀鸡给猴看"常被作为警世的手段,被某些人反复运用。
然而我却有几分疑惑。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例如:
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政治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需要的不是袖手旁观、冷眼而视的观察员,而是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勇于献身的气概;需要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决心。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例如《吸收与给予》的开头:
人们热爱绿树,因为它带给大地生机,带给了人类幸福。
然而,绿树了这一切必须深扎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有人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5斤之多。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要给予就绝不能离开吸收。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四:
结尾的方法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
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例如《从泡沫到陷阱》的结尾:
因此,对于那些曾经付出惨痛代价的网络从业的先驱们来说,上述朴素的道理就显得更加珍贵。
因为,这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毕竟是你们有志于安身立命之所,如何保障互联网世界的纯洁与和谐,与不断开拓互联网业务同等重要。
因此,花大力气去填平目前网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诚信缺失的陷阱,可算是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项当务之急。
又如: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二)深化主题。
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结尾:
没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近段时期,日本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群众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涉日游行活动,对于广大群众和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是充分理解的。
但是,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一定要冷静理智,依法有序。
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
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如文章《不能让讲诚信者吃亏》的结尾:
讲诚信,是我们的社会应具备的美德。
要想让人们都讲诚信,除了在法规上制约不讲诚信的人,在道义上谴责不讲诚信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措施,一定的社会氛围,鼓励讲诚信的人,不让他们吃亏。
我们除了在道义上让讲诚信的人得以彰扬之外,在具体实惠上,虽不是一定给讲诚信者以物质奖励,但至少不能让他们因诚实受到政治的、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损失。
对于讲诚信者本人来说,可以不提这些条件,但整个社会舆论应该保持公正的立场,为他们设身处的想一想,为讲诚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又如:
万事善为首,百善爱为先。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柔,少一份粗鲁;多予理解,少加抱怨;多伸援手,少抄袖手,用爱演绎真情,用善温暖心灵,幸福、美好就会永驻人间。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
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这样一篇文章《谈合作》的结尾:
古诗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人贵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善于和别人合作,才能创造出事业中的"雪中梅"来。
又如: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坚持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成为生产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浪费一点资源,数额就非常巨大;每个人节约一点资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形成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责、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力的良好风尚。
借意抒情
例如《环境--生存的希望》一文的结尾:
为了我们拥有的楼宇,为了我们正陶醉的霓虹,为了这历尽艰辛的人类文明,为了我们的未来,别再让自私的欲望充塞头脑了,重新面对我们的世界吧!
用爱心去抚平大自然的创伤吧!
因为只有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我们的生存才有希望。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
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
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
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申论备考得分点--让你多得10分
1.作答第一原则:
答案从材料中来。
自己背诵大量背景知识写上去不一定得分,还影响思路,偏离主题。
不要浪费时间背诵所谓的答案,要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快速驾驭材料,吃透材料,然后让答案从材料中自己走出来。
节省下的时间,用来背诵十七大中的经典语句,可以帮你在提出对策和文章的写作上至少提高2分。
2.用黑色签字笔答卷。
因为黑色签字笔扫描到电脑上最为清晰,可以得到至少2分印象分。
对于封闭式阅卷的老师来说,身心的疲劳可以想象,所以如何让老师看到你的试卷时不疲劳,这就是字迹清晰加上文字的颜色醒目。
3.申论没有固定答案,答案从考生中来。
从所有申论试卷中抽出3000份试卷,进行试阅卷,然后评出三个等级,把上等、中等和下等试卷的共性分别总结出来,就成了三种评分标准。
所以,不要惧怕你的申论试卷没有没有照应上所谓的申论试卷答案,因为答案可能就来自与你的试卷。
直抒胸臆,果敢的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4.申论热点不是关键,技巧才是硬道理。
掌握申论热点不一定能拿分。
比如去年,很多考生和老师都猜中是生态文明问题,结果申论平均成绩出来只有30几分。
也就是说,申论热点固然重要,但是不掌握申论答题策略和方法,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是不行的。
只有热点+技巧才能拿分。
现在开始熟练答题套路和破题角度,能帮你提高至少5分。
5.申论阅读材料的思路:
现状+原因+问题+对策
阅读前先看题,阅读时要有思路,只有带着目标去摸清材料脉络才能庖丁解牛。
阅读得分,记住两点:
第一,用铅笔在试卷上划出重点句,分清现状、原因、问题、对策;第二,将核心的环节和观点在草稿纸上列出大纲。
阅读过程就是作答过程。
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思路,可以助你在思路清晰和快速答题上赢得先机。
