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81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讲义 特点启示题512.docx

历史讲义特点启示题512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高三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历史学科教师:

陈祥

授课类型

C特点题

C启示认识题

C探究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

设问呈现: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

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版: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范例运用:

[例] 

材料1: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

材料2: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3: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

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后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1)依据材料2,分析英国政府为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3,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解析] 第一步,审清设问。

(1)问要求回答的是“措施”及其“特点”,问题主体是“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有两个限制性条件,即回答依据(材料2)、采取措施的力量(英国政府)。

(2)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发达国家福利制度,限制性条件是回答依据(材料3)、时间(二战后)。

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

材料2、3都重点介绍了英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第

(1)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从做法上总结(自愿原则);第

(2)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主要从依据、涉及面方面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以自愿为主”“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答案] 

(1)措施:

推行社会保障措施。

特点:

以自愿为主。

(2)特点:

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保障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尝试运用:

1.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论语》曰:

“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

《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2: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法制

理财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1)依据材料1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与材料1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你怎样评价?

解析:

第一步,审清设问。

(1)问要求据材料1回答“核心内容”和“特点”;第

(2)问要求在比较材料1、2的基础上,总结材料2中课程内容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

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

根据材料,结合答题模板,第

(1)问的“特点”应从目的、内容两方面思考,第

(2)问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1)问由材料1中的“学而优则仕”和“男儿欲遂平生志”可知读书人的“平生志”是做官;由“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所读之书主要为“六经”(儒家经典)。

(2)问中材料2与材料1的对比主要是课程内容上的比较,材料1中课程内容为“六经”,而材料2中,除经学外,还有多门社会与自然方面的课程,可见课程内容有同有异。

答案: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2: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3: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简析材料1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2中的观点。

(3)概述材料3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解析:

(1)问要求回答的是“含义”,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作答。

(2)问要求回答的是对观点的“论证”,可从两个方面(1840年前、1840年后)回答。

第(3)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观点”“不同影响”,

“主要观点”据材料3分析概括,“不同影响”据所学知识阐述。

第(4)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特点”,回答依据是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知识主体是“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根据答题模板,主要从相关准备、领导力量、是否顺利等方面总结特点。

从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出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这一特点,其余的特点要根据所学知识总结。

答案: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

“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

(3)观点: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产生;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

经济、军事近代化虽以失败告终,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4)主要特点:

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起步;地主阶级最初担负着近代化的重任;缺乏资本积累;过程艰难曲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心;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1875年法国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2:

目前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

改变这种政党制度实质上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

(1)依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解析:

(1)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答案来源是材料1和所学知识。

由“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可以得出西方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和方式;由“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可知启蒙思想是理论根据。

(2)问要求回答的是“探索”,问题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答案来源是材料2和所学知识,时间限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答案:

(1)①通过革命走上民主政治之路;②以启蒙思想为建立民主政治的理论依据;③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

(2)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表(%)。

国别

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材料2:

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大大提升了美元的地位,并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

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材料3:

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在工业产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表(%)。

国别

项目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英国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6.5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6.8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6.3

4.7

(1)根据材料1,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1、2和所学知识,指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问要求回答的是“突出特点”,问题主体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时间限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答案依据是“材料1”。

从表中可以发现美国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超过其他五国之和,说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首屈一指。

(2)问要求回答的是“原因”“影响”两项内容,问题主体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回答依据是“材料1、2和所学知识”。

第(3)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原因”,问题主体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时间限制是“20世纪70年代”,答案源自材料3和所学知识。

答案:

(1)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或

“美国在资本主义各国中拥有绝对的经济优势”)。

(2)原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地位持续上升,英法等国的经济地位日益下降,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使美国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世界经济秩序。

影响:

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稳定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秩序。

(3)特点:

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原因:

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经济发展;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的经济优势相对减弱。

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

命题特征:

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通常用:

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为提示语。

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1、“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回答“启示”,就答“经验与教训”。

2、谈“认识”,有如下几情况:

(1)对问题的总体掌握,实际就是对教材知识、所给材料的高度概括;

(2)对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

(5)经验教训、启示。

答题技巧:

(1)对前面几问答案进行总结,分为“好”“坏”两方面。

“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提炼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

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3)结论指向现实,优先考虑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不就事论事,要有理论指导意义。

(4)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把“坏”的正过来说。

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作答时我们应说:

“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5)思维开放:

一个历史事件是由于多个因素共同造就,因此,启示可从多角度回答,如原因、条件、时间、人物、影响等,只要合情合理,均可得分。

注意事项:

(1)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

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

(2)对问题的分析评价,只需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

(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问题对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得出与现实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

认识启示题,一般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

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

……(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1601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个天主教徒。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

材料二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

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

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

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

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6分)据此分析中西文化冲突的实质。

(2分)

 

 

(3)从以上材料所述中,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

(6)

 

参考答案:

(1)特点:

首先在社会上层传播;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

(2)基本态度及评价:

极力排斥外来先进文化;反对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

实质是: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碰撞。

(3)认识:

西方人当时在中国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只是作为传播宗教的一种手段;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遇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守旧意识的抵制,传播非常艰难(充分利用材料,与第②问作答);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

(由具体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讲解:

认识的前两点实际就是对材料一、二的概括提炼,只有在对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出。

第三点,是认识的难点,但这一点十分必要,因为,我们得认识的目的,就是用以指导现实中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理性认识,才能起到这一作用。

当今,科学技术的传播虽然不会遇到如明清时期一样的情况,但是现实中仍有阻碍科学技术推广与发展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

提高水平靠实战,给你几题练一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

“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

”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

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

……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胡要价格等等,伪字随处可见。

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的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摘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只就那拳头大一座丘山,便有许多作怪……即使开着几扉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倒也热闹齐整。

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

一半是骗外路的客料,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

——摘自《豆棚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

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说明明朝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3)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积累率是24.2%;1958年到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达到33.9%、43.9%、39.6%。

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

工业内部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

产量

时间

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

1958年

4000亿斤

 

1959年

3400亿斤

600亿斤

1960年

2870亿斤

53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材料三1962年工农业生产简表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原计划(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验达到百分数

比上年增长

11.6%

3400亿斤

24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720万吨

2.17亿吨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

其原因何在?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经济建设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3.阅读下列有关美国经济崛起的材料;

材料一美国东靠大西洋,南靠大西洋的墨西哥湾,西靠太平洋,北面还靠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的五大湖。

美国的北部、东部、南部,都能通过大西洋直接与西欧主要工业国家通航。

1904年,美国以强权在巴拿马地峡开始开凿巴拿马运河,不仅使美国的太平洋海岸与大西洋海岸的船舶往来有了最近的航道,而且使美国东西部都能与太平洋沿岸或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地区,建立起了海上运输航程最短的直接往来。

材料二按照德国发动大战的主要原因——抢占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美国有可能立即卷入大战争夺重新瓜分世界利益,因为当时英国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拥有l060万平方公里,德国只有290万平方公里。

而美国的殖民地更少,由于殖民地基本上被英、法两国所霸占,美国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投资市场总共约有50亿美元,仅为英国的十分之一,法国的六分之一,也只有德国的九分之二。

应该说发动大战攫取殖民利益的驱动力,美国不会比德国弱,然而,1914年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声明:

美国政府将保持中立,直到战争结束。

战争开始后的两年半,美国的确保持着未直接参战的“中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