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19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docx

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

2015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

2015年11月20日国际儿童日,我们想要为孩子们做一点什么,让他们平安健康的长大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在过去的一年里,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意外伤害住院儿童共2050例,其中排名前三的是骨折、气道(消化道)异物、组织挫(裂)伤,而其中的大部分是我们可以通过更多一些的急救和预防知识来进行预防的。

这样一份急救手册希望你细细阅读,更希望你把他转发更多的爸爸妈妈。

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一起努力!

●鱼刺卡喉Fishbonecardthroat

鱼刺一般卡在扁桃体、舌根部、嗓子眼。

 

1.让孩子张开嘴,如用肉眼能观察到鱼刺卡住的部位,可用镊子将鱼刺夹出。

如果能看到鱼刺,但位置较深不易夹出的,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请大夫做处理。

2.如果看不见鱼刺,但是孩子出现吞咽困难及疼痛,或是出现哭闹不安、不爱吃东西的情况,需立即就医。

3.孩子被鱼刺卡住可能会出现呕吐现象,这时需将孩子的头偏向一侧,呕吐完之后,将口腔擦拭干净。

1.鱼刺卡喉后,吞饭团、咽馒头把鱼刺带下去。

错误,吞饭团、咽馒头会让鱼刺卡到食道中,对食管造成伤害,还会增加发现和取出的难度。

2.鱼刺卡喉后,喝醋“软化鱼刺”。

错误,醋对鱼刺的软化效果有限,而且醋的酸度会刺激并灼伤食管的粘膜,使受伤的部位扩大和加深。

1.在烹饪鱼肉时,将鱼刺剔除,喝鱼汤时可用过滤网将鱼刺过滤去除。

2.嘱咐孩子在吃鱼肉时要细嚼慢咽。

3.食用肋骨部位的鱼肉,鱼刺较少,不易让孩子卡住。

 

●气道异物Airwayforeignbody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呼吸道异物的情况比较常见,如何发觉孩子气管有异物呢?

表现如下:

1、较轻的情况表现为咳嗽、气喘;

2、严重者立马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

谨防异物:

瓜子、豆子、花生、玩具等都可能导致气管异物堵塞。

海姆利克氏急救法,是呼吸复苏中的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也是家庭急救中的基本技术。

1、1岁以下的孩子:

将孩子倒拎,拍打其背部,通过气流冲击孩子可将异物吐出。

2、年龄稍大的孩子:

将孩子抱于胸前,一手握拳,另一首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在胸口下方用力向上挤压,直至异物吐出。

注意:

如以上方法实施完毕依然无效,需要立即就医。

呼吸道异物重点在预防,一旦发生很难估计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3岁以下孩子尽量勿食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品。

因为2岁以前的宝宝牙齿并未长齐,同时喉头的保护性反射尚未健全,坚果类食品容易导致小宝宝呼吸道危害;

2、孩子在玩耍时不要进食。

尤其是传统家庭的家长习惯在饭点追着孩子喂食,容易导致孩子在兴奋之时食物不经完全咀嚼便吞入呼吸道,造成气道堵噎;

3、不要让孩子养成嘴里含着小物件的习惯。

把东西塞进嘴里是小婴儿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在幼年阶段依然会保持把东西往嘴里放的习惯,或者含着玩,这类行为都可能会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

1、被鱼刺卡到,可以吞下一大口饭,把鱼刺带下去。

错误。

对待被鱼刺卡到的宝宝万不可采用强行吞饭的方法,因为这样往往会把异物带到更深的部位,有可能原本扎在口咽部,在医院门诊都可以取出来,比较安全,而强行吞咽则会把异物带到下咽部或食道,取异物的时候有可能触碰到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这是非常危险的。

2、被鱼刺卡到,可以喝醋来软化鱼刺。

错误。

这也是民间惯用的方法,食醋确实可以起到软化骨刺的效果,但食醋从食道流过的速度过快,根本没有软化骨刺的时间,同时醋酸也可能会使伤口部位溃烂。

所以,被食物卡住咽喉时,如果无法在家自行解决,应尽快到医院取出。

 