6.考前18天提高申论分数(至少提高5分)方法:
第一步:
阅读--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光明日报)或者半月谈文章,熟读,掌握规范的语言和通用语言。
比如"深入贯彻……精神""积极预防、妥善处置""规范行政程序提高政府公信度"等等。
第二步:
用历年真题练笔。
这里面要强调两点。
首先是练笔,必须写才能掌握和提高,不写就基本等于没有学习。
第二,一定要用真题练笔,因为真题才是出题者的思路,而市面上的模拟题虽然很可能会命中热点但是答题思路偏离出题者的既定思路,那么你的答卷就是差卷。
第三,评卷。
写完的试卷一定要请老师或者在政府任职的亲友来阅卷,点评你的优越,只有这样才能有提高,才能拓展思路,纠正误区。
7.观点。
申论答题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鲜明的观点,这才是胜出的砝码,是关键得分点。
有思维有见解,有创新精神的文章可以用自己的与观点鲜明的光芒掩盖语言辞藻的不足,用思维的魅力为自己赢得宝贵的加分。
申论五段论:
引、申、议、策、合
要写好申论论证,首先必须把握好论证的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只有结构恰当,文章才能有序、完整、合用。
许多考生因为论证的经验不足,对于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所以拿起笔来就发愁。
其实,申论论证作为"公务文章",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固定格式和规范,写的人那样写,看的人那样看,已经成了一种大家默认的行文习惯或规则。
考生只要按照那种固定的结构去写就可以了,既不需要别出心裁,更不允许随意安排。
从大的写作思路上说,申论论证必须包括三个部分: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引论是文章的开头,是引用材料提出论点的部分;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部分;结论是文章的结尾,呼应论点,得出结论,并上升到政策和理论的高度。
从具体的段落、层次安排上说,最常见的结构方式就是申论论证五段论:
引、申、议、策、合。
引:
开头第一段,引用给定资料中的典型材料或有关理论材料,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申:
在第一段的结尾,或者单独第二段,用一句话申明自己的论点。
议:
分析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策:
针对每一条原因分析,提出对策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论证。
每条对策最好单成一段。
这部分还有一个调节、符合规定字数要求的重要功能。
如果你的文章字数不足,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确保字数符合要求。
合:
文章的结尾呼应论点,得出结论,并上升到政策和理论的高度。
这个"五段论"虽然简单,但是实践证明它非常好用,而且也比较容易掌握。
在具体作答的时候,考生可以直接套用这个段落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文章结构不合理的毛病,还可以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下面是一篇按照"引、申、议、策、合"五段论结构组织的申论论证范文,供大家参考: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大标题就是论点)
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
(引:
开头引用概括事实的材料)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分析过渡):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
(申:
段尾引申出论点)
重特大事故频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过渡句)
首先,中央政令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是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为了遏制事故频发势头,中央出台了许多法律、政令。
然而,一方面是国务院三令五申,另一方面却是有关主管部门的官僚主义,仅仅停留在发发文件、开开会议上,企业自然更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议:
分析问题原因1)
其次,政府部门执法不严格、监管不扎实、责任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矿无证开采,常年超产,有些非法矿山甚至在监管人员"鼻子底下"开采。
"知道不知道?
知道为什么不管?
管,为什么不听?
"李毅中对一些执法人员的质问,可谓击中问题的要害。
官煤勾结,官员入股,权钱交易使个别监管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分析问题原因2)
再次,一些企业利欲熏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麻木不仁。
有的矿主为了一己之私,明知生产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却不采取任何措施,反而鼓励工人快干多挖。
更有甚者,私自关闭报警系统。
这些矿主无疑成了矿难的帮凶。
(分析问题原因3)
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落实;不是没有监管,而是监管不到位;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这种在生产中只看到金钱看不到生命,只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与时势不符,与中央精神相逆,必须进行彻底纠正和全面清理。
(总结问题原因)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面对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过渡句。
联系论点,过渡到提出对策)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首先必须鞭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安全生产责任大如山。
落实中央政令,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抓工作不能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一定要敢抓敢管,抓实抓严,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
(策:
呼应论题,提出对策1)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监督。
工作中,我们并不缺乏制度,但在不少地方,制度却成了一纸空文。
制度写在了墙上,挂在了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制度源于实践,凝结着血的教训。
因此,我们在忙于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严加惩罚,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策:
呼应论题,提出对策2)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还必须摆正人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需要速度,但人民更需要安全。
领导的政绩、企业的利润等与人的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作为官员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企业绝不能忽视安全,唯利是图,本末倒置。
(策:
呼应论题,提出对策3)
总之,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和谐。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