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176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docx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

崔鹃鹃

【摘要】城际站点发挥了一个“放大器”的功能,为城镇提供新的区位优势,推动地区的集聚与扩散,成为空间发展的新触媒。

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指出对外交通具有决定经济地位、推动职能完善及空间的优化等主导影响力。

最后,从产业、人口、交通、资源等四个层面分析阳澄湖城际站建设对巴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并以此提出巴城镇空间结构模型和发展设想。

【关键词】城际铁路;设站城镇;空间格局;巴城镇

中国的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城铁)的建设始于2008年8月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

基于其突出的比较优势及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陆续规划了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长株潭、成渝、中原、武汉、关中、北部湾、海南、海峡西岸群等11个区域的城际铁路,城镇密集地区真正跨入了“城铁时代”。

城际铁路更加注重城市组团之间、城镇群内小城市及重要城镇的中短途连接,注重构建都市圈之间和内部城际客运系统,与周边城镇群的良好对接,它带来城镇群内部通勤速度和资源流通性的提升意味着纳入其系统中的中小城镇传统空间格局的变革:

在区域层面城铁为其提供新的区位优势,使其参与到区域分工中,成为城镇群的新节点;而在城镇层面,城铁对土地开发具有拉动作用,催生了多中心格局。

因此,本文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通过研究城铁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分析其对巴城镇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巴城镇空间发展的组织方案和发展设想。

1.城际铁路:

空间发展新触媒

依据“城镇政体理论”(UrbanRegimeTheory),政府、市场、社会是影响城镇空间发展的三大主体。

在城铁建设进程中,政府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调配资源使用权,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资金筹备和资源投入,并在公共权力的使用上争取社会的积极支持,从而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增长联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城镇空间。

因此,可以说城铁建设包含了政府力、市场力及社会力的作用因子,成为影响设站地区空间发展的新触媒。

1.1区位新优势

图1设站城镇区位条件改善概念图

城际铁路以其高效的运营速度,为其提供新的区位优势,成为引发城镇循环开发的重要诱导剂和强大触发力。

首先,从时间上拉近城镇与中心城市的纵向联系,加速经济要素由中心城市向城镇的流动;其次,从空间上拓宽城镇的经济活动范围,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参与分工协作。

这种时空收敛效应为城镇与相邻城市既有关系的转变提供契机,在大运量交通的支撑下,城镇与周边城市可以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方面建立起共享机制,使设站城镇成为各经济要素转移的优选地,推动沿线城镇群内部产业、就业、居住和基础设施在空间上的结构调整,相应地带来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化。

1.2发展新方式

城际站点因其高可达性的特点,扮演着“放大器”的功能,将城镇的通勤范围、影响区域以及资源获取能力不断放大,这种“放大”特性使城际站区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对城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产生强烈的吸引作用,尤其表现出对高附加值、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度的集聚作用,从而引发站区周边放大器式的扩张。

城际站对产业的吸引仅是集聚作用发挥的初始,其内聚力通过成本的节约、利益的增长推动其集聚效力向更大尺度的空间扩散。

在这种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站点地区规模不断,另一方面站点与周边地区、中心城镇的联系得以增强,导致设站城镇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因此,城际站点是设站城镇重要的新集聚因子,从本质上引导着城镇空间的发展。

2.对外交通方式转变与巴城镇空间演化关系解析

2.1水运交通时代的巴城空间发展

(1)水运四通八达,长三角洲卫星城镇

巴城地区自古河道纵横交错,水上行船四通八达,水运是该地区早期对外的主要交通方式,由张家港、西杨林塘沟通昆山、常熟、太仓、上海等地。

因水运交通的便捷通达,巴城历来是沪虞、苏太的通衢,为昆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业繁华重镇。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廉价的航运成为货物运输的优良通道,巴城冲破单一农业经济束缚,走农工副综合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以纺织、建材、轻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镇,成为长三角洲对外开放卫星镇之一。

(2)集镇逐水而兴,三镇离散分布

图21987年三镇空间关系现状图

图片来源:

昆山县县域规划(1986-2000)

巴城依水而筑、借水兴城,集镇空间形态与水系走向不谋而合。

集镇沿着张家港、西杨林塘交汇处蜿蜒就曲发展,而巴昆公路的通车使得集镇追路向南拓展,团块状的空间形态逐渐形成。

而巴城、石牌、正仪三镇在空间布局上呈现离散孤立发展之势。

首先,水运以速度慢、气候影响力强等天然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继三镇之间的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其次,三镇对外水运航道各成体系,巴城以张家港、杨林塘为主要航道,石牌有七浦塘、茆沙塘,而正仪则依赖于北部娄江,三镇围绕其各自的水系封闭式发展;第三,陆路交通修建多以支线为主,难以整体改善巴城、石牌、正仪三镇之间的日常联系,因而三镇地理位置上虽近在咫尺,实则联系甚微,空间上总体表现为零散分布的局面。

