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51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学业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学业质量测评(四)——区域经济发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3、5、7、8、12、20、21、26、27

农业布局特点

9、10

商品粮食基地建设

及农业发展方向

2、4、6、11、13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的条件、推进

14、15、16、18、19、22、28、29

(1)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

展的问题与对策

17、23、24、25、29

(2)(3)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吉林省等高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吉林省的地形特征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

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南北走向

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 D

解析 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海拔高;西部是东北平原,地势低。

所以吉林省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

2.关于吉林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长白山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B.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松花江流域普遍种植水稻

C.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水源等条件,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等

D.利用其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使之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答案 C

解析 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地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水域发展渔业等。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甘蔗种植,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台湾、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和海南等省份以及四川盆地,选项中只有闽浙丘陵在此范围内,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三地均位于温带地区,不适宜种植甘蔗,故D项正确。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循环农业包含水稻种植、甘蔗种植、生猪饲养、渔业养殖等多种经营方式,可提高经济效益,而发展沼气提供了清洁能源,①③正确。

该循环农业模式主要位于农村,对城镇发展影响较小,也起不到促进民居集中的作用,②④错误。

故B项正确。

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

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该地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②农产品市场条件的变化

③当地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 ④技术条件的提高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在该地农业生产变化的过程中,水热条件变化不大,从桑基、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条件;主要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当地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6.花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  )

①鱼塘内的塘泥逐年减少 ②当地工业企业对鱼塘的污染 ③调整劳动力的投入 ④布局向粤西地区的转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盆花的大量外销,导致塘泥逐年减少,当地工业对鱼塘污染严重,影响花基农业的发展。

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

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

D.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A

解析 这里是我国红壤主要分布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少。

8.下列措施利于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

B.发展立体农业

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

D.大力发展经济林木——苹果

答案 B

解析 甲地区是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立体农业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同时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于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某流域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降水C.热量D.水源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地势平坦,乙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形成为制约乙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10.乙地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施用有机肥

B.生物多样性锐减—扩大自然保护区

C.森林破坏—禁止采伐林木

D.土壤盐碱化—种植耐盐碱作物

答案 B

解析 乙地位于秦岭南坡,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有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可采取制定合理的伐育政策,扩大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等措施。

11.关于甲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强化商品粮生产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C.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答案 B

解析 甲地区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大多自给,强化商品粮生产,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不现实;甲地夏季水热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具备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B项正确。

“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

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  )

A.光热充足B.市场广阔

C.土地廉价D.空气质量好

答案 B

解析 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京津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水果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市场广阔,故B项正确。

13.“南果北种”带动较明显的产业是(  )

A.农产品深加工B.大型农业机械制造

C.物流运输D.城郊休闲观光

答案 D

解析 “南果北种”促进北方地区城市郊区农业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发展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休闲观光的条件,促进郊区旅游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读“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处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劳动力丰富。

一般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是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是资源和劳动力,故B项正确。

15.珠江三角洲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答案 C

解析 石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珠江三角洲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会减轻对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

充分利用现在基础和港口条件,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石化等产业。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基地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市场广阔,海运便利B.政策优惠

C.科技发达D.土地资源丰富

答案 A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海洋运输便利,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7.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化工业发展举措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积极开发水电,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

B.加强区域间资源调配,积极实施产业转移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答案 D

解析 广东地处珠江下游,水能资源有限;加强省际联系,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培育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利于广东省重化工业的发展。

成都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据此完成18~19题。

18.上图为2009年到2012年,成都市不同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比重增加较大的产业是(  )

①交通工具类产业 ②机械设备产业 ③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业 ④电气电子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2年,成都市商品出口比重增加较大的产业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B项正确。

19.成都市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有(  )

①能源、矿产品产量大 ②交通较便利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④高等教育较发达,人才集中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成都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出口产业以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为主,这些产业的产品研发需要知识和人才,成都高等教育较发达,人才集中;这些产品出口量大,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主要是因为成都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成都深居内陆,没有出海通道,在国际贸易上交通不占优势;出口的商品不是矿产和能源产品。

C项正确。

读我国东南某市辖区1978~2003年农业内部各业用地数量变化图,回答20~21题。

20.由图可知,用地面积增加数量最多的是(  )

