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295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科技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南科技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南科技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南科技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南科技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科技大学.docx

《西南科技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科技大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科技大学.docx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科技简讯

总第三十三期    2006年第2期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处           2006年3月20日

 

 

本期目录

一、2006年科技处工作目标

二、2005年科技处工作总结

三、重要新闻

1、我校组织召开863科技攻关项目申报会

2、2006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在我市举行

四、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统计

五、学术交流

1、我校科技处、产业处分别派员参加自主创新报告会

2、我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举行的学术报告

3、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继瑞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4、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杨先一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5、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胡建民博士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6、崔盛岗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六、学术会议消息

1、第四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2、19thGeneral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MineralogicalAssociation

一、2006年科技处工作目标

2006年科技处工作目标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以学校“教学研究型”定位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建设信息控制学科、材料学科、资源环境学科与生物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人文社科三支队伍协调发展;努力在科研项目、成果水平诸方面全面提高,并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尽快适应新形势对学校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加强全处职工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端正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明确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处内班子建设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科技处建设成为一个团结、民主、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

处内班子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完成各项管理目标任务。

保持年度考核综合排名名列前10位。

二、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第一、激励广大师生增强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动力;第二、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基地建设,实施“特色实验室建设计划”;第三、加强自主创新的团队建设;第四、产学研结合,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第五、增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为自主创新创造条件。

三、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培育计划

为加大我校科研项目的申报力度,为申报“十一五”国家级项目和取得重大成果作准备,在“十一五”期间启动100个左右的重大、重点项目。

这100个项目分年度逐次启动,学校视情况给予资助和扶持。

组织各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加强联系,力争1~2项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指南;加强与国防科工委联系,组织有关学院力争1~2项进入“十一五”国防基础研究项目。

四、实施学校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

激励教职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奖励等工作,争取重大成果和奖励,推动学校科研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从今年起,拟在全校范围内遴选5~7个重大科技成果,在研究水平和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育,以期学校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在“十一五”内有较大的突破。

五、加大横向科研开发力度,使横向科研的总经费有所突破

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横向科研工作。

第一,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如:

长虹、二重、攀钢等)的接洽,寻求合作机会。

第二,密切与董事单位的联系,争取相关领域的横向合作。

第三,参加大型的交易会,寻求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六、建立和完善处内公开制度,实行处务公开

凡涉及处内职工切身利益的奖励、评优、晋职晋岗、晋升工资等进行处内公开;对处内岗位及竞岗情况公开;对处内学校奖励和年终奖励办法和分配数额公开;处内外有关大事项及时通报。

七、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的地位,制定和完成处内安全规章,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聘期内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八、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要求,推动我校科技优势和特色的形成

实施学校“十一·五”科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在科研特色上继续凝练学科方向,在原有建材、农学的传统特色上,充分利用董事单位强势学科优势,逐步强化电子与军工特色;把握学科布局,集中主攻方向,提高科研效率,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重点科研;继续加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建设,突出学科和研究特色,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研究所的基础上形成一支稳定精干的专(兼)职科研力量,设立研究基地专项;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尝试合同外聘骨干研究人员,在承担重大项目的单位和课题组可以试点流动专职科研编制。

九、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的机遇和董事单位强势学科的力量,以我为主积极承担和完成以国家级为标志的项目,争取科研经费

稳定和拓宽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数量和申报渠道,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继续多渠道地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同时严把申报项目的质量关。

年度内计划组织申报各类项目250余项,其中:

国家级项目5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50项以上,地厅级项目60以上。

加强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联系,加强项目申报指导,提高申报项目命中率。

科研统计经费超过3000万元。

2006年计划争取纵横向各类科技项目100项以上,其中:

国家级项目3项以上,省部级项目6项以上,地厅级项目40项以上,横向项目40项以上。

跟踪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指南,引领科技队伍的建设,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组织地积极准备国家“十一五”科研前期预研和投标工作;高度重视科研梯队和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青年预研、重点和引进人才科研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聘期内计划组织申报各类校内科技项目超过100项,拟批准立项50项以上。

重点培养和锻炼青年科技人员。

十、搭建科研成果研发与转化、学术交流的平台,培育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抓好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鼓励国家级项目完成验收结题的同时申请科技成果鉴定,为争取高级别成果奖励和申请国家“十一五”课题奠定基础。

设立成果基金,立足现实,挖掘潜力,加强联合,争取改变多年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徘徊的局面。

对申报奖励、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与维持有困难的项目进行多种形式的支持和资助。

通过各级鉴定成果和农作物品种审定达10项以上;通过各级验收的科技项目达50项以上;结题率争取达到50%以上;重点抓好教育厅和校选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申请专利10项以上,争取获得授权专利成果1~3项。