2.2公路交通时代的巴城空间发展

(1)双线公路格局,旅游度假城镇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昆山市全面实现市域乡镇公路的“灰黑化”工程,巴城镇形成由昆北公路、阳澄湖公路组成的双线格局。

公路干线的建成,推动巴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城镇建设发展的重新定位,由新型工业镇转变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新型旅游城镇,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龙头、旅游业为主导、工业为支柱的国民经济新格局。

但由于巴城旅游开发起步较晚,且其所处区域的旅游资源同构性较强,巴城尚未形成旅游品牌效应,一直处于周庄、锦溪、淀山湖等南部水乡古镇发展的“阴影区”内。

(2)双中心现端倪,三镇等级分化

公路双干线的发展引领巴城空间从点状到跳跃式发展,确立了巴城中心镇发展的空间框架。

依托阳澄湖公路,阳澄湖沿岸进行旅游开发形成新中心,以城镇和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双中心格局初见端倪。

同时,交通的发展也波及到三镇之间的关系。

正仪作为同在阳澄湖沿岸的城镇,由于镇内多种交通方式(沪宁铁路、312国道、娄江河)组合加持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阳澄湖的旅游开发相比巴城也略高一筹;而石牌地理位置的不利加之交通的落后(仅昆北公路过境),造成其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

总体来说,三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更多表现出相互竞争,形成正仪最强、巴城次之、石牌最弱的等级分化之势。

图31996年巴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41996年三镇空间关系图

2.3快速交通时代的巴城空间发展

2003年巴城镇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巴城镇、石牌镇建制,以原两镇行政区域和原正仪镇娄江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巴城镇。

(1)十字公路骨架,生态特色城镇

90年代后期,巴城交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高速公路成为区际联系的重要纽带,镇域内由苏昆太、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形成一横一纵“十”字形高速公路骨架。

此外,一批放射型的城市干道或快速路如干线公路312国道、长江北路等相继建成或升级改造。

快速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巴城的可进入性、满足了旅游发展的需求,同时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了阳澄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统筹开发,一系列利好因素推动巴城旅游开发向深度发展,旅游项目类型愈发多样化、个性化,确立起巴城阳澄湖的品牌认识度,建立起以阳澄湖和阳澄湖大闸蟹为特色的巴城旅游品牌形象,向休闲旅游生态特色城镇迈进。

(2)一带三片多点,呈跳跃式拓展

快速交通体系的形成,引导城镇空间结构向外向型发展。

巴城空间拓展突破昆山视角,逐步“重视巴城在区域群体空间中的作用,提出空间结构、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实现与周边建设区域的有机协调发展”。

图52004年巴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交通体系的完善将镇域空间紧密联系成一体,形成“一带三片多点”的空间结构。

旅游品牌形象的建立,使得沿阳澄湖的旅游度假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巴城西岸的新兴带状生长空间;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心镇区以其综合服务功能作为镇域内的主中心,正仪和石牌片区以生态保护和工业功能形成两个次中心,由此构成“一强两弱”的单核格局;城镇空间依托交通干线迅速发展,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巴城镇东部工业园跳跃式拓展在城北路与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互通口布局,高速公路出入口成为新兴生长空间的首要选择,工业区和市属发展用地、新建居民点等跳跃式地拓展空间在镇域内形成多点。

2.4交通变革下巴城镇空间演化的启示

巴城镇空间历史演化的过程表明,交通地理位置的变化,决定了巴城在区域经济格局的地位,推动城镇职能更加完善,城镇空间更加优化。

同时,随着交通骨架的形成架构出巴城镇一带三片的整体框架,交通因子是影响其空间结构的主导力量,决定了巴城镇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表5—1巴城镇各主导交通时代空间发展特征

