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64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找一找,读一读。

  (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

(板书:

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

(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

  引读:

运河像……(板书:

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

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淼:

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

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

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

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

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

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

“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

(“特别”。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启发想象:

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

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

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

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

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

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习作一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