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435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docx

奥斯维辛遗存诗歌

 

            1.           

在华沙

我怎能生活在这个国家

在那里脚会踢到

亲人未曾掩埋的尸骨?

我听到声音,看到微笑。

我什么

也不能写;五根手指

抓住我的笔,命令我去写

他们活着或死去的故事。

使我生来就成了

一个例行的哀悼者?

这首写于1945年名为《在华沙》的诗作,是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裔美籍诗人切·米沃什(CzeslawMilosz,1911-1994)充满悲情的诗作。

当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之一,第一次踏上波兰的国土,我的耳畔便回响起了诗人如上的诗句。

是的,我怎能踏上这样的国土,在这里,我稍不留神儿,就会遇到在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国屠杀的平民,包括少女、老人和像花朵一般的儿童。

使我这个来自东方的中国人,刚一踏上波兰的国土,便成了“一个例行的哀悼者”。

 

今年,也就是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往事悠悠,却仍然历历在目,令人不堪回首。

在一次与波兰作家协会的作家们座谈时,我说:

“波兰是纳粹德国首先入侵的国家,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个蒙难的国家,波兰与我们中国有着太多的相同经历与苦难。

”波兰作家协会主席马立克·瓦普什维奇插话说:

“就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中国才是第一个蒙难的国家,因为早在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之前,日本就霸占了中国的东三省。

”我听了马立克·瓦普什维奇先生坦率的插话,感到无比欣慰!

就像我们中国人永远记忆着波兰人民的苦难一样,波兰人民又何尝不牢记着中国人民的苦难呢?

两个有着相同命运的国家,又怎能不产生相同的有关和平与发展的希望呢?

 

为了更真切地了解波兰的近代历史,我们不仅参观了波兰的王宫、科学文化宫、圣玛利亚大教堂,还专门安排了时间,到波兰的南部克拉克夫市的奥斯维辛镇的前纳粹德国建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

在那里,我遇到了来自波兰各地的中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在整个的参观过程中,我见到的每一个人都面色凝重,神情庄严,那深深的忧伤的眼神儿,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

米沃什在诗中说道:

“让刺耳的先知们在火中沉默,/让死者向死者解释发生了什么。

”无以诉说的苦难,使诗人的笔下,闪烁着幽灵一般的光焰。

 

我们是下午1点钟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整整五个小时,代表团5位作家各自参观各自的,相互之间没有人讲话,仿佛时间停住了脚步,窗外的风更不知溜到了那里。

 

奥斯维辛集中营,原是波兰的一处军营,二次大战时纳粹德国占领波兰后,被改为集中营,是专门监禁犹太人,收容政治犯及俘虏的集中营。

 

二次大战前犹太人都散居在欧洲各国,而以居住在波兰为最多,战争开始后,希特勒决定以波兰作为囚禁犹太人的大本营。

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战俘被送到这里残遭杀害,仅犹太人就有五百多万人被害。

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我曾遇到一男一女两位德国人,男的高大英俊,女的婀娜多姿,那热情为旅客服务的负责认真的态度,使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们的父辈内心的凶残。

看来教育,不仅可以塑造人、培养人,同样也能杀人,杀上百万、上千万的人。

我们没有理由不百倍千倍地重视教育。

 

当年囚禁犹太人等的砖造房舍,都是二层的建筑,一排一排很整齐的排列着,共有二十八栋,并有地下室,十分坚固“安全”,房舍两旁绿树成荫,当年那些犹太人及战俘们在被杀前,都住在这些房舍里,并且在附近设置的工厂做苦工。

这些房舍目前一部分辟为博物馆,展览各种相片、图片、资料,一一呈现纳粹的罪行。

一间一间的展览室堆满被杀犹太人的遗物,皮鞋、背包、热水瓶、漱口杯、眼镜、假牙、衣物等,像假山一般堆成无数的日常用品的小山,显示着纳粹德军的惨无人道。

最骇人听闻的是,有一间展览室,堆满了金黄色的头发,共有数顿之多,有的已打成包,准备送到纺织厂去织成布,供部队官兵使用。

这些头发都是被杀害者遇害前被强迫剪下来的。

 