计划申报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0项以上,力争获得省部奖励1~2项,地厅级科技奖励5~8项。

继续加强高水平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

主要围绕以重点学科、重点项目开展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在全国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中担任职务。

试行董事单位的学术年会制度,资助微型学术沙龙活动;邀请40~50位专家来校讲学;资助外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人次左右;举办1次以上大型国内学术会议。

以人为本,以质为基,优化科研环境,催生一批高水平专家队伍和科研成果,为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排名和社会声誉服务,做好科技成果统计、年报和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2006年,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左右,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达40篇。

继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中科研工作的比例与构成,调整分配杠杆;强化科研政策的激励作用,改变科研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的制约因素;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全员上岗工作和全员年度考核,做好“专职(流动)科研编制的核定和管理”。

加强科技宣传工作,举办大型科技交易活动,加重学校在绵阳科技城建设中的角色和显示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继续加强校县、校地合作,积极参加大规模的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编辑出版“西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成果汇编”第三辑,通过参加各种推广活动和网上成果介绍,更好地将我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推动科技兴农、科技兴厂、科技兴校、科技兴县等工作,使学校的产学研工作进一步深化。

2006年,我们将重点推广2~3项科技成果,争取社会经济效益上亿元。

年度内出版科技简讯4期,主要宣传科研方针政策以及报道我校科研工作动态,表彰先进。

新办“科研快讯”,通报科研工作的最新消息;维护和建设好科技处网站;以数字化校园工程为契机,搞好学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向学校及其他报刊杂志投稿,宣传我校科技工作。

十一、以科研管理信息化为契机,面向教师,深入实际,全程跟踪,注重结果,便捷高效,力争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继续完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稳定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完善内部管理,明确目标责任,提高服务质量;完成《学校重点(大)项目管理办法》、完成《学校科技工作手册》,指导学校科技工作。

搞好科研管理调研工作,为学校领导作好参谋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处

二00六年三月八日

 

二、2005年科技处工作总结

2005年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科研是高校深化改革的动力,是增加学校实力的手段和体现学校水平的标志。

学校要发展,要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硬指标。

在辞旧迎新之际,总结2005年的科技工作,对做好明年的科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从2005年8月至12月,科技产业支部和科技处全体同志,按学校安排部署完成了科技-产业支部的先教活动的全部工作;按学校安排部署完成了科技处的“三项学习教育”与整改工作。

发展预备党员2名。

精心组织,精心安排;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着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制订措施,落实整改;真正做到了“两不误”和“两促进”。

提出了服务承诺,改进了工作作风,使用全体干部和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职业道德学习教育。

收获很大,成效明显。

二、制定学校“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制订出科学的、切合我校实际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对十五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学校“十一五”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立了学校“十一五”科研工作的奋斗目标,包括重大科研项目目标、重要科研成果目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目标、科研成果转化与效果目标、学院(学科)科研规划目标;提出了学校“十一五”科研工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1)强化以西南科技大学科技领导小组为核心的战略决策机制,

(2)制定并实施“创新人才建设计划”,(3)着力抓好重大科研项目的预研、招标计划,力争“十一五”期间学校重大科研项目有新突破,(4)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5)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建设,(6)加大学术交流支持力度,国际学术交流取得显著成效,(7)瞄准行业需求,主动出击,合力挖潜,促进横向科研大发展,(8)大力繁荣发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列启动60万专项研究基金,(9)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科研优势,重视军工科研基础工作,突出军工特色研究。

(二)落实措施,启动规划实施工作

在总结“十五”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将在“十一五”期间作好科研团队的组织、科研平台的建设、确定科研工作重点等工作,落实措施,学校确立了重点工作领域,每个学院确立3个重点研究方向,由此确立“十一五”期间学校和学院支持和研究的重点,同时开展科研项目贮备工作,如每个学院贮备10余个国家级预研项目,学校正陆续启动。

经各学院的共同努力,共申报“十一五”重大(重点)科技项目147项,将其中的110项分三类进行查新。

目前已启动第一批西南科技大学“十一五”重大(重点)科技项目30项,启动经费32万元,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予追加。

二、项目管理

(一)纵横向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增加,渠道拓宽,申报质量提高,科研总经费突破3100万元

2005年在学校党政的指导下,我们广开思路,多渠道地根据国家、省(部)、地(市)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组织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同时严把申报项目的质量关。

对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有针对地请有关专家审定,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了专家评审、论证。

1、组织申报纵向科研项目 

今年我们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428项,完成了05-06年聘期目标(500项)的85.6%。

(1)组织申报国家级项目

今年我们组织申报国家级项目96项,完成了05-06年聘期目标(100项)的96%。

其中:

863计划通信高技术研究开发面向“十一五”快速启动引导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项。