A.粮食种植B.蔬菜种植

C.水果种植D.水产养殖

答案 B

解析 注意图中左右侧纵坐标数值不同,粮食作物和蔬菜面积对应左侧坐标,果业和水产面积对应右侧坐标。

读图可知,粮食作物下降幅度最大,蔬菜增加幅度最大。

21.导致该市辖区农业用地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为(  )

A.热量B.土壤

C.城市化D.生产技术

答案 C

解析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等的需求量增加,从而使农业结构发生改变,C项正确。

下表反映了2000~2015年间,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读下表回答22~23题。

22.2000~2015年,四大一线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2015年四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都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都上升。

2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深圳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故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下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

据此完成24~25题。

24.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

答案 B

解析 根据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我国城市群的发展格局,错位发展、分工协作主要体现了城市群内部城镇间的协调发展。

25.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

A.中原城市群B.长株潭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D.长三角城市群

答案 D

解析 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分工协作,城市等级体系完善,最接近该理想模式。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之源,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陕西省简图。

材料二 2010年陕西省工业生产总产值占比图。

材料三 洛川县位于陕北地区的南部,人均苹果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之一。

由于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包装简陋,在市场上难以与国外品牌苹果竞争,常常出现滞销现象。

(1)陕西省自南向北可以分为秦巴山地、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地形区。

(2分)

(2)陕南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因此陕西省粮食作物在分布上呈现出________的特点。

(2分)

(3)2010年陕西省支柱性产业是________,其合理的布局应该位于该省的________地区。

(2分)

(4)洛川县立足县情,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强县建设。

围绕建设苹果专业强县目标,请你从扩大生产和拓展市场两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6分)

答案 

(1)渭河平原 陕北高原

(2)亚热带季风 南稻北麦

(3)能源化工 陕北(北部)

(4)扩大生产方面:

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苹果生产基地,向专业化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优质、无公害苹果。

拓展市场方面:

加强广告宣传,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管理,实行精品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营销服务体系。

解析 第

(1)题,陕西省北部位于黄土高原,在陕西境内称为陕北高原;中部为渭河平原,也称关中平原;南部为山地,秦岭、大巴山即秦巴山地。

(2)题,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第(3)题,读图可知,工业产值比重最大的是能源化工,陕西北部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丰富,有利于发展能源化工产业。

第(4)题,扩大生产方面主要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拓展市场方面主要考虑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提高附加值、建立新的营销体系等。

27.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我国大樱桃(车厘子)是由欧美引种的落叶果树,适宜在海拔300~600米的地区生长,喜温喜光,需保水透气,最怕涝害和倒伏。

山东烟台附近地区是其主产区(见下图)。

当地大樱桃采摘期为春末夏初,果品低温保存效果好。

大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具有营养、药用和抗衰老的价值,2000年被确定为“绿色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运销手段不断改进,大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1)分析烟台成为我国大樱桃主产区的自然原因。

(8分)

(2)简述烟台大樱桃成为“绿色食品”的自然原因。

(4分)

答案 

(1)地形为平缓丘陵,土层较厚,排水条件良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暖温带,积温较高,无霜期长;位于湿润区,降水较多。

(2)果品生长期气候寒冷,虫害少,不需用农药;采摘期为春末夏初,不少害虫还未活跃,也可不用农药。

解析 第

(1)题,结合大樱桃生长习性和烟台自然条件分析。

由图可知,烟台地形多为平缓的丘陵,排水条件良好,而且土层较厚;烟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暖温带,积温较高、无霜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位于湿润区,降水较多,能够满足果树的生长需求。

(2)题,材料显示烟台大樱桃采摘期为春末夏初,故其果品生长期在春末之前,此时气候较为寒冷,虫害少,不需用农药;由于其采摘期为春末夏初,不少害虫还未活跃,也可不用农药。

所以烟台大樱桃基本没有农药污染,为“绿色食品”。

28.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

(6分)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2分)

(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

(5分)

答案 

(1)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2)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解析 第

(1)题,先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然后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

(2)题,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

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承接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29.“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1)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6分)

(2)图示两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简述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

(3分)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

(4分)

答案 

(1)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减弱;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其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市场条件相比长江三角洲较差等。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循环经济,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3)控制建设用地,整治农业用地,保护基本农田;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对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等。

解析 第

(1)题,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原有的劳动力、土地优势减弱,而且在经济腹地、技术、产业基础等方面都较长江三角洲弱。

(2)题,主要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汽车尾气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第(3)题,主要从保护农业用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