急救

1

1岁左右的孩子在家发生误呛,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嘴巴颜色改变时:

1、可以将孩子口里的分泌物用手指轻抠、清除掉;

2、反转孩子,让孩子俯卧在家长的左手臂上;

3、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在孩子的双下颌部位,使孩子的头部固定;

4、将左手依托在大腿上,把孩子的手都放在家长的大腿上;

5、用右手的掌根部,拍打宝宝双侧肩胛骨中间的部位,冲击地拍打4~6次;

在拍打的时候请注意:

一定要用掌根部来拍打,而不是用整个手掌,否则容易造成孩子肺部受伤,出现肺出血或肺挫伤等现象;

6、拍打4~6次之后,观察孩子口内是否有随着气流冲出来的异物,如果有,马上用手指抠掉;

 

急救

2

年龄稍大的孩子,可采用海姆利克氏急救法,来清除气道异物:

1、立刻让孩子站立,大人站在孩子后方,将孩子从后面环腰抱住;

2、在孩子的胃部位置,大人左手或右手抱拳,另一只手抱拳覆盖,用两个拇指来冲击孩子的胃部;

3、孩子身体微微前倾,大人抱拳冲击的方向,向上向内,每次冲击维持1秒,但力度要呈爆发性冲击力;

冲击胃部时请注意:

冲击的方向和力量,严格按照“向上向内”、“爆发性冲击力量”的原则来实行,不然会损伤到孩子的内脏、胸部和肋部。

●烧烫伤Burnandscald

 

小儿烧、烫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一旦发生会给孩子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创伤,这些创伤有时是伴随一生的。

烧烫伤多是因家长疏忽所造成,常发生在喂养时、洗澡时。

 

1.立即脱离热源,避免热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2.迅速脱去衣物,如果衣物黏在皮肤上,切勿强行撕下,用剪刀剪开,轻轻揭开。

3.用大量冷水冲洗创面,不仅可以冲掉污物,还可以让冷水降温,减少残留的热源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4.一定要保持伤口清洁,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药物,那样会造成烫伤伤口的感染,影响它的愈合。

5.立即就医。

程度

判断

烧烫伤程度的判断方法:

面积:

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数字越大,烫伤范围越大。

深度:

1.一度烫伤:

红斑性,皮肤变红。

2.浅二度烫伤:

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泡。

3.深二度烫伤:

皮肤红、痛和灼热,水泡较小或较扁薄)。

4.三度烫伤:

无水泡,蜡白或焦黄,皮肤削落。

浅2度以下,烧伤面积小于1%~2%,可在门诊就诊后回家治疗,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1.在烫伤处涂牙膏、酱油等。

这是错误的方法,不仅无益,还会感染伤口,使创面颜色发生改变,影响医生的判断。

2.用麻油、草灰等涂抹创面。

会影响创面渗出物的排出,导致伤口的感染。

3.烧烫伤后产生水泡要挑破。

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这样可以防止细菌的侵入,不易发生感染,还能保护创面。

但是如果水泡过大,水泡的位置在关节等活动频繁处及易摩擦处,可用无菌的针棒挑破水泡,棉花棒将水吸干,不要移除水泡上的表皮,以做为保护层。

4.烧烫伤后要立刻冰敷。

这是不对的,低温会造成二次伤害。

烧烫伤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表皮的保护,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冻伤。

 

1.给孩子洗澡前,应先倒冷水,再逐步加热水,直至合适温度,并用手测试温度。

2.给孩子喂养时,应待食物冷后,再端出厨房,平时孩子尽量不要出入厨房。

3.管理好高温、易燃物品,如汽油、打火机、电熨斗、热水瓶、热粥、热汤锅等,把它们放置在孩子不容易碰触到的地方

4.屋内电源插座及开关应置于高处,避免小孩碰触。

●头部外伤Headinjury

头部外伤的处理方法:

1.如头皮裂伤,出血较多,用纱布或毛巾进行加压包扎,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注射破伤风针,5~7天可拆线。