营内还有牢狱、毒气室、枪毙壁,焚尸间等设施。

毒气室美其名叫“洗澡室”,其实就是有去无回的“毒液室”。

原来德军向被监禁的犹太人宣布,凡工作认真的人可以优先去洗澡,又说每天限定若干人,这些可怜的人信以为真,拚命工作,还争先恐后要去洗澡,结果抢先者无一幸免。

而毒液室的隔壁,就是两座焚尸炉,这是快速焚烧尸体的设施,被毒死的人立即被运至焚尸炉火化。

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工作人员轮班。

据说处理一具尸体,前后仅须两分钟,效率高得惊人。

纳粹德军残酷无比,凡走入浴室前,必须把身上所带的所有饰物取下,包括衣服、假牙、鞋子、手表等等,然后剪下头发,被诱骗至毒气室,迅速被“处理”。

这些遗物堆积在附近的树林里,战争结束后被波兰政府清理出来展览,成了揭发纳粹暴行的铁证。

 

后来,由于从各地集中解送来的犹太人仍源源不绝,这个区无法收容,于是在距此约二公里的地方,紧急开辟第二区集中营,满足监禁的需要。

第二区集中营面积大到约百公顷,因为应急,一切简陋,设备较差。

营区内有铁轨以便专载犹太人直抵集中营。

第二区杀人的方式更为“进步”,完全用毒气,凡被处死者,一进入毒气室就毙命。

由于人数太多,来不及焚烧,就挖万人坑将尸体集中掩埋,此即战后被人发现的“万人冢”。

 

集中营四周有高墙、墙内圈有两层的通电铁丝网,四周的监视哨更是林立,卫兵日夜带着狼犬在严密的巡逻,因此一进入集中营,任何人都无法活着出去。

 

是谁书写了这样的历史?

是人吗?

我想人类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应当来这里看看,永远记取这反人性暴行所制造的苦难。

解说员告诉我,至今以色列的新兵入伍,他们国家都会派专机将新兵空运至此,首先参观,然后才举行入伍宣誓仪式。

我希望他们能够从正面记取奥斯维辛的悲剧,为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黄昏临近,当我们踏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展室,天边的乌云仍然没有散去,联想到目前在德国的新纳粹主义分子的叫嚣和在亚洲日本国的靖国神社的烟火,我感到这乌云仍然无比的沉重,就像我们所有军人肩头的责任和使命,铅沉厚重,永难驱遣。

虽然阳光是那么的壮丽,让人望之心动。

我以为,这景象就正象征着奥斯维辛的今天,往事悠悠,但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想忘也忘不掉。

正如大诗人米沃什所言:

 

要是我愿意,我可以走进那里,

在寒冷的虚空中敲击我的手指

召集着幽灵……

(本篇文章来源于当代文学会馆 

 

2.

(作者:

柴子文)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残酷的。

这句名言,反思人性之恶到了极致。

人们面对20世纪大屠杀的灾难,不忍地侧过脸,羞愧难当。

可人们要花很长时间才相信,即使在集中营里,绘画依然美丽,诗歌依然承载着生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

   《像自由一样美丽:

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里面的小作者们,大多走进奥斯威辛的毒气室,十二三岁的年龄就悲惨地死去,但是,他们侥幸留存下来的诗作、画作,甚至偷偷发行的报纸,让我们看到人类历史的珍贵一幕。

作者林达尽力搜寻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展示了那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作、一首首明快有力的诗,让现在的人们明白,即使在集中营,也并非只有死亡的气味。

面对绝望,人类依然可以保持尊严,而自由,从来都在人们心里,任何人强夺不走。

   每一个对痛苦有感觉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里面的诗。

“希望你一直保存着这本书,哪怕你在一年年地长大,哪怕它在书架上放了很久,落满灰尘。

只要你再次打开,你一定会庆幸,你并没有把它丢失。

”作者被孩子们的作品深深打动了。

让我们静一静心,来读一读小作者们的诗:

蝴蝶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蝴蝶不住在这里,

不住在集中营。

(最后的,最最后的,黄得如此斑斓,明亮,耀眼。

    也许如果太阳的眼泪会对着白石头歌唱

    这样一种黄色就会被轻轻带起

    远走高飞。

    我肯定它走了

    因为它希望向世界吻别。

    7个星期我一直住在这里

    关在这贱民区里。

    但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族人,

    而蝴蝶召唤着我。

    而白色的栗子在庭院里点亮。

    只是我再没看见一只蝴蝶。

    那只蝴蝶是最后一只。

    蝴蝶不住在这儿。

    在贱民区里。

作者:

巴维尔·弗里德曼(PavelFriedman),1921年1月7日出生在布拉格。

他被遣送的那一天是1942年4月26日,那年他刚满21岁。

两年以后的1944年9月29日,他被毒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23岁。

此前,他一直生活在特莱津

 

3.

特莱津

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

把它深深地埋入我们的记忆深处。

我们遭受的已经太多,

在这哀恸和羞辱凝合的此处

需要一个盲人的标记

以给未来我们自己的孩子,一个证明。

等待了第四个年头,

像是站在一个沼泽地的上方

任何一刻,那里都有可能喷涌出泉水。

同时,河流奔向

另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

不让你死,也不让你活。

炮弹没有呼啸,枪声没有响起

在这里,你也没有看到鲜血流淌。

没有这些,只有默默的饥饿。

孩子们在这里偷面包,

并且一遍遍地提出同样的问题

而所有的人希望能够入睡,沉默

然后再一次入睡……

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

把它深深地埋入我们的记忆深处。

   小诗人的小名叫米夫(Mif)。

“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多么形象地描摹出内心的恐惧与疼痛。

入睡,也许再也不会醒来。

沉默,是因为不能开口。

他们生活在一种禁绝的状态。

但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只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不同的身份——犹太人。

4.

我是一个犹太人

我是一个犹太人,永远不会改变,

纵然我要死于饥饿,

我也不会屈服。

我要永远为自己的人民战斗

以我的荣誉。

我永远不会因身为犹太人而羞耻

我向你起誓

我为我的人民骄傲,

他们是多么自尊。

不论我承受怎样的压力,

我将一定,恢复我正常的生活。

   这位13岁就被杀死在奥斯威辛的男孩弗兰塔·巴斯,用他的诗回报了他从那些教他写诗、画画的犹太民族最杰出的人那里学到了什么。

他们是最不幸中之幸运的一群小孩,在最饥饿最肮脏最无助的环境里,暗地里接受了最初也是最后的教育。

艺术教师弗利德是这样教他们画画的:

你要用光明来定义黑暗,用黑暗来定义光明。

同时,在这首诗里,我们隐隐看到了诗歌的伟大起源,那是对苍茫的宇宙和自然的深深的敬畏,以及起誓。

诗的庄严在于,它的目光望向灵魂最隐秘的深处,依然坚定。

5.

一个日落余晖的傍晚

在紫色的、日落余晖的傍晚,

在一片开着大朵栗子花的树林下

门槛上落满花粉昨天、今天、天天都这样。

树上的花在散发着美

又是那么可爱,树干苍老

我都有些害怕去抬头偷窥

它们绿色和金色的冠冕

太阳制作了一顶金色的面纱

如此可爱,让我的身体战栗起来。

在上苍,蓝色的天空发出尖利的声音

也许是我微笑得不是时候。

我想飞翔,可是能去哪儿,又能飞多高?

假如我也挂在枝头,既然树能开花

为什么我就不能?

我不想就这样凋谢!

   这位小诗人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即使在空间有限的集中营,小诗人也看到了令他战栗的美景。

在他们被扭曲的世界里,树能开花,太阳有金色的面纱,天空可以是紫色的,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景色,在孩子的眼中,既因为大自然的造化而美丽,也因为孩子们危险的处境而珍贵。

6.