(2)组织申报省部级项目

今年我们组织申报省部级项目116项,完成了05-06年聘期目标(100项)的116%。

其中组织申报教育部项目17项、组织申报省科技厅项目88项、组织申报省社科联项目11项。

(3)组织申报地市级项目

今年我们组织申报地市级项目216项,完成了05-06年聘期目标(120项)的213.33%。

其中组织申报教育厅项目149项,其中教育厅科技处统一申报137项(含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3项)、教育厅思政处项目12项;组织申报绵阳市各类科技项目67项,其中包括组织申报绵阳市科技局项目46项、绵阳市信息产业局项目3项、绵阳市科技攻关“十一五”重大专项13项、拟请科技部支持的重大科技专项4项等。

2、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获得多途径纵横向科研经费资助

今年我们获各级纵向科研项目立项86项,资助经费达445.7万元;签订横向合作项目65项,合同经费820万元。

即到目前为止(未统计军工项目,含申报与立项)共已立项151项,经费1265.78万元,完成了05-06年聘期立项目标(200项)的75.5%,完成了05-06年聘期经费目标(2000万元)的63.29%。

3、国合处与相关学院成功申报国际合作项目3项,总经费100万欧元(1000万人民币)。

(二)加强与包括董事单位在内的横向联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我校加强与包括董事单位在内的横向联合,充分利用他们的师资、实验设备、科研课题和研究基础等资源,在科学研究和科技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

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我校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我校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开发中心和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等高层次科研项目,也为一些地方和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今年我校与中物院联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经费62万元;签订横向合作项目65项(其中与董事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5项),完成了05-06年聘期立项目标(40项)的16.25%,合同经费820万元,目前已到校经费273万元(05年共到校横向经费334万元)。

与此同时,我们组织部分老师加强与包括董事单位在内的有关部门广泛接触,通过技术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使双方找到了合作的空间和切入点,为“十一五”更好地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现已制订出了西南科技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三)加强校级项目的申报与投入,为学校科技队伍培养后备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梯队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分别启动了青年预研、重点和引进人才等科研基金项目,重在培养和锻炼青年科技人员,为科技队伍培养后续人才。

同时,我们加强了学校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等工作。

1、组织申报学校科学基金项目362项,完成了05-06年聘期目标(200项)的181%,立项数161项,完成了05-06年聘期立项目标(161项)的100%,资助经费116.7万元。

其中组织申报校级重点(重大)项目147项,立项30项,资助经费32万元;组织申报青年预研基金项目182项,立项90项,资助经费19.4万元;组织申报引进人才项目33项,立项28项,资助经费61.2万元;编制我校各学院(学科)“十一五”科技规划科研项目13项,资助经费4.1万元。

2、理顺学校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层次,规范管理办法和管理规程

(1)根据学校“十一五”科技规划,便于规范,为我校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服务,我们计划从06年起,将学校科学基金项目分别调整为: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原青年预研基金)、招标项目、扶贫项目、联合资助项目、引进人才项目等,以利管理;

(2)新制订“西南科技大学重大(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并规范了项目申报书、合同书、中期检查表等格式;(3)重新修订“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管理办法”,并规范了项目申报书、合同书、中期检查表等格式。

(四)加强科技项目的合同签订管理、项目中期(年度)与执行情况检查,规范科研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

以项目负责人制度为基础,着重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并以申报阶段管理为关键,在研项目管理为核心,后期管理为重点,根据每一阶段的任务与要求,追踪、检查课题进度与完成情况。

1、加强项目合同的签订管理。

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和项目下达单位要求签订每一份合同,并以此作为项目管理和结题验收依据。

2、强化项目经费管理工作。

在大力开展科技合作,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同时,加强了科研经费的管理。

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对到校的国家、省、市和企事业科研经费实行按项目定经费,编制项目经费代码,建立经费卡,做到一项一卡。

加强与计财处的工作联系,积极采纳经费管理的建议。

做到科研经费到校后立刻到课题组,方便了科技工作者,也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

3、严格执行在研项目的年度检查和中期检查。

对所有在研的纵向项目和校级项目均按任务下达单位要求填写年度进展报告,并对部分在研项目分人文社科组、自然科学组进行了年度检查;对研究工作开展好、有一定应用前景的项目,给予追加科研经费;对研究工作开展不好和未开展研究的项目,根据管理办法给予了暂停或终止。

对我校的在研项目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并对学校科研梯队的培养和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抽查省市校在研项目24项(自、社分别12项),并邀请专家进行评议,检查结果为1项优,13项良,5人因故未到,1人无故未到;我们对此进行了情况通报。