2.如头皮出现包块,这是头皮下出血,家长切勿按、揉或外敷药,反而会加重损伤,小血肿可自行吸收,但超过5公分需立即就医。

3.颅内出血,或颅内损伤,这是脑外伤中最严重的情况。

颅内

出血

颅内出血的判断:

1.受伤后昏迷不醒,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挫伤。

2.受伤后出现短暂的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肯定是有可能存在颅内出血。

3.受伤后出现行走不稳、单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可能存在颅内损伤。

4.精神障碍,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正常玩耍,可能存在颅内损伤。

5.耳朵、鼻子出血、流水,可能存在颅底骨折,脑脊液从受伤的地方流出来,切勿用纸巾或棉球阻塞,避免加重颅内感染和颅内的高压。

出现以上情况立即就诊。

注意

事项

头部外伤注意事项:

1.如48小时内未出现昏迷、呕吐和异常情况,家长无需过度担心,但仍需严密观察。

2.孩子受到头部外伤后,需检查全身是否有其他部位受伤。

3.剧烈头痛现象,婴幼儿出现哭闹不止,或伴有喷射状的呕吐,可能存在颅内高压的情况。

4.如果孩子昏迷,尽量不要移动孩子,禁止晃动孩子的头部,同时监测呼吸和脉搏。

如果在急救人员赶来之前,宝宝呼吸变弱,可以尝试着做人工呼吸。

5.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颅脑损伤,经治疗后,仍需定期回医院检查。

 

1.按揉头部包块去淤血。

如果头皮出现包块,家长切勿按、揉或外敷药,这样会加重损伤。

2.摇头确定是否脑震荡。

有些家长喜欢摇宝宝的头确定是否脑震荡,样很容易给宝宝造成伤害。

3.耳朵、鼻孔出血用纸巾阻塞。

如果耳朵、鼻子出血、流水,切勿用纸巾或棉球阻塞,这样会加重颅内感染和颅内的高压。

4.昏迷迅速抱去医院。

如果宝宝昏迷,尽量不要移动,垫高头部平躺,如需要移动,可由2—3人平稳地抬起患儿,轻轻搬运。

●手部外伤Handinjury

儿童手部外伤也属常见意外伤害之一,例如不小心被刀面割伤、打球时不小心的擦伤和撞伤,甚至在运动和日常生活当中严重摔伤导致手指骨折变形等,都属于手部外伤!

手部外伤的急救要根据当时受伤的程度来进行判别,从而施行不同的急救方案!

当手指割裂伤有出血现象

1、第一时间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用干净的水冲洗,直到表皮的脏物被冲洗干净;

2、用干净的衣物或者急救包内的敷料进行敷盖、压迫、止血;

3、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轻伤缝合,或者进一步诊断和下一步治疗。

关节软组织与韧带损伤

1、停止继续运动;

2、使用冰块、湿毛巾、甚至冰棒对伤口进行冷敷、消肿,避免因肿胀、出血而加重损伤;

3、及时对创伤处进行固定;

4、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特殊情况提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孩子受伤后拍摄CT可能无法正确显示儿童软骨损伤,导致家长误认为孩子一切正常,但过了一段时间会发现孩子的手出现无法动弹、肿胀、关节变型,甚至是手变短了等情况,此时应立刻到儿童骨科或有专业相关知识医生处接受诊断治疗,千万不可自行按日常处理原则来进行不恰当的处理,不正确处理可能将造成畸形等严重后果。

关于手部外伤的急救常识,说法不一!