时代划分

时间区段

对外交通主导方式

高度关联城镇功能

重要城镇拓展区域

城镇空间发展模式

三点空间关系

空间特征

水运交通

1987年前

张家港、西杨林塘水运

商业、运输工业

巴城镇区

临河点状布局

离散分布,联系甚微

内聚型

公路交通

1987~1996年

昆北公路、阳澄湖公路

工业、旅游业

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沿湖沿路带状拓展

等级分化,相互竞争

外延型

快速公路交通

1996~2008年

昆太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

旅游、工业

软件园、东部工业区、民营工业区

环型填充

三点一强两弱,分工合作

外延型

3.城际铁路对巴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对策

沪宁城际铁路建设的首要目的在于增进核心城市间的通达性,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这对于相对落后的城镇地区来说,如何抓住机遇,让经济搭乘城铁快车成为核心命题。

阳澄湖城际站落户巴城,使巴城成为与上海联系最为紧密的城镇之一,与昆山市区、嘉兴、杭州等大城市拥有同等的辐射效应,推进巴城深度融入长三角发展格局中。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巴城在区域格局中的发展机遇,针对巴城自身特色,依据对外主导交通模式,确定城镇功能定位,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为巴城新一轮发展提供原动力。

3.1加速产业转移,提升三产能级,因地制宜创产业新高地

目前,巴城镇形成一三产良性互动,二产基础夯实的态势,阳澄湖大闸蟹、软件产业、电子通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巴城产业名片,但还面临着产业纵深发展不足、附加值低及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等问题。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城际站建设带来的机遇,巴城应因地制宜地“搭乘”城铁,开创全新发展格局,形成梯次互补的产业新高地。

第一,注重服务上海的产业选择,抓住城铁机遇,以本身的资源禀赋和突出的附加值,为上海提供配套服务;第二,注重巴城成长性产业及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借力城铁,推动制造业、软件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向研发领域转型;第三,注重巴城既有资源和城镇发展方向选择,发挥城际铁路催生旅游优势,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将巴城打造为长三角核心区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因此,沪宁城铁导向下的巴城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软件业以及相关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休闲产业等产业体系。

表5—2城际铁路建设后巴城镇产业调整指引表

城际铁路建设前

城际铁路建设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构成

螃蟹养殖

葡萄种植

光电产业

装备制造业

观光旅游

软件产业

高效农业

观光休闲农业

高端制造业

光电空港产业

休闲度假

软件开发

商务办公

创意研发

生态居住

产业定位

基础产业

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

基础产业

配套产业

主导产业

产业目标

——

——

——

规模、品牌

集群、高端

健全、提升

图6巴城镇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在城铁带动下,结合现有阳澄湖旅游度假区拓展至东阳澄湖、巴城湖、雉城湖形成湖滨休闲产业带,提升旅游产业层级;依托阳澄湖城际站和阳澄湖科技园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中发展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产业;软件创意产业园,抓住城铁建设契机,加强与周边软件园合作,构建融合企业研发、技术创新、工程设计、产品维修、广告传媒等生产型服务业的核心区域;石牌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围绕城铁建设带来的便利性,承接区域产业转移,促进本地区产业转型和能级的提升,形成以光电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主导的工业片区。

总体上,镇域中部和南部利用城铁带来的通达性,集中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北部依据现状发展工业,形成“南服北工,科文居中”的产业布局结构。

3.2催生外来人口,整合人口结构,多层次搭建居住新空间

城铁进程中,外来人口结构及人口素质呈现新特征。

首先,城铁催生了通勤人口及周期性居住人口,改变和丰富了巴城单一的就业人口现状,这部分人群周期性地居住在巴城,或者是钟摆式地往返于巴城与工作地,对于居住品质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交通便捷、环境优越、功能完善是他们对居住空间不言而喻的要求。

其次,城铁吸引高素质就业人口进驻巴城,推动巴城外来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目前就业人口的主要居住形式是单位集宿和个体租房,而针对其数量递增、素质提高的新特点,应关注其相对高品质的居住需求,打造集宿区、居住区相配套的居住空间,提供多层次的空间居住选择,完善居住服务设施配套,优化就业人口的生活环境,满足就业人口的居住需求,从而愿意安家在巴城。

表5—4城际铁路建设后巴城镇外来人口居住空间调整指引表

城际铁路建设前

城际铁路建设后

人口构成

就业人口

通勤人口、周期性居住人口、高素质技术人才、普通工人

人口特征

从事二产为主、三产为辅,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三产为主、二产为辅、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居住需求

