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6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docx

云南省石林县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题2

石林一中2018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文科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B.Ⅱ期C.ⅢD.Ⅳ期

2.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表,回答3-5题。

国家

美国

德国

巴西

日本

人口总数

3.2亿

0.8亿

2亿

1.3亿

出生率(‰)

14

9

20

9

死亡率(‰)

9

10

8

8

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美国B.德国C.巴西D.日本

4.关于表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从多到少的排列正确的是

A.巴西美国日本德国B.德国美国巴西日本

C.美国德国日本巴西D.日本巴西德国美国

5.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6题。

6.2000~202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渐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示意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

读图,回答7题。

7.1998~2000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

A.0~13岁B.13~23岁

C.23~40岁D.40~65岁

8.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A.城市化水平降低B.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C.生态环境恶化D.粮食商品率降低

9.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a,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b,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a=bD.无法判断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1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1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D.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11.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下图为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2.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的分别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下图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差额率图,其中(人口迁移差额=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差额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五个字母代表的地区中,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B.b、d

C.c、dD.a、e

14.如果图中各点代表国内人口状况,则最有可能反映我国广东省的是

A.aB.b

C.cD.d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5题。

15.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读右图回答16—18题。

16.20世纪下半叶,该国乡村人口的比重()

A.大幅提高B.持续提高C.大幅下降D.持续下降

17.该国城市人口比例由30%上升为60%大约用了()

A.30年B.40年C.50年D.70年

18.该国位于()

A.亚洲B.欧洲C.北美D.拉丁美洲

1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行政因素D.知名度

20.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①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②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③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④商业区的区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读下面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若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

A.M  B.N  C.P  D.Q

22.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了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其主要原因是

①市区边缘地租低 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 

③市中心停车困难④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

2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示意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5.右图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图可推断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26~27题。

26.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7.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图中的时段是()

A.P、NB.N、PC.M、ND.P、M

28.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一土地资源B.塔里木盆地一淡水资源

C.珠江三角洲一气候资源D.青藏高原一生物资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

a>b>c),读图判断29~30题。

 

29.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0分)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

图7中

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

据此并读图7,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2)水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理由是;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理由是;

32.(14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的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6并分析:

(1)2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经济方面的原因和直接后果。

(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6分)

材料一 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当地有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我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52%,留守儿童数量排在前十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江苏。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什么地方打工?

为什么?

(6分)

 

(2)从2010年到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该趋势的形成原因。

(6分)

 

(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中西部家乡,你认为当地应如何吸纳这些劳动力?

(4分)

文科地理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A

D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C

D

C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B

C

C

A

B

A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10分)答案要点:

(1)B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E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A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

(4)D靠近高等院校

(5)C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32.①C

②主要原因:

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

弥补了人口流人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人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人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33(16分)

(1)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

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且距离较近。

(6分)  

(2)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

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6分) 

(3)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