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27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创新设计》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二Word版含答案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引文出处

设问方式

命题分析

2018年全国Ⅰ卷

二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对二战性质的认识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比较类、背景类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以国外著作为主。

(2)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

(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从内容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等。

(4)与教材的关联度,与选修3教材密切相关,与必修1教材中中国的抗日战争、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及国际格局有一定联系。

2018年全国Ⅱ卷

二战期间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表现类、原因类

2018年全国Ⅲ卷

二战期间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

[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措施类、作用类

2017年全国Ⅰ卷

二战期间开罗会议

吴东之《中国外交史》

内容类、意义类

2017年全国Ⅱ卷

一战后的欧洲秩序

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背景类、原因类

2017年全国Ⅲ卷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侵略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表现类

2016年全国Ⅰ卷

越南战争

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

原因类

2016年全国Ⅱ卷

罗曼·罗兰的反战活动

杨晓明《欣悦的灵魂:

罗曼·罗兰》

比较类、原因类

2016年全国Ⅲ卷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背景类、原因类

2015年全国Ⅰ卷

二战及法国复兴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

原因类、认识类

2015年全国Ⅱ卷

苏联与原子武器

[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背景类、作用类

2014年全国Ⅰ卷

联合国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原因类、作用类

2014年全国Ⅱ卷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背景类、作用类

考法1 从外交政策角度考查一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典例1](2017·全国Ⅱ,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中的“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

(2)问,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联系教材所学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从欧洲政治思维、经济诉求及当时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

答案 

(1)背景:

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

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考法2 从和平与发展角度考查一战后国际格局的特点

[典例2](2016·全国Ⅱ,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

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

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

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

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根据两段材料先概括罗曼·罗兰在一战时期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的主张,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变化。

(2)问,首先确定答题的角度,即从总结一战教训和形势变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分析时要结合二战前的国际形势,做到有理有据。

答案 

(1)变化:

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

(2)原因:

总结一战教训:

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民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形势变化:

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

考法3 从合作或冲突角度考查二战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典例3](2018·全国Ⅱ卷,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及贡献。

(1)问,结合材料“《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建议……被称为‘中国建议’”等信息概括。

(2)问,结合第

(1)问答案,调用所学知识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建、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作答。

答案 

(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考法4 从美苏“冷战”角度考查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特点

[典例4](2016·全国Ⅰ,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

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

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冷战的战略重心、对朝鲜战争的反思、中国有效的警示、美国的克制等角度来回答。

(2)问,结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其国内情况分析回答。

答案 

(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中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战争给经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3)面对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

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2.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

(1)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

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

(2)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

(3)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

二战后的6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

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二、对战争的分析认识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

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

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

反之则为正义的。

3.战争的影响

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

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

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三、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看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

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

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及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面形成。

2.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

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

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

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

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四、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原因

(1)根本原因:

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

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

(2)直接原因

①在朝鲜,美国希望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

②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原因

(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

(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加深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

(2)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

五、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及作用

1.原因

(1)历史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浩劫,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现实原因

①核武器毁灭性破坏力严重威胁人类和平生活。

②美苏“冷战”,造成世界动荡不安。

③局部战争,对地区、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3)重要因素

①众多著名人士的推动。

②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2.特点

(1)内容上:

以反对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中心。

(2)范围上:

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3)组织上:

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4)斗争对象上:

矛头直指军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5)斗争形式上:

形式多样,与其他社会运动相结合。

3.作用

(1)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3)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018·广东东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

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

然而到了1917年时,威尔逊个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

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

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

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

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买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

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中立走向干预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解析 第

(1)问,从国内战备、军事宣传、干涉墨西哥的经验、保护自身利益、德国潜艇战和二月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2)问,从对战争、对世界、对美国的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1)原因:

战备运动的促进;军事宣传的影响;武装干涉墨西哥,较少代价获得更大利益;保护美国金融业和工业的经济利益;德国潜艇战给美国带来了损失;俄国的二月革命影响;争夺胜利果实。

(2)影响:

有利于增加协约国军事实力,战局迅速向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发展;影响了更多中立国,使其纷纷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有利于美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

2.(2018·安徽黄山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

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

……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

……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

……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

“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国际联盟提出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答案 

(1)原则:

集体安全;经济制裁。

作用:

虽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国联对意大利入侵行为的“制裁”有名无实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遏制侵略,维护和平;国联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2)说明:

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所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3.(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

1934年初,法国报界披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200多人。

“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

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

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翼政党为避免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 

(1)背景:

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左翼联盟”无力解决危机;对美国胡佛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做法不满;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

(2)措施:

组建人民阵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4.(2018·河南安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失去了1914年一战前的激昂情绪。

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们对于这一轮战争的态度却成两极:

一部分人在经历了战争有可能带予人类的创伤后成了和平主义者,发起了和平主义运动,呼吁停止战争;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声呼喊道:

“新一轮的战争,我们要打得更猛,更迅速,更不留情!

”这一部分人中,也包括希特勒。

一战中,德英海军在北海上的海战导致了德国海上物资运输的瘫痪。

德国短缺的物资中的三分之二被统一分配至前线,只有三分之一分配给国内的平民。

“伴随着德国严冬一起降临的,是饥荒和传染,这场战争是我的大学……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最伟大的时期。

”希特勒后来谈到一战时这样说。

——摘编自《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参加过一战的德国老兵对于新一轮战争的态度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态度。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成了和平主义者,发起了和平主义运动”得出;第二小问,据材料信息从一战影响、老兵的经历、国内思潮等方面概括。

(2)问,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评述。

答案 

(1)态度及其成因:

主张和平,一战给人类尤其给德国带来重创;参战老兵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鼓吹新的战争,转移人民斗争视线,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言之成理即可)

(2)简评:

以避免战争来处理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和平主义值得肯定;但资产阶级和平主义渗透到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诱使工农群众放弃革命,不利于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和二战的爆发。

5.(2018·四川泸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提出美国可以借出军火,并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

假设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邻居原物送还即可。

他还说:

“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

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

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

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

——摘编自刘子靖《罗斯福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时欧洲和亚洲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租借法案》的意义。

答案 

(1)欧洲战场德国处于优势地位,法国沦陷,英国遭受重大打击;亚洲中国战场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准备对东南亚用兵,这些都严重威胁美国利益。

(2)对美国:

增强美国的实力,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

对反法西斯战争:

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为彻底消除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四大盟国强制对德实施了一场“非纳粹化”改造。

截至1947年1月1日,人口最多英占区逮捕人数为27477人,美占区则为45020人。

此外,为从德国公共机构中彻底清除“纳粹积极分子及其狂热的同情者”,英占区对纳粹重要职位的任职人员进行了政治审查,而在美占区,所有担任公职及半公职的德国人均被要求填写一份详细的个人问题调查表,以交代其在希特勒统治时期的种种表现。

至1946年6月,共有373762人被解除了职务。

之后,所有18周岁以上的德国成年人都要填写政治审查调查表。

在德国人自己坦白交代的基础上,美占区1300万登记者中约有350万人被控有罪。

为审理这些案件,专设了545个非纳粹化法庭,雇佣工作人员达到2200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