小编总结出流传较为广泛的几种方法,请各位认真辨别哦!

o误区一:

割伤擦伤不需要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同时也需要保持创面的清洁。

手指一旦被割破,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快速、健康的愈合。

o误区二:

儿童喜欢乱动,在包扎伤口的时候需要紧一点,才不容易脱落导致伤口感染。

∙不能因为小孩子好动就随意决定包扎的松紧程度。

在任何情况下,包扎都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

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o误区三:

出血时,立即用云南白药等止血。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

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o误区四:

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只要保持伤口清洁,并不需要每天换药,正常情况下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

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疤痕的形成。

●体表外伤Bodysurfacetrauma

体表伤害的类型

1.擦伤,小孩摔伤后皮肤、软组织擦伤。

2.割伤,锐利器物导致皮肤割伤。

3.特殊损伤,如被动物咬伤。

体表伤害的处理方法:

1.出血量不大,可压迫伤口止血;出血量大,及时到医院进行止血处理。

2.创面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络合碘消毒、无菌纱布包扎

3.创口如有异物需清理干净,进行消毒。

4.如创口较小,消毒后可用创可贴粘合;如创口较大,应及时止血并送到医院缝合伤口。

5.如被动物咬伤应及时注射相关疫苗。

注意

事项

1.在伤口恢复过程中,需保持创面洁净,切勿抓挠,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甚至局部的破溃。

2.一只棉签(或一个消毒棉球)只能使用一次。

3.伤口不能碰水,以防细菌感染。

4.小而深的伤口一定要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剂,以防破伤风。

5.伤口依照其严重程度及分泌物多少勤换包扎,以防黏住伤口。

1.向伤口吹气。

小儿跌伤时,大人们习惯性用嘴向小孩的伤口吹气,然后安慰他说“给你吹一吹,就不痛了”,结果将他们口中的细菌吹送到小孩的伤口上,结果更易受到感染,这种做法,应该停止。

2.伤口痒表明在愈合。

虽然伤口周围的皮肤开始聚合的话皮肤会有点痒,但也可能是由于对药物或胶布的过敏导致的。

3.撕胶布的动作最好要快。

将伤口上的胶布撕下过快的话可能会引起伤口的再次撕裂。

应该慢慢地将胶布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撕下来,如果很难撕下来可以尝试用酒精或者水在胶布的周围轻拍。

4.伤口流脓表明它出现炎症。

伤口结痂之前渗出一些黄色的脓汁是正常的,表明了身体正在尽量让伤口表面形成一层痂从而保护伤口。

但是如果结痂后还有脓汁渗出,可能就是炎症的症状了。

5.将香灰、牙膏抹在伤口上有利于伤口愈合。

一些患者相信民间的方法,将咖啡、香灰、牙膏等涂抹在伤口上。

这样只会刺激伤口,对伤口的愈合非常不利。

消毒

药物

常用消毒药品或液体:

1.红药水:

是一种作用较弱的消毒防腐药。

其杀菌、抑菌作用较弱但无刺激性,适用于新鲜的小面积皮肤或粘膜创伤(如擦伤、碰伤等)消毒。

不能与碘酒一齐使用,会产生剧毒物质。

2.紫药水:

用于皮肤和黏膜的化脓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也用于烫伤、烧伤等。

对黏膜有刺激,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会导致皮肤着色,涂药后不宜加封包。

大面积破损时不宜使用,也不宜长期使用。

3.双氧水:

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浓度大,易灼伤患者皮肤。

如果伤口较深或被生锈的东西刺伤,除了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外,还要使用双氧水清洗,它可杀灭厌氧菌。

4.碘酒。

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

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小儿骨折Fractureofchildren

小儿骨折是儿童在日常生活和运动当中常见的突发状况。

它的损伤与成人有区别:

儿童的骨骼在不断生长发育,其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性能都在不断变化,儿童骨头因骨质多孔、骨膜肥大等,骨折时较不易完全断裂移位,绝大部分的儿童骨折都不需要手术,但发生于关节附近,特别是伤及生长板时,就需手术复位。

儿童骨折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意外伤害、非意外伤害和病理因素3类:

1、非意外伤害主要是指虐待伤,而病理因素主要是骨的各种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这两类因素导致的骨折只占儿童骨折的一小部分;

2、意外创伤是导致儿童骨折最多见的原因。

儿童精力旺盛,喜欢打打闹闹、蹦蹦跳跳,自控能力差,对危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发生意外创伤,家里、学校、游乐场都存在隐患。

儿童意外创伤常发生于以下几种情况:

1、跑步、行走时摔倒:

