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河北省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加快石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三五”省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刚要》,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我省石化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
拥有华北、冀东、大港三大油田,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为建设沿海石化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毗邻山西、陕西、内蒙等煤炭大省,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良好条件。
南堡、长芦、大清河等盐场是我国主要的海盐产地,年产原盐550多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宁晋地下井盐矿储量超过千亿吨。
磷、钙、镁等矿的蕴藏量也比较丰富。
(一)产业基础
1.总体规模较大
“十二五”期间全省石化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2%。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0.4亿元,是仅次于钢铁、装备的第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国内各省市第九位。
表1:
河北省石化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年份
主营业务收入
同比
增加值
同比
利润
同比
2011年
4554.73
33.18
1374.5
11.9
247.8
33.6
2012年
5076.50
7.7
1527.8
9.5
304.3
11.6
2013年
5707.1
3.7
1506.5
4.9
328.1
8.9
2014年
5731.27
0.42
1490.2
3.9
264.04
-19.28
2015年
5527.3
-5.0
1380.4
6.1
177.6
-33.7
年份
销售产值
同比
出口交货值
同比
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
2011年
4497.2
30.8
135.3
23.8
644.9
26.1
2012年
5563.6
11.8
161.9
19.7
937.5
45.4
2013年
5760.2
2.7
163.6
1.1
1226.4
30.8
2014年
5884.05
1.19
168.27
4.03
1307.5
6.6
2015年
5831.1
-2.2
169.1
0.4
1370.5
4.8
表2:
2015年主要省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表
省份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排名
山东
299079616
1
江苏
202054939
2
广东
75439254
3
浙江
66969688
4
辽宁
64543373
5
河南
52063987
6
湖北
51548320
7
四川
42644555
8
河北
41484253
9
(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口径)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化学矿采选业为代表的采掘业占比由2010年的7.98%下降至2015年的3.96%,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学原料、精细化学品、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的33.61%上升到2015年的44.22%,高耗能、高污染的肥料、化学农药、染料等产品占比由2010年的13.55%下降到2015年的10.85%。
从四大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及炼焦等采掘业和初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稳步下降,分别从2010年的16.32%、40.00%下降到2015年的9.81%、26.40%,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橡塑加工业占比逐年增加,分别从2010年的27.10%、16.74%增加到2015年的38.22%、25.57%。
表3:
“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产业结构变化表
行业名称
结构比例(河北)%
结构比例(全国)%
2010
2015
2010
2015
采掘业和初加工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7.88
3.89
11.40
7.20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
31.41
26.13
27.31
22.36
化学矿采选业
0.10
0.07
0.32
0.43
肥料制造业
7.53
7.16
6.50
7.21
高技术含量、深加工业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21.37
25.21
14.49
18.73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
8.63
13.07
8.59
12.19
化学农药制造业
1.86
1.87
1.85
2.36
涂料制造业
1.95
2.61
2.62
3.18
颜、染料制造业
2.21
1.82
1.29
1.30
合成材料制造业
3.12
3.94
9.40
10.08
合成纤维单体(聚合)体制造业
0.16
0.66
2.28
1.63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
3.61
5.94
5.60
4.62
橡胶制品业
10.21
11.83
6.88
7.74
(注:
以各行业占全部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计)
表4:
2010—2015年石油化工四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变化情况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6.32%
16.06%
17.19%
16.40%
16.11%
9.8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40.00%
36.79%
34.33%
29.35%
26.05%
26.4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10%
32.03%
31.84%
34.63%
35.95%
38.22%
橡塑制品业
16.74%
15.12%
16.64%
19.63%
21.91%
25.57%
(注:
以各行业占全部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百分比计)
3.产业集中度较高
2015年全省192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前10位的企业占全行业的31.05%。
旭阳集团、河北诚信、唐山三友、开滦能源化工、冀衡集团、阳煤正元等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分别列入国家相关规划,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基地、任丘石化基地框架基本形成。
产业园区化、循环化发展加速,邯郸新型化工园区、冀衡循环经济示范区、唐山南堡盐化工基地、张家口中国化工北方氯碱基地等一批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产品链条日趋完整。
衡水的工程橡胶制品、华戈化学的DSD酸、井陉的钙镁系列产品、景县的钢丝编缠胶管、雄县的乳胶制品等一批特色化工产业集群继续壮大,在国内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省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落后装置,加强内部管理,延伸产品链条,增加环保投入等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2015年,石化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44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31.75%,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明显下降。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省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86.64亿元,年均增长22.67%,其中2011-2013年增速较快,年均增长近38%,2014、2015年增速放缓,分别增长6.6%和4.8%。
中石化石家庄分公司8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中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中海油中捷石化形成600万吨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千万吨项目正抓紧推进;阳煤正元渤海新区60万吨氨醇联产、沧州旭阳己内酰胺、开滦能源化工百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相继投产或投入试生产。
产业布局明显优化,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6.市场前景广阔
我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区位和市场优势明显,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的市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大宗石油化工产品的消费市场,为我省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腹地。
(二)主要问题
1.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适合在沿海布局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缓慢,曹妃甸石化基地尽管已列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方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龙头项目落地。
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重大项目少,高端项目少。
石家庄、任丘等内陆石化产业基地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的推进较慢,产业链条没有打通。
尽管国家明确要求石化产业要走园区化、循环化的发展道路,但我省上千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的大部分处于分散布局状态,难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工作进展不理想。
2.产品结构有待提升。