无品质要求,解决生活基本问题

追求高品质生活环境,要求景观美、设施全、交通便利的居住空间

居住形式

集宿区、个体租房

高端生态住宅、普通商品住宅、集宿区

总体来说,居住空间的选址延续行政区划的格局,分为镇区、石牌、正仪三大片区。

由于通勤人口和周期性人口对居住空间品质度的要求,其相应的空间宜选择景观环境好、交通便捷、功能配套完善的区域,统观巴城全境可于镇区及正仪设置两大高端生态居住区,镇区可结合东阳澄湖布置适量的生态居住空间,正仪地区结合阳澄湖城际站设置面向区域的高品质居住空间;巴城就业人口大多集中于石牌工业区和镇区,可在石牌建设集宿区安置就业人口,镇区的就业人口则可分散化结合商品房开发解决居住问题。

3.3改善交通区位,完善公交体系,无缝换乘建集散新中心

图7巴城镇域公交线路规划图

随着近年来交通建设力度的加大,原来相对薄弱的镇域交通联系得到显著改善,巴城主镇区、正仪、石牌之间已经建成多条联系通道。

然而,镇域内的公交体系未能得到同步提升,阳澄湖站区共有5条公交线,多为通往汽车站、火车站的跨镇出行,并且阳澄湖站均为中间站,发车时间与城铁到站时间吻合度不高,仅一条品蟹免费接送专线在阳澄湖站设置起始站,站区换乘衔接以及旅游集散地的功能有待强化。

因此,为将城铁对城镇发展的带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利用城际站区的集散功能,应构建以阳澄湖站为核心的快速便捷公交换乘体系,以强化巴城与区域的对外交通联系及站区与既有城镇中心、旅游景区之间的镇域交通联系。

首先,构建巴城镇域范围内串联正仪、镇区、石牌三个片区中心的纵向公交走廊,提供巴城镇区、石牌街道至阳澄湖城际站的快捷公交联系,加强镇域三个功能组团间出行联系。

此外,为促进旅游交通集约化,发挥阳澄湖城际站集散功能,以其为起点,设置南北两条旅游公交线路。

南连南部水乡旅游区,方便游客中转,加强阳澄湖休闲度假区与南部水乡古镇旅游区的互动联系。

北往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为游客提供便捷、直达的公交服务。

3.4整合旅游资源,立足自身优势,以文为核创特色新空间

特色是搭乘城铁的前提,因此挖掘巴城传统历史文化、恢复巴城传统江南水乡特色、保护并合理利用五湖岸线,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脉、以文为核的理念,打造文化、自然及城镇三类功能复合的特色空间。

通过对巴城特色资源的分类评价,可以看出老街、遗址、阳澄湖水上公园及美食作为巴城的标志性特色,应对其进行积极塑造;而文化、度假、湖泊等方面巴城具有比较优势,应进行重点挖掘,拓宽巴城的特色类型,提升巴城的特色吸引力。

因此,依据其特色资源,将巴城的特色空间定位为“聆曲品食赏水乡,游湖串巷享慢城”,构建集“文化、休闲、生态、游憩”等多目标于一体、线性连续的复合特色空间。

表5—5巴城镇特色资源分类评价

资源类型

资源内容

资源评价

特色分类

独特性

影响力

文化资源

遗址类

绰墩山遗址、巴城老街、正仪老街、崇宁塔、南武城、东岳庙、春秋水城

●●

●●

标志特色

馆藏类

大凤湾战斗纪念碑与史迹陈列室、巴城革命建设史迹陈列室

基本特色

民俗类

小梅花戏曲团、阳澄湖民间文化艺术节、东岳庙会、龙舟活动

●●

基本特色

文化类

良渚文化、古水稻种植技术、昆曲文化

●●

●●●

优势特色

自然景观资源

湖泊类

阳澄湖、雉城湖、巴城湖、东阳澄湖、傀儡湖

●●

●●●

优势特色

农庄类

生态农庄、葡萄种植基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

●●

基本特色

景区类

阳澄湖水上公园

●●

标志特色

城镇环境资源

度假类

威尼斯假日酒店、玉山胜境、大上海国际高尔夫度假村

●●

优势特色

美食类

阳澄湖大闸蟹市场、第二大闸蟹交易市场、渔家灯火、阳澄湖蟹文化节、阳澄湖葡萄节、蟹肪苑、巴解路饮食街

●●●

标志特色

景观类

城市广场、精品街区、环巴城湖景观带

基本特色

3.5重构空间结构,催生双核格局,以水为媒创生态新空间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正仪、镇区、石牌构成的“一带三片”的空间格局,呈分散组团式发展,各片区联系不紧密,缺乏特色。

巴城河湖水网密布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南北方向上四湖相连阻断了片区之间的联系,客观造成了空间的分散化发展。