常发生于学校、游乐场,小儿玩耍时互相打闹、追逐,难免有摔伤,如果摔倒时没有注意及时的自我保护,很容易出现前臂或肘关节周围骨折;

2、滑梯、蹦床上摔伤:

现在公园、游乐场的游乐设施增加了不少,为小朋友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小的隐患;

3、滑板、旱冰摔伤:

滑滑板和旱冰是时下不少小朋友的爱好,特别是男孩子的最爱,玩耍过程当中容易摔倒导致骨折;

4、自行车伤:

自行车伤导致骨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孩子们自己骑自行车摔倒所致的骨折,另一种是小朋友们坐在爸爸妈妈的自行车、电动车后座上,脚伸到轮子里被辐条挤压导致的骨折。

辐条上常导致踝关节、小腿骨折,而且常有皮肤、软组织撕脱,甚至跟腱断裂;

5、高处坠落伤:

虽然比较少见,但是后果严重。

有的家长因为有事情要出门,家里没人看孩子,就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家里,或者趁孩子睡觉时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结果孩子从阳台上、窗户上爬了出去,结果不堪设想。

针对生活中常见骨折原因,请家长们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孩子受伤的几率:

1、在跑步和日常行走的过程当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现障碍物及时躲避;

2、观察小区内游玩设施,引导孩子有节制地玩耍,避免和同伴在游玩设施当中打闹,以免受伤;

3、在孩子滑滑板和旱冰时,请选择质量可靠的滑板和旱冰鞋,并请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好护膝、护肘、头盔等;

4、骑车时,家长们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在自行车、电动车的后轮两侧安装网盖防止小脚伸进辐条内就可以避免孩子受伤;

5、尽量不要放低龄儿童一人在家。

1、孩子受伤后应就地休息,不要立刻按压受伤部位,减少关节活动,避免损伤加重;

2、受伤后,应使用急救包、骨折夹板、绷带对受伤肢体进行固定,若情况紧急,可就地取材进行固定;

3、30%的儿童骨折存在骨头生长板的损伤,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导致生长障碍。

建议:

儿童骨折后应尽量选择有儿童骨科专科的医院就诊。

 

儿童创伤和骨折的处理

1.让孩子不要再运动

2.进行判断,观察孩子是否破皮、肢体是否肿胀变形。

有创伤的情况

1.先用洁净的水对受伤部位进行冲洗,冲的越多越好,能够冲得更干净。

2.用棉签蘸络合碘对创伤部位进行消毒。

3.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创面。

4.用绷带进行包扎。

5.把受伤的肢体进行固定,以免它发生进一步的骨折,导致出血和疼痛。

在固定的时候要注意:

如果是前臂发生骨折,要整个肢体跨关节地进行固定,前臂、上臂、腕关节都要固定起来,这样才能减少孩子的疼痛和进一步的出血、损伤。

6.将孩子转移到就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转移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减少不必要的震动,减少孩子的疼痛。

1.要有预防的意识,才能有效的减少创伤的发生。

2.准备好一些创伤急救器材:

(1)一瓶洁净的水。

(2)一瓶少于一百毫升可以消毒的络合碘。

(3)药店里面随时可以买到的无菌纱布,或者说包装好的无菌敷料。

(4)非常好用的弹力绷带,它可以自粘,不需要打结。

如果没有,可以用皮带或者把衣服撕成条代替。

(5)进行固定的板子可以用树枝,小木板代替。

●小儿脱臼Dislocationinchildren

日常生活中儿童关节脱臼不容易判断,家长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判断:

1.观察孩子关节结构和形态是否正常。

2.观察孩子关节处是否剧烈疼痛。

3.观察关节部位是否肿胀。

4.如出现以上情况,可能发生关节的脱臼或者骨折。

一岁内的孩子脱臼如何判断?