尽管“十二五”期间,我省原油加工能力有所扩大,但标志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乙烯、芳烃等大型石化联合装置尚未取得突破,形成了产业链的中梗阻,制约了下游有机化工原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的发展。
作为焦炭产能居全国第二位的煤化工大省,煤焦油深加工程度低、产品少,碳一化学品链条短,仅局限在氮肥、甲醇、二甲醚等几个初级加工品上。
作为现代煤化工标志的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五类产品中,仅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在我省有少量生产。
面向不同行业的功能性、结构性材料及医药、农药、颜(染)料专用中间体和助剂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材料占比明显偏低。
3.核心竞争力不强。
领军企业少,我省石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5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河北41家,而山东、江苏分别为104、53家。
创新能力弱,1921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中,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仅有唐山三友、中国乐凯等5家,省级中心为49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8%。
拳头产品不多,除烧碱、纯碱、PVC等大宗传统化工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外,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少,市场话语权不足。
经济效益差,2015年我省石化产业百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有3.32%,与全国4.93%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远低于福建的10.25%、山东的7.59%、江苏的5.96%。
特别是2013年以后利润总额逐年下降。
4.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石化产业能耗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固有特点,在国家实行能耗总量和排放总量双重控制,特别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使得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日益凸显。
加上我省石化产业布局较散,难以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推进园区化、集约化、清洁化生产。
(三)面临形势
1.国际形势
未来五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复苏时期,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石油需求难有大幅反弹。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大宗石油化工产品市场已趋于成熟,增长速度平缓,收缩大宗基础产品业务,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必然选择。
石化产业的竞争力已经由国家竞争力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大型跨国公司仍然是全球石化产业的领导者。
发展中国家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发达国家正加大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市场渗透和生产能力的转移。
基于我国目前基础产品趋于饱和,高端产品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实际,必将为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世界石化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和剧烈震荡,将对今后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全球发展面临绿色机动化、城市化、洁净水需求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大趋势,企业市场策略必然要围绕低成本能源、高科技技术、市场需求及环境需求来展开竞争。
2.国内形势
总的看,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时期石化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增速下调,产能过剩,环境资源约束挑战,同时也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行业仍处于优化调整、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是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专用化学品缺乏的结构性失衡同时并存。
一方面,多数传统石油和化工产品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产业结构同质化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装置开工负荷较低。
另一方面,高端专用化学品相对短缺,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
产能过剩大幅拉低了市场价格,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剧了无序竞争与资源浪费,造成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二是成本增长较快与安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双重压力同时并存。
受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安全环保投入较大等影响,产品销售成本明显上升,增加了企业负担,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社会对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法规与政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但对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盈利能力不高、资金相对短缺的企业来说,短期内增大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与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并存。
与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技术集成和工程转化能力较弱,已成为行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制约。
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支柱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创造了不断增长的需求。
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推进,农业、建材、汽车、纺织、轻工等相关产业都对石油和化工产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得到改善,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对高端化学品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增长,为中外企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是国家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与政策措施,鼓励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质能、高端专用化学品以及现代煤化工等新兴化工产业,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创新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强劲动力。
我国已形成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的独立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贯穿上中下游、可生产6万多个(种)产品的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建设了一大批管理优化、特色突出、配套齐全、产业关联度高的化工园区及产业基地,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旺盛活力和强大动力。
(四)发展趋势
石化行业属技术密集行业,是产业技术经济领域竞争之地,大批新技术、新兴产业将随着社会科学进步不断快速发展。
我国石化产品特别是以烯烃、芳烃为代表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长期供应不足,而且市场需求还在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同时,产业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园区化、循环化将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现代煤化工和新型农用化工成为新的发展热点,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以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三废”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化工”正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表5:
“十三五”期间石化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
发展方向
重点领域
石化产业优化
炼油、烯烃、芳烃、有机原料
化工新能源
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醇醚燃料(燃料甲醇/燃料乙醇/二甲醚/聚甲氧基二甲醚)、煤炭分质利用、生物质新能源(生物基燃料乙醇、生物柴油)
化工新材料
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高性能橡胶材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高吸水性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
传统化工升级
化肥、农药、氯碱、纯碱、轮胎、无机盐重点产品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加速崛起的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做大做强石油化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有序发展盐化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的思路,坚持扩大规模、延伸链条、集约集聚、循环发展。