清理了9个未进展或进展不好的项目,涉及经费19.5万元。

(2)根据项目检查和执行情况,我们对研究工作开展好、有一定应用前景的项目,给予追加科研经费。

今年我们共匹配项目83项次,匹配经费61.95万元。

4、规范管理办法和程序

(1)根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需要,按自科和社科的分类新拟订了“四川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合同任务书”;

(2)制订“西南科技大学关于逐步建立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初稿;(3)制订、整理、修改、规范“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手册”:

内容包括国家、省市中科研长期发展规划;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4)在计财处的支持配合下,编制了我校承担的科研项目编号规则,拟从06年起,用新的科研编号,便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5)对我校的科研系统中的项目管理内容进行了规范、录入与整理千余条数据;及时将各类信息在科研网站上予以公告。

四、人文社科科研

1、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列启动60万专项研究基金”

2、大力加强人文社科基地建设

在四川省犯罪防控中心在我校成立后,今年我校又向教育厅申报成立了又一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我们全程参与了申报、论证、挂牌工作,并对具体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指导。

3、重视人文社科项目的组织申报与管理

  今年共申报各级各类人文社科科研项目240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项,教育部项目14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省社科联项目11项,省教育厅项目90项,绵阳市项目5项,学校基金项目91项。

  今年共获资助各级各类纵向(含校基金)科研项目58项,资助经费33.5万元。

其中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经费6.5万元;获得全国哲社十五规划项目1项,经费0.5万元;获科技厅项目2项,经费2万元;省社科联项目6项,经费5.4万元;省教育厅项目24项,经费12.5万元;学校基金项目24项,经费6.6万元。

签订横向项目15项,合同经费65万元,到校经费43.75万元。

4、加强分类管理、重点扶持

对人文社科学术论文级别重新修订;人文社科科研积分按每万元积6分计等。

强调管理规范,转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等管理办法。

 

五、军工科研

(一)军工项目申报工作顺利开展

1、进入军工管理网络

为配合军工系统的两级管理体系,把学校军工管理纳入现行管理渠道,保证军工科研项目管理、经费渠道和成果报奖渠道的畅通。

召开了首届军工科研工作会议,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绵阳市国防科工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上级主管部门和军工董事单位的联系。

在近一年的工作中,办公室积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使我校军工科研管理工作走向正轨并进入军工管理网路。

2、组织申报科工委项目

(1)组织申报国防科工委基础科研项目

积极组织申报国防科工委“十一·五”科研项目。

在信息、材料、制造和核科学等学科经初次组织申报就有28项基础研究项目上报。

经林校长的评审并根据项目介绍人给出的项目的准备情况以及现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最后所申报28项经整合形成11项上报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

(2)组织申报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

为贯彻国防科工委、四川省以及绵阳市对“《军品配套“十一·五”研制项目指南(第一批)》”发布的精神,我校积极组织相关学院及相关老师进行申报。

我校材料学科有一项“军品配套”项目顺利通过绵阳市军工办,省军工办的逐级审查最后上报国防科工委。

并参加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项目答辩会。

从此我校实现了在军品配套研制项目申报为零的突破。

3、科工委项目资助

(1)召开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论证会

8月由四川省国防科工办主持,由我校承办的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论证会在北京举办。

经过一天的论证,我校申报的11个项目专家都给出了论证意见。

后经学校研究决定,11个项目全部上报国防科工委进行再次评审。

(2)获得国防科工委项目资助

由我校上报的11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经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审核中心进行再次评审,最后确定其中信息学科的3项和材料学科的2项,共计5个项目给予资助,获得资助金额480万元。

并于2006年首先资助信息学科申报的3个项目,资助金额270万元。

现在首批被资助的3个项目正处于项目合同签订阶段。

4、学校及处内领导带队到军工单位交流并成功获得军工横向科研项目资助

(1)由学校王书记带队到军工单位进行了为期3天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我校与军工单位的合作,并在材料学科洽谈成功项目2项,科研经费达6万元;

(2)由我校信息学科跟南京理工大学合作总装项目获得5万元的立项资助;(3)由科技处处长带队到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访问寻求合作。

(二)其它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1、成功组织学术报告会

9月,邀请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张博士到我校信息学科作学术报告。

通过此报告会找到了我校信息学科与827的合作点,现在信息学科的相关梯队正在跟该博士联合申报总装项目。

2、科工委“十·五”项目预验收工作完成

为加强我校国防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督促我校国防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并针对明年由国防科工委组织的“十·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验收工作的开展。

11月13日,军工办组织学校军工科研专家组对我校在“十·五”期间承担的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进行了集中检查。

所检查项目负责人对其项目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评审专家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项目进行了审查,并对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3、军工“十一·五”科技规划编写完成

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积极编写完成“十一·五”军工科技发展规划。

回顾2005年度的工作,我们在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