思绪

我站在一个角落,望着窗户

看着这个让我心碎的地方

在床上是海德跛行的影子,

一个失常的孩子突然举起手,

哭叫着:

“妈妈!

……

让我们亲吻,我们一起说说话!

可怜的人们,

失去常态的人们,悲惨的形象,

被冬天包裹,他们走着冻得发抖,想要大叫一声

在他们的末日之前

“妈妈,抱着我,

我是一片快要凋落的树叶。

看看我是多么枯萎,我觉得好冷哦!

当这可怕的合唱在老兵营的房子间回荡,

我——也推开窗户——

和他们一起嘶唱。

   小诗人哈努什在特莱津集中营很有名气,他的有些诗作在那里广为流传。

他的笔调老练诙谐,激情洋溢而富有穿透力。

我们再来读他的另一首:

 美丽的纤维在编织起来

它保存了一个永恒的梦。

我亲吻拥抱我的土地,

在它面前,多少岁月流过。

这土地不仅在地球上

不论在哪里,它也在我们心中。

它在蓝色天空中,在星星里,

只要是有鸟儿生活的地方。

今天我在我的灵魂里看到它,

我的心立刻沉沉地盛满了眼泪。

终有一天,我要高高地飞翔。

从我身体的重负中解脱,

自由地在广阔中飞翔,

自由地飞出很远很远,

和我在一起的,是我自由的村庄。

今天那是一个小小的、捧在手心里的梦

围绕着它的却是遥远的地平线

在这些沉甸甸的梦里

还微微闪着战争暴怒的反光。

有一天,我要走进我的村庄,

我要享受我的家乡,

那是我的乡村!

那是你的家乡!

那里没有“我”和悲伤。

   1943年,他和妈妈一起,从特莱津被送往奥斯威辛纳粹宣称的“家庭营”,其实,是大规模的毒气室,死亡的熔炉。

战后,幸存的伙伴们尽一切努力寻找他的下落。

然而,他再也没能回到他的村庄。

但是,我们至少相信,闭上眼睛的一刹那,骄傲的小诗人,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他已经告诉我们,“不论在哪里,它也在我们心中”。

   幸存的孩子们回忆起特莱津集中营,对美术老师弗利德(她被送去集中营时,已是著名的画家),印象深刻:

“弗利德说得不多,可是我记得她确实说过: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世界。

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

当无尽的贪欲抓住了一件事情的本质,它会把你逼疯。

美,是神秘的。

一件美的东西,是一个秘密。

美不是自然的一个模仿,不是它的一个肖像;它是在变化和多样性中的一个表现。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没有完全固定的美。

绘画的宽度,是在过度的细节之中,找出空间。

   透过这些稚嫩但深刻的诗作和画作,我们读到的,不再是这首诗好不好,这幅画有多少天分。

相反,我们会更容易地闭上眼睛,想想,在绝望的环境里,是什么让小作者们敢于去写、去画,是什么点燃了枯竭疲惫的身体里神奇的蜡烛。

这才是艺术的本质。

   美和人生,在艺术的世界里,都是独特的。

因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他(她、它)自己的世界。

不论各自拥有怎样不同的身份,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有权利坚守自己的世界。

 

7.

 下面的这几首诗,来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小孩子。

在他们即将进入死亡之前,他们写下了这些诗句。

在看这些诗之前,我想先写下几句话,虽然奥斯维辛在地理上离我们遥远,但在心灵上却离我们很近。

虽然时间已过去了许久,惨痛的经历已变成泛黄照片与档案文字,但如果没有深刻而清醒的反思,它会时刻重来-----也许它已经发生,只是隐蔽着,让我们无从知道。

痛苦的不只是大屠杀的发生,而是发生却是在理智与文明的背景下进行,一股巨大的力量在人类中作用着,不是引导人走上迷途,而是强迫人走上“正路”。

有人曾说“自由啊,多少罪恶假之汝名以行”,但可知有更多的罪恶是打着为人类服务的口号呢?