通过加快园区、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规模扩大,产品链条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集约集聚,循环发展。
按照“集约化、基地化、园区化、绿色化”的发展思路,推进石化企业入区进园,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科学构建产业链条,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产业链之间的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批创新工程、组建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推进产品结构性调整,加快石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石化产业发展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政策引导,错位发展。
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河北省新增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目录》要求,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引导产业向沿海和园区集聚。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差别化、特色化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坚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意识,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加快化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进程,综合运用化学、化工、环保、生物、信息等技术,全面推进化工产品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使用的绿色化。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
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9.8%左右。
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
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
2.布局优化。
到2020年,曹妃甸石化基地框架基本形成,形成3000万吨以上原油综合加工能力;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以PVC、己内酰胺(尼龙)、TDI、MDI(聚氨酯)、聚丙烯、聚酯为主的合成材料产业集群。
沿海地区石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38.3%提高到45%以上。
园区、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70%以上。
3.创新能力。
到2020年,研发经费(R&D)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以上。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100家以上。
精细化学品占比达到60%以上。
4.节能减排。
“十三五”期间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降低10%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
三、重点任务和实现途径
紧紧抓住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沿海石化基地等机遇,按照国家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创新产品、创新管理,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在化工新材料及功能性材料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弥补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依靠基地建设,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努力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优化石化产业、提升传统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壮大化工新能源为发展方向,按照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现有石化企业优化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新技术应用和现有企业挖潜改造,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解决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一)推进基地、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向沿海转移、向园区集中,加快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京唐港石化产业园区、沧州渤海新区的建设步伐,建设大型沿海石化基地,加速产业聚集,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努力实现炼油、乙烯、芳烃等石化产业一体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石化产业的集中度和产业链延伸发展。
全面提高化工园区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水平,完善监管制度和配套设施,应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园区安全环保风险防控体系。
整合化工园区能源供应系统,突破体制约束,跨越行业壁垒,实现化工和电力行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提高园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园区水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加强化工园区规划环评和规划安评,强化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保护,建立“责任关怀”体系和制度,树立“绿色化工园区”示范典型。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公用工程配套、辅助工程齐全、产品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支持衡水工程橡胶、雄县乳胶制品、景县高压钢丝编缠胶管、井陉钙镁产品等特色化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1.重点发展石油化工。
把推进曹妃甸石化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炼化一体化为主体,以原料多元化加工为补充,坚持以化为主、以油为辅,采用先进的炼油工艺与装备,提高对劣质原油的适应性,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促进芳烃-乙二醇-聚酯一体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3000万吨以上炼油、300万吨PX生产规模,配套建设市场急需的高分子材料、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生产装置,加快乙二醇、苯乙烯、丙烯腈等高进口依存度产品的发展,提高有机原料的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功能性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形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
同时,围绕建设华北重要的合成材料基地,推进沧州渤海新区化工基地和任丘石化基地建设,在适度扩大炼油能力的同时,重点发展聚氯乙烯、聚酯、聚氨酯、己内酰胺及中间体,大力发展功能性树脂,积极开发新型特种合成材料,到2020年形成400万吨以上合成材料及中间体生产能力。
继续推进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建设,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40万吨己内酰胺、30万吨环己酮、轻烃综合利用及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
努力提高炼油行业副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全省成品油质量升级。
2.调整提升煤化工。
焦化,严格控制焦炭生产能力,压减过剩产能,加快干熄焦改造步伐,强化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碳一化学品、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工艺装备水平提升和产品升级。
煤制气,在渤海新区临港化工园区、曹妃甸石化基地等合成气需求比较集中的园区、基地,鼓励建设大型煤制气中心,加快推进沙河正康能源480万标准立方米/日高效清洁燃气项目建设。
现代煤化工,加快发展煤制乙二醇,稳步发展煤(甲醇)制烯烃和丙烷脱氢制丙烯,提升非石油基烯烃生产能力,在沿海地区适时布局建设煤制芳烃装置。
继续推进唐山、邢台、邯郸、沧州煤化工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
加快清洁煤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燃煤成本。
3.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
以环境友好、性能优良、高附加值为目标,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加快农药、医药、涂料、染料等专用中间体和助剂产品发展,开发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性产品和原料、面向装备制造业的结构性材料、面向纺织行业的专用产品及原料、面向医药领域的中间体和助剂、面向高速铁路的工程塑料、面向航空航天的高性能纤维、面向新能源的膜材料等。
重点发展环保型脲醛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航空航天用胶粘剂、太阳能电池用胶粘剂、风电用胶粘剂等高性能胶粘剂,加快发展替代石油基胶粘剂的有机硅胶粘剂;发展聚丙烯酰胺、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等有机絮凝剂、聚天冬氨酸等环保型缓蚀阻垢剂、壳聚糖等天然高效螯合剂和絮凝剂等高端水处理剂,无毒增塑剂、无卤阻燃剂、无铅热稳定剂等塑料助剂,高性能含氟、含硅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酸类、葡萄糖类等天然产品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发展生物法番茄红素、D-核糖、糖醇类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