脱去孩子衣物,对两侧肢体进行比较,如孩子总使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未动,或活动孩子不动肢体时,出现哭吵的情况。

这时,孩子可能存在脱臼或骨折,需及时就医。

 

处理方法:

1.家长不要轻易尝试给孩子进行复位,如果手法不正确,会导致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2.适当的使用硬纸板与衣服或者绷带固定受伤肢体,避免孩子进一步运动造成出血增加,肿胀加重。

3.及时到医院诊断并治疗。

 

1.孩子脱臼马上自己动手进行复位。

不完全对,脱位的时间愈长是越难医治,但是如果对骨骼组织不大熟悉,会引起血管或神经线的损伤,最好是第一时间送到医院。

2.脱臼只要复位就可以马上正常使用了,不用担心。

错误,脱臼复位后要将关节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上使受伤的部位修复愈合,固定时间约为2-3周,直至活动功能完全恢复,以免再次发生关节脱位而形成习惯性脱臼。

1.正确的教育。

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遗漏性脱臼的原因主要是家长教育存在问题。

孩子受伤后,不安慰孩子反而打骂处罚孩子,使孩子不敢说出伤情,导致治疗时期延误,使后果更加严重。

2.牵着孩子胳膊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突然跌倒不要用蛮劲扯胳膊。

3.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应该扶着他的腰部或腋下。

●儿童触电Childrenelectricshock

电击伤属于儿童较为严重的意外伤害,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1、轻度触电:

局部皮肤烧灼伤;

2、重度触电:

心跳呼吸骤停、面色苍白、意识丧失。

1、有些孩子调皮捣蛋喜欢玩电线插座,将镊子等金属器具插入电插座双孔里,因为短路,身体被强电流弹出。

2、随着手机用户普及,还有不少孩子喜欢玩充电器,这些都是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隐患之处。

3、造成孩子触电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对儿童看管不当。

1、首先断电,用绝缘物体把电源和小孩分开或直接关闭总电闸;

2、将孩子平放在地板上,观察是否有心跳和呼吸;

3、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1、如果触电时间较长,通过儿童人体的电流较大,或者是电流从右手到左脚,此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就很严重,孩子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青紫,昏迷不醒,甚至心脏、呼吸停止。

一旦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心跳和呼吸能否重新恢复,是抢救触电儿童生命的关键。

特别强调:

在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同时,必须立即打电话给急救中心让医生前来抢救。

2、如果通过儿童人体的电流很小,触电时间也短,心跳呼吸没有停止,在脱离电源以后,孩子只感到心慌、头晕、四肢发麻。

这时候,要让他休息1-2小时,并有人在旁守护,观察呼吸、心跳情况,一般不至发生生命危险。

皮肤灼伤处稍作处理,敷消炎膏以防感染。

室内:

1、注意用电物品的安全,收好排插、台灯、热水壶等电器,防治儿童接触电源;

2、对于家电的电源线,不要乱接乱拉,这样可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3、选购电动玩具时,要注意辨明生产厂家,特别注意电玩的设计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儿童触电概率;

室外:

雷雨天气少去空旷的野外,防止遭到自然雷电电击。

 

心肺复苏第一步判断孩子的意识以及是否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情况。

1、呼叫孩子的姓名,同时轻拍孩子的肩膀,和ta说话:

“XXX,你怎么了?

”如果孩子并未有任何反应,这时候需要警觉,可能孩子已经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2、通过触摸孩子的颈动脉来进一步判断,首先触摸气管的位置,然后向旁侧旁开2cm(约2个横指的距离),正常情况下可以摸出患者的颈动脉的搏动,如果孩子的心跳呼吸已停止,此时是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的;

3、确认孩子心跳呼吸骤停,马上大声呼救,可向周围人呼救也可以是家人;

4、打电话给120;

5、马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步骤

1

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步骤:

1、按压的部位处于患儿两个乳头的中点;

2、用左手或右手手掌张根按压中点,另一只手交叉覆盖于按压的手掌上,下力,按压约30下;

按压时请特别注意手法

1、掌根要紧密地和小孩的胸壁贴合在一起;

2、手臂要垂直于地面,肩膀和手臂伸直,用力时方向为垂直向下,借助身体的力量向下按压;

3、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40下;

4、大一点的小孩按压幅度大于4cm,小婴儿的按压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