然而,换个角度而言,雉城湖、东阳澄湖、傀儡湖、巴城湖四湖相连恰好串联起正仪、镇区。

现代城市多将道路作为城市景观轴线,而在《重开城内河道记》中就有“夫地之有水,犹身之有血脉;河道塞,则风水伤;血脉滞,则身病,必然之理也”之说,古人造城多以河流为城市景观轴线,兼具排洪、生活用水、航运、景观、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因此,利用坐拥五湖的优势效仿古法、还原自然,不仅能处理好站点(商贸功能)、城(配套服务、旅游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石牌(制造业)三者之间的空间布局关系,还能达到打造旅游特色城镇的目的。

以五湖为两轴贯穿镇域,将巴城嵌套于湖水环绕、绿色相间的生态网络中,形成“五湖拥三区、两带串双核”,以水为媒、城景交融的城镇空间结构,引导巴城从混乱无序走向有机生长、从千城一面走向独具特色,构建有机融合、开敞紧凑相结合的城镇空间。

(1)三区

“三区”是指镇域内围绕旅游产业及现状功能形成的三个功能片区,即生态居住与现代服务业区、生态美食与休闲服务业区、生态工业与高端制造业区。

在未来发展中,各片区功能导入、发展规模、空间特色等都应在构建旅游休闲度假城镇的理念下进行,共同将巴城打造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度假胜地。

(2)两带

“两带”是指串联巴城镇域的两条蓝色轴线,分别是阳澄湖轴线以及由雉城湖、东阳澄湖、傀儡湖、巴城湖四湖相连形成的轴线。

巴城不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发展轴线,而以生态景观空间为轴线,展现出巴城水乡城镇特色所在。

未来巴城围绕五湖发展,在保障生态前提下,对五湖制定不同的特色主题,打造五湖特色滨水空间,推动巴城度假休闲产业的发展。

(3)双核

“双核”是指镇区、正仪两个生产生活集聚区。

镇区位于中心位置,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与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未来发展应着力与西部旅游空间的协调,镇域空间向西发展,将东阳澄湖打造成为城中内湖,围绕东阳澄湖设置休闲娱乐项目,推进城镇基本功能与旅游服务功能的融合。

正仪位于镇域南部,是阳澄湖城际站点所在地,直接受城铁效应的催化作用,未来发展应着眼于城铁,配套旅游度假休闲,发展成为面向区域的生态居住和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主导的新区。

表5-6城际铁路建设前后巴城空间发展动态分析

城际铁路建设前

城际铁路建设后

空间拓展功能

二产、三产并存主导

三产主导,二产配套发展

空间拓展方式

以用地扩张为目标

以结构打造为主线、节点提升为重点,减少空间扩张,扬长避短、稳健升级

空间发展规模

追求规模量持续增长

维持现有规模动态平衡,走精致发展道路

空间发展模式

环状填充式

镇区圈层式布局,站区重点突破

空间发展特征

外延型

内聚型

空间组织结构

一核一带三片

五湖拥三区、两带串双核

空间发展示意图

空间发展模式图

4.结语

对于相对基础较差的城镇来说,城际铁路的建设为其提供了改善地位的机会,也必将对其城镇空间格局和发展建设带来重大影响。

然而,能否从城铁获益,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预和规划配套成为决定因素。

因此,面对城铁机遇,保持清醒的认识,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坚持规划先行的机制保障,并在产业、居住、交通、特色塑造和空间结构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对策响应,才能充分发挥城铁的催化作用,实现大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涛,陈昭,朱鹏宇.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J].地理科学,2012(9)

[2]黎晴,徐泽.城际铁路对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的引导与反馈——宁波2030战略中的区域交通支持[J].城市规划,2012,36(8)

[3]戴帅,程楠.高速铁路对城镇群及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J].规划师,2011,27(7)

[4]张国华,李凌岚.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9(3)

[5]张咏梅.高铁建设对旅游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中国名城,2012

(2)

[6]顾永涛,辛兰.敢问“高铁时代”下设站中小城市路在何方——以内江市高铁枢纽站区规划设计为例[C]:

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

[7]李传成.高铁新区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8]戴帅,程颖,盛志前著.高铁时代的城市交通规划[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9]侯明明.高铁影响下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地区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上海:

同济大学,2008

[10]张俐敏.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11

[11]昆山市巴城镇镇志编纂办公室.巴城镇志[Z].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巴城镇人民政府.昆山市巴城镇总体规划(2005-2020).2005

[13]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巴城镇人民政府.昆山市巴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论证稿.2012

 

作者简介:

崔鹃鹃(1988—),女,江苏东台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区域规划与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