当血腥残暴披上了正义的外衣,我们就无从寻找木偶的真理。

大屠杀是为可哀,更悲哀的是对大屠杀的冷漠与无睹。

人啊,可知道一把刀砍下无辜者的头颅时,怎么能肯定下一个就不会是你呢?

要流多少人无辜者的鲜血才能让人清醒,要多少无辜者的悲号才能震醒你麻木的心灵?

    

    我们必须要警惕啊,人类的悲哀之一就如同西西弗,重而复始着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与结局。

这是生存的荒缪还是缩命的无奈?

如果我们不反省历史,历史也不会正视我们。

正如同一个纳粹分子对苏联人的谈话一样:

“虽然你们打赢了这场战争,但我们也没有失败,我们所失去的东西,将你们身上继承。

”我们今天可以去反省奥斯维辛,但谁来反省那更值得反省的,曾在我们民族身上发生的悲剧与闹剧在奥斯维辛被杀的是犹太人,但死去的却是人性。

当人性杀害犹太人、这样人或那样人的时候,人性就杀害了自己。

    

    在考维尔,凶手们把所有的犹太人集中到犹太教堂来屠杀他们的地方,在墙上发现一个遇难者所写的出自《约伯记》的铭文:

“哦,大地,请别覆盖我的鲜血,让我的呼喊永无停息之所。

”当俄国军队解放了考维尔时,其中的犹太士兵加上了如下的句子:

“我们读过并理解了。

在此处捕获的330名纳粹都已被处死。

列宁格勒第四卫戍军团军官扎斯拉夫斯基和法尔布斯坦签名,在前往柏林途中。

”死去的冤屈者不会平静,谁还会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如果他们问道:

“你是否能讲述我们的故事?

”我们该如何回答,能还是不能?

不,他们的故事我们无法讲述,也永远不会被讲述。

开口的没有人听见,你听见的也并非他们的故事。

每个活着的人都忘了这样一个实在的事实,我们的幸存正是建立于他们的冤屈之上。

即如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担负。

这十字架虽然沉重,但必须有人来背负,而且必须背负。

世界必须被告之历史的丑行,以使未来的能够憎恶。

唯独于此,在这些冤屈者身上曾发生的,不会再次在别的身上发生。

虽然这一切已是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的迅速离去了,可怕的速度而离去,但这并不是我们深刻的反省与自省,而是选择性的失忆与故意的逃避。

但我们无法逃脱,我们能逃脱现在,逃不了未来,逃得了这里,逃不了那里。

除非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良知,没有了道德。

或许,这也是某些人正需用的。

一个叫玛莎的小孩在死前不久这样写道:

        这些天里我一定要节省。

    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

    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和我的思想和我的心灵

    和我的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他们。

    

8.

  一个叫莫泰尔的小男孩写下了一首极短的诗:

    一个小花园,

    和一个小男孩走在它旁边。

    当花朵开放,

    小男孩将再也不在。

 

9.   

 另一个小女孩阿莱娜写道:

  我想独自离开

    到有别的,更好的人的地方。

    进入遥远未知的某处,

    那里,没有人杀害别人的地方。

    也许我们更多人,一千个强者

    会到达这目的地

    在不久以后。

10.

 这是一个叫莫泰利的小男孩写下的,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他多大,只知道他被关于并死于奥斯维辛。

   从明天开始,我将悲伤。

    从明天开始。

    今天我将快乐。

    悲伤有什么用?

    告诉我吧。

    就因为开始吹起了这些邪恶的风?

    我为什么要为明天悲痛,在今天?

    明天也许还这么好,

    这么阳光明媚。

    明天太阳也许会再一次为我们照耀。

    我们再也不用悲伤。

    从明天开始我将悲伤。

    从明天开始。

不是今天。

不是。

    今天我将愉快。

    而每一天,

    无论它多么痛苦,

    我都会说:

从明天开始,

    我将悲伤